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钱龙锡

相关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徐百朋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徐百朋(1596年—1616年),字元重,直隶松江府上海县官籍。
明朝进士。
隆庆元年丁卯科举人徐士亢(字叔谦)孙。
钱龙锡门生。
万历四十三年乙卯科举人,四十四年(1616年)中丙辰科进士,未仕卒。
行人司徐百朋墓,在二十八保十九图野奴泾西。
吴尚默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吴尚默(1562年—1640年),字以时,别号元垣,直隶徽州府泾县民籍。
明朝官员,同进士出身。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初授浙江义乌知县,任浙江同考官,擢山东道御史,出按四川。
奢崇明作乱,会督抚合谋剪灭之。
寻按广东,控扼海寇,得以无事。
崇祯时以疏救钱龙锡谪承天府知府,时流寇大扰,檄练乡兵三千以备守禦。
筑堤数十里溉屯田,勤劳九载,量移武昌,升本省右布政卒。

人物简介

维基
高捷(1567年—1633年),字心泰,号龙门,直隶真定府赵州宁晋县人。
曾祖高禄,祖高拱,父高凌烟,赠文林郎江西道御史,再赠奉政大夫大理寺左寺丞。
母王氏,封太孺人,赠太宜人。
兄高推,万历三十五年丁未科进士。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顺天乡试十四名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寻丁父忧,天启二年(1622年)授河南固始知县,平白莲教李思贤等乱,中州刊传《高侯平妖集》。
旋以母忧去,服除,再令固始,崇祯元年授山东道御史,三月疏劾工部主事杨惟和、袁熿冒居副宪,少卿加衔陕西新督臣史永安、王之采以建祠互相推诿,词臣吴孔嘉借黄山献謏,流毒乡井,章下所司。
八月,以疏紏辅臣刘鸿训,帝以捷肆意妄言,夺俸三月示惩。
已而告归。
崇祯二年,吏部尚书王永光具疏特荐,以特旨起用,起补江西道御史。
时袁崇焕被逮下狱,十二月高捷即疏参辅臣钱龙锡与崇焕奸逆相倚,崇焕之杀毛文龙也,龙锡密语手书,不一而足,即崇焕疏中亦有辅臣龙锡低徊私商之句,两人阴谋诡计,目中安知有皇上乎?
三年奉命巡按山东,劾府道四州县二十人,东省肃然。
三年庚午科山东乡试,拔来仪、左懋第、姜埰等人,四年监试礼部会试,又主武举。
会噪军经山左,为侍御出境后两月事,坐谪补上林苑左丞,寻晋南铨主政,历稽勋正郎,升山东东昌道副使,驻临清。
后以失陷属邑,兵部拟遣戍,疏辨,下旨免戍。
卒年六十七。
墓在县北十五里曹古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9—1640 【介绍】: 明浙江会稽人,字弘载,号麟武。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授检讨。天启间累官礼部右侍郎,为魏忠贤党所中伤,落职。崇祯初起为礼部尚书。后金兵迫都城,象坤登陴分守,祁寒不懈。帝闻其事,使与何如宠并相。引疾归。卒谥文贞。
维基
钱象坤(1569年8月12日—1640年《登科录》记载的是「官年」,或和真实年龄有落差。
),字弘载,号麟武,浙江会稽县籍,山阴县人,晚明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浙江乡试二十九名举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登辛丑科进士。
天启年间,任礼部右侍郎兼太子宾客,后又为南京礼部尚书,后因被魏忠贤指为缪昌期党,落职閒住。
崇祯元年(1628年)拜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
崇祯二年(1629年)冬,都城被兵围,条陈禦敌三策。
奉命登陴分守,祁寒不懈。
崇祯帝感知,遂与何如宠并相。
