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胡震亨

相关人物:共 33 位
共 3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周濆 朝代:五代末宋初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平不详。《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其集1卷,已佚。《粤诗搜逸》卷一谓是五代末至宋初昭州(今广西平乐)人周渭之弟,未详所据。《全唐诗》存诗4首。另《永乐大典》卷二八〇九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粤诗·卷二一
周濆,连州人。
周渭之弟。
事见清李调元《全五代诗》卷六一。
直斋书录解题》收其集一卷,已佚。
今从故宫博物馆藏明胡震亨辑清康熙刊配补钞本《唐音统签》卷七四七辑得其诗四首,参校《全唐诗》卷七七一、清温汝能编嘉庆十八年刻本《粤东诗海》卷四、《粤东诗海补遗》卷一所录同题四首,又从明《永乐大典》卷二八○九辑得一首,共五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1—762 【介绍】: 唐陇西成纪人,其先人隋末流寓西域,故生于安西都护府所属碎叶城。中宗神龙初,迁居蜀之绵州昌隆县青莲乡,又尝寓居山东,故亦称山东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十岁通诗书,被称为“天才英特”。喜纵横术,击剑任侠,轻财重施。青年时离蜀漫游,玄宗天宝初,入长安,经贺知章、吴筠推荐,诏供奉翰林。但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天宝三载在洛阳结识杜甫。二人于诗坛齐名,并称“李杜”。安史乱起,白为永王李璘府僚,参与平乱。因永王兵败,坐流夜郎,中途遇赦东还,依族人当涂令李阳冰。不久病卒。其诗风雄奇豪放、清新飘逸,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有《李太白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排行十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
中宗神龙元年(705)随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
今人多从此说。
近人陈寅恪谓其先为西域胡人,陇西李氏乃伪托(《李太白氏族之疑问》)。
其出生地亦多异说,或谓生于条支(今阿富汗加兹尼),或谓生于焉耆碎叶(今新疆库尔勒与焉耆回族自治县),亦有谓武后神功年间迁蜀而生于蜀中者。
曾官翰林供奉,因称“李翰林”。
贺知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
在蜀中度过青少年时代,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出蜀漫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西入长安,北上太原,先后隐居安陆(今属湖北)与徂徕山(在今山东)。
天宝元年(742)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因得罪权贵,三载(744)赐金还山。
此后漫游梁宋、齐鲁,南游吴越,北上幽燕。
今人或谓天宝十二载(753)曾第三次入京,学术界多以为开元年间和天宝初两次入京,不承认三入长安;亦有不承认开元年间曾入长安者。
天宝末,安禄山叛乱,李白应召入永王李璘幕府,王室内讧,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受累入狱,获释不久又被定罪流放夜郎,肃宗乾元二年(759)三月于途中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
上元二年(761),闻李光弼出镇临淮,时已届暮年,仍欲从军,半道病还,宝应元年(762)卒于当涂(今属安徽马鞍山)。
代宗即位,曾以左拾遗召,其时已卒。
生平事迹详见魏颢《李翰林集序》、李阳冰《草堂集序》、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及新、旧《唐书》本传。
年谱及考證生平之著作甚多,清人王琦、黄锡圭均有《李太白年谱》,今人有詹锳《李白诗文系年》,郁贤皓《李白丛考》,安旗、薛天纬《李白年谱》等。
李白一生以大鹏自喻,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欲以布衣取卿相,不愿从科举入仕,然始终未能得志。
诗与杜甫齐名,杜甫《饮中八仙歌》曾咏及,《沧浪诗话》誉之为“仙才”。
作品散失甚多,今存近千首。
内容丰富,有要求报效祖国、功成身退而发泄不得志之悲愤感情者,如《行路难》、《将进酒》等;有揭露政治黑暗、忧虑国事者,如《古风五十九首》、《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有蔑视权贵、鄙弃富贵者,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江上吟》等;有同情人民疾苦者,如《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丁都护歌》等;有描绘高山大川自然风光者,如《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有歌唱爱情友谊者,如《长干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李白论诗主张天真自然,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之境界。
其绝句感情真挚,形象明朗,语言朴素,意境含蓄,韵味深长。
其乐府歌行名篇则熔《庄》《骚》为一炉(龚自珍《最录太白集》),“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艺苑卮言》卷四),感情激荡,形象雄伟,气势磅礴,色彩绚烂,常借神话传说,多用比兴、夸张手法,具有“风雨争飞,鱼龙百变”、“白云从空,随风变灭”(《唐宋诗醇》卷六)之特色,形成独特之“纵逸”(《河岳英灵集》卷上)风格。
前人论李白诗歌之历史地位,常与杜甫并列。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胡应麟则云:“才超一代者李也,体兼一代者杜也。
李如星如日揭,照耀太虚,杜若地负海涵,包罗万汇。
”(《诗薮》卷四)李集今存宋本《李太白文集》两种,皆诗文合刻,30卷。
一藏日本静嘉堂文库,有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影印本;一藏北京图书馆,为残本,缺卷十五至二十四,以缪曰芑本配。
清康熙年间缪曰芑曾据前一种翻刻,世称缪本。
注本今存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25卷;明胡震亨《李诗通》(与《杜诗通》合称《李杜诗通》)21卷;明朱谏撰《李诗选注》13卷,将200余首指为伪作,另编《李诗辨疑》2卷;清王琦《李太白全集》36卷,诗文合编,末6卷为附录,最为通行。
今人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以王琦注本为基础,参校各本,旁搜唐宋以来诗话、笔记以及今人研究成果,加以评笺补充,考订谬误,较详备。
近年又有安旗主编《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两种问世。
今人研究著作主要有詹锳《李白诗论丛》、王运熙等《李白研究》、罗宗强《李杜略论》、裴斐《李白十论》、郁贤皓《李白考论集》等。
中华书局曾选择部分单篇论文于1964年出版《李白研究论文集》。
资料汇编有裴斐与刘善良编《李白资料汇编(金元明清之部)》。
全唐诗》存诗25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6首、断句10。
