人物:林则徐

相关人物:共 49 位
共 49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5—1849 【介绍】: 清福建长乐人,字闳中,一字茝林,晚年自号退庵。嘉庆七年进士,改礼部主事,官至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洞悉江苏地方利弊,用人理财,能持大体。鸦片战争时,曾驻兵上海,旋以病开缺。有《经尘》、《夏小正通释》、《归田琐记》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一七
梁章钜,字闳中,一字茝林,福建长乐人。嘉庆壬戌进士,官至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有《藤花吟馆诗钞》。
全台诗
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又字茞林,一作茞邻,号退庵,又号古瓦研斋。福建长乐人。清嘉庆七年(1802)进士。历任湖北荆州知府,江南淮海道,江苏、山东、江西按察使,江苏、甘肃布政使。道光十六年(1836)任广西巡抚。鸦片战争期间,曾率兵驻守梧州防堵英军侵略。二十一年(1841)改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平生纵览群籍,精研金石之学,勤于著述,为清代各省督抚中著述最多者。计有《浪迹丛谈》、《论语集注旁證》、《孟子集注旁證》、《归田琐记》、《南省公馀录》、《退庵随笔》、《楹联丛话》等七十馀种〖参考刘德成、周羡颖主编《福建名人辞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1版1刷。〗。  梁章钜于道光年间,作有题徐庆超都督春波洗砚图二首,见连横《台湾诗乘》,今据以校录。(吴福助撰)
词学图录
梁章钜(1775-1849),字茝中、闳林,号茝邻、退庵。祖籍长乐,后迁居福州。二十岁中举人,二十八岁成进士。嘉庆十年(1805)开始任礼部主事,嘉庆二十一年(1816)考选军机京章。道光元年(1821)升为礼部员外郎,任大清通礼馆、内廷方略馆编修。后历任湖北荆州知府、江南淮海河务兵备道,以及江苏、山东、江西按察使,江苏、甘肃、直隶布政使。鸦片战争期间,任广西、江苏巡抚,一度兼署两江总督,不久以疾告归,居福州黄巷黄楼。壮年于嘉庆年间在京曾加入宣南诗社。晚年子恭辰迎养于温州官署。著述甚丰,有《枢垣纪略》、《退庵随笔》、《文选旁证》、《归田琐记》、《浪迹丛谈》、《退庵诗存》、《退庵随笔》、《文选旁证》《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巧对录》等七十余种刊行于世。子恭辰随父游学二十年,官至温州知府,编撰《楹联四话》和《巧对续录》。
黄鹤楼志·人物篇
梁章钜(1775~1849) 清代官员、学者。
字闳中,又字茝林,号茝邻,晚号退庵。
祖籍福建长乐县,生于福州。
嘉庆七年(1802)进士,历任湖北荆州知府兼荆宜施道、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等职。
曾积极配合林则徐严禁鸦片,是坚定的抗英禁烟派人物,也是第一个向朝廷提出以“收香港为首务”的督抚。
著述丰富,共著诗文近70种,为楹联学开山之祖。
自云“余官湖北时,尝三度登黄鹤楼”。
在其所著《楹联丛话》中记载了内阁学士翁方纲、湖北巡抚钱楷、直隶参政鲁之裕、署陕甘总督萨迎阿、侍读学士余本敦、吏部尚书朱士彦、湖广总督毕沅等官员、名士撰写黄鹤楼楹联的事迹掌故。
维基
梁章钜(1775年—1849年),字闳中,又字茝林,号茝邻,晚号退庵。
祖籍福建长乐县,生于福州。
学者。
梁章钜幼时颖悟,九岁能诗,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中举,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
选翰林院庶吉士。
嘉庆十年(1805年),任礼部主事。
嘉庆十二年(1807年),掌浦城浦南书院讲席,次年,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经考选任军机章京。
道光二年(1822年),授湖北荆州知府兼荆宜施道,升淮海河务兵备道,调署江苏按察使。
道光五年(1825年),管理盘运漕粮总局,任山东按察使。
次年,调任江苏布政使。
在江苏任职八年,曾四次代理巡抚,政绩斐然。
道光十一年(1831年),江淮大水灾,他率属捐廉募款。