崇祯三年(1630年)温体仁入,为钱象坤门生,钱象坤让位而居其下。
后累加少保,进武英殿。
此时翰林有所谓“四钱”,即钱象坤、钱龙锡、钱谦益、钱士升,皆负有身望。
后来他的学生温体仁为首辅,钱象坤都没有前去依附。
崇祯四年(1631年)因其学生兵部尚书梁廷栋与御史水佳胤互斗,所以遭周延儒所恶。
钱象坤为了避祸,特上五疏引疾去职,后家居十年,无病而卒。
赠太保,谥文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南昌人,字长卿。
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崇祯六年官吏部考功文选郎中。
痛绝诸弊。
温体仁谋以逆案人员入赦诏。
羽文执止之,而议起钱龙锡、李邦华等,侦事者诬羽文纳二人贿,下狱,坐谪戍。
久之复官,未赴卒。
维基
吴羽文,字长卿,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南昌府(今江西省南昌市)人,同进士出身。
万历四十年壬子科江西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联捷癸丑科进士,授全椒县知县,调繁江都县,晋兵部主事,督武学。
天启二年(1622年)改礼部主事,三年改吏部验封司主事,不久请求辞职。
崇祯六年起为吏部验封司员外郎,历考功司郎中,官至吏部文选郎中,与温体仁屡次发生矛盾。
温体仁设局钱龙锡、李邦华等人牵连到吴羽文,吴羽文被贬戍边,很久后方恢复官职。
李长春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李长春(?
—17世纪),字叔茂,号东起,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李长春是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江西乡试三十三名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会试二百六十六名,三甲三十二名进士,本年获授广州府推官,四年本省同考,崇祯元年考选,升浙江道御史,上疏罢去缉较、录用遗贤、减免漕舟、禁止私谒。
崇祯二年(1629年),崇祯帝在文华殿单独召见周延儒,他和毛羽健、田时震为此事共同上疏:「汉朝大臣曾说过,公事应当著大臣公开地说;私事则不能接受。
这次皇上不在朝堂、不在上朝时召见;而在私下、在退朝后召见延儒,夜深时还开启内阁大门。
贤者必定形迹自远,不冒昧获得功名。
如果不是,为何任用这样的人。
」上疏后,崇祯帝严厉责备他们。
之后李长春又弹劾周延儒图谋私利、收受贿赂,崇祯帝生气得将他递捕入狱行刑,六科力救也没有作用。
大学士成基命长跪会极门,自辰时到酉时都不起来,才让他免死,派往驻守边疆。
不久因为天旱,和钱龙锡、易应昌、张凤翔、杜齐芳一起释放,有「五君子」之称。
弘光帝继位,起用他为湖广道御史,转太仆卿。
南京失守,他参与义师;得隆武帝擢任右佥都御史兼太仆卿。
福京沦陷,李长春隐居不出仕,到八十三岁时去世。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五九五
李觉斯(一五八四—?),字伯铎,晚号龙水老人。东莞人。明熹宗天启五年(一六二五)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时朝廷持法峻,稍不中旨,辄得重谴。礼臣黄道周以抗论时事,触上怒,论死。觉斯上疏力争,得严旨削藉。归筑东郭洞天,为娱亲计。著有《晚翠居集》。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四五有传。
维基
李觉斯,字伯铎,广东东莞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改礼科、兵科给事中。
三殿大工成,上疏颂魏忠贤功德,并劾刘鸿训。
崇祯帝即位,诛魏忠贤,李觉斯改户科,奏荐东林诸臣,疏参十孩儿、五虎、五彪,遂下倪文焕于狱。
阁臣钱龙锡因辽东事论死,觉斯以国体为言,得减死为戎。