唐诗汇评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地有蜀中、西域、长安诸说,迄无定论。少时居绵州彰明县清廉乡(今属四川江油),读书吟诗,遍观百家,好神仙,任侠仗义,曾手刃数人。二十五岁辞亲远游,出三峡,游洞庭、衡山、襄汉、庐山、金陵、扬州。开元十五年与故相许圉师孙女结婚,留居安陆十年。其间曾西入长安,北游太原。三十五岁后,迁居山东任城,与孔巢父等隐于徂徕山,号“竹溪六逸”。天宝元年应诏入京,供奉翰林。三载,因权贵谗毁,“赐金放还”。至洛阳,与杜甫相识,同游梁宋、齐鲁。曾受道箓于齐州紫极宫。后复漫游江淮、吴越、河北、梁宋等地。安史乱起,入永王璘幕府。璘兵败,被捕下浔阳狱,长流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漂泊于武昌、岳阳、豫章、金陵、宣城等地。上元二年,李光弼出镇临淮,白以六十一岁高龄前往从军,道病还,依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寻病卒。白长于歌诗,嗜酒,人称“谪仙”。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在古代诗歌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李阳冰受白遗命,编其诗文为《草堂集》二十卷,又李白友人魏万编其诗为《李翰林集》二卷,均佚。北宋宋敏求辑、曾巩编次其诗文为《李太白文集》三十卷,今存。《全唐诗》编诗二十五卷。
词学图录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白出生于安西大都护府碎叶城,五岁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江油)青莲乡。天宝初供奉翰林。有《李太白集》,《尊前集》录其词12首。
黄鹤楼志·人物篇
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人又称谪仙、诗仙。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先世流迁中亚,5岁随父定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出蜀后游历江湖。天宝元年(742)应召入长安,任翰林院供奉,后因蔑视权贵遭谗出京。今存李白诗共计1000馀首,有《李太白集》。在湖北游历、居住多年,结识孟浩然,二人多次到黄鹤楼上会客送友、饮酒赋诗,留下不少关于黄鹤楼的佳作,“鄂州杂诗碑”录存其诗十一首。其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吟咏黄鹤楼的千古绝唱。史书所载“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佳话,更为后人津津乐道。为了纪念李白,后人在蛇山建立了太白堂和搁笔亭。
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七
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白生梦长庚星。因以命之。举有道不应。天宝初至长安。贺知章言于元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诏供奉翰林。忤高力士。摘其诗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之。白遂求还山。乃赐金放还。安禄山反。永王璘辟为府僚。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长流夜郎。会赦还。代宗立。以左拾遗召。白已先卒。年六十馀。文集二十卷。

作品评论

河岳英灵集
李白性嗜酒,志不拘检,常林栖十数载。故其为文章,率皆纵逸。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
李阳冰《草堂集序》
凡所著述,言多讽兴。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故王公趋风,列岳结轨,群贤翕习,如鸟归凤。卢黄门云:“陈拾遗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至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并尽,今古文集,遏而不行;唯公文章,横被六合,可谓力敌造化欤!
本事诗
白才逸气高,与陈拾遗齐名、先后合德。其论诗云:“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与!”故陈、李二集律诗殊少。尝言“兴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况使束于声调俳优哉!”
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
为诗格高旨远,若在天上物外,神仙会集,云行鹤驾,想见飘然之状:视尘中屑屑米粒,虫睫纷扰,菌蠢羁绊蹂躏之比。
中山诗话
欧(阳修)贵韩(愈)而不悦(杜)子美,所不时晓;然于李白而甚赏爱,将由李白超趠飞扬为感动也。
苏辙《诗病五事》
李白诗类其为人,骏发豪放,华而不实、好事喜名,时不知义理之所在也。语用兵,则先登陷阵不以为难;语游侠,则白昼杀人不以为非;此岂其诚能也哉?白始以诗酒奉事明皇,遇谗而去,所至不改其旧。永王将窃据江淮,白起而从之不疑,遂以放死。今观其诗,固然。唐诗人李、杜称首,今其诗皆在。杜甫有好义之心,白所不及也。
黄庭坚《题李白诗草后》
余评李白诗如黄帝张乐于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议。
西清诗话
李太白诗逸态凌云,映照千载,然时作齐梁间人体段,略不近浑厚。
岁寒堂诗话
至于李杜,尤不可轻议。欧阳公喜太白诗,乃称其:“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之句。此等句虽奇逸,然在太白诗中,特其浅浅者。鲁直云:“太白诗与汉魏乐府争衡”,此语乃真知太白者。王介甫云:“白诗多说妇人,识见污下。”介甫之论过矣。孔子删诗三百五篇,说妇人者过半,岂可亦谓之识见污下耶?
岁寒堂诗话
韵有不可及者,曹子建是也;味有不可及者,渊明是也;才力有不可及者,李太白、韩退之是也;意气有不可及者,杜子美是也。……杜子美,李太白、韩退之三人,才力俱不可及,而就其中,退之喜崛奇之态,太白多天仙之词,退之犹可学,太白不可及也。
珊瑚钩诗话
李唐群英,惟韩文公之文,李太白之诗,务去陈言,多出新意。
艇斋诗话
古今诗人有《离骚》体者,惟李白一人,虽老杜亦无似《骚》者。
竹坡诗话
元微之作李杜优劣论,谓太白不能窥杜甫之藩篱,况堂奥乎?唐人未尝有此论,而稹始为之。至退之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则不复为优劣矣。
韵语阳秋
杜甫、李白以诗齐名……然杜诗思苦而语奇,李诗思疾而语豪。
韵语阳秋
李白乐府三卷,于三纲五常之道,数致意焉。……徐究白之行事,亦岂纯于行义者哉!永王之叛,白不能洁身而去,于君臣之义力如何?既合于刘,又合于鲁,又娶于宗,又携昭阳、金陵之妓,于夫妇之义为如何?至于友人路亡,白为权窆;及其糜溃,又收其骨,则朋友之义庶几矣。
苕溪渔隐丛话
引王安石语:诗人各有所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李白所得也。
同上引《雪浪斋日记》
或云:太白诗其源流出于鲍明远,如乐府多用《白纻》。故子美云“俊逸鲍参军”,盖有讥也。
能改斋漫录
引刘次庄语:李白则飘扬振激,如浮云转石,势不可遏。
朱子语类
李太白诗非无法度,乃从容于法度之中,盖圣于诗者也。
朱子语类
李太白终始学《选》诗,所以好。
沧浪诗话
观太白诗者,要识真太白处。太白天才豪逸,语多率然而成者。学者于每篇中,要识其安身立命处可也。
沧浪诗话
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
沧浪诗话
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沧浪诗话
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同,长吉鬼仙之同耳。
沈光《李白酒楼记》
太白峭讦矫时之状,小得大用,流斥齐鲁。眼明耳聪,恐贻颠踣。故狎弄杯觞,沉溺曲蘖;耳一淫乐,目混黑白。或酒醒神健,视听锐发,振笔着纸,乃以聪明移于月露风云,使之涓洁飞动;移于草木禽鱼,使之岍茂褰掷;侈于闺情边思,使之壮气激人,离情溢目;移于幽岩邃谷,使之辽历物外,爽人精魄;移于车马弓矢,悲愤酣歌,使之驰骋决发,如睨幽并,而失意放怀,尽见穷通焉。
木天禁语
太白(诗)雄豪空旷,学者不察,失于狂诞。
木天禁语
(乐府)上格如《焦仲卿》、《木兰词》、《羽林郎》、《霍家奴》、《三妇河》、《大垂手》、《小垂手》等篇,皆为绝唱。李太白乐府,气语皆自此中来,不可不知也。
陈绎曾诗谱
李白诗祖《风》《骚》,宗汉魏,下至鲍照、徐、庾,亦时用之。善掉弄,造出奇怪,惊动心目,忽然撇出,妙入无声。其诗家之仙者乎?格高于杜,变化不及。
唐诗品汇
诗至开元、天宝间,神秀声律,粲然大备。李翰林天才纵逸,轶荡人群,上薄曹、刘,下凌沈、鲍,其乐府古调,能使储光羲、王昌龄失步,高适、岑参绝倒,况其下乎?