同年,修复练湖牌坝,筹款兴修孟渎、得胜、澡港三河水利。
道光十二年(1832年)四月,奏请回福州养病。
道光十五年(1835年),奉召入京,授甘肃布政使。
次年,升广西巡抚兼署学政。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上疏主张重治鸦片囤贩之地,强调“行法必自官始”,并积极配合林则徐严令梧州、浔州官员捉拿烟贩,采取10家连保法,杜绝复种罂粟。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亲自带兵防守梧州,并增兵浔州、南宁,运送大炮支援广州防务。
曾上疏抨击琦善在广东“开门揖盗”,歌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第一个向朝廷提出以“收香港为首务”。
同年,调任江苏巡抚,带兵到上海会同江南提督陈化成部署抗英,组织宝山、上海、川沙、太仓、南汇、嘉定等地兴办团练,严密设防,使英军未敢妄动。
同年八月,署理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
十一月病发,专折奏请开缺调理。
先后寓居扬州、浦城、温州。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病逝。

人物简介

维基
秀坤(1774年—1843年),原名秀宁,字琪原,一字楚翘,号松坪,晚号锄月老人,他塔喇氏,满洲正蓝旗人。
清朝官员、翰林。
原名秀宁,为避道光帝讳,改名秀坤。
秀坤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生。
嘉庆三年(1798年)中举人。
嘉庆六年(1801年)中进士。
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学士、侍读学士、翰林院掌院、经筵讲官、起居注官、武英殿总裁。
公中佐领,历任光禄寺少卿、礼部左侍郎(嘉庆十四年、十八年两次出任,兼管理寺事大臣)、吏部左侍郎(管理咸安宫官学、光禄寺事务)、刑部左侍郎,兼任正蓝旗汉军副都统、正白旗汉军副都统、镶蓝旗满洲副统领、正红旗满洲副统领。
嘉庆二十三年(1818),因在《钦定明鉴》副总裁任上被判失误,降为侍卫,前往新疆换班(据《清史稿》),降任西宁办事大臣,同年谪戍伊犁。
嘉庆二十五年,授三等侍卫,任哈密帮办大臣。
道光二年(1822)九月,任喀什噶尔(喀什)帮办大臣、参赞大臣,十一月调和阗(和田)办事大臣;三年十一月,奉命回京。
在喀什噶尔(喀什)帮办大臣任上与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武隆阿密陈旗人生计,奏言:“请于各直省督抚提镇各标[绿营]马兵额内,酌分十分之五,作为旗缺,由各直省驻防八旗马甲养育兵内,就近轮流送补。
”(载《清实录道光朝实录》)。
秀坤致仕后,在八大处龙王堂隐居,在龙王堂及八大处留下了诗文和墨宝。
密友贵庆亦隐居西山八大处。
秀坤又与正蓝旗汉军、西安将军徐锟(字秋潭,道光二年曾任乌什办事大臣,与秀坤在新疆同事;道光十三年(1833)驻藏帮办大臣;其父山东、河南巡抚徐绩)和姻戚、正蓝旗宗室、兵部尚书禧恩交友。
及门有嘉庆十三年(1808年)戊辰科三甲进士、河南滑县知县强克捷(陕西韩城人,嘉庆十八年殉难,谥“忠烈”,授世袭骑都尉;同时殉难的长媳徐氏,赐谥“节烈”,诰赠“恭人”,建坊旌表)及其幼子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丁丑科进士、成都府水利同知强望泰。
强克捷殉难后,嘉庆帝亲撰《嘉庆御制忠烈强克捷碑文》,由翰林院编修林则徐书写而成,原碑立于韩城强公祠内(今移入韩城市博物馆收藏)。
曾任《钦定全唐文》副总裁官。
鉴于《他塔喇氏家谱》自乾隆庚戌年、辛亥年(1790年、1791年)增修后,未曾续修。
所以他在嘉庆辛未(1811年)冬,改补礼部侍郎以后,因为公事稍简,便取旧谱增补。
嘉庆十九年(1814年),秀坤撰的《他塔喇氏家谱》三卷、《本支家谱》一卷、《他塔喇氏西祖以下近支宗谱》一卷告成,后来又在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修。
在京家居名“我园”。
著有《只自怡悦诗钞》不分卷(道光间刻,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原由进士富察恩丰藏)、《我园草》(清道光刻本)、《驿路草》(道光22年刻本)。
在《只自怡悦诗钞》中道光二十二年(1842)自记云: “戊寅至甲申(1818-1824)于新疆,七年间寻胜昆崙,问源星宿,冰山瀚海,风壁炎城,周历七万馀里。