迁应天府丞,转南京太仆寺卿。
崇祯九年(1636年)正月,李自成部十余万攻滁州,李觉斯尽力固守获胜,留都不失。
历升顺天府尹、工部侍郎、刑部尚书。
崇祯十三年,以谳黄道周狱轻,遭严旨切责。
削籍归。
广州陷落,降清。
张家玉起兵后,配合清兵攻灭之,并籍其家。
卒年八十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5—1646 【介绍】: 明福建漳浦人,字幼玄,一字螭若,又字细遵,门人称石斋先生。
天启二年进士。
授编修。
崇祯初进右中允,曾三次疏救故相钱龙锡,贬三秩,而龙锡得减死。
又屡上疏言诸臣专事互相报复,不顾大局,语刺大学士周延儒、温体仁等,被斥为民。
复起为少詹事,因疏劾杨嗣昌等,下诏狱,旋释出,谪戍广西。
十五年,复故官。
福王即位,用为礼部尚书。
南京陷,唐王即位福州,擢武英殿大学士。
自请往江西图恢复,至婺源遇清兵,战败被执,不屈死。
道周潜心经学,亦工书画。
有《易象正义》、《三易洞矶》、《洪范明义》、《石斋集》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幼玄,一字螭若,漳州镇海卫人。天启壬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中允以言事落职寻起官以谕德掌司经局再迁少詹事协理府事谪江西布政司都事逮系遣戍复起礼部尚书有大涤函书浩然咏
维基
黄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字幼玄(又作幼元、幼平),又字螭若、细遵,号石斋,人称石斋先生,闽南、台湾尊称为「助顺将军」,福建省漳州府漳浦县铜山(清朝时属诏安县,今为东山县)人,祖籍莆田,学者、书法家、艺术家。
明亡后抗清,被俘殉国。
谥忠烈,乾隆时改谥忠端。
明万历十三年,二月初九生于东山深井村,出生世家,年少家贫,在福建铜山(今属东山县)岛上石室刻苦攻读,曾在闽南漳州和广东潮州收徒讲学。
有「闽海才子」之誉。
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与倪元璐、王铎同年。
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为经筵展书官,因丁忧去职。
崇祯初复官编修。
崇祯三年(1630年),任右中允。
八月,钱龙锡以袁崇焕事下狱,廷臣无敢讼冤者。
黄道周与钱龙锡素无私交,却激于义愤,上疏称:“今杀累辅,徒有损于国”,认为钱龙锡不宜坐死罪。
崇祯帝不悦,以忤旨之罪把黄道周降级外调,又碍于舆论,乃释放钱龙锡,改戍浙江定海。
崇祯十一年(1638年),杨嗣昌、陈新甲、方一藻皆有家丧,崇祯帝依旧“夺情”起用。
黄道周对此连上三疏,指责此三人不忠不孝。
道周又因指斥大臣杨嗣昌等私下妄自议和,七月初五日崇祯帝在平台召开御前会议,要杨嗣昌与黄道周当场辩论,黄道周雄辩滔滔,“与嗣昌争辩上前,犯颜谏争,不少退,观者莫不战栗。
”崇祯怒不可遏,斥责他:“一生学问只办得一张佞口。
”道周被连贬六级,谪江西布政司知事。
遂辞官,于邺山讲堂开坛讲学。
崇祯十三年(1640年),江西巡抚解学龙以“忠孝”为由,向朝廷举荐黄道周,认为他“可任辅导”。
崇祯大怒,下令将二人入狱,以“伪学欺世”之罪重治,户部主事叶廷秀、监生涂仲吉等力救,也被逮入狱,后周延儒曰:“张溥、黄道周,皆有些偏,只是会读书,所以人人惜他。
”帝沉默不语。
改廷杖八十,充军广西。
崇祯十四年(1641年),杨嗣昌病死。
崇祯想起黄道周的“清操力学,尚策励”,赦其罪,并复官。
道周告病回家,专心著书。
明亡后,任南明礼部尚书,“严冷方刚,不偕流俗”,杨廷麟曾力荐他充讲官兼直经筵。
弘光帝亡后,至福建福州。
隆武帝封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
但兵权由郑芝龙掌握,时清廷颁布剃发令,江南人民求救于南明隆武朝廷,芝龙养兵自重,不发一兵一卒。
黄道周只得返乡筹兵筹粮。
隆武元年(1645年),九月十九日道周募众数千人,马仅十馀匹,另有一月粮,出仙霞关,与清兵抗击。
施琅曾一度与他前往,不久却径自返回福建。
夫人蔡氏叹道:“道周死得其所了!
