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陈时政

相关人物:共 65 位
共 6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徐朝宗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徐朝宗(15世纪—15世纪),字廷用,浙江严州府分水县人。
徐朝宗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中举人,宣德二年(1427年)成进士,八年(1433年)获授南京贵州道监察御史,巡按广西,因亲丧回乡,服阕后于正统六年(1441年)改官行在江西道监察御史。
两年后(1443年)徐朝宗得擢任河南按察司佥事,提督大宁都司卫所等处屯田,条陈时政七件事获明英宗嘉纳;景泰四年(1453年)再升福建按察司副使,又因亲丧回乡,服阕后在天顺三年(1459年)改任山东按察司副使,进正三品散官嘉议大夫致仕,自号归山道人。
徐朝宗个性端厚,学问丰富,文章简单流畅,有诗文集流传;任官刚正清慎,仕宦四十多年家无多馀财产,去世时人们都为他嗟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吴江人,字宗海,号水西。
正德十六年进士。
授刑科给事中。
嘉靖改元,诏免欠赋。
汉以民间已纳多饱吏囊,请将已征未能者补作明年正课。
后屡上疏陈时政缺失,指斥甚切。
李福达之狱,执法大臣皆下吏,乃以“大臣不可辱,妖贼不可赦”执奏,一并除名。
家居二十年而卒。
有《水西谏疏》。
维基
沈汉(1480年—1547年),字宗海,号水西,直隶苏州府吴江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县)人,军籍。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科应天乡试第二十七名举人,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二甲第五名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嘉靖二年(1523年),以灾异指斥当时朝政,恰逢刑部尚书林俊离职,再抗章争论。户部郎中牟泰因官员盗官帑而连坐入狱,下诏狱贬官,沈汉论救。后奉母乞归,五年(1526年)至京师,迁刑科右给事中,六年(1527年)升户科左给事中,李福达案起,执法大臣皆下狱,沈汉愤而上疏,称「祖宗之法不可坏,权倖之渐不可长,大臣不可辱,妖贼不可赦。」遂下狱除名。家居二十年,二十六年(1547年)卒于家。天启初年,赠太常寺少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56 【介绍】: 清贵州平越人,字灼三,号犀川。
康熙六十年进士。
雍正初任河南许州知州,历广东布政使、湖北巡抚、河东总督兼河南巡抚。
因勒令州县虚报垦荒数字及劝民捐输,解任。
乾隆初起为四川巡抚,因疏陈时政弊端,触帝怒,免官。
有《闲家编》。
维基
王士俊(?—1756年),字灼三,号犀川,贵州平越(今贵州福泉)人,同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7—1304 【介绍】: 元卫州汲县人,字仲谋。
世祖中统元年为左丞姚枢征,为详议官。
至京师,上书论时政,擢中书省详定官。
累迁为中书省左右司都事。
在任治钱谷,擢材能,议典礼,考制度,为同僚所服。
至元五年,建御史台,首拜监察御史。
后出为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提刑按察副使。
至元二十九年见世祖于柳林宫,上万言书,极陈时政,授翰林学士。
成宗即位,加通议大夫,知制诰,参与修国史,奉旨纂修《世祖实录》。
恽师从元好问,好学善为文,也能诗词。
有《秋涧先生大全集》。
沧海遗珠
王恽(1227——1304),字仲谋,号秋涧,卫州汲县(今属河南省)人。中统元年(1260)姚枢宣抚东平,辟王恽为详仪官,擢为中书省详定官。二年春转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世祖至元五年(1268)迁御史台,后拜监察御使,九年授承直郎,十四年除翰林待制拜朝列大夫,二十九年授翰林学士、嘉议大夫。元贞元年(1295)加通政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大德八年(1304)卒,赠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追封太原郡公,谥文定。著有《相鉴》、《汲郡志》、《秋涧先生大全集》等。
元诗选
恽字仲谋,卫州汲县人。
史丞相天泽镇卫,一见接以宾礼。
中统初,姚左丞枢宣抚东平,辟为详议官。
时省部初建,令诸路各上儒吏之能理财者,授中书省详定官。
寻转翰林修撰,兼国史编修。
至元五年,建御史台,首拜监察御史。
论列百五十馀章,权贵侧目。
出为平阳路判官。
历河南北、燕南、山东诸道提刑按察副使。
进福建闽海按察使。
二十九年,召至京师,上书极陈时政,擢翰林院学士。
大德五年,再上章求退,得请归。
八年卒。
赠学士承旨,追封太原郡公,谥文定。
仲谋少受知元遗山,与东鲁王博文、渤海王旭齐名。
入仕以才干称,扬历中外,尤好著述。
裕宗在东宫,进《承华事略》凡二十篇。
览之称善,赐酒慰谕,令诸皇孙传观其书。
成宗即位,献《守成事鉴》一十五篇。
元贞初,奉命纂修《世祖实录》。
集圣训六卷上之。
其杂著诗文曰《秋涧集》,合为一百卷。
秋涧诗,才气横溢,欲驰骋唐宋大家间,然所存过多,颇少持择,必痛加芟削,则精彩愈见。
北方之学,变于元初。
自遗山以风雅开宗,苏门以理学探本。
一时才俊之士,肆意文章,如初阳始升,春卉方茁,宜其风尚之日趣于盛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2—1606 【介绍】: 明大名府南乐人,字懋忠,号见泉。
万历五年进士。
授荆州推官,擢御史。
疏陈时弊,力攻辅臣私其所亲等弊,贬许州判官。