虽极人间之苦境,然亦豪士之壮游。
”其《我园草》中的《锄月山庄》诗写道:“山庄自锄月,我只爱梅花。
冷艳群芳逊,贞心万古夸。
暗香通鹤梦,疏影上窗纱。
和露殷勤种,孤山好住家”。
秀坤爱好戏曲。
道光年间文人曲家黄治曾作剧本《味蔗轩春灯新曲》,该剧本由黄治的受业弟子李銏刊刻并跋。
李銏的《跋》中谈到此剧曾由其舅氏、官至礼部侍郎的秀坤出资,将其搬上舞台演出。
秀坤评此剧为“此佳搆也,二百年无此手矣”(载《清代戏曲中的明史再现》)。
从称呼上看,李銏可能系秀坤妻赵氏家姻戚、内务府正白旗汉军、道光九年(1829年)己丑科进士李氏舒贵家族。
据载,成哲亲王永瑆曾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丙子为时任吏部侍郎的秀坤书写了楷书《笙赋》册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8—1839 【介绍】: 清湖南安化人,字子霖,号云汀。
嘉庆七年进士。
授编修。
迁御史、给事中。
出为川东道,治行称四川第一。
嘉、道间,历安徽布政使、巡抚,清查库款,理清三十余年积累纠葛。
治荒政,创辑《安徽通志》。
道光五年,调江苏。
时洪泽湖决,运道梗阻,澍办理海运,亲赴上海雇船而成之。
十年,任两江总督。
与巡抚林则徐疏浚江南河流,号为数十年之利。
又陈两淮盐政积弊,推行票盐,减价敌私,颇有成效。
卒谥文毅。
有《印心石屋诗文集、奏议》、《蜀輶日记》、《陶渊明集辑注》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一七
陶澍,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壬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衔。赠太子太保,谥文毅。有《印心石屋集》。
黄鹤楼志·人物篇
陶澍(1779~1839) 清代官员、学者。字子霖,一字子云,号云汀、髯樵。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授编修,升御史,历任山西、四川、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官至太子太保衔两江总督。卒谥“文毅”,入祀贤良祠。陶澍有“晚清第一人才”之称,是清代主张“经世致用”的经世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对“湘军三杰”(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产生了深刻影响。有《陶文毅公全集》等。曾数次游览黄鹤楼,有七律《重登黄鹤楼》。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81—1841 【介绍】: 清江苏山阳人,字仲因,号滋圃。
嘉庆八年,由行伍考取武生,官至广东水师提督。
坚决支持林则徐禁烟,击退英军武装挑衅。
琦善督粤,撤海防,英军攻虎门炮台,天培兵少援绝,战死。
谥忠节。
有《筹海初集》。
李德生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李德生(1782年2月25日—1852年10月28日),字仲惠,号培阶,河南南阳镇平县石佛寺李营人,嘉庆乙卯进士。
历官云南定远县、大姚县、易门县知县,镇雄州知州加同知衔、巧家厅同知兼摄东川府、东川府知府。
嘉庆十八年(1813年)乡试中举,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登进士,出自民族英雄林则徐门下,敕授文林郎,诰授朝议大夫。
道光十三年二月(1833年3月),吏部选派云南省定远县知县(民国三年改称牟定县至今),道光十三年八月十五日(1833年9月28日)仲秋节到任,题其署衙大堂名曰:「与民相见」,楹联为:「早座堂,早结案,早完国稞,勤勤慎慎,从此地做去;不想钱,不生气,不纵家丁,安安祥祥,向其中讨来。
」每次出门,不用威仪,仅一二仆人相随,路遇百姓争执,每置座而劝解之。
勤政爱民,清廉奉公,无日不以兴利除弊为急务。
裁减童生考试费用,捐增文龙书院津贴以发展教育;精简吏役剔除征税中间环节,替山区穷苦农民完税,减轻底层人民负担;积极响应林则徐禁烟运动,查禁地方罂粟;在深山密林形势险峻要道关隘处筑路建哨,维护地方治安,利于商贾行旅;建平成闸以兴修水利;逢农事节令必到乡间视察农民耕种丰欠,李德生有《午日赏农》诗一首:“寒烟连树子规啼,田野争趋雨一犁。
