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萧云举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维基
郑继芳(?
—1611年),号环枢,光禄寺厨籍直隶河间府盐山县人。
万历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顺天乡试举人,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进士,授知淄川县,调益都县,行取云南道御史,巡按浙江。
时有钱塘人傅时为苏杭织造太监孙隆义子,藉其势三十馀年,冒充颖国公傅友德子孙,授职百户,豪富不仁。
继芳访参,将其置诸法,贵要不能救。
参与万历党争,劾奏东林工科给事中王元翰贪婪不法,后有人以他的名义伪造信函,送到了浙江道御史刘国缙和户科给事中王绍徽手中,礼科都给事中胡忻又将这份书信送至吏部尚书孙丕扬手上,并在书信末尾加上“嘉禾先生近生一子,想丈所欲闻者,并报”,嘉禾先生即沈思孝,曾与孙丕扬在万历二十三年的外计中发生激烈冲突,两人俱无子嗣,所以胡忻故意加上这句话以激怒孙丕扬,孙丕扬果然信以为真,筹划借来年的京察处置郑继芳、刘国缙、王绍徽。
之后孙丕扬偶然将这封书信出示给吏部左侍郎萧云举时,萧云举仔细查看了许久后,提笔写道:“得非诈乎(孙丕扬时年八十,年老且耳背)?
”孙丕扬出其不意,惊异莫名,随后才醒悟被人利用。
万历三十九年辛亥京察由孙丕扬与都察院署事左副都御史许弘纲,吏部左侍郎萧云举、右侍郎王图等人主持,在此次京察中,浙党、宣党、昆党的骨干汤宾尹、徐大化、张嘉言、刘国缙、王绍徽、乔应甲、岳和声等或以浮躁论处,或被转出京城任职,因此三党认定孙丕扬果然因为轻信郑继芳的伪书而展开报复,随即纷纷上疏弹劾攻击。
在此次党争中,东林党与浙党两败俱伤,各有损失,宣、昆党则全灭。
孙丕扬、许弘纲、王图、王国等人则因被弹劾而辞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8—? 【介绍】: 明宁国府宣城人,字嘉宾,号霍林。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编修。为攻击东林党人的“宣昆党”之首。三十八年,以詹事府庶子充会试同考官,次年进国子监祭酒。以会试舞弊被劾。被吏部尚书孙丕扬置察典,褫官归。有《易经翼注》、《睡庵初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嘉宾,宣城人。万历乙未赐进士第二,授翰林院编修历中允谕德掌司业事迁右庶子升南国子监祭酒有睡庵集
维基
汤宾尹(1568年—1628年),字嘉宾,号睡庵,又号霍林,直隶宣城(今安徽)人,万历乙未会元、榜眼。
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因科场案落职。
隆庆二年(1568年)生,出身贫贱,世代以耕读为业。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举应天府乡试。
次年,会试联捷第一名(会元);登进士第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内外制书、诏令多出其手,号称得体,受到神宗的重用。
此后升为中允,署国子监司业,升南京国子监祭酒,三次出任乡试、会试主考官。
汤宾尹好奖掖人才,以伯乐自诩,为宣党首领。
汤宾尹将生员施天德之妻徐氏纳为妾,徐氏不从,投缳身死。
此事引起当地公愤,宾尹名声大坏,跑到浙江避风头。
生员冯应祥、芮永缙等告上官府,并为徐贞女建祠,以羞辱宾尹。
芮永缙又揭发梅振祚淫乱的罪状,巡按御史王国祯把梅振祚等人逮捕问讯。
归安人韩敬慕宾尹之名,以太学生身份具五十金为贽,请业受教,二人遂成为好友。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会试,由考试官吏部侍郎萧云举、王图主持,汤宾尹为会试同考官,因搜卷荐举其门生韩敬为状元,一时舆论哗然,事情最终影响为东林党与宣党、昆党之争,为东林党争的导火索。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被罢免。
在野期间,宣党犹力庇之,“虽家居,遥执朝柄”。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御史熊廷弼党庇汤宾尹,杖责生员芮永缙,二十日后伤残致死。
御史荆养乔弹劾熊廷弼“杀人媚人”。
崇祯元年(1628年),由朝臣荐起,未及而卒。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求仲,归安人。万历庚戌赐进士第一,授修撰降行人司副
维基
韩敬(1584年—?
),字求仲,一字简与,号止修。
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今浙江吴兴)军籍,乌程县人。
明末状元,政治人物。
早年受业于汤宾尹。
好佛学,曾追随云栖莲池大师。
万历三十七年己酉科顺天府乡试第八名举人,万历三十八年,侍郎王图主持会试,汤宾尹为分校官。
会试时,韩敬的试卷为其他考官所弃,汤宾尹越房搜得此卷,坚决要求萧云举、王图等人将韩敬录取为第一名。
此后廷试亦取得第一名。
本年闰三月授翰林院修撰,三十九年四月患病回籍。
四十年十月,汤宾尹遭给事中孙振基弹劾,夺官,韩敬亦被令冠带闲住。
汤显祖却为韩敬叫屈。
此后又丁忧在家,服阕后,万历四十六年十月上疏奏辩申冤,礼部左侍郎何宗彦奏请结案,四十七年三月降二级,调南京别衙门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安庆府桐城人,字泰符。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分宜知县,续授御史,屡上疏言事。时齐楚浙三党势张,忌孟祯谠直,出之为广东副使,移疾不赴。天启初,起南京光禄少卿,召改太仆。以丁忧归。时魏忠贤得志,即为御史王业浩所劾,削籍。崇祯初复官。
维基
马孟祯(?
年—1633年),字泰符,一作六符,直隶桐城县人。
明朝末年政治人物。
万历戊戌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有《桐城马太仆奏略》。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马孟祯考中戊戌科进士,获任江西分宜县知县,即将受召入朝廷时,由于上缴征赋不足,遭户部尚书赵世卿弹劾,于是被削职。
仅过三天,百姓的税便全缴清,得到邹元标与万国钦等人大力誇赞。
续任监察御史。
马孟祯上奏疏论文选郎王永光、仪制郎张嗣诚、都给事中姚文蔚、陈治则等人攀附权贵而被提拔、南京右都御史沈子木年近八十还没有辞官。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为河东巡盐御史。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四月,怡神殿发生火灾,马孟祯提出建言与警语,但未能受到重视。
吏部侍郎萧云举协同京察时有包庇的行为,马孟祯率先上疏弹劾,后来谈论的人越来越多,萧云举便辞职离去。
万历四十二年冬天(1614年),考核选拔科道官,中书舍人张光房、知县赵昌运、张廷拱、旷鸣鸾、濮中玉等人被以言论不合时宜,未能受到认同。
马孟祯为此打抱不平,上疏评论。
当时三党的势力庞大,马孟祯遭到忌惮,被调广东按察司副使,称病未能赴任。
天启初年,马孟祯获起用为南京光禄寺少卿,改太仆寺少卿,遭遇丧事返乡。
魏忠贤得势后,御史王业浩趁机弹劾马孟祯,于是马孟祯被剥夺官位。
崇祯初年,恢复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