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钱谦益

相关人物:共 105 位
共 10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程崟,字平川,号夔州,江都籍歙县人,康熙癸巳进士,官刑部郎中。
维基
程崟(yín)字夔州,号二峰,一字南陂,原籍江南歙县,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巳恩科进士,官至福建清吏司郎中。
程崟是岑山渡程氏家族的成员,原籍江南徽州府歙县岑山渡,世代在扬州经营盐业,寄籍扬州府江都县。
他是两淮盐务总商程增(字维高)第三子,工部主事、全浙督粮道程銮(字坡士)之弟,家门鼎盛,居仪征城南仓巷。
程崟少时师从方苞(望溪)学习古文,康熙戊子科(1708年)中举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巳恩科中进士2甲46名,充武英殿纂修官,授兵部方司主事,升武造司员外郎,会考府左司事,官至福建清吏司郎中加二级,诰授中宪大夫。
程崟致仕后,回到仪征,在市河半湾西南筑园林七星泉,乾隆癸酉(十八年,1753年)春写《七星泉记》。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倡浚仪征市河。
程崟尤嗜音律,常自编剧目,如由钱谦益和金陵名妓柳如是故事改编的“拂水剧”。
年八十一卒。
著《二峰文稿》,刊刻卢轩《韩笔酌蠡》、《望溪全集》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2—1652 【介绍】: 明末清初河南孟津人,字觉斯。明天启二年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清,又授礼部尚书。博学好古,工诗文,善书,兼画山水梅竹。有《儗山园帖》。卒谥文安。
简介
字觉斯,河南孟津人。明万历二十年(一五九二)生,天启二年(一六二二)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弘光立,授东阁大学士。入清,官礼部尚书。顺治九年(一六五二)卒,谥文安。有《拟山园词集》。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一
王铎,字觉斯,孟津人。明天启壬戌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入国朝,仍原官。谥文安。有《拟山园诗集》。
清诗别裁集
字觉斯,河南孟津人。天启壬戌进士。国朝官至大学士,谥文安。
维基
王铎(1592年—1652年4月28日—Wang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十樵、石樵、痴庵、东皋长、痴庵道人、烟潭渔叟、雪塘渔隐、痴仙道人、兰台外史、雪山道人、二室山人、白雪道人、云岩漫士等,生于河南孟津县(今河南孟津),籍平阳府洪洞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世称「王孟津」,明末清初官员,进士出身,书画家。
王铎幼时家境贫寒,“不能一日两粥”,母亲陈氏曾将陪嫁的“钏珥链柎鬻之市,以供朝夕”。
聪颖慧敏,十八岁就学于山西蒲州河东书院,明天启二年(1622年)成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少詹事,累擢礼部尚书。
南明弘光朝任东阁大学士、次辅。
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军攻佔南京后,降清。
顺治六年(1649年),授礼部左侍郎,充《太宗文皇帝实录》副总裁,官至弘文院大学士,授礼部尚书。
顺治八年(1651年),晋少保兼太子太保。
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十八日病逝于孟津,赐祭葬,谥文安。
“赠太保。
荫一子为中书舍人”(据《清实录顺治朝实录》)。
葬于偃师县城东山化乡石家庄村南。
钱谦益作《故宫保大学士孟津王公墓志铭》,张镜心为其作《王文安公神道碑铭》。
清史稿》卷七十九有传。
写书法主张「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非常专注于书法上。
书风倾向「刚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3—1626 【介绍】: 明常州府江阴人,字仲达。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南康推官,士民服其公廉。天启间征为御史,屡上疏讥切近习,为魏忠贤所害。有《落落斋遗集》。
维基
李应升(1593年—1626年),字仲达,号次见。
南直隶江阴人。
晚明东林党政治人物,东林七贤之一。
李应升为诸生李鹏翀之子。
生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考中丙辰科进士,授南康府司理推官,擅长刑事诉讼,曾经平反了无辜的十九个死刑犯,把好几个死罪真凶揪出处死,士大夫与乡民佩服其公正廉明,把他跟泉州泉安的清官林学曾并称,「前林后李,清和无比。
」,后升福建道御史。
天启二年(1622年),南康知府袁愚贞请李应升主持白鹿洞书院,重修《白鹿洞书院志》。
上呈魏忠贤七十二大罪,天启五年(1625年)罢官归里。
藏书五万于“落落斋”。
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应升被东厂缇骑逮捕,被捕之时,常州城聚集数万居民,为其鸣冤。
四月抵京,下镇抚司,拷掠追赃。
天启六年(1626年)闰六月初二日,被杀于狱中。
钱谦益为其作墓志铭。
崇祯初年平反。
追赠太仆寺卿,谥忠悼,南明弘光改谥忠毅。
其子李逊之编有《落落斋遗稿》十卷。

