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洪承畴

相关人物:共 80 位
共 3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宁远祖氏石坊叠旧作韵二首 其一 (乾隆戊戌)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翠华迤逦度秋朝,祖氏石坊复见遥。
虽是贰臣背明国,却成世族事清朝(昨命国史馆以明臣降附本朝者列为贰臣传并视其历著勋绩忠于我朝如洪承畴等为甲编其进退无据不齿于人如钱谦益为乙编以示褒贬若祖大寿虽由明总兵来降有负胜国然在本朝则功绩茂著其子孙并为世臣正宜列之甲编者也)
名园楼阁散春晴,飞盖初停黄鸟鸣。
叠石为山开绿野,凿池引水接沧瀛。
露花靓女临妆色,风箨尚书曳履声。
独讶主人浑不见,翻令过客易含情。
山水湾环尚姓陶,金樱手种欲干霄。
年经三百人看惯,谁识头陀节概高(陶家湾,清遗民明翰林院检讨陶汝鼐仲调故宅也。汝鼐诗书画名天下,号楚陶三绝,明亡不仕,且预戊子江上义师,事败被执,洪承畴阴右之,得释。隐居沩山,自号忍头陀,著《荣木堂集》,清史有传。尝手植金樱于宅西院,今高二丈馀矣)
杏山晚眺再依皇祖元韵(乾隆癸卯)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百年中外久承平,犹仰天聪此赫声(杏山松山皆宁达屏卫明遣总督洪承畴集援兵十三万守禦甚力我太宗统大军亲征陈师松杏两山间横截大路驻营明兵望见大惧欲战则力不支欲守则粮已竭合谋退遁我军先获其笔架山积粟遂浚壕断松山杏山路并于杏山等处设伏遮击凡杀敌五万三千七百馀获马七千四百馀甲胄九千三百有奇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无算而我军误伤者止八人馀无挫衄此皆我太宗神武睿谋出奇制胜未有天威赫濯耆定大勋实前古所也)
折戟沉沙复何有,杏山祗剩晚霞明。
宁远祖氏石坊再叠旧作韵二首 其二 (乾隆癸卯)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宁远重征值此朝,因之咏古睪思遥。
贰臣传复分甲乙,用训人毋事两朝(前曾敕国史馆以明臣降附本朝者编列贰臣传以为人臣身事两朝者戒其中复示区别如洪承畴等著有勋绩尽力本朝者为甲编其进退无据不齿于人如钱谦益辈为乙编若祖大寿虽大节已亏有负胜国而于我朝功绩茂著子孙世禄仍予列之甲编云)
连山相接塔山峰,沟濠壁堑凡几重。
以守则固以战胜,将以勇气吞辽东。
增募戍卒号百万,重臣经略操铁券。
朝拜恩命暮缧绁,举棋不定曾无算。
监军意气壮且豪,凌驾朝士如儿曹。
绵山亘海排铁骑,谓当唾手成勋劳。
太宗从容处以暇,精兵已伏杏山下。
金支五色云上蟠,明卒望见魂惊怕。
奔走禦侮多英贤,投石超距众閒閒。
君臣一德功乃建,人心既单必格天。
彼志离兮我志合,如枯易摧朽易拉。
不数唐帝美良川,祇今战气犹森飒。
陆血漂杵海尸浮,乘潮雁鹜随波鸥。
一时破竹十三万,伤我十人厮卒俦。
清流关侧擒皇甫,煌煌大业开疆土。
河山带砺酬勋庸,于铄云龙与风虎。
乃知皇天惟德亲,桓桓谟烈告后人。
从来守成事不易,殷鉴应思鹿失秦。
交则为泰塞则否,九重宴安岂宜恃。