升庵诗话
杨诚斋云:“李太白之诗,列子之御风也;杜少陵之诗,灵均之乘桂舟、骂玉车也。无待者,神于诗者欤?有待而未尝有待者,圣于诗若欤?”……徐仲车云:“太白之诗,神鹰瞥汉;少陵之诗,骏马绝尘。“二公之评,意同而语亦相近,余谓太白诗,仙翁剑客之语,少陵诗,雅士、骚人之词。比之文,太白则《史记》,少陵则《汉书》也。
四溟诗话
子美五言绝句,皆平韵,律体景多而情少。太白五言绝句平韵,律体兼仄韵,古体景少而情多,二公齐尽其妙。
四溟诗话
堆垛古人,谓之“点鬼簿”。太白长篇用之,自不为病,盖本于屈原。
四溟诗话
徐伯传问诗法于康对山,曰:“熟读太白长篇,则胸次含宏,神思超越,下笔殊有气也。”
李攀龙《唐诗选序》
太白纵横,往往强穹之末。间杂长语,英雄欺人耳。
李攀龙《唐诗选序》
(太白)五七言绝句,实唐三百年一人,盖以不用意得之,即太白亦不自知其所至;而工者顾失焉。
《艺苑卮言》
太白古乐府,窈冥惝恍,纵横变幻,极才人之致。然自足太白乐府。
王稚登《合刻李杜诗集序》
闻诸言诗者,有云:供奉之诗,仙。拾遗之诗,圣。圣可学,仙不可学;亦犹禅人所谓顿、渐,李顿而杜渐也。杜之怀李曰“诗无敌”,李之寄杜曰“作诗苦”。二先生酬赠,亦各语其极耳。
王稚登《李翰林分体金集序》
供奉读书匡山,鸟雀就掌取食。散金十万如飞尘,沉湎至尊之前,啸傲御座之侧,口中不知有开元天子,何况太真妃、高力士哉!当其稍能自屈,可立跻华要,乃掉臂不顾,飘然去之,坎壈以终其身。迨长流夜郎,与魑魅为伍,而其诗无一羁旅牢愁之语,读之如餐霞吸露、欲蜕骨冲举,非天际真人胸臆,畴能及此?其放浪于曲生柔曼,醉月迷花,特托而逃焉耳。
刘世教《合刻李杜分体全编序》
陇西(李)趋《风》,《风》故荡詄,出于情之极,而以辞群者也;襄阳(杜)趋《雅》,《雅》故沈郁,入于情之极,而以辞怨者也。趋若异而轨无勿同,故无有能轩轾之者。
诗薮
李杜才气格调,古体歌行,大概相埒。李偏工独至者绝句,杜穷极变化者律诗。言体格,则绝句不若律诗之大;论结撰,则律诗倍于绝句之难。然李近体足自名家,杜诸绝殊募入彀。截长补短,盖亦相当。惟长篇叙事,古今子美。故元、白论咸主此,第非究竟公案。
诗薮
李才高气逸而调雄,杜体大思精而格浑。超出唐人而不离唐人者,李也;不尽唐调而兼得唐调者。杜也。
诗薮
太白笔力变化,极于歌行;少陵笔力变化,极于近体。李变化在调与词,杜变化在意与格。然歌行无常矱,易于错综;近体有定规,难于伸缩。调、词超逸,骤如骇耳,索之易穷;意格精深,始若无奇、绎之难尽;此其稍不同也。
诗薮
李杜二家,其才气本无优劣、似工部体裁明密,有法可寻;青莲兴会标举,非学可至。又唐人特长近体,青莲缺焉。故诗流习杜者众也。
诗薮
备诸体于建安者,陈王也;集大成于开元者,工部也。青莲才之逸,并驾陈王,气之雄,齐驱工部,可谓撮胜二家,第古风既乏温淳,律体微乖整栗,故令评者不无轩轾,
诗薮
太白五言沿洄魏、晋,乐府出于齐、梁,近体周旋开、宝,独绝句超然自得,冠古绝今。
唐诗镜
太白雄姿逸气,纵横无方,所谓天马行空,一息千里。
唐诗镜
太白七言乐府接西汉之体制,掩六代之才华,自傅玄以下,未睹其偶。至赠答歌行,如风卷云舒,惟意所向,气韵文体,种种振绝。五言乐府摹古绝佳,诸诗率意而成,苦无深趣。苏子由谓之“浮花浪蕊”,此言非无谓也。读李太白诗当得其气韵之美,不求片字句之奇。
诗镜总论
太白长于感兴,远于寄衷,本于十五《国风》为近。
诗镜总论
太白其千古之雄乎?气骏而逸,法老而奇,音越而长,调高而卓。
诗镜总论
太白七古,想落意外,局自变生,真所谓“驱走风云,鞭挞海岳”。其殆天授,非人力也。
唐诗归
钟云:古人虽气极逸,才极雄,未有不具深心幽致而可入诗者。读太白诗,当于雄快中察其静远精出处,有斤两,有脉理。今人把太白只作一粗人看矣。
唐音癸签
太白于乐府最深,古题无一弗拟,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合而若离,离而实合,曲尽拟古之妙,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敬曰:青莲雄姿逸气,变化无方,七古千载罕有并驱。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王元美云:“太白之七言律变体,不足多法。”愚按:太白七言律,集中仅得八篇,骀荡自然,不假雕饰,虽入小变,要亦非浅才可到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太白五七言律,以才力兴趣求之,当知非诸家所及;若必于句格法律求之,殆不能与诸家争衡矣。胡元瑞云:“五言律,太白风华逸宕,持过诸人,后之学者,才非天仙,多流率易,此论最有斟酌。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太白五、七言绝,多融化无迹,而入于圣。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太白七言绝多一气贯成者,最得歌行之体。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取高华奇逸者,咸左袒乎李;取雄浑沉厚者,独首推乎杜:要之二子不可高下定论。胡元瑞谓李犹庄周,杜犹左氏,或庶几焉。
《诗源辨体》
太白歌行,窈冥恍惚,漫衍纵横,极才人之致……此皆变化不测而入于神者也。
《诗源辨体》
屈原《离骚》在千古辞赋之宗,而后人摹仿盗袭,不胜餍饫。太白《鸣皋歌》虽本乎骚,而精彩绝出,自是太白手笔。至《远别离》、《蜀道难》、《天姥吟》,则变幻恍惚,尽脱蹊径,实与屈子互相照映。谢茂秦云:“太白诗歌若疾雷破山,颠风播海,非神于诗者不能。”
《诗源辨体》
太白歌行,虽大小短长,错综无定,然自是正中之奇。
姜斋诗话
太白胸中浩渺之致,汉人皆有之,特以微言点出,包举自宏。太白乐府歌行,则倾囊而出。如射者引弓极满,或即发,或迟审久之,能忍不能忍,其力之大小可知已。要至于太白止矣。
姜斋诗话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
钝吟杂录
李太白之歌行,祖述骚雅,下迄梁、陈七言,无所不包,奇中又奇,而字字有本,讽刺沉切,自古未有也。
姚鼐《五七言今体诗钞序目》
盛唐人,禅也;太白则仙也。于律体中以飞动票姚之势,运广远奇逸之思,此独成一境者。
《唐诗归折衷》
吴敬夫云:太白天才豪迈,托兴悠长,饮酒学仙、适以佐其苍茫之势。他人为之,则滓矣。故曰:气大则物之大小毕浮其形。王摩诘微妙有禅理,然不在其作禅语中;太白缥渺有仙骨,然不在其作仙语中:此当从神味会之,难与俗子语。
《唐音审体》
冯复京曰:太白古诗全出己调,宋人乃谓出于子昂《感遇》。子昂局促,太白萧散,乌可同日语!
