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郑和

相关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0—1424 【介绍】: 即朱棣。
明朝皇帝。
太祖子。
洪武三年,封燕王。
十三年,至封地北平。
屡率诸将出塞击北元。
建文元年,起兵号“靖难”。
四年,陷京师,即皇帝位。
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尽灭其族,坐“奸党”死者至众。
次年,定年号永乐,改北平为北京顺天府。
十九年,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
在位时,开会通河,解决南粮北运问题。
五次亲自领兵出塞击败鞑靼、瓦剌二部。
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加强对东北边疆地区管理。
自永乐三年起,派宦官郑和下西洋,终永乐之世,远航六次,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
又用宦官监军,为明朝重用宦官之始。
命解缙等纂修《永乐大典》。
定文臣入直文渊阁,预机务之制。
永乐二十二年,北征还至榆木川,病死。
明诗纪事·甲签·卷一(上)
成祖讳棣,太祖四子,初封燕王。靖难兵入,革除建文年号,建元永乐。在位二十二年崩,葬长陵。有集。 (《翰林记》:永乐四年二月,上视学,服皮弁,御宸翰,赋长诗赐太子、亲王。祭酒胡俨、司业张智坐讲,文武三晶以上及翰林儒臣皆赐坐以听,讲毕赐茶。 何乔远《名山藏》:文皇御制条达宏远,如万骑千乘,驰骤植立于平沙大漠之中。 《弇山堂别集》:永乐五年,授交趾明经甘润祖等十一人为谅江等府同知,赐敕慰勉,仍赋诗一章各送之。 沈德符《野获编》:永乐十一年五月午节,车驾东苑观击球射柳。皇太孙击射,连发皆中,上大喜。射毕,进皇太孙嘉劳之,因曰:「今日华夷毕集,朕有一言,尔当思对之。曰:『万方玉帛风云会。』」皇太孙即叩头对曰。「一统山河日月明。」上喜,赐名马、锦绮、罗纱及番国布,因命儒臣赋诗,赐群臣宴。)
罗懋登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人,字登之,号二南里人。
生平无考,约生活于万历年间。
小说家。
著有《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一百卷,记叙郑和奉使南洋诸国事,内有不少怪诞神奇记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6—1516 【介绍】: 明湖广华容人,字时雍。
刘仁宅子。
天顺八年进士,改庶吉子,授职方郎中。
传成化间曾隐匿郑和航海档案,以防宪宗仿成祖所为。
弘治六年治张秋镇河决,擢户部左侍郎。
十一年,引疾归,筑草堂于东山下,读书其中,时称东山先生。
越二年,起右都御史,总制两广军务。
十五年拜兵部尚书,数疏陈国事,深得孝宗信任。
武宗立,权幸用事,争之不得,乞休归。
刘瑾复坐以事,戍肃州。
瑾诛复官,寻致仕。
卒谥忠宣。
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时雍,华容人。天顺甲申进士,选庶吉士授职方郎中历官右都御史总督两广拜兵部尚书赠太保谥忠宣有东山集
明诗纪事·丙签·卷四
大夏字时雍,华容人。天顺甲申进士,选庶吉士。改兵部主事,历员外、郎中,以忤阉系狱。寻出为福建参政,进广东布政使,改浙江,擢副都御史,治张秋河,进户部侍郎,兼左佥都御史,理宣府兵饷,移疾归。起右都御史,总制两广军务,拜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赐归。以忤刘瑾逮系,遣戍肃州,赦归。卒赠太保,谥忠宣。有《东山集》。 (何孟春《燕泉集》:刘东山公晚年肃州之谪,虽由逆瑾,其实公同年焦阁老芳为之。公与焦素无他,焦特忌公名耳。岑猛赂既行,瑾集大臣议欲置公重辟,诸大臣惴不敢吐一语,独都御史屠公滽曰:「刘某何罪,必欲文致之!」瑾怒,明日大臣以屠议奏,瑾谋于焦及吏部尚书刘宇,宇又素嫉公者,署:「刘某轻议夷人迁徙,发远戍。」瑾初拟广西边卫,焦曰:「是送彼归也。」乃定肃州。公《西行稿》载公赴肃州时,故旧皆避不来会,独乡人严仲洪赠诗,公和笞之。公《过六盘山寄西涯阁老》诗末句云:「寄语同年老知己,天涯孤客几时还?」叹同年也。后归自六盘,和前韵末句云:「凭谁寄语中州子,前度刘郎今已还。」中州子,焦与刘也。其事盖如此。 《蠖斋诗话》:刘忠宣公乎生不刻意作诗,间有为而作者,皆事核意真,情到兴具。如《抚谕田州》句云:「如何万顷桑麻地,天与夷人作战场。」虽土官岑溥亦感也。出锦衣狱中有句云:「红尘未了清时债,白发重来此地游。」盖公为兵部郎中,尝下狱也。谪戍甘肃,《过六盘山》句云:「绿野误为三品地,白头今到六盘山。」盖以为终于侍郎不起,未必有此谪也。《谪所示子侄》句云:「报国未能平海宇。充军终是累儿孙。」盖以逆瑾有刘某永远充军之批旨也。又云:「犹有先朝宣召梦,急趋黄屋面承恩。」盖思孝庙君臣相遇,千载一时,虽在谪所不忘情也。《谪所赠同事》诗曰:「时事何人苦变更?边城持戟半儒生。」盖刘瑾用事,士大夫有罪多谴谪甘肃也。 田按:忠宣一代名臣,诗非所留意,语特轩爽。)