不见吕翁山畔上将降,犹设椒浆奠忠鬼。
旌旗直捲阵云沈,濠堑遗踪尚可寻。
十万健儿皆解甲,一时大帅此成擒。
民情效顺当年事,王业维艰圣祖心。
遂使关西如破竹,至今战气昼阴森。
松山杏山障宁远,明十三万守堡垣。
二王统兵攻未克,太宗亲往劳戎轩(松山杏山为宁远屏卫明人常驻兵其间崇德六年八月明总督洪承畴集援兵十三万于松山时睿郡王多尔衮肃郡王豪格自锦州军中奏言敌兵甚众太宗闻奏即亲统大军往征之)
尔时偶值鼻伤衄,并道前进弗惮烦
发踪指示各允当,好整以暇多神权
敌知难当遂夜遁,遇伏𠞰杀那能奔
十三万卒歼其半,赴海死者雁鹜翻。
我军伤者八人耳,天所助顺蒙庥恩
是战可继萨尔浒,益扬我武恢洪源。
祖宗艰辛所创业,敢不慎守安黎元。
⑴ 因行太宗启行时适患鼻衄急衄益甚三日方止诸王贝勒奏请人闻圣驾徐行潜遁谕曰行军制胜利在神速朕恐敌朕亲至将如不逃破之如纵犬逐兽易于拾取朕此时如有翼可飞即当飞去何可迟行于是昼夜遄程自盛京疾驰而进六日抵松山
⑵ 叶陈壬戊松山太宗师于杏山之间横截大路驻营迎战谕众曰如敌来犯近则击之倘敌兵尚远而先往致累于众即与败阵无异
⑶ 敌兵见营大太宗环松山而惧欲战则力不支欲守则粮已竭合谋退遁癸卯黎明明总兵八员率兵犯我前锋汛我军击败之乘胜追击至塔山而还获其笔架山积粟遂浚壕断松山杏山路是夜明诸将皆欲遁撤其七营步兵近松山城而营甲子敌兵犯我镶红旗汛我军击却之师还敌袭我后仓皇太宗复令转战张黄盖率数人往来指挥敌望见遁走遂统领还营等率谕诸将曰今夜敌兵必遁地排命护军鳌拜左翼四旗护军至右翼汛列右翼四旗护军及骑兵前锋蒙古兵俱比翼排列直抵海边见敌兵遁者有百人则以百人追之千人则以千人追之如敌兵众多则蹑后追击直抵塔山又路设命蒙古固山额真库鲁克达尔汉阿赖等于杏山伏遮击又更命睿郡王等率兵往锦州至塔山大路横击之是夜初明总兵吴三桂等沿海潜遁我军相继追击翼日又英郡命镇国将军巴布海等往截塔山路又塔山命武王阿济格亦往塔山击之倘敌兵欲越即率众自宁远直抵连山追击乂山额命贝子博洛率兵往桑噶尔寨截击又命固真谭泰往小凌河直抵海滨绝其归路乂山额命梅勒章京多济里追击败兵又命蒙古固真伊拜等于杏山四面击敌兵之奔入杏山者又国舅命蒙古固山额真恩格山国等追击逃兵又命阿什达尔汉等往视杏驻营处如其地未善即择善地移营并察斩敌多寡于是诸将陆续进发各至汛地邀截敌兵悉如睿算掩击穷追明兵窜走弥山遍野死者不可胜计
⑷ 乙丑台以命睿郡王武英郡王围塔山四红衣炮攻克之歼戮甚众明总兵吴三桂王朴奔入杏山是日弃寨太宗移营至松山欲浚壕围之其夜总兵曹变蛟遁欲突围而出者数四皆为我兵击败丁卯二百命内大臣锡翰等及四子部落都尔拜各率精兵五十伏于高桥及桑噶尔寨堡以杏山逃兵必由此路出也是日敌兵千人自杏山遁出遇锡翰等伏兵败之多所斩获比还王太宗率亲军至高桥东令贝勒多铎于彼设伏吴三桂朴败奔至高桥伏兵四起阻截前路追兵复蹑其后悉歼其败逃之兵三桂王朴仅以身免又兵千命内大臣公塔瞻等率兵伏高桥甫出营遇明逃人患斩之比至复尽歼杏山溃兵六百馀是役也杀敌五万三千七百馀获马七千四百馀驼六十馀甲冑九千三百有奇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骛我军误伤者止八人馀无挫衄者此实我三万太宗神谋勇略制胜出奇指顾间破明兵十如摧枯拉朽遂遣人至盛京宣布捷音
松山破明兵,锦州心已寒
叛去祖大寿,屈支力实殚。
