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盛汝谦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某客居临淮博询先达将图为受教之地兹者先生不以贱子愚鄙特惠诗笺褒拂过情足见古君子之厚矣谨用次韵以答先施异日胥陪必曰见所见而去也
萧然风月紫云旁,万选曾夸翰墨场。
鹿洞师资金就冶,考亭先集锦成章。
衣冠在昔承荣耀,人物于今赖激扬。
淮水相望天咫尺,老生愿得近辉光。
笑策文书眼便明,摩挲閒狎两良朋。
若教米芾狂应拜,不是公孙舞亦兴。
出匣光芒含七曜,倚轩云雾湿孤屏。
须知元老名齐斗,谩说来珍价抵城(公以庶吉士为文选郎,历都御史、协管院事,爵高礼谦,有古君子之风。)
为爱名山葬此间,诗人傲骨俗尘删。
卓然不朽真君子,犹指层峦认翠环。
河南政府有古桧十有四株苍翠特立有古君子之操焉其一势日偃侧吾惧其久而益欹也乃启其土而扶植之遂与之俱正矣噫孰谓人心之偏而不可正邪诗以咏之
郁郁堂前桧,清阴庇长廊。
灵根蟠厚地,直干凌穹苍。
雨露相沬濡,云气时飞扬。
如何一欹侧,众中不成行。
尔性本孤直,胡为若徬徨。
得非失培护,毋乃风雨伤。
一朝为扶植,老气犹昂藏。
矫矫虬龙逸,翩翩鸾凤翔。
物性尚可治,人心宁自戕。
凌霄耸高节,岁寒矢弗忘。
大哉栋梁具,期尔荐明堂。
前明熊襄悯公督辽三稔,越甲不鸣。邵阳魏氏圣武记纪之颇详。独于其按辽时事略不之及,或有难言者。向从伯希祭酒处得见按辽奏议六大册。字大纸厚,南雍版式,其中言请复龙虎将军、请还六甸地、请增岁犒、又请十万之饷,练五万之兵、只可言防,不可言战,皆人臣所不敢言者。当时神宗答诏却令户部兵部看详(明制,票看详回话者,与该部知道不同。)。庙堂之上,同具远识,曷可及也。巡按一年而代,公独按辽三年,又力言镇珰虐民,为丛驱雀,公之发舒,无逾按辽时矣(阳湖赵氏深诋万历朝政,当分别观之,如此类是也。)。杨镐军覆,公以听勘御史在籍,超授辽督,部中初议加寺丞衔,帝少之,乃加侍郎,是以七品阶直陟三品也。辽事少缓,科臣姚某等起与为难,公遂乞归。辽沈继失,再起用公,尽谪言者,礼待愈隆,忌者愈众。出国门时,面忤枢臣,光熹非神宗比,从此孤立无能为矣。明史本传叙次功罪既不分明,末复羼言许贿未行,因是得祸。曰许贿,曰未行,外人那得知之,史当据事直书,最忌凭臆测隐。为是言者是刁珰义儿之余沫,而乃采及之也。盖公性气刚果,径情直遂,视南学牵于汤宾尹,颇不理于人口。又以生为楚人,远受太岳之余毒,近接大洪之巨怨,一死一走之勘即由此起(见黟俞氏癸巳类稿。)。或谓公不出关可不及罚,此不然,考公之死,由坐赇,不由失律。当时之谳斥入关,不及出关,出关尚微有功,广宁猝陷,胜兵何以不进,以公在军中,故护民徐行,悉烧糈草庐舍,大军失食宿之所,故不进耳。见于天命朝实录,明人固不知,亦不欲知也。嗟夫,生死成败不足为公辩,并不足为公惜。惟其先事远识,危言大计,历观史册,谋国而如是者,几于支一无两,岂不伟哉。后此袁崇焕五年平辽之对,何其率尔,而林侯官粤东之役亦少逊一筹矣。乾隆中特诏褒美,甄叙后裔,邦人士乃辑刊全集,间及按辽时疏牍,殊遗其重者(在荆闻金子东言曾见是书。),犹忆丁酉戊戌间与伯希返复计论,赞叹莫置,蒙举以见赠,逊谢未受,幸免劫灰。近唯郁华阁中书亦多零落,祝其尚在人间。好古君子求而得之,乃防边一大故实也。
一障乘边,是何人者,目光如炬。
盛诩天骄,尊忘天汉,良工心独苦。
请来缯絮,不期犁扫,于法宜徵对簿。
闻当日,九重嗟异,刘季无此大度。
奉春往事,料敌兵形势,汉廷谁及齐虏。
自古筹边,庞言多败,哙等难为伍。
十年冉冉,臣言可按,无那鼎湖龙去。
公行矣,犹遗翠墨,曝光海宇。
韩戚挽(丙申) 清 · 李匡德
赫赫西原氏,令德蔚有继。
休光胚美器,污俗标耿介。
尤敦百行源,晨夕诚不懈。
往者遭大故,戚俭咸遵制。
哭时双血迸,声出肝肠碎。
傍人尽感动,吊者默抆泪。
暮进一握蔬,朝啜数溢米。
为是一段悲,结塞肠腑内。
初非勉而就,食自不下嗌。
哀慕日以深,形神日以瘵。
天地惜不得,陨折随大化。
连枝一时摧,此理尤可怪。
死孝人已哀,种善鬼应憝。
今我哭斯人,顾叹伤兹世。
古人重丧制,折衷以为戒。
至情宁有涯,遗体实可爱。
不闻颜与柴,性命殉苫块。
末俗少尽分,往往多不逮。
中道固不论,过者复谁在。
靡靡大防坏,力捍赖君辈。
但自尽其性,不幸岂乃罪。
径情纵云过,衰俗尚可励。
试看今世人,孰敢庇非礼。
缄辞相引绋,一篇三叹噫(第二十三句。一作愿质古君子。庶不庇非礼。)
夫潮之生。因乎日也。其盈其虚。系乎月也。古君子所未究之。将为之辞。犹惮人有所未通者。故先序以尽之。肇始窥尧典。见历象日月以定四时。乃知圣人之心。盖行乎浑天矣。浑天之法著。阴阳之运不差。阴阳之运不差。万物之理皆得。万物之理皆得。其海潮之出入。欲不尽著。将安适乎。近代言潮者。皆验其及时而绝。过朔乃兴。月弦乃小嬴。月望乃大至。以为水为阴类。牵于月而高下随之也。遂为涛志。定其朝夕。以为万古之式。莫之逾也。殊不知月之与海同物也。物之同。能相激乎。易曰。天地暌而其事同也。男女暌而其志通也。夫物之形相暌。而后震动焉。生植焉。譬犹烹饪。置水盈鼎。而不爨之。欲望膳羞之熟。成五味之美。其可得乎。潮亦然也。天之