人向忙中过节令,我乘霁后踏新泥。
榴花结艳辉红陌,菖叶分光映绿畦。
独恨此行忘载酒,慰伊力作遍招携。
”明年政通人和,申请修《定远县志》,获云南布政使司批准,由李德生任纂修,于道光十五年冬成书。
李德生在《定远县志》凡例中强调:「惟实实有关于此地民生大事始录之,恐其一字之诬诬全书,因理正之以成信志 。
《定远县志》自天文、地理、山川、建制、暨学校风俗,靡不详载。
类分三十六目,共成八卷,以卷领目,名目为志。
详而不冗,简而不漏。
采访节孝百三十人予以旌表,表彰贞节,维持风化。
仓储一志,内容详备,防灾救灾,可见一斑。
《定远县志》最早用文字记录了中国西南边疆彝族传统左脚舞等民族风俗;最早用文字记录了定远县铜矿生产和盐井生产。
后人采之,即据为千秋之信史。
道光十七年(1837年)署大姚县知县三个月,时间虽短暂,但任事实心,行政干练,裁汰规费,减免童试卷价,夫人教姚民纺织,造福大姚百姓,姚民竟立长生禄位,禁弗能止,其政绩被道光《大姚县志》撰文永记。
三个月后复任定远县知县,在任六年定远大治,立大功五次。
道光十八年(1838年)调任易门县知县加五级,纪录二十一次。
初抵任时颇繁难,前任多名循吏皆因铜政被议,李德生有《易门即事诗》云:“宦迹蓬飞两鬓残,范甑褚笠守儒寒。
学为廉吏谈何易,博得循声称亦难。
才短愧无新雨露,事忙懒换旧衣冠。
何时闲散偿归志,平子台前把钓竿。
”经过深入细致调查研究铜务(开采、冶炼、储运、销售)著《铜政论》 ,决心革除之前各级官吏诸多攘公肥私弊端,改进铜矿管理办法,铜产量增加。
道光二十年六月(1840年7月)升镇雄州知州(加一级),十月丙子(十月十三日;11月6日),又以办铜逾额加同知衔。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以办铜有功升东川府知府。
李德生以民生为执政首要,体恤民苦,仁政惠民,向上请准减免繁重矿税,捐置义地,使众多失业矿工得以复业,为惠尤巨,深受各族百姓爱戴。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东川府城垣坍塌,禀请重修,照前规模加高三尺,内皮改用方石扣砌,另用净土筑填牢实。
垛口排墙,一律拆砌,添用新砖。
石帽楼橹,炮台栅门,重新建造,较前坚固。
城身高二丈一尺,周围垛口一千三百七十二个,李德生带头捐银并劝官绅士民富户捐银,共筹捐银一万六千三百六十六两,并未报请帑。
事俊题奏,蒙议叙在案。
道光二十七年正月十三日(1847年2月27日),东川府巧家厅汤丹厂突发回汉百姓聚众持械斗殴伤毙案,史称“汤丹案”,李德生闻信,从一老奴,单骑走山径中,越两昼夜达难所,处置审理“汤丹案”强调:“同系赤子,但分良莠,不问汉回”。
判别曲直,分清首从,只诛首犯,从者不问。
调拨粮款对难民给粮筑屋予以救济,并拿自己的俸银安慰抚恤难民,民怨释然。
受到时任云贵总督林则徐的高度赞赏:“汝之为官,可谓不负所学,亦不负吾所知矣!
即如汤丹一案,谁能如是,肯如是,敢如是者!
林则徐亲书「太守第」匾额赠与李德生,深加奖励卓异列上考,李德生在东川府四续其任。
道光三十年(1850年)因年老请辞,朝廷未批准,且以助永昌军需功继续留任东川知府(道光三十年五月至十月任巧家厅同知兼摄东川府),咸丰二年九月十六日(公元1852年10月28日)以疾终于东川府官邸,享年七十一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82—1850 【介绍】: 即爱新觉罗·旻宁。
清朝皇帝。
仁宗第二子。
嘉庆十八年,抵御攻入宫内之天理教徒,亲发火枪,封智亲王。
二十五年七月嗣位。
次年改元道光。
在位时农民起事不断,鸦片烟祸日甚。
十八年冬,遣林则徐赴广东查办海口事件。
及鸦片战争爆发,以昧于时势,罪林则徐偾事,革职遣戍。
对英忽和忽战,终于二十二年与英国订立不平等之《南京条约》。
继又与美、法订立《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在位三十年。
卒谥成皇帝。
晚晴簃诗汇·卷三
宣宗成皇帝,仁宗睿皇帝第二子。在位三十年,建元道光。葬慕陵。有《养正书屋诗文全集》、《御制诗》初集、余集、《巡幸盛京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82—1856 【介绍】: 清满洲镶蓝旗人,郭佳氏,字子朴,号鹤舫。嘉庆十年进士。授检讨。历礼、兵、刑、工、户部侍郎。道光初任内务府大臣,两署漕运总督。七年,命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次年授军机大臣,官至文华殿大学士。他当国二十余年,门生故吏遍内外,权倾一时。鸦片战争间,力主和议。咸丰帝即位后被黜。