自知不能守,欲降遣人言(叶)
二王正词斥,弗降𠞰岂难。
大寿乃率众,叩首诣军前
松山获承畴,及锦州众官。
俱解至盛京,薙发赐衣冠(初我兵克松山城擒明总督洪承畴巡抚邱民仰兵道张斗总兵王廷臣曹变蛟祖大乐游击祖大名祖大成总兵白广思之于白良弼等至是克锦州其总兵副将及守备等官降者复二十馀员洪承畴祖大乐先已解送盛京及得祖大寿等亦令送往并令薙发易本朝衣冠籍其俘降人众八千馀)
乘机图宁远,开基一统宽。
明乃求讲和,降敕严且端
总由天眷隆,遂致王业安。
⑴ 兵锦太宗既于松山大破明州将吏军民无不股慄
⑵ 先是天聪五年八月困计太宗统兵围大凌河掘壕筑垒为久九月明兵四万自锦州来援风纵太宗与诸贝勒率骑兵进击敌却走会大风敌乘火势甚炽将逼我阵天匆雨反风遂大破之生擒监军道张春等十月城中粮绝明总兵祖大寿因举城降夜至御营输款十一月朔纵大寿还锦州大寿归复萌叛志与我兵相拒
⑶ 叶三大军自崇德六年三月更番围困锦州至七年月已一载明援兵尽绝城内粮尽饥民相食祖大寿战守计穷又闻松山已失乃遣人至郑亲王济尔哈朗睿郡王多尔衮军前乞降二王据以入告越数日大寿复遣三人至二王营中云可许与盟誓及印文否如有即归顺矣二王怒云尔欲降则降不降则已我围困此城旦夕可取有何顾虑而与尔盟誓乎遂羁其来使二遣一人归谕之大寿惧乃率众官诣军前叩首降
⑷ 诸王既得锦州乃议取宁远之策若欲太宗闻之谕诸王曰宁远之人归顺必索城中大员为质命我兵严守城门然后可入复因武英郡王阿济格驻宁远大路益兵以助其军惟时明国遣总兵二员锦衣卫官一员职方司官一员至诸王军前欲求讲和而所赍之书乃云谕兵部尚书陈新甲诸王以闻道及太宗察其言不实和不降敕答之陈述天本朝威德斥其求实之故
当年石马后世诏,永示艰难意深妙。
翁仲之间立两龙,曹霸丹青逊曲肖。
尔时西伐常兴师,卧榻岂容鼾睡为。
况有大恨不共戴,凛然明告千秋垂
沈阳辽阳取次第,矢在弦上奚容置。
太祖丕显太宗承,本以仁而行以义。
建都称帝徕远人,松山之战乃躬亲。
立破明兵十三万,指挥计授诸荩臣。
兵贵乘机更贵断,鼻衄力前神弗乱(豪格太宗遣睿郡王多尔衮肃郡王攻宁远明总督洪承畴集援兵十三万于松山二王以敌兵甚众奏患鼻太宗闻之即亲统六师往讨启行时适衄因行急衄益甚三日方止请贝勒请徐行将潜大宗谕曰行军制胜利在神速恐敌人间朕亲至遁若不逃破之如纵犬逐兽易于拾取惜无翼可飞岂宜迟缓乃画夜疾驰六日而抵松山太宗环松山而营敌兵来犯击败之追至塔山而还夺其积粟浚濠断杏山松山路凡太宗度明兵必遁分遣诸王大臣设伏截击十馀处算掩预设机宜明兵果皆奔窜所出之路悉如者甚睿击穷追歼殪明兵计五万三千馀赴海死众浮尸漂荡多如雁鹜我十三太宗之神谋勇略制胜出奇指顾间破明兵万如摧祜拉朽云)
二马御圣安吉行,出险曾无衔橛难。
唐宗六马陵道间,受伤痕迹想血殷。
岂如二马靡少害,是诚全胜得之难。
千秋小白与大白,较彼唐骏增光色。
独予景仰缅昔年,未能躬睹滋太息。
⑴ 所害太祖以戴乃景祖大恨显祖皆为明誓不共以七告天征明以七太宗嗣统善继征讨先志大恨未雪屡议
⑵ 既得太祖辽沈遂诸贝定议迁都沈阳制度略备至臣以太宗天聪十年勒大臣及蒙古汉人文武群太宗承混一天眷佑应运而兴爱育群黎辑宁诸国征服朝鲜蒙古更获玉玺以昭符瑞请上尊号乃祭告天地崇德太庙筑坛恢宏即皇帝位建国号曰大清改元规模日渐遂肇万载丕基矣
共 3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