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佩纶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8 【介绍】: 清广东香山人,字小宋。
道光二十七年进士。
第二次鸦片战争广州失陷时,曾劾柏贵、穆克德纳等误国,并条陈驱敌之计。
光绪间官至闽浙总督,旋兼福州将军。
法越事起,与张佩纶同守马尾,以兵败褫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2—1899 【介绍】: 清浙江瑞安人,字漱兰。
同治二年进士。
授编修。
官至兵部左侍郎。
与张之洞、张佩纶、于荫霖共称为“翰林四谏”,为同光清流魁首。
光绪七年,督江苏学政,在江阴建南菁书院。
后以劾李鸿章治兵无效,降通政使。
十七年,因病乞归。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一
黄体芳,字漱兰,瑞安人。同治癸亥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兵部侍郎,降通政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99 【介绍】: 清山东济宁人,字莱山。咸丰六年进士。光绪间以接近醇亲王,渐与闻机要,十年,官军机大臣兼总理衙门大臣,兵部尚书,历典会试。中日战后李鸿章签《马关条约》,廷臣多反对议和,毓汶力言战不可恃,光绪帝乃署约。旋称病告休。卒谥文恪。
晚晴簃诗汇·卷一五五
孙毓汶,字莱山,济宁人。咸丰丙辰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官至兵部尚书。谥文恪。
维基
孙毓汶(1833年—1899年),字莱山,号迟盦,山东济宁人,清朝末年政治人物。
户部尚书孙瑞珍次子。
咸丰六年(1856年)榜眼,授编修,侍读学士。
咸丰十年,以在籍办团抗捐被劾,革职遣戍,为恭亲王深恶痛绝。
同治元年(1862年),以输饷复原官。
光绪十年(1884年),法越事起(北圻远征),策划醇亲王复出,排挤恭亲王,促使慈禧尽撤全班军机大臣,孙毓汶以工部左侍郎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当时清议纷嚣,孙出张佩纶、陈宝琛等会办南北洋、闽海军务,令清流气燄顿敛。
十四年,授吏部右侍郎。
十五年,迁刑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十九年,转兵部尚书。
二十年,中日媾和,结纳李鸿章,力主战不可恃。
二十年,恭亲王复入军机处,孙以病乞休。
二十五年卒,谥文恪。
孙毓汶在京旧居为丞相胡同(又称绳匠胡同,或菜市口胡同)12号,该胡同今已拆除。
孙家穆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孙家穆,安徽寿州人。
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
官户部云南司主事。
光绪八年(1882年),云南巡抚杜瑞联报销军费,由崔尊彝和永昌知府潘英章前往北京向太常寺卿周瑞清、王文韶和景廉打通关节,孙家穆索贿十三万两,此时阎敬铭上任户部尚书,孙家穆知其清廉,最后以八万多两了结。
是年六月,御史陈启泰奏参周瑞清受贿,朝廷立即派刑部尚书麟书、潘祖荫确切查明,八月二十四日,江西道监察御史洪良品又奏称云南报销案,户部索贿八万两,后来王文韶、李鸿藻承认接受过“炭敬”。
惇亲王奕誴主张严查“炭敬”、“节敬”、“别敬”、“赠敬”等变相贿赂,邓承修、张佩纶、盛昱等连上奏折表示支持,但翁同龢等表示反对,最后,慈禧太后对此不予追究,仅将王文韶、景廉、奎润、董恂降二级调用,孙家穆与周瑞清革职、赔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7—1909 【介绍】: 清直隶南皮人,字香涛,又字香岩、孝达,号壶公,又号无竞居士,晚号抱冰,又号广雅。
少时工词章。
同治二年进士。
光绪初,擢司业,迁洗马。
遇事敢言,曾请斩崇厚,毁俄约。
与宝廷、陈宝琛、张佩纶等号为清流。
中法战争时任两广总督,起用冯子材击败法军。
又设广东水陆师学堂,立广雅书院,武事与文备并举,以谋自强。
后督湖广近二十年,筹卢汉铁路,办汉阳铁厂、萍乡煤矿、湖北枪炮厂,设纺织四局,创两湖书院等,为后起洋务派首领。
提倡“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维护封建纲常,反对戊戌变法,作《劝学篇》以明宗旨。
庚子之役,参与东南互保,镇压两湖反洋教斗争及唐才常自立军起事。
光绪末,擢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兼管学部,定清末教育制度,力谋振兴国势,而为满族宗贵所挠,不能有所作为。
卒谥文襄。
所作文章典瞻,诗亦淹博沉丽。
有《张文襄公全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二
张之洞,字孝达,一字香涛,晚号抱冰,南皮人。同治癸亥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体仁阁大学士。赠太保,谥文襄。有《广雅堂集》。
词学图录
张之洞(1837-1909) 字孝达,一字香涛,又号壶公、抱冰。谥文襄。直隶南皮人。同治二年进士,官至显位。宣统继位,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有《广雅堂诗集》。
黄鹤楼志·人物篇