《唐音审体》
冯复京曰:太白歌行曰神、曰化,天仙口语,不可思议。其意气豪迈,固是本调,而转折顿挫,极抑扬起伏之妙,然亦有失之狂纵者。此公才高如转巨虬、驾风螭,不可以为训。
《贞一斋诗说》
太白妙处全在逸气横出,其五言古从曹、阮二家变出,并不规模小谢,亦非踵武伯玉。
《唐诗别裁》
太白诗纵横驰骤,独《古风》二卷,不矜才,不使气,原本阮公,风格俊上,伯玉《感遇》诗后,有嗣音矣。
《唐诗别裁》
太白七言古,想落天外,局自变生。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此殆天授,非人可及。
《唐诗别裁》
集中如《笑矣乎》、《悲来乎》、《怀素草书歌》等作,皆五代凡庸子所拟,后人无识,将此种入选,嗷訾者指太白为粗浅人作俑矣。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逸宕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
《唐诗别裁》
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
说诗晬语
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并入化机;而三家中,太白近乐府,右丞、苏州近古诗,又各擅胜场也。
诗法易简录
太白七古不独取法汉魏,上而楚骚,下而六朝,俱归镕冶,而一种飘逸之气,高迈之神,自超然于六合之表,非浅学所能问津也。
《梅崖诗话》
太白七言近体不多见。五言如《宫中行乐》等篇,犹有陈、隋习气,然用律严矣,音节亦稍稍振顿。七言长短句则纵横排奡,独往独来,如活虎生龙,未易捉摸,少陵固尝首肯心醉矣。
瓯北诗话
(白)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屈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若论其沉刻,则不如杜;雄鸷,亦不如韩。然以杜、韩与之比较,一则用力而不免痕迹,一则不用力而触手生春;此仙与人之别也。
石洲诗话
大,可为也;化,不可为也。其李诗之谓乎?太白之论曰:“寄兴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若斯以谈,将类于襄阳孟公以简远为旨乎?而又不然。盖太白在唐人中,别有举头天外之意,至于七言,则更迷离浑化,不可思议。以此为“寄兴深微”,非大而化者,其乌乎能之!所谓七言之靡,殆专指七律言耳,故其七律不工。
龚自珍《最录李白序》
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其斯以为白之真原也矣。
昭昧詹言
太白亦奄有古今,而迹未全化,亦觉真实处微不及阮、陶、杜、韩。
昭昧詹言
太白胸襟超旷,其诗体格安放,文法高妙,亦与阮公同;但气格不相似,又无阮公之切忧深痛,故其沉至亦若不及之。然古人各有千古,政不必规似前人也。阮公为人志气宏放,某语亦宏致,求之古今,惟太白与之匹,故合论之。
昭昧詹言
太白当希其发想超旷,落笔天纵,章法承接,变化无端,不可以寻常胸臆摸测;如列子御风而行、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威凤九苞,祥麟独角,日五彩,月重华,瑶台绛阙,有非寻常地上凡民所能梦想及者。至其词貌,则万不容袭,蹈袭则凡儿矣。
昭昧詹言
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词不接,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
《越缦堂诗话》
太白七古,超秀之中,自饶雄厚,不善学之,便堕尘障。
三唐诗品
古风运阴、何之俊响,结曹、王之深秀,第才多累质,振采未沉。七言雄放,多用典籍成语,正如乱头粗服,益见其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0?—790? 【介绍】: 唐广平人,一说京兆人,字文明,一作文初。登进士第。代宗永泰中至大历初,累官左拾遗,于长安与卢纶、独孤及、钱起等唱和,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后贬为长林丞。德宗贞元初,以水部郎中衔任职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府。官终虞部郎中。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0?—790? 字文明,一作文初,排行十四,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人。
卢纶表兄。
早年曾赴京应试,不第。
安史乱起,避地南方。
代宗大历初任洛阳主簿,后入朝为左拾遗。
德宗建中年间贬长林县丞。
贞元四年(788)前后,在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中,官检校水部郎中,终于虞部郎中。
事迹散见《新唐书·卢纶传》附、苻载《剑南西川幕府诸公图赞》、《极玄集》卷上、《唐诗纪事》卷三〇、《唐才子传》卷四。
今人傅璇琮《司空曙考》颇详备。
司空曙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其诗多送别赠答与羁旅漂泊之作,善以朴实真率之词句表现异乡流落之感与穷愁失意之情。
如“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贼平后送人北归》)、“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云阳馆与韩绅卿宿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喜外弟卢纶见宿》)等,皆深沉含蓄,历来称为警句。
长于近体,尤善五律。
绝句如《江村即事》、《咏古寺花》、《金陵怀古》,或潇洒雅淡,或浑厚沉著,亦堪称佳作。
胡震亨誉为“婉雅闲淡,语近性情”(《唐音癸签》卷七)。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诗集2卷,《全唐诗》亦编为2卷。
唐诗汇评
司空曙(?-约790),字文明,一字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人,一说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安史乱起,避难寓居江南。后登进士第,官主簿。大历末,自左拾遗贬长林丞。贞元初佐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检校水部郎中。官终虞部郎中。曙乃卢纶表兄,与纶同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有《司空曙诗集》(一作《司空文明集》)二卷。《全唐诗》编诗二卷。

作品评论

吴礼部诗话
司空文明结思尤精。
唐才子传
(司空曙)多结契双林,暗伤流景。寄暕上人诗云:“欲就东林寄一身,尚怜儿女未成人。柴门客去残阳在,药圃虫暄秋雨频。近水方同梅市隐,曝衣多笑阮家贫。深山兰若何时到?羡与闲云作四邻。”闲园即事,高兴可知,属调幽闲,终篇调畅,如新花笑日,不容熏染。锵锵美誉,不亦宜哉!