久之,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建烽堠,加筑要害处边墙。
旋又以边臣言朝事,夺俸。
后累迁为右副都御史,仍屡陈时政缺失。
二十九年乞侍养其父归。
以守边劳进兵部右侍郎,寻卒。
天启初追谥介肃。
有《魏伯子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懋忠,南乐人。万历丁丑进士,除荆州推官擢山西道御史历官右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
维基
魏允贞(1542年—1606年),字懋忠,号见泉,北直隶大名府南乐县(今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人。明朝万历年间东林党政治人物,官至兵部右侍郎。万历四年(1576年)丙子科顺天府乡试第十四名,万历五年(1577年)联捷丁丑科会试第七十一名,登进士第三甲第十九名。授荆州推官。万历十年六月,以政绩卓著,选授山西道试御史,弹劾不避权贵,大学士张居正归葬,群吏趋事恐后,允贞独不赴,又疏陈张居正、吕调阳等,以权谋私,其子相继登科得举,建议神宗“宜严敕所司,毋循故辄”,为张四维、申时行所忌,十一年被降三级,出为许州判官,累任南京吏部主事。海瑞亲笔书写了“直言第一”的条幅赠给魏允贞。历升光禄寺丞,十六年八月升本寺少卿,二十年六月升任顺天府丞,十一月迁通政司右通政。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因替赵南星辩护,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裁减幕府及州县冗费,又巡视边防。进右副都御史,力陈矿监张忠、孙朝等税使之暴。为官一生,两袖清风。山西百姓为其立祠。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魏允贞上疏说“陛下之爱贤士,曾不如爱珠玉锦绮也”。二十九年五月回籍侍养。三十三年十一月起用为兵部右侍郎,十二月未任而卒。三十五年,追赠都察院右都御史,天启初年,追谥介肃。《明史》称他“以卓荦宏伟之概,为众望所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1 【介绍】: 明福建上杭人,字宽叔。
天顺八年进士。
授户科给事中,数陈时政,偕同官上疏弹劾奸人屠宗顺辈献宝邀宠于万贵妃及中官梁芳。
与毛弘同居言路,皆敢言,人称二弘。
成化间出使琉球,卒于途。
维基
丘弘,字宽叔,福建上杭人,明朝官吏、进士出身。天顺八年(1464年)甲申科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屡次陈述进言。成化六年,请求赈灾山东、河南,得到批准。当时,万贵妃受宠,中官梁芳、陈喜争进淫巧,并贪污财物,一时朝廷风气侈靡。邱弘与同官疏论中官罪,并请停禁侈俗,宪宗不批准,仅命令僭侈者罪无赦,甚至此道命令也没有什么大的成效。次年出使琉球,卒于途中。
何逢原 朝代:宋末元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严州分水人,字文澜。
度宗咸淳中累官中书舍人。
尝因轮对陈时政十事。
后知时事不可为,遂引疾辞官。
入元,御史程文海荐于朝,授福建儒学提举,辞不赴。
有《易诗书通旨》、《四书解说》、《玉华集》等。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一
吴鸿恩,字泽民,号春海,铜梁人。同治壬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山西冀宁道署布政使。
维基
吴鸿恩(1834年—?
),字泽民、号春海,四川铜梁县人,进士出身。
咸丰五年,顺天乡试中举。
同治元年,登进士,改庶吉士。
同治四年,任翰林院编修,后升任国史馆协修、国史馆纂修。
同治七年,任监察御史。
同治十一年,任山东道监察御史。
同治十三年,任云南道监察御史。
光绪元年,稽查海运仓、管理五城街道。
光绪三年,任广西平乐府知府。
光绪十三年,任山西宁武府知府。
光绪十六年,调署山西太原府知府。
光绪十七年,护理山西河东道。
光绪十八年,调署山西泽州府知府。
有子吴钟琇、吴钟琳,婿陈时政、陈启鹏。
明崇俨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9 【介绍】: 唐洛州偃师人。
明山宾五世孙。
高宗乾封初,应岳牧举,调黄安丞,以奇技自名。
擢冀王府文学。
能盛夏进雪,四月献瓜。
累迁正谏大夫。
陈时政,多托鬼神言。
后为盗刺杀于东都。
谥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7—1645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九一,号勿斋。天启五年,魏大中被逮过苏州,汧贷金资其行。周顺昌被逮,缇骑横索钱,济与杨廷枢敛财经理之。当是时,汧、廷枢名闻天下。崇祯元年成进士。授检讨。黄道周被贬,汧上疏颂其贤,自请罢黜。迁右庶子,充日讲官。十四年,因奉便道还里。福王立,召为少詹事。被人疏攻,有“自恃东林巨魁,与复社杨廷枢等诸奸狼狈相倚”等语。移疾归。南都、苏、常陷,投虎丘新塘桥下死。谥文清。
维基
徐汧(?
—1645年),字九一,号勿斋,直隶长洲县人。
少时孤贫,与同里杨廷枢相友善。
复社同仁周顺昌被捕,徐汧以妻子的簪珥二十金赠之,周顺昌叹曰:“国家养士三百年,如徐生,真岁寒松柏也”。
徐汧雅好交游,蓄声伎,王紫稼是其家优。
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科进士。
南明时,官至少詹事,上陈时政七事。
后被安远侯柳祚昌弹劾。
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南京、苏州、常熟相继被清军攻佔,徐汧慨然太息,告戒其子徐枋说:“吾不可以不死,若长为农夫以没世可也!”说完整理衣冠,北向稽首,投虎邱新塘桥下死。
郡人赴哭者数千人。
有一蓝衫老人随之死。
共 6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