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陈镒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8—1460 【介绍】: 明浙江慈溪人,字式之。永乐二十二年进士。宣德间任监察御史。能辩疑狱。正统五年以荐升陕西按察佥事。再升右佥都御史,监刘聚军,镇压福建邓茂七。又破山寨多处。奉命督徐恭镇压处州叶宗留,进军迟缓,日以置酒赋诗为乐。及闻已平定,进兵争功。还京后被劾罢。
维基
张楷(1399年—1460年11月19日),字式之,号介庵,浙江慈溪(今宁波市)人,诗人。
张楷生于建文元年(1399年)三月。
少能属文,有司听闻其名,补为邑庠生。
永乐十三年(1415年)中举人,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登甲辰科进士。
宣德二年(1427年)任兵部主事,深得尚书张本赏识。
不久,任江西道监察御史。
宣德五年(1430年)弹劾刑部受贿官吏,连带南京刑部尚书赵羾、南京刑部右侍郎俞士吉以下十数人,皆罢黜,名声鹊起。
宣德八年(1433年)前往北京行在考绩,献《圣德颂》,意欲求进,反而忤旨。
幸少保陈循营救方得免罪。
正统初年(1435年)还任。
正统五年(1440年),升陕西按察佥事,不久迁副使。
正统九年(1444年)九月,随同靖远侯王骥与都御史陈镒巡视延绥、宁夏、甘肃诸边。
正统十二年(1447年)调抚处州叶宗留等人谋反,次年,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在闽提督军务时,因作“除夜不须烧爆竹,四山峰火照人红”等诗句,为给事中王诏弹劾。
同年,镇抚福建邓茂七叛乱,拜为监军,总制闽浙,便宜行事。
景泰元年(1450年)班师回朝。
廷议,以张楷无功,追论下狱。
诏以寇平功赎罪,得以放归。
居乡五六年。
天顺二年(1458年)英宗复其右佥都御史旧职,命致仕。
同年七月,张楷奉命督理陕西军饷,通过赂曹吉祥,得以重新出仕。
天顺三年(1459年)事竣,召还京,转南京都察院。
次年冬,来京。
十一月七日卒,时年六十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新建人,字静简。正统元年进士。授大理寺右寺副,谳狱多所平反。历官陕西布政司参议,改云南,遇涝,劝土官出帑藏赈济。官至湖广左布政使。
维基
陈安(15世纪—15世纪),字静简,号止斋,江西南昌府新建县人。
陈安在宣德七年(1432年)中举人,正统元年(1436年)成进士,三年(1438年)获授行在大理寺右寺副,到都察院审理案件,当中有一跛子坐盗窃罪,他追问:「你是骑马打劫?
徒步打劫?
」众人回答:「徒步。
」他再说:「跛者能走吗?
」部下都语塞,跛子低头哭著说:「我拿著贼人的靴子,因此被诬陷至此。
」因此證实其清白;清河县教官因受礼被生徒控告,刑部询问罪责,他就引用引卓茂处理亭长一事上奏,教官不用坐罪。
十二年(1447年)他升任陕西右参议,十四年(1449年)瓦剌入侵,勤王诏下后,守卫者大多犹豫不决,赴援者多徘徊不进,他毅然说:「主辱臣死,正在于此。
」不久瓦剌也先部将率领部下数万人至城北,他说:「贼势气盛,我军兵少不可逆战,应该固守城池待其松懈才攻击。
」数天后晚上明军往北面突袭瓦剌营,斩首数百人,敌军崩溃,京师安宁,巡守都御史王文向人说他是「天生斯人,社稷之福」。
景泰元年(1450年)汉中府乾旱,府县人不停祈祷没有回应,陈安到府后即日斋戒沐浴,带领部下到各庙宇祭祀,次日起连下三日大雨才停止,因父亲逝世回乡,巡抚陈镒请让他夺情,得知他痛哭就放弃了;六年(1455年)服阕调任云南右参议,当地水灾浸没禾田,他劝勉土司斟酌捐输赈灾,救活数十万人,又因母亲逝世回乡,天顺三年(1459年)服阕转为四川右参议,七年(1463年)再调为湖广左参政,成化三年(1467年)自湖广右布政使升左布政使,其后致仕。
他任官以宽静为本,入觐不曾遗下东西,大理寺卿夏时正题其居为「止斋」,辞官回乡后在家宅前种柳十馀株,数年后已高过屋子,某年春天突然全都酷死,他也很快去世,年七十五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5—1647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维斗。天启间,周顺昌被逮,缇骑横索财物,廷枢与同乡徐□为之经理,二人名闻天下。廷枢与□均为复社巨子。南明弘光朝覆亡,廷枢避邓尉山中,而义师多假其名望以为重。清吏执廷枢,不屈被杀。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维斗,吴县人。
崇祯庚午乡试第一有古柏轩诗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7—1482 【介绍】: 明福建宁德人,字季聪。正统四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景泰时进都给事中,论事无所讳。累迁右副都御史。天顺四年,曹钦之反既平,将士妄杀冒功,市人不敢出门。时聪署院事急令制止。成化中官至刑部尚书。卒谥庄敏。
维基
林聪(1417年—1482年),字季聪,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福州府宁德县(今福建省宁德市)人,正统己未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左都御史。