《唐诗品》
文明诗气候清华,感赏至到,中唐作者前有继躅,后罕联肩,诵之口吻调利,情意触发,可谓风人之度矣。如“雨(云)白当山雨,风清满峡波”、“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景象依然,模写切至。如“酒杯同寄世,客掉任销年”、“他乡生白发,归国见青山”,情寄宛转,绰有馀思。如“连雁下时秋水在,行人过尽暮烟生”,景物萧然,含思凄惋,虽桓大司马汉南之叹,无是过矣。
诗薮
七言律最难,迄唐世工不数人,人不数篇,初则必简、云卿、廷硕、巨山、延清、道济,盛则新乡、太原、南阳、渤海、驾部、司勋,中则钱、刘、韩、李、皇甫、司空,此外蔑矣。
唐音癸签
司空虞部婉雅闲淡,语近性情,抗衡长文不足,平视茂政兄弟有馀。
《诗源辨体》
曙五言律如“中散诗传画,将军扇续书”,七言律如“云生客到侵衣湿,花落僧禅覆地多”、“讲席旧逢山鸟至,梵经初向竺僧求”,乃晚唐奇僻之渐,学者所当慎始。
《近体秋阳》
曙诗清气刻思,著手便不同,似其一逞飘萧,儿将逸正,已而过之,诚中唐之人杰也。
《大历诗略》
司空文明诗亦以情胜,真到处与卢允言可云鲁、卫。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沈、宋,而音思就短,弥近晚唐,在大历十人之中,亚于卢、李。七言稀见,“丝结”一歌,㛹娟赠雅。五言则《分流水》,《关山月》,古情跌宕,清言隽永,足以参孟方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2—805 【介绍】: 即李适。唐朝皇帝。代宗长子。代宗时为天下兵马元帅,讨史朝义,平定河北,以功拜尚书令,旋立为太子。嗣位后,初政清明,以强明自任,用杨炎为相,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后用卢杞等,因为乱阶。建中四年,泾原兵变,犯京师,逃奔奉天。兴元元年,李晟率军收复长安,乃还。自此政惟姑息,方镇日强。在位二十六年,卒谥神武孝文皇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2—805 即唐德宗,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
玄宗天宝元年(742)封奉节郡王。
代宗宝应元年(762)为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八月改封雍王。
广德二年(764)封为皇太子。
大历十四年(779)五月即位,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卒。
庙号德宗。
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纪。
善属文,尤工诗。
常于宫中唱和,亲自品评等次。
与学士论诗,深夜不寐。
又常亲试制科举人文辞,中者称门生。
李肇称:“德宗晚年绝嗜欲,尤工诗句,臣下莫可及。
”(《国史补》卷中)胡震亨评曰:“德宗诗尚雅正。
”(《唐音癸签》卷五)《全唐诗》存诗15首,《全唐诗逸》补断句2句,《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全唐文·卷五十
帝讳适。代宗长子。天宝元年生。至德元年封奉节郡王。宝应元年五月进封鲁王。八月徙封雍王。出镇陕州。广德二年立为皇太子。大历十四年五月即位。建中元年正月。上尊号曰圣神文武皇帝。在位二十一年。年六十四。谥曰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荆南人,一说扶风人。登进士第。一说举进士不第。代宗大历中,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后又入湖南观察使崔瓘、桂管观察使李昌夔幕府。历辰、虔二州刺史。工诗,多感伤身世之作。又工书。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4?—800? 荆南(今湖北荆州)人。
肃宗上元至代宗永泰(760—766)间,来往于长安、洛阳、齐、赵、泾州、陇西等地。
大历元年(766)入蜀,见岑参于成都。
次年东下至江陵,荆南节度使卫伯玉辟为从事。
五年后十数年间,先后依附于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
德宗建中三年(782)曾任侍御史。
次年出为辰州刺史。
贞元七年(791)前后为虔州刺史。
晚年似曾任永州刺史。
生平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才子传》卷三。
今人傅璇琮有《戎昱考》、谭优学有《戎昱行年考》。
戎昱诗风沉郁,多伤乱、述怀之作,胡震亨谓与杜甫相接(《唐音癸签》卷二六)。
严羽称“戎昱之诗,有绝似晚唐者”(《沧浪诗话》),则谓与聂夷中、杜荀鹤相通。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断句2。
唐诗汇评
戎昱,生卒年不详,荆南(今湖北江陵)人,或云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人。曾佐颜真卿幕。宝应元年,经滑州、洛阳赴长安,遇王季友,同作《苦哉行》。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大历中,入湖南崔瓘幕,后又佐桂管李昌巙幕。建中中,返长安,供职御史台。贬为辰州刺史,后又官虔州刺史,贞元十三年左右在任,卒。有《戎昱集》五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文·卷六百十九
昱。德宗时人。元和朝官朗州刺史。

作品评论

沧浪诗话
戎昱在盛唐为最下,已滥觞晚唐矣。戎昱之诗有绝似晚唐者。
时天彝《唐百家诗选评》
戎昱稍为后辈,多军旅离别之思,造语益巧,用意益浅矣。
唐才子传
昱诗在盛唐,格气稍劣,中间有绝似晚作。然风流绮丽,不亏政化,当时赏音,暄传翰苑,固不诬矣。
《唐诗品》
戎使君诗,锐情古作,力洗时波。当时作者类以质木自胜,君独远扬风力,近郁天藻,词既流美,复协声调。《苦哉行》、《泾州出师》等作,铿然金石之奏,虽越石感乱,明远戍边,何以过之?后之论者,多采列新声而忽古意,混称于建中以后作者,不几听乐而卧诸鸿蒙者乎?