晚晴簃诗汇·卷一一七
穆彰阿,字鹤舫,满洲旗人。嘉庆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有《澄怀书屋诗钞》。
维基
穆彰阿(1782年—1856年),字子朴,号鹤舫,别号云浆山人,郭佳氏,满洲镶蓝旗人。
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师傅,曾经提拔曾国藩。
出身于官僚家庭,父亲是广泰。
嘉庆十年(1805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
曾任军机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太保等职。
道光八年(1828年)入军机处,任军机大臣达二十馀年。
善于揣摩道光皇帝的心理,“终道光朝,恩眷不衰”,人称“在位二十年,亦爱才,亦不大贪,惟性巧佞,以欺罔蒙蔽为务”,后担任漕运总督。
门生遍满朝野,号称“穆党”。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穆相亦提拔曾国藩,二人有师生之谊,曾国藩的迅速发迹,实离不开穆彰阿的提携。
鸦片战争爆发,支持琦善,将林则徐、邓廷桢等革职。
军机大臣王鼎甚愤穆彰阿误国,闭户自缢,冀以尸谏。
鸦片战争后,穆党独揽朝政,官场弥漫著因循守旧的氛围。
官员贿赂公行,弟子辄以及炭敬、冰敬、瓜敬之类投报,连曾国藩亦不例外。
咸丰帝即位,依杜受田之议,起用林则徐、姚莹等人,指责穆彰阿“保位贪荣,妨贤病国”,将其革职,永不叙用。
咸丰三年(1853年),穆彰阿捐纳银钱,赞助朝廷军饷,赐五品顶戴。
咸丰六年(1856年)病卒,年七十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84—1864 【介绍】: 清福建侯官人,初名金城,字斯和,又字应礼,号钰夫。
嘉庆十四年进士。
道光间官至工部尚书。
二十二年,奉命与敬征勘河道。
时河督麟庆意欲改道,鸿荃等主张挽回故道。
从之。
后坐事夺职,旋起为太常寺卿,以尚书衔致仕。
曾与林则徐、梁章钜共读于鳌峰书院,互相切磋砥砺。
卒谥文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7 【介绍】: 清安徽泾县人,字芸阁。嘉庆十六年进士。授编修。道光间官至南河河道总督,任事十载无河患。以病乞归。卒谥文慎。
维基
潘锡恩(1785年—1866年),字纯夫,号芸阁,安徽泾县人,进士出身。
嘉庆十六年(1811年)登进士,与林则徐同榜,改庶吉士。
嘉庆二十三年七月十七(1818年8月18日)由翰林院侍读调任广西学政。
道光四年(1824年)大考一等,擢侍读学士。
历官宗人府府丞、左副都御史,督顺天府学政。
主持增订《史籍考》。
咸丰年间太平军起,咸丰五年(1865年)奉旨办理团练,太平军至,则闻警逃遁,张芾参劾潘锡恩“坐拥厚资,心存悭吝,闻警则先期逃遁”。
晚年晋封太子少保,赐谥文慎。
其故居在今安徽泾县茂林中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85—1859 【介绍】: 清江苏太仓人,字楚玉,一字伯瑜,晚号颐叟。嘉庆二十四年进士。道光间历任长芦盐运使,云南按察使,浙江布政使及湖南、江西、湖北等省巡抚。咸丰间奉命办理江苏团练事宜。有《存素堂全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二八
钱宝琛,字楚玉,一字伯瑜,晚号颐叟,太仓人。嘉庆己卯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江西巡抚。有《存素堂诗集》。
维基
钱宝琛(1785年—1859年),字楚玉,又字伯瑜, 江苏太仓人。
进士出身,清朝官员。
嘉庆二十一年顺天举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道光元年(1821年)督学贵州,道光十一年(1832年)授河南归德府知府,历浙江督粮道,云南按察使,浙江布政使。
道光十七年(1838年)擢湖南巡抚,次年改江西。
道光二十一年(1836年)调赴湖北,未赴移疾归。
任内参与林则徐禁烟运动。
著有《存素堂奏疏》四卷、《壬癸人物志稿》二十八卷、《颐寿老人年谱》二卷、《存素堂文稿》四卷补遗一卷、《存素堂诗稿》十四卷、《钱颐寿中丞全集》。
共 49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