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洪承畴

相关人物:共 80 位
共 8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刘希伯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维基
刘希伯,字怀泗,号默存,四川成都府内江县人,明末政治人物。
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四川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都察院观政,五年授中书舍人,十年考选河南道御史,十一年丁忧去职。
曾弹劾洪承畴放纵秦寇入蜀。
夏成德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1 【介绍】: 明末清初广宁人。
明松山城守副将。
崇祯十四年,降清为内应,纳清军入城,俘洪承畴、丘民仰等。
隶正白旗汉军。
顺治间授三等子世爵。
官至沂州总兵。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四○
林铭球,字彤右,一字紫涛。普宁人,原籍漳浦。明思宗崇祯元年(一六二八)进士,官大理寺右副。著有《谷云草》、《浮湘》、《怡云堂》、《铁崖》等集。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八有传。
维基
林铭球,字彤石,号紫涛,本姓蓝,先世为福建漳浦县人,登第后始籍广东潮州府普宁县人,同进士出身。
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补海丰监诸生,举天启四年甲子乡试第七名,忌者以异籍攻之,被除名。
崇祯即位,伏阙上书,准附福建会试。
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科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奉使谕祭唐藩,又命册封岷藩,擢江西道监察御史,申救蓟辽总督洪承畴免逮,荐黄道周起废籍召用。
兵科给事中魏呈润以争监视宣府中官王坤、劾御史胡良机事贬外,铭球论救之。
巡视西城,巡按宣大,移按湖广,奉敕监军。
十一年戊寅(1638年),总理熊文灿招抚张献忠,铭球与分巡道王瑞楠、总兵左良玉谋俟献忠至,执之。
文灿不从。
后张献忠果据榖城以叛。
十二年己卯,监临楚闱。
因与岷藩结怨,左都御史受贿赂,借口楚饷稽迟,镌秩左迁河南臬幕。
旋以护陵功,起补光禄寺监事,转大理寺右寺副。
闯军陷京师,被迫任伪职,后遁归。
乙酉(1645年),南京弘光政权覆灭,铭球在乡集子弟为兵,守望相助,救揭阳郭之奇于贼中。
清兵入潮广,与之奇谋起义兵,图恢复,以积劳忧愤,悒悒寝疾卒,年六十。
绰拜 朝代: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3 【介绍】: 清蒙古镶白旗人,巴林氏。
自叶赫归努尔哈赤,为佐领。
崇德间,从攻明至济南,又从围洪承畴于松山。
入关后,从谭泰攻金声桓,破南昌。
累官至本旗都统,封一等男。

人物简介

维基
王倓,字恬夫,号大苏,河南汝宁府商城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曾祖王浙,嘉靖五年丙戌科进士。
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河南乡试举人,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进士。
兵部观政,五年授行人司行人,六年贵州主考,十年行取,考选为山东道御史,管理厂库、十库、皇城四门,贵州巡按,改陕西巡按,十三年回籍养病。
后任总督洪承畴监军,管理降军,以病暂时休憩于潼关,呕血而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3—1643 【介绍】: 明代州振武卫(今山西代县)人,字伯雅,一说字百雅,号白谷。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永城知县,以才调商丘。天启中,历吏部主事、郎中。魏忠贤乱政,乞归。崇祯八年,由验封郎中超迁顺天府丞。陕西农民军势盛,地方人谓巡抚庸懦,乃推边才用传庭。次年赴抚陕。在任严征发期会,一切以军法办事,擒杀高迎祥、蝎子块(拓养坤)等。与本兵杨嗣昌之议不合,遂相矛盾。十一年,与曹变蛟大破李自成。关中无战事。旋以清兵入畿辅,被召入卫,要求见帝面陈大计。为杨嗣昌所诬,下狱。十五年,陕督汪乔年败死,开封危急,乃起兵部侍郎,总督陕西。以朝命促战,出兵河南,败于郏县。还陕后,备战练兵。明年加尚书,称督师。复以朝命促战,不得已而出兵,败于汝州,退至潼关而死。谥忠靖。有《白谷集》、《鉴劳录》。
