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今无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59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阿字诸子夜坐 明末清初 · 释函可
七言律诗
流光如矢命如尘,冰作生涯鬼作邻。
岁底又添门外雪,灯前几个岭南人。
大家共话俱含泪,各自伤心不为贫。
去去且将拳作枕,梦中同迓故园春。
忆暮春同阿字诸子游千山 明末清初 · 释函可
七言律诗
到处青山尽有名,大家抖却旧乡情。
溪边觅路花千树,驴背迎人鸟一声。
石顶松风凭管领,峰头诗句任交横。
于今竹杖萧萧去,又向何山踏雪行。
牛庄问阿字诸子信不得 明末清初 · 释函可
七言律诗
秋风楖枥两肩横,草履狰狞布袋轻。
沧海无踪鱼有腹,白云有路鹤无情。
行当野雪衣偏薄,吟向寒梅句亦清。
老梦独能追去处,依稀犹见弟和兄。
和掌邦弟二首 其一 明末清初 · 释函可
七言律诗
阿字出塞,简布袋破纸,有二诗,云是予族弟掌邦所寄也。掌邦名宗礼,从楚江入匡谒栖贤,留十馀日便辞,欲相访,业八阅月,竟不知飘泊何所。呜呼,投荒以来,骨肉凋残殆尽,乃不意复有掌邦其人,又复能作是语,因和其韵,亦异地埙篪也。
袈裟一搭是吾忧,万井风烟况未收。
早是无家心已断,忽闻有弟泪重流。
洞庭波泛孤鸿影,华表霜寒老鹤愁。
两地月明遥共望,何时还照合江楼。
余出塞五年,始游千顶。时大雪初晴,由大安过祖越,入龙泉,与山中耆宿团圞二十日,盖壬辰春二月也。十月复游甘泉,取道孤山,入龙泉,因有大宁之役,两宿而去。癸巳春,显律师邀入,驻跸十馀日,遂繇向阳登山。过一月,大雪如初游。甲午春至香岩,缘诸老辟荒,空隐吾师与天然兄藏锡于此,故特一至,诸未及也。八月与木公同游,霜叶满山如锦,前数游所不及。迨乙未七月,香岩新像成,送入山,然止香岩,诸未及也。八月赤公至,又偕入山,遇雨大安道上,殊草草,杖头各一点耳。丙申四月,显律师闻戒香岩,予随入山,然止香岩,诸未及也。五月赤公偕天公入山,拉予同行,以马疲,止向阳。计五年凡十登山,前后俱未有诗。去岁九月,雪公业与予约,以他阻。今岁八月乃坚志入山,并不令家人知。以廿三日繇沈出门,行百二十里,宿泖水,次过辽阳,宿驻跸,次向阳,过七岭,浣热泉,宿祖越,因登仙人台绝顶。予向以病不敢登高,然心甚壮,今得历尽诸险,非独前数游不及,即同木公游,依然一丘一壑之见耳。仙人台直下即香岩,元大德雪庵大师所居,塔现存,塔铭则学士陈元景所作,鄂国公史弼所书,其篆额则昭文馆学士李傅光也。千顶无旧碑,仅此可读。次过石桥,从别道入龙泉,两宿。雪公有诗,予不能和。次重游祖越,前后亦两宿。太守张公使至,雪公分袂还沈。余移寓且过庵,适阿字侄从匡来,话及千顶,阿字游兴诗情俱勃勃,因触动习气,作纪事诗十律似阿字,兼寄云公。然不过略纪一时情事,岩壑之趣,松石之寄,百未尽一愿。雪公作一游记,刻之仙人台畔,毋使山灵笑人。
去岁菊花曾有约,今年不待菊花开。
予先渡水凭鞍立,尔自冲风带帽来。
旷野逢人偏问姓,残阳投寺且擎杯。
此是山行第一日,钟声佛火共徘徊。
闻爆竹和阿字 明末清初 · 释函可
五言律诗
衰残不可耐,强逐小儿情。
山泽了无气,虚空忽有声。
一连三夜梦,亲到五羊城。
听此翻添思,髫年正太平。
杖历千山意未舒,又将望海上巫闾。
秪疑绝顶云封处,犹有东丹万卷书(东丹王藏书绝顶望海堂。)
和栖贤山居韵 其一 明末清初 · 释函可
五言律诗
阿字出栖贤《山居诗》十韵,并其托钵九江时所和。予读之数过,不翅身在三峡桥头,听水声汹涌,因而和之。从头至尾,复从尾至首,回环重叠,音有尽而情无尽也。
山水无中外,飘云何必归。
最嫌沙上雁,一一向南飞。
罪大心方死,病多力渐微。
谁持匡岳泪,来洒破僧衣。
累累低冢路茫茫,普雨何曾及大荒。
怪杀羸躯兼善病,竟将草屦试冰霜。
九日送阿字 明末清初 · 释函可
七言律诗
经岁团圞泪未收,菊花重惹一番愁。
来将白纸寻黄土,去挟新篇返旧丘。
太乙峰头频怅望,姑苏台上莫淹留。
而师若问寒边事,休话寒边雨雪稠。
共 59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