”十月初抵达广信(今上饶),募得三个月兵粮,分兵三路,向清兵发起进攻,一路向西攻抚州(今临川),另两路北上分攻婺源、休宁,不久三路皆败。
十二月六日,黄道周率队向婺源出发,至童家坊,得知乐平已陷,二十四日,抵明堂里时遇伏,参将高万容逃去,于是全军崩溃。
黄道周与四门生蔡春溶、赵士超、赖继谨、毛至洁冲锋在前,终因兵弱,五人被徽州守将张天禄俘获。
道周俘后,至金陵狱中,狱中吟咏如故,清廷派明旧臣洪承畴劝降,黄道周写下这样一副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思报国反成仇。
”将殉难的史可法与洪承畴对比。
承畴颇愧,上疏请求免除道周死刑,清廷不准。
后绝食十二日,期间其妻蔡氏来信:“忠臣有国无家,勿内顾”。
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五日就义,临刑前,盥洗更衣,取得纸墨,画一幅长松怪石赠人,还给家人留下了遗言:“蹈仁不死,履险若夷;有陨自天,舍命不渝”。
至东华门刑场上,向南方再拜,道周撕裂衣服,咬破手指,有血书遗家人:“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
”最后头已断而身“兀立不仆”,其门人蔡春溶、赖继谨、赵士超和毛至洁同日被害,人称「黄门四君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4 【介绍】: 明福建莆田人,字开美,号尊王。
天启二年进士。
授开化知县。
擢刑科给事中,弹击权贵无所避忌。
崇祯四年,请释大学士钱龙锡于狱。
又疏陈马政之弊。
巡京营,请免班军工役,尽归行伍。
累迁户部右侍郎。
清军入近畿,家彦雪夜携灯,步巡城堞,协理戎政,寝处城楼半年。
十七年,农民军逼京师,守安定门,城破,自缢死。
清州搜玉
王家彦,字灿三,天启进士,官至户部侍郎,曾参与纂修康熙《青县志》。
维基
王家彦(1588年—1644年),字开美,号尊五,福建莆田人。
明末政治人物。
天启壬戌进士,崇祯末官至户部尚书。
李自成破北京,王家彦自缢殉国。
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
授开化知县,四年本省同考,五年调兰溪县。
崇祯元年考选,擢刑科给事中。
袁崇焕诛毛文龙,有人归咎于大学士钱龙锡,家彦为他辩解,龙锡得免死。
四年升工科右,五年巡视皇城,管工程。
七年管王恭厂,加俸一级,升户科左。
八年升户科都给事中,九年丁忧归。
崇祯十二年(1639年)起为吏科都给事中,此时流寇纷起,民生日蹙,家彦上疏:“催科急者书上考,督责严者号循良,不肖而墨者以束湿济其饕餮,一二贤明吏束于文法,展布莫由。
惟稍宽文网,壹令抚绥,盗之聚者可散,散者可不复聚。
又旧制捕蝗令,吏部岁九月颁勘合于有司,请实意举行。
”皇帝同意。
擢大理寺右寺丞,十四年进本寺左少卿。
十五年迁太仆寺卿,本年擢户部右侍郎。
清军进犯京畿,改任兵部右侍郎,协理京营戎政。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升户部尚书,帝曰:“戎政非家彦不可。
”遂留任。
不久李自成大军迫近京师,王家彦分守安定门。
城破,家彦从城上跳下,不死,又自缢于民舍,尸身被贼焚毁,残其一臂,家仆收埋其尸。
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端。
清朝时赐谥忠毅。
明史》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