张之洞(1837—1909) 清末洋务派首领。字孝达、香涛、芗涛,号壶公、抱冰。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咸丰二年(1852)乡试解元,同治二年(1863)殿试探花。累官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署理两江总督、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13岁回家乡南皮应童子试时曾游黄鹤楼。同治六年(1867)任湖北学政时为黄鹤楼写楹联一副:“江汉美中兴,愿诸君努力匡时,莫但赏楼头风月;輶轩访文献,记早岁放怀游览,曾饱看春暮烟花。”后来又为黄鹤楼(奥略楼)再次题联:“昔时整顿乾坤,缔造皆从江汉起;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还曾作七律《黄鹤楼太白堂》。同治黄鹤楼被焚毁后,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曾拟重建并主张“此楼当造铁壁,才能避免火灾”,后因种种原因重建方案未能得到实施。光绪三十三年(1907),擢升军机大臣后,其僚属捐款在黄鹤楼故址处筑建一楼,拟名为“风度楼”。张之洞知道后,建议用“奥略”二字为名,并亲笔题写“奥略楼”楼名。此后较长一段时间,一些游客将此楼视作“黄鹤楼”前来登临、游览。
维基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一字香涛,号香岩,又号壶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人称“张香帅”,直隶南皮县(今河北南皮)人,晚清重臣。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咸丰二年(1852年)15岁中顺天乡试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据说是因为慈禧太后喜欢张之洞的文章,因此破例提拔,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张之洞早年一度是清流派健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注重教育和治安,主导了中国近代的警察制度,对清末教育和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还曾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宣统元年(1909年)病卒,谥文襄。著有《广雅堂集》。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40—1890 【介绍】: 清宗室,隶满洲镶蓝旗,字竹坡。济尔哈朗八世孙。同治七年进士,授编修,历官少詹事、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等官。与黄体芳、张之洞等主持清议。工诗好饮。有《偶斋诗草内外集》、《尚书持平》。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四
宗室宝廷,字竹坡,郑献亲王济尔哈朗八世孙。同治戊辰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有《偶斋诗草》。
维基
宝廷(1840年—1890年),字竹坡,号偶斋,爱新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诗人,进士出身。
清郑亲王济尔哈朗八世孙,年少时,家中祖宅遭焚毁,家道中落,宝廷乃发愤读书。
二十二岁中举。
二十六岁中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
累官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等职务。
以直谏著称,力主除弊、御外,和张之洞、张佩纶等官员被当时人视为“清流党”。
黄体芳、宝廷、张之洞、张佩纶合称〈清流四谏〉或〈翰林四谏〉,以敢言著称光绪八年(1882年)主持福建乡试,途中将船女纳为妾,回北京后上书自劾罢官,老景凄凉。
宝廷入仕前,作《补履》诗,抒发救弊抱负:“履兮!
履兮!
吾补汝未识,汝可知吾苦。
此生事事不周全,茫茫宇宙谁肯补?
”为官期间,写下《质女行》、《中州女》、《肩担儿》等诗作描写灾年的民瘼。
《经三叉河口有感》、《表忠观题壁》、《题焦山文文山墨迹》、《五人墓》等诗以抒爱国情怀。
晚年贫居时作有《无衾叹》、《无火叹》、《冬日叹》、《雨夜书怀》等诗。
短诗《糖胡卢》:“胡卢穿累累,咀嚼蜜满口。
外视尽光华,中心隐枯朽。
”汪辟疆曾说:“语近代旗籍诗人,偶斋高踞一席无愧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5—1900 【介绍】: 清宗室,满洲镶蓝旗人,字伯茀,号菊客。宝廷子。光绪十四年进士。充京师大学堂分教习,赴日本考校章程。既归,政变作,乃闭门不出。八国联军陷京,自缢死。有《日本风土志》、《菊客文集》、《读经札记》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二
宗室寿富,字伯茀,郑献亲王九世孙。光绪戊戌进士,改庶吉士。殉难。有《伯茀诗存》。
维基
宗室寿富(1865年4月3日—1900年8月17日),同治四年三月初八日亥时-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三日巳时),字伯茀,号菊客,又号兰客,清朝镶蓝旗第五族宗室,溥字辈,诗人、词人。
寿富自幼博览古籍,擅长古文、诗、词,尤其谙熟《周官》、《三礼》、《太史公书》,同时涉猎外国各国历史,读书过目不忘,又通习算术,著有《四元玉鉴补释》。
品性刻苦孤傲,有其父宝廷之风,喜好欣赏山水泉石,静默而不见喜怒,每当谈及忠孝之事则凛然动色,自幼时已然被视为大器之才。
宝廷罢官时间早,家庭经济贫困,甚至无法满足餐食,于是遣寿富就学于外之同时自己教授七经。
年纪稍长,受业于张佩纶及张之洞门下。
治经学不局限汉、宋,惟倾向二程;论天下大势,主张泯除满汉畛域为先。
寿富崇尚气节、重视新学,孝顺事奉父亲,总是委曲以符合其父意旨。
光绪十四年(1888年)戊子科顺天府宗室乡试举人。
十六年,父亲宝廷去世,铺草席、枕土块、不吃盐酪酱料,服丧二年馀;萨廉认为过于矫情,录取寿富的乡试副考官翁同龢则表示「敬之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