维基
孙传庭(1593年—1643年11月13日),字百雅,号白谷,山西代州振武卫(今代县)人,祖籍河南光山,明末政治人物,军事将领。
万历己未进士,与流寇交战多年,曾生擒高迎祥。
崇祯末以兵部尚书为督师,防守潼关,在朝廷催促下强行出战李自成,大败身死。
「传庭死而明亡」。
清朝追谥忠靖。
孙传庭自幼聪颖,成年后高大魁梧,武艺精湛,弓马绝伦。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初授永城县知县。
天启初年入京任职,为吏部验封司主事,升稽勋司郎中,两年后因不满魏忠贤专政,弃官回乡。
崇祯八年(1635年)秋,孙传庭返职,任验封郎中,后改顺天府府丞。
崇祯九年(1636年)三月,请缨任陕西巡抚,负责剿灭闯军。
传庭在榆林建军,号为秦军(秦兵)。
此时洪承畴正与李自成战于陕北,卢象升调任宣大总督后,闯军首领闯王高迎祥自湖广复出,来到陕西,欲自汉中进攻西安。
传庭领秦军镇守,高迎祥无法攻克,遂意图自子午谷入,直逼西安。
传庭料之,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劳,激战四天后,高迎祥溃败,后被俘,送往北京处死,而其外甥李自成继任闯王。
崇祯十一年(1638年)李自成在潼关南原被洪承畴与孙传庭设伏击溃,带著残部十七人往陕西商洛山逃亡。
明军情势大好,然而清军在此时攻入长城,崇祯帝急调洪承畴与孙传庭回京防禦,李自成大难不死。
孙传庭与农民军鏖战多年,屡建战功,卢象升战死后,孙传庭代任其职,但因与杨嗣昌等人不和,颇受抑制。
崇祯十二年(1639年),杨嗣昌弹劾孙传庭假装生病请求卸任,崇祯帝怒,把孙传庭囚狱。
崇祯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移军河南,时河南大饥,史载:饥民“惟恐自成不至”,“从自成者数万”。
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第三次围攻开封,崇祯帝想起孙传庭,把他从狱中释放,起用为兵部右侍郎,奉命兵援汴梁。
不久孙传庭代替汪乔年为陕西总督,斩杀跋扈的贺人龙,接著传庭又转战河南之地,连战连胜,李自成遂向冢头寨(在今南阳境)转移,途中大量抛弃财物,明军竞相争夺而乱阵,贼返兵而击之,此役“天大雨,粮不至,士卒采青柿以食,冻且馁,故大败”,造成了「柿园之败」。
明军是役损失将校70馀人及步骑数千。
传庭败归陕西,计守潼关。
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朝廷命孙传庭兼督河南、四川军务,随后升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加督山西、湖广、贵州及江南、北军务,兵部侍郎张凤翔进言「孙传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将,皇上只有此一付家当,不可轻动」。
崇祯帝不从。
孙传庭不欲仓促出战,可是在朝廷的催逼下,传庭顿足叹曰:「奈何乎!
吾固知往而不返也。
然大丈夫岂能再对狱吏乎!
」,不得已在八月亲率白广恩、高杰等部10万人出师潼关,同时檄左良玉西上,总兵陈永福、秦翼明分别将河南与四川兵互为犄角。
九月,孙传庭大军至汝州(河南郏县)进逼襄城,然天降大雨七日夜不止,久雨道路泥泞,粮车不能前行,孙传庭不得已还军迎粮,留陈永福为后拒。
前军既移,后军乱,遂兵败,李自成一日内追杀四百里,直指孟津,明军四万馀人战死,损失大量兵器辎重。
十月初,李自成攻克潼关,总兵白广恩、陈永福投降李自成。
李自成以十万军围攻孙传庭,孙传庭向渭南撤退,十月初三,孙传庭战死,时年51岁。
崇祯却认为他诈死潜逃,没有给予追赠或荫官。
同年十月,李自成攻破西安。
孙夫人张氏率孙家二女三妾投井自杀,年仅八岁的幺子孙世宁被一老翁收养。
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
张天机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天机,号巨车,河南开封府兰阳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河南乡试举人,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进士。