维基
刘大夏(1436年—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自号东山居士,湖广华容县(今属湖南)人。天顺己卯湖广解元,甲申进士。弘治年间,官至兵部尚书。天顺三年(1459年),刘大夏中式湖广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天顺八年(1464年)成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宪宗成化初年馆试,大夏本可留任翰林官,但他自请改部职,被任命为职方司主事,升兵部车驾司郎中。成化十九年(1483),升福建右参政,有政绩。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担任过广东布政使。弘治三年(1490年)十月,广西田州泗城土官岑猛反叛,刘大夏前往平息。弘治十五年(1502年)官至兵部尚书。正德元年(1506年)三月,上疏请求归隐。正德三年,九月,以岑猛事,入北镇抚狱,刘瑾欲置之死地。幸赖左都御史屠滽和宰相李东阳相救,改判处充军肃州(今甘肃酒泉)。在肃州的官吏怕得罪刘瑾,不敢供给膳宿,只有三名学生供养他。正德五年(1510)夏,遇赦归。正德十一年(1516年)五月卒。赠太保,谥忠宣。葬于华容县胜峰乡话岗村的山坡上。
陈以诚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秀水人,字处梦。
善诗画,尤精医术。
永乐间以能医荐入太医院,累从郑和出使南洋诸国,官至太医院判。
侯显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人。
宦官,永乐时为司礼少监。
元年奉命往乌思藏迎僧哈立麻,四年回至南京,以劳擢太监。
郑和第二次和第三次航海,显皆随行。
十一年,出使尼八剌(今尼泊尔)、地涌塔二国。
十三年,使榜葛剌。
十八年,使沼纳朴国。
宣德二年再至乌斯藏等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5—1463 【介绍】: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源洁,号洁庵。建文二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永乐元年迁户科都给事中。永乐五年,奉命以访仙为名,遍行天下州郡乡邑,查访建文帝踪迹,历时十七年,擢礼部左侍郎。宣德时进尚书。景泰初,进太子太傅。英宗复辟,以老致仕。卒谥忠安。有《芝轩集》。
维基
胡濙(1375年—1463年),字源洁,号芝轩,直隶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人。
建文庚辰进士,五十馀年间,历仕六朝,累官至礼部尚书。
精研医学,有《芝轩集》等。
谥忠安。
建文、永乐年间胡濙为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
建文四年(1402年)十月初四日为兵科右给事中。
永乐元年(1403年),迁户科都给事中。
建文帝生死不明,一说削发为僧外逃。
成祖派遣胡濙以行医名义,四处查访其下落,永乐十四年(1416年)还,擢礼部左侍郎。
永乐十六年(1418年)六月,成祖又遣礼部左侍郎胡濙巡江浙,临行前,皇帝告诉他:“人言东宫多失德”,胡濙暗中调查结果认为并无此事,“以皇太子诚敬晓谨七事密奏之,自是上疑始释”。
永乐二十一年,胡濙似乎已知道建文帝的下落,史载:“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
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
先濙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
洪熙、宣德年间仁宗即位,召胡濙为行在礼部侍郎。
宣德元年(1426年)四月,胡濙进礼部尚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人,宦官。
永乐三年任郑和副使,出使西洋。
以后郑和第二次、第三次、第七次航行时也都同行。
宣德九年又出使苏门答腊。
死于爪哇。
马欢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作马观。
明浙江会稽人,字宗道,号会稽山樵。
天方教(伊斯兰教)徒。
以“善通译番语”,于永乐、宣德间三次从郑和通使西洋。
有《瀛涯胜览》一卷,记所历各国情事。
书初成于永乐十四年,其后续有修订。
匡愚 朝代:明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初人,字希贤。
善医。
曾从郑和三次出使海外。
以医有名于时。
巩珍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应天府人,号养素生。
宣德间,从郑和出使西洋诸国,记其风土人物,成《西洋番国志》。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