正统三年(1438年)举戊午科福建乡试第九名,正统四年(1439年)联捷进士,授吏科给事中。
景泰元年(1450年),进都给事中。
当时,中官金英家人违法,都御史陈镒、王文治案却均不罪于金英。
林聪率领同官弹劾陈镒、王文畏势从奸,一并弹劾御史宋瑮、谢琚均下狱,之后恢复职位,林聪继续弹劾,宋瑮、谢琚被调外。
太监单增督京营受宠,当时士兵稍忤者辄遭辱,其家奴白昼杀人,夺民产。
林聪举发其事,单增下诏狱,后获宽宥,不敢再作乱。
景泰三年,上疏请纠察刑狱治理妖僧赵才、湖广副使邢端等,后均得准。
当时建造东宫,林聪因反对,迁春坊司直郎。
景泰四年(1453年),大学士商辂称其敢言,不宜置之散地,于是恢复为吏科都给事中。
随后请减轻福建银场额重。
景泰五年,以灾异偕同官条上八事,限制武清侯石亨、指挥郑伦等分田等。
林聪最初弹劾吏部尚书何文渊下狱后致仕。
之后弹劾山西布政使王瑛老等,均罢免。
御史白仲贤擢广东按察使。
林聪言其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
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入吏部,因林聪弹劾,遂改工部。
各司均忌惮林聪风裁,其所言未有不敢遵从的。
内阁及诸御史亦并以林聪好论建,并非善臣。
同年冬,林聪甥陈和为教官,欲得近地便养,林聪对吏部官吏陈说此事。
御史黄溥等遂劾林聪挟制吏部,加之此前得罪的众多官运均弹劾,后下廷讯,坐专擅选法,论斩。
因高谷、胡濙力救得免,贬为国子监学正。
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后,拜其为左佥都御史,巡抚山东,赈灾饥荒,使得饥民得活者多达一百四十五万人。
后进升右副都御史,逮捕江淮盐盗,平定并惩治当地贪官。
后母丁忧,起复,再辞,不予批准。
天顺四年,曹石之变爆发,将士妄杀,至割乞儿首报功。
林聪署都察院事,令获贼者必生致,滥杀为止。
成化二年,外出巡视淮南淮北饥荒,奏贷漕粮及江南余粮以赈灾,得到批准。
次年,与户部尚书马昂清理京军,进升右都御史。
成化七年,代王越担任大同巡抚,后遇疾致仕。
再过一年,以故官起掌南京都察院。
成化十三年(1477年),召拜刑部尚书,寻加太子少保。
成化十五年,与中官汪直、定西侯蒋琬按察辽东失事,汪直包庇巡抚陈钺,林聪无法与之争。
成化十八年,卒于任上,享年六十八岁。
赠少保,谥庄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1 【介绍】: 明江西泰和人,字时升。宣德八年进士。历刑部员外郎。为人谨行,为政清明,有重狱,尚书辄以属翚。累官至刑部右侍郎。成化间巡视浙江,考察官吏,罢不称职者百余人。还朝,久之,谢病去。及归,生计萧然,绝迹公府。乡人以为贤。
维基
曾翚,字时升,江西泰和人。
宣德八年(1433年)中进士,治秦府永兴王葬。
升刑部员外郎,受刑部尚书金濂器重。
当时秦王诬陷巡抚陈镒狎妓,曾翚查證后弹劾藩府的大臣,致使事情大白。
正统三年,升郎中,因何文渊荐,升任广西右参政。
天顺五年,升任山东右布政使、左布政使。
并请求开仓放粮解救河南饥荒。
升为刑部左侍郎。
因病辞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84—1467 【介绍】: 明河间府盐山人,字九皋。永乐十三年进士。授大理寺左寺正。左迁行人。宣德初擢御史。英宗即位,擢右佥都御史,出镇江西,惩贪治奸,吏民畏爱。松潘指挥赵谅诱执国师商巴,激变。翱释商巴,劾诛谅,事乃定。七年冬,督辽东军务,整顿军纪,缮城垣,浚沟堑。令有罪得收赎,得谷及牛羊数十万,边用以饶。景泰四年为吏部尚书。天顺间继续任职,为英宗所重,称先生而不呼其名。刚明廉直,然不喜南士,多引北人。
维基
王翱(1384年—1467年),字九皋,直隶盐山县(今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人。
官至吏部尚书。
永乐十三年(1415年),成祖首次在北京举行会试。
当时正值成祖准备迁都,意欲选拔北方人才,而王翱在会试、殿试均名列前茅,成祖大喜,特地召其赐食。
改庶吉士,授大理寺左寺正,左迁为行人。
宣德元年(1426年),由杨士奇推荐,擢为监察御史。
宣德五年(1430年),巡按四川。
英宗即位,擢为右佥都御史,偕同都督武兴镇守江西,惩治贪污,深得吏民敬畏。
正统二年(1437年),召还朝中。
四年(1439年),镇压处州、松潘民变。
六年(1441年),代替陈镒出镇陕西,军民中有无力偿还借粮者,王翱准许免除债务。
七年冬,提督辽东军务。
次年,进右副都御史。
十二年(1447年),与总兵曹义等出塞攻击兀良哈,擒斩百余人,进右都御史。
十四年(1449年),诸将在广平山破敌,进左都御史。
脱脱不花进犯广宁,明军溃败,王翱入城死守。
敌军退后,王翱被追究,被停俸半年。
景泰三年(1452年),召还京师任职,加太子太保。
当时,浔、梧瑶族起事,朝廷特派王翱监督军务,成为首任两广总督。
次年,召为吏部尚书,当时何文渊协王直掌管吏部,多用私人,后被言官弹劾离去,王翱遂取代。
天顺初年,王直致仕,权臣石亨排挤王翱,王翱上疏请求退休,幸亏李贤力争,方得以留任。
后来李贤也险些被石亨逐官,亦幸得王翱上言留任,两人因此私交甚笃。
天顺五年(1461年),加封太子少保。
成化元年,进太子太保。
多次上疏乞归,均被慰留,并派遣御医诊治。
成化三年(1467年),王翱病重,方获准致仕,未及离京即卒,享年八十四岁。
赠太保,谥忠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