吏部观政,授陕西渭南县知县,六年任本省同考官,七年举卓异,十年考察,降补杭州府知事,历升至户部主事。
明亡仕清,顺治三年二月,以洪承畴举荐,授任江南布政使司右参议、分守江宁道。
五年八月升为浙江按察使司副使、兼布政使司参议、督粮道。
七年七月以事被降三级。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江西南昌人,字左岩,一字博庵。明崇祯元年进士,历浙江提学副使,以忤温体仁罢归。入清,被荐不出,隐居谷鹿洲,授徒讲学以终。有《进贤堂稿》。
维基
黎元宽(1596年—1675年),字左严,号博庵,江西南昌府南昌县人。
万历二十五年(1596年)出生。
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科江西乡试第十一名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联捷戊辰科二甲第十六名进士。
授兵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擢浙江提学道佥事,因揭发首辅温体仁二子温俨、温伉私书,与温体仁作对,崇祯七年(1634年)十二月被罢职归乡。
黎元宽诗文书法都很怪掘,人呼“黎体”。
甲申之变后,卜居南昌广润门外蓼洲,建“草草庐”书舍,现存有其手书“谷鹿洲”三字,又在县城南关悬榻里建小屋,称作“牛屋”,隐居不出。
清顺治初年,经略洪承畴向清朝推荐他,则以母亲年老固辞。
康熙十四年(1675年)卒,得年七十九。
著有《进贤堂稿》。
胡全才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6 【介绍】: 明末清初山西文水人,字体舜。明崇祯十六年进士,官兵部主事。清顺治初起原官,累擢陕西汉羌道。守城拒贺珍凡三十余日。擢宁夏巡抚,疏请颁本朝律典及性理、《通鉴》诸书,令士子诵习。尝为捕蝗法授州县吏,颇有效。官至湖广总督。卒谥勤毅。
维基
胡全才(1605年3月11日—?
年),字体舜,号韬颖,一号圣水。
山西太原府文水县人。
崇祯三年庚午科山西乡试第二十一名举人,崇祯十六年癸未科会试易三房,中式第146名,殿试三甲166名,户部观政,甲申授兵部职方司主事督捕管事。
清兵入关,继续起用,历官兵部郎中。
顺治二年(1645年),升任陕西布政使司参议、汉羌兵备道。
顺治三年,为宁夏巡抚。
十年(1653年),洪承畴举荐,从征湖南。
不久,命为郧阳抚治。
十三年,升湖广总督。
冬十月卒,追赠兵部尚书,谥勤毅。
张若麒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山东胶州人。
明崇祯四年进士。
为刑部主事时,受杨嗣昌心腹王升指使,劾黄道周“假托道学以把持朝廷”,遂得擢至兵部职方司郎中。
洪承畴援锦州,主持重。
若麒伪造捷报,屡促速战,致全军覆没。
败后论死系狱。
李自成入京师,授为山海防御使。
清授顺天府丞,官至通政使。
维基
张若麒(?
—1656年),字天石,山东莱州府胶州人。
明末清初政治家。
先祖为漕汶张氏。
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山东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三甲进士,知直隶清苑县,八年调卢龙县。
为官清明。
崇祯十年,以考核最优行取刑部主事。
少詹事黄道周因曾弹劾兵部尚书杨嗣昌,王升指使张若麒谈劾黄道周“假托道学以把持朝廷”,黄道周被削职六级,逐出北京,于是若麒由刑部主事调任兵部职方司主事。
崇祯十一年,升兵部职方司郎中。
崇祯十四年(1641年),加光禄寺卿。
是年,以兵部职方司郎中监辽东军。
松锦大战时,被陈新甲派至洪承畴监督,并急令张若麒催战,以袁崇焕斩毛文龙之事谈款逼迫洪承畴出战。
张若麒倚仗陈新甲,架空洪承畴,夺其兵权,并和马绍愉干扰战事。
结果明军大败,致洪承畴降清,若麒坐船逃至宁远,被论罪下狱。
李自成攻破北京,出狱,授官山海关防御使,张若麒作为李自成的代表赴吴三桂军中议和。
崇祯十七年五月初一,张若麒出城五里迎接多尔衮。
顺治元年,任顺天府丞,暂管府尹事。
入清后,历官大理寺少卿、太仆寺卿、通政使。
顺治九年(1652年)八月因母病乞假回乡。
顺治十三年,为京察之年,以久病退休,卒于家。
共 8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