《十三唐人诗》
戎昱诗在中唐,矫矫拔俗……诸篇靡不深情远致,清丽芊眠。
《大历诗略》
戎昱,戴叔伦诗,品既不高,体又不健,只以指事陈词婉切动人,不可谓非唐音之夙好者。
石洲诗话
戎昱诗亦卑弱,《沧浪诗话》谓“昱在盛唐为最下,已滥觞晚唐”是也。然戎昱赴卫伯玉之辟,当是大历初年,其为刺史,仍在建中时,应入中唐,不应入盛唐。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邱希范、庾子山,倩骨清言,达情婉至。律绝清新,自是中唐本色,而天然韵骨,含态生恣,大历之常词,乃晚唐之极思也。
《诗学渊源》
其诗辞旨清拔,多感慨之作。乐府尤以气质胜;七律则承子美之遗规,开白傅之先河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48—约798或799,一作约737—约799 【介绍】: 唐河中蒲人,祖籍范阳,字允言。自玄宗天宝末至代宗大历初,屡举进士不第。德宗建中间,浑瑊辟为元帅府判官。贞元中,以韦渠牟荐,德宗召之内殿,令和御制诗,超拜户部郎中。寻卒。纶与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时号“大历十才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99? 字允言,郡望范阳(今河北涿州),籍贯蒲州(今山西永济西)。
玄宗天宝末曾举进士不第。
安史乱起,避地江西鄱阳,与吉中孚为林下之友。
代宗大历初年屡试不报,经宰相王缙、元载举荐,授阌乡尉,迁集贤院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后出为陕府户曹参军、河南密县令。
德宗建中初(780)任昭应县令,四年冬朱泚叛乱,一度陷于贼中。
翌年,浑瑊辟为判官。
乱平,随浑瑊镇河中,官至检校户部郎中。
贞元十三、十四年间(797、798),舅韦渠牟于德宗前称其才,召入内殿,令和御制诗。
未几卒于河中。
纶夙负诗名,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其诗多为送别赠答、奉陪游宴之作,军中之作则多慷慨之音,以《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腊日观咸宁王部曲娑勒擒豹歌》等为善。
卢纶工于叙事,兼擅众体,古诗歌行不乏气势,律诗亦洗练明快,《晚次鄂州》、《长安春望》、《送李端》等均为大历名篇。
胡震亨云:“卢诗开朗,不作举止,陡发惊彩,焕尔触目。
篇章亦富埒钱、刘。
以古体未遒,屈居二氏亚等。
”(《唐音癸签》卷七)王士禛则以之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冕”(《分甘余话》卷四)。
生平见《旧唐书·卢简辞传》、《新唐书·文艺传下》、《唐才子传》卷四。
今人王达津《卢纶生平系诗》、傅璇琮《卢纶考》考其事迹颇详。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诗集10卷,已佚,今所传10卷本皆非全本。
全唐诗》编为5卷。
今有刘初棠《卢纶诗集校注》。
唐诗汇评
卢纶(748-约799),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郡望出范阳(今河北涿县)。安史乱起,寄居鄱阳。大历初,举进士不第。元载荐以为阌乡尉。迁密县令。建中初,为眧应令。浑城任京城西面副元帅,召为判官。珹镇河中,纶亦随之,检校户部郎中。贞元十四年,其舅太府卿韦渠牟得幸德宗,表其才,召见禁中,令和御制诗。居无何,卒。纶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有《卢纶诗集》十卷,已佚。有《卢纶诗集》三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五卷。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大历中,诗人李端、钱起、韩翃辈能为五言诗,而辞情捷丽,纶作尤工。至贞元末,钱、李诸公凋落,纶尝为怀旧诗五十韵,叙其事曰“吾与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员外发、崔补阙峒、耿拾遗湋、李校书端,风尘追游,向三十载。数公皆负当时盛称,荣耀未几,俱沉下泉。伤悼之际,畅博士当追感前事,赋诗五十韵见寄,辄有所酬,以申悲旧,兼寄夏侯审侍御。”其历言诸子云:“侍郎文章宗,杰出淮楚灵,掌赋若吹籁,间言如建瓴。郎中善馀庆,雅韵与琴清,郁郁松带雪,萧萧鸿入冥。员外真贵儒,弱冠被华缨,月香飘桂实,乳溜沥琼英。补阙思冲融,巾拂艺亦精,彩蝶戏芳圃,瑞云滋翠屏。拾遗兴难侔,逸调旷无程,九酝贮弥洁,三花寒转馨。校书才智雄,举世一娉婷,赌墅鬼神变,属辞鸾凤惊。差肩曳长裾,总辔奉和铃,共赋瑶台雪,同观金谷笙。倚天方比剑,沉水忽如瓶。君持玉盘珠,写我怀袖盈,读罢涕交颐,愿言跻百龄。”纶之才思,皆此类也。
后村诗话
卢纶、李益善为五言绝句,意在言外。
时天彝《唐百家诗选评》
卢纶与李益中表,唱酬交赞,在大历十才子中号为翘楚。
唐才子传
纶与吉中孚、韩翃、耿湋、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夏侯审、李端,联藻文林,银黄相生,且同臭味,契分俱深,时号“大历十才子”。唐之文体,至此一变矣。纶所作特胜,不减盛时,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
唐音癸签
卢诗开朗,不作举止,陡发惊彩,焕尔触目,篇章亦富埒钱、刘。以古体未遒,屈居二氏亚等。
《汇编唐诗十集》
唐云:卢诗尚朴,别是一种风味,恨篇各有瑕,似乏全力。钟爱其僻,所选独富,要不可作正法门。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珽曰:允言才情雄灏,律诗煮古为饵,眼以石浆,气之所嘘,俱成金鹊脑,中唐词坛赤帜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陈继儒曰:卢诗奇悍之中,自饶雅致。
《诗源辨体》
七言古,卢气胜于刘,才胜于钱,故稍为轶荡而有格,但未能完美耳。
《唐诗评选》
大历、贞元,国几于亡,音乃乱矣。卢纶、耿湋当为风气所摄。
《载酒园诗话又编》
刘长卿外,卢纶为佳。其诗亦以真而入妙。如“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貌衰缘药尽,起晚为山寒”、“语少心长苦,愁深醉自迟”、“颜衰重喜归乡闻,身贱多惭问姓名”、“高歌犹爱《思归引》,醉语惟夸漉酒巾”、“故友九泉留语别,逐臣千里寄书来”,皆能使人情为之移,甚者欷戏欲绝。写景之工,则如“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上方月晓闻僧语,下界林疏见客行”、“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折花朝露滴,漱石野躲清”、“泉急龟依藻,花繁鸟近人”、“路湿云初上,山明日正中”、“人随雁迢递,栈与云重叠”,悉如目见也。
《大历诗略》
卢允言诗意境不远,而语辄中情,调亦圆劲,大历妙手。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大历诸子兼长七言古者,推卢纶、韩翃,比之摩洁、东川可称具体。
养一斋诗话
大历十老子,卢纶第一,吾乡吉侍郎中孚第二。卢诗清高,可以与刘文房区,不愧称首。吉尝荐卢于朝,卢集忆吉诗甚多,两人盖万相契也。