人物简介

维基
谢三宾(1593年—1672年),字象三,号寒翁,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举人,五年(1625年)中乙丑科进士,为钱谦益门生,同年任嘉定县知县。
崇祯四年,擢授陕西道监察御史。
崇祯五年(1632年)六月,巡按山东、兼军前监纪。
至昌邑时,缇骑逮前督师刘宇烈者,既至,三宾恐宇烈就逮,诸军无主,乃身至行营,集将士宣布朝廷德意,取逃兵在狱者,斩之以徇,于军中人心悚然,于是按阅营垒,查核粮草,戒谕守河官兵,但有不奉公差,擅渡潍河者斩之,贼谍遂绝。
山东巡抚朱大典至昌邑行营,时主客兵共三万而暮气萎薾,鞭策不前,大典以为必申严纪律,乃可驱而用之,于是与巡按谢三宾合疏请斩逃帅王洪、刘国柱以明军法,得旨俱革职提问。
时各营俱抵登州,而行粮不继,督粮佥事有惧而投缳者,更委青州道杨进督之,车重行迟,诸兵乏食。
三宾以催粮亲至黄县,涖催于路,令朱桥、黄山守兵络绎递接,又破黄时所获驴颇多,以无食弃道上,三宾用贱值买之,分畀各营驱之驼粮,不三日,行营兵食遂充。
后以解莱复黄功,候补京堂,明年,登州平,六年十二月叙功进官至太仆寺少卿,丁忧归。
南明隆武时期,授大学士。
南明鲁王监国朱以海曾经任命他为大学士。
晚年与钱肃乐等为难,为乡评所薄。
清军下江南,谢三宾降清,多陷害江浙抗清义士。
唐温如 朝代: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收《题龙阳县青草湖》诗一首,列为世次爵里无考作者。
今人据元赖良《大雅集》、清钱谦益列朝诗集》甲前集考證,唐温如,名珙,字温如,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元末明初间诗人。
见《中山大学学报》1987年第一期。
全唐诗》误收作唐人。

人物简介

维基
蔡奕琛(?
—1654年),字韫先,晚号是庵居士,浙江德清人,进士出身。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
崇祯年间,任刑部侍郎。
丁忧在家时,行贿大学士薛国观。
崇祯十三年(1640年)薛国观纳贿事发,他因此被逮捕入狱。
蔡奕琛讦攻复社人士张溥、张采遥握朝政、结党乱政,说自己行贿罪因张溥而起。
南明建立,弘光帝命他为吏部右侍郎。
弘光元年(1645年)兼东阁大学士,不久晋升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五月,清朝军队攻陷南京,蔡奕琛与王铎、钱谦益一起迎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常熟人,字子长,号雪屋。
明贡生。
钱谦益颇重其才。
入清,隐居教授。
有《雪屋文集》。
简介
字子长,号雪屋,江苏常熟人。诗文词赋甚富,尤工书法,董其昌、钟惺诸前辈皆称小友。与杨彝齐名,世称虞山二子。明崇祯八年(一六三五)以选贡授推官,不赴。隐居教授,从学者倾郡县。年八十馀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6—1418 【介绍】: 明江西泰和人,字用之。洪武末举人。以才荐,知四会县。后历阳江,阳春诸县,皆以廉能称。永乐元年召与修《太祖实录》。书成,擢修撰。又代郑赐为《永乐大典》总裁。十五年帝至北京,太子监国,留辅太子。寻有人诬太子擅宥罪人,牵连及潜。下狱被杀。有《泊庵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七
潜字用之,泰和人。
洪武丙子举人,授苍溪训导。
以荐迁四会知县,改阳江,阳春。
永乐初,召修《太祖实录》,擢修撰,兼右春坊右赞善,再迁侍读。
中谗死。
有《泊庵文集》十六卷,《诗钞》一卷。
(《四库总目》:潜文格清隽而兼有纵横浩瀚之气,在明初可自成一队。
此《泊庵集》十六卷有文无诗,集末有康熙辛酉潜裔孙天清《续刻家集小引》云:「泊庵公诗集已瘗文冢,不复存人间。
」则旧本久佚矣。
东里集》:用之为文章驰骋司马子长、韩退之、苏子瞻,亦间出《庄》、《骚》,为奇务去陈言出新意。
古诗高处逼晋、宋,五七言近体诗皆可传。
《抑庵集》:梁先生文如江河之流,汪洋衍迤,一与风遇,则波澜勃兴,鱼龙百怪,出没隐见,可喜可愕,真当代之杰作。
井观琐言》:梁用之丰赡委曲,亦当代一作家。
田按:用之五言,《选》体为多,近体有唐人格律,而时参宋派,永乐诗家最为杰出。
诗集鲜传,钱牧斋、朱竹诧未见,故所录寥寥。
馀所获《泊庵诗钞》,乃用之曾孙廉嘉中刻于辰州者。
用之《滦水琼芽》诗序云:「前代揭学士称滦水琼芽,盖芍药芽也。
以代茶最胜,惜在北京时不及采而尝之。
」诗云:「每忆京台事事佳,还闻滦水产琼芽。
玉肤簇簇轻含雪,红甲重重浅映霞。
阳羡初尝须并美,骞林新赐可同誇。
傥教采掇封题去,自是春泉前煎雪花。
」骞林,武当茶也,明初入贡品。
今丰台芍药盈畦弥陇,园丁捆载入市,士大夫家供瓶盂者在在皆是。
傥掇芽而烹之,为芍药增一故实,亦为我辈添一韵事也。)