潘德衡《唐诗评选》
纶诗五绝进作劲健语;七律则情致深婉,有一唱三叹之音。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王筠、庚信。七古为优,明茂相宣,在君虞之亚;《冬日登城》首,太白之遗也。绝句清英独秀,工写神情。排律端凝,尚见陈隋实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0—? 【介绍】: 清江南泰兴人,字诜兮,号沧苇。季开生弟。顺治四年进士,授浙江兰溪知县。历任刑部主事、户部员外郎、郎中、浙江道御史。家豪富,族人三百余家,皆有复道可通。藏书富甲海内。辑唐代一千八百九十五家诗为《唐诗》,为后时编辑《全唐诗》底本之一。有《季沧苇书目》、《静思堂诗集》。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四
季振宜,字诜兮,号沧苇,泰兴人。顺治丁亥进士,历官御史。有《静思堂诗稿》。
清诗别裁集
字沧苇,江南泰兴人。顺治丁亥进士,官御史。
维基
季振宜(1630年—1673年),字诜兮,号沧苇,江南扬州府泰兴县季家市(今靖江市季市镇)人。
明末清初官员、豪富,与山西平阳亢氏并称「北亢南季」。
季振宜生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
季家为名门望族,曾祖父季缙为山东乐安县县丞,祖父季三卿是贡生,为河南祥符县知县,父亲季寓庸是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迁居泰兴县城,建嘉树园,革职归里后经营盐业致富。
收藏国宝级名画《富春山居图》之《无用师卷》。
其兄季开生(1627—1659),字天中,号冠月,顺治六年(1649)中进士。
清顺治三年(1646)季振宜17岁中举,顺治四年(1647年),18岁中进士,授浙江兰溪县知县,后历任刑部主事、户部郎中,官至广西道御史。
擅长行书,工诗文,喜藏书,又精鉴别,贮书于“静思堂”和“辛夷馆”。
季振宜是清初著名藏书家,藏书之富,冠于江南,宋元名刻甚富;钱谦益的曾孙钱曾死后,其书尽归振宜,后撰成《季沧苇藏书目》,该书搜集唐诗1859位作者的42931首诗,康熙时编《全唐诗》即以此为底本。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五月下诏彭定求、沈三曾等10人修《全唐诗》,至次年十月,《全唐诗》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编成,这主要是利用了季振宜编《唐诗》和胡震亨编《唐音统签》的成果,在这之前,季振宜与钱谦益整理唐诗七百十七卷,始于康熙三年(1664年),迄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历时十年。
著有《静思堂集》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2—846 【介绍】: 唐润州无锡人,原籍亳州谯县,字公垂。李敬玄曾孙。为人短小精悍,工诗,时号“短李”。宪宗元和进士。穆宗时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武宗时,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迁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出为淮南节度使。卒谥文肃。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2—846 字公垂。
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
排行二十,时称李二十。
又因其短小精悍,朋辈间昵称“短李”。
绅6岁丧父,母卢氏教以经义。
宪宗元和元年(806)登进士第,释褐授国子助教,弃而南归,润州观察使李锜辟为从事。
次年锜谋反,绅不从命,被囚,锜诛乃免。
历校书郎、右拾遗、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职。
敬宗初立,因李逢吉构陷,贬端州司马。
宝历初,因赦徙江州长史。
文宗大和二年(828)迁滁州刺史,四年转寿州刺史。
七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同年擢浙东观察使。
九年再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开成元年(836)拜河南尹,同年转宣武军节度使,五年出镇淮南。
武宗会昌二年(842)入朝,同平章事,判度支,进尚书右仆射,封赵郡公。
四年再次节度淮南,六年卒于任所,赠太尉,谥文肃。
卒后因吴湘案,诏削三官,子孙不得仕。
生平详见沈亚之《李绅传》及新、旧《唐书》本传。
今人卞孝萱有《李绅年谱》。
绅善为歌诗,乡赋之年,其诗作已传诵人口。
曾撰有《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稹赞其“雅有所谓,不虚为文”,“病时”“尤急”。
元、白先后仿效,分别成《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与《新乐府》50首,促成中唐诗坛之新乐府运动,绅实为倡导者。
早年以诗文与元稹、白居易相交善。
晚年因政见与李德裕相合,故共进退。
胡震亨评其诗云:“揽笔写兴,曲备一生穷泰之感,亦令披卷者代为怃然。
”(《唐音癸签》卷七)《古风二首》传诵至今,几家喻户晓。
有《追昔游》3卷、杂诗1卷传世。
今人王旋伯有《李绅诗注》。
全唐诗》存诗4卷。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断句6。
唐诗汇评
李绅(772-846),字公垂,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人,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少时父仕江南,遂寓居无锡。幼孤,曾读书于慧山寺。元和元年(806)登进士第。浙西节度使李锜辟掌书记。锜反,迫令草檄,不从,几遇害。锜败,复佐浙西李元素幕。入为校书郎,迁国子助教,又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崔从判官。元和末,自右拾遗充翰林学士,家迁中书舍人。长庆二年,改御史中丞。四年,为李逢吉陷,自户部侍郎贬端州司马。宝历中,量移江州长史,滁、寿二州刺史,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大和七年,出为浙东观察使。开成中,历河南尹、宣武军节度使。武宗即位,为淮南节度使。会昌中,拜相,复出缜淮南,卒。绅工诗,早年多反映现实之作。元和中所作《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白俱有继作,对新乐府创作有开启作用,已佚。开成中,曾自编《追昔游诗》三卷,记其平生所游历,今存。《全唐诗》编诗四卷。
全唐诗补逸
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人,登元和元年武翊黄榜进士第,武宗会昌六年卒。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四
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人。元和初进士。穆宗朝拜户部侍郎。开成时为宣武节度使。武宗立。徙淮南。入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转中书侍郎。守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出为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卒。赠太尉。谥文肃。

作品评论

《新唐节•李绅传》
李绅,字公垂……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
唐诗纪事
乐天赠绅诗云:“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刚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注云:……李二十尝自负歌行,近见余乐府五十首,默然心伏。
唐诗纪事
元微之《和乐天东南行》云:“李多嘲蝘蜓,窦数集蜘蛛。”注云:李二十雅善歌诗,同多咏物之作。
唐诗纪事
开成间,绅集其诗为《追昔游》,盖叹逝感时,发于凄恨而作也。或长句、或五言、或杂言、或歌、或吟、或乐府齐梁,不一其辞,乃由牵思所属尔。起梁汉,归谏垣,升翰苑,感恩遇,歌帝京风物;遭谗邪播越,历荆楚,涉湘沅,逾岭峤,抵荒陬,止高安;移九江,泛五湖,过钟陵,溯荆江,守滁阳,转寿春;改宾客,留洛阳,历会稽,过梅里;遭谗者再为宾客分务,归东周;擢川守,镇人一梁。词有所怀,兴生于怨。故或隐或显,不常其言,冀知音于异时时已。
《汲古阁书跋<追昔游集>》
(绅)与李文饶、元微之齐名,人号“元和三俊”……忆游述怀,俯仰感慨,一洗唐人小赋柔摩风气云。
唐音癸签
李公垂《追昔游诗》,大是宦梦难醒;然其揽笔写兴,曲备一生穷泰之感,亦令披卷者代为怃然。
《载酒园诗话又编》
短李以歌行自负,乐天亦称之。又少以《悯农》诗见赏于吕温,今二绝盛传,吕之鉴赏真是不谬。歌行遂不可复见,惟有《追昔游集》耳,颇有体格。
按指追昔游集
绅与李德裕、元稹号“三俊”。白居易亦有“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句。今观此集
《四库全书总目》
,音节晖缓,似不能与同时诸人角争强弱。然舂容恬雅,无雕琢细碎之习,其格究在晚唐诸人刻划纤巧之上也。
三唐诗品
五言其源出于谢惠连,惟炼蓄未深,时多泛滥;七言托体初唐,加以纵横,格律已疏,颇嫌墨障。长歌则《苏台》一篇,短歌则《莺莺》一曲,容姿朗秀,顾盼生情。里谣七字,古风五言,不减张、王,渊然足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苏州嘉兴人。宪宗元和进士。辟河中节度使赵宗儒幕府,后为福州从事,历永乐县令,参湖南观察使李翱幕,擢侍御史,为同州从事。工诗文。与沈亚之、马戴为诗友,赠答甚多,以铿锵蕴藉称。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6以后 排行二十三。
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
宪宗元和九年(814)因杨汉公荐,登进士第,官协律郎。
敬宗宝历中为浙西节度判官。
历永乐令、福州从事。
文宗大和七、八年(833、834)以侍御史为湖南观察使李翱从事。
时韦夏卿之女流落潭州为舞妓,殷尧藩赋诗相赠,李翱得知,即日择士嫁之,一时传为美谈。
九年为同州刺史刘禹锡参佐。
事迹散见《云溪友议》卷上、《唐摭言》卷八、《唐诗纪事》卷五一。
与白居易、雍陶、许浑相唱和。
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广大教化主及门之一。
胡震亨称其诗“有葩艳,微嫌肉丰。
《鹳鹊楼》一律,独茂硕而婉,不愧初唐遗则”(《唐音癸签》卷七)。
全唐诗》存诗1卷,混入元、明人之作甚多。
唐诗汇评
殷尧藩,生卒年不详,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累举进士不第。元和九年(814),登进士第。为福州从事,入为侍御史。宝历中授永乐令。大和七八年间,为湖南观察使李翱幕僚。后不知所终。尧蕃工诗,与姚合、贾岛、沈亚之、鲍溶、马戴、许浑、雍陶、无可等为诗友。白居易称赏其诗,曹和其《忆江南》三十首。有《殷尧蕃诗》一卷,已佚。《全唐诗》编诗一卷,羼入元人虞集诗,馀亦有可断为南宋、明初人所作者。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广大教化主:白居易。……及门十人:费冠卿、皇甫松、殷尧藩、施肩吾、周光范、祝天膺、徐凝、朱可名、陈标、童翰卿。
唐诗纪事
尧藩登第,许浑赠诗云:“几载闻名翰墨林,为从知己信浮沉。青山有雪谙松性,碧落无云称鹤心。带月独归萧寺远,玩花频醉庾楼深。寻思一见如琼树,空把新诗尽日吟。”
唐才子传
(尧藩)工诗文,耽丘壑之趣。尝曰:“吾一日不见山水,与俗人谈,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呼浊醪浇之,聊解秽耳。”……今有集一卷传世,皆铿锵蕴藉之作也。
唐音癸签
殷尧藩诗有葩艳,微嫌肉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苏州吴人,字达夫。宪宗元和元年进士。历迁秘书丞、江西观察判官。剖断公事,人人不冤。终日长吟,不视公牍,观察使王仲舒微言之,竟拂衣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达夫,湖州(今属浙江)人。
早年受知于西川节度使韦皋,因献《蜀道易》诗以美之。
宪宗元和元年(806)登进士第,官太子率府参军,迁殿中侍御史。
穆宗长庆初(821)自秘书丞出为江西观察使王仲舒判官。
文宗大和九年(835)以前凤翔少尹预诛郑注,迁凤翔行军司马。
事迹散见《云溪友议》卷中《吴门秀》、《尚书故实》、《新唐书·郑注传》等。
畅才思敏捷,善以诗调戏。
胡震亨云:“陆畅贵主催妆句,捷成得誉,观他绝,兼亦兴豪。
”(《唐音癸签》卷七)《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诗2句。
唐诗汇评
陆畅,生卒年不详,字达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贞元中,客游西蜀,作《蜀道易》称美西川节度使韦皋,皋礼遇之。元和元年(806)登进士第。为太子府僚属。长庆初,为江西观察使从事,大和初,入段文昌淮南幕,官监察御史,后历秘书丞,观察判官。九年,因斩郑注功,自前凤翔少尹授凤翔行军司马。畅工诗,才思敏捷。有《陆畅集》一卷(《宋史•艺文志》《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云溪友议
(畅)初为西江王大夫仲舒从事,终日长吟,不亲公牍。府公微言,拂衣而去……及登兰省,遇云阳公主下降刘都尉,百僚举为傧相诗题之者,顷刻而成,其诗亦丽也。……内人以陆君吴音,才思敏捷,凡所调戏,应对如流;复以诗嘲之,陆亦酬和。六宫大眙,凡十馀篇,嫔娥皆讽埔之。
尚书故实
陆畅字达夫,尝为韦南康作《蜀道易》,首句“蜀道易,易于履平地。”南康大喜,赠罗八百匹。
唐诗纪事
畅、字达夫,吴郡人。韦皋雅所厚礼。天宝时,李白为《蜀道难》以斥严武;畅更为《蜀道易》以美皋。
四溟诗话
陆畅作《蜀道易》以谀韦皋,翻案太白,辞义粗浅。
唐音癸签
陆畅《贵主催妆》句,捷成得誉;观他绝,兼亦兴豪。
共 3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