人物简介

清诗别裁集
字镜先,江南常熟人。
牧斋宗伯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太仓人,字汉舒。诸生。以词名,尤侗曾邀主其家。有《香雪词钞》。
香雪词钞·序
从来才子,尽解倚声;自昔名流,尤多绝唱。
晓风残月,井华汲处能讴;流水孤村,舆台知为好语。
郴江书素扇,坡翁绝爱神来;湖水绘新图,曼卿移情字外。
拈红绡香润之句,身是谪仙;讽玉船风动之词,巧争造化。
虽绿杨年少,致或近于妇人;而稚柳娇黄,旨每关乎时事。
匪云小道,风骚上接渊源;递有专家,绚烂弥工体制。
汉舒王先生,风丁早慧,云子临书。
竟体芬芳,姿凌荀、谢;微言隽永,语妙王、裴。
一门则大令中郎,竞誉威明之玉魄;群彦则过江入洛,交称元礼之青箱。
玳筵作赋之馀,兼谱娇歌于金缕;罗帕题诗之暇,更裁小令于琼奁。
将疑士衡之才多,旁耽协律;或效樊川之豪致,间托曼声。
而先生则嗜等书淫,狂探词海。
沉酣乎西蜀南唐之艳曲,泛涉乎东都北里之繁音。
片玉群珠,遍考红牙哲匠;竹垞湘瑟,近搜斑管名家。
靡不撷彼雕华,贮奇薰于秘帐;爰是倾其沥液,炼香雪以成丹。
夫其体尚轻纤,思工绮密。
芳龄十五,待嫁王昌;锦字三千,暗酬苏蕙。
若彩云之易散,认旧燕之已非。
小院夕阳,吟咽落花之句;紫兰孤冢,香沉暮雨之魂。
此则衣泪当风,惯情牵乎楚女;而帷云剪水,特貌写夫张秾者也。
若乃栗里名村,芦川结隐。
门临东海,玩蜃市以荡胸;塌下南园,飞桂觞而蘸笔。
迎妇于尚湖百里,不俟天晴;授徒于吾谷长林,纵吟秋色。
语其秀劲,石抱白云;俪此鲜妍,霜渲红叶。
又若名场数踏,席帽难离;路鬼相轻,毛锥无用。
青衫一领,频年哭辽海秋风;白下空还,回首别秦淮夜月。
声韵激为酸楚,景光助其苍凉。
况复落魄王孙,飘蓬做客;离乡乞士,敝帚依人。
挂峭帆于罗刹江头;把豪盏于滕王阁下。
蛮花瘴土,悼生世之不谐;盘髻秃襟,叹侯门之误人。
话遇补锅遗老,嘅慷和皋羽之歌;目惊浮炮头衔,哀艳敌江村之制。
工于赋物,复起黄花庵;念及友朋,同珍青玉案。
旁行侧出,韵屡押以弥新;累牍连篇,墨未乾而随续。
兼收众妙,不袭豪气于辛、刘;独张一军,自足抗行乎姜、史。
洵极才人之能事,应推乐府之大成。
元䌽綟思装,宫醪未贽。
少耽词癖,堆箱加钞撮之勤;时被酒狂,脱帽发歌呼之兴。
捧斯编而剔蠹,剧怜恨血磨残;诵丽句以生香,宛睹微髭撚断。
昙华偶现,要在护持;豹采半斑,先贻好事。
譬拾杨家绣袜,即可偷拟全身;倘博西子针钱,岂止仅窥一面。
尤愿连云缃帙,尽付梓人;始知九禁仙韶,独高菊部。
则落霞孤鹜,庶无憾江上之吟魂;而莲谢子成,或共领湖头之妙谛。
不思鸿宝,用告鸡坛。
乾隆丙寅秋日,后学金照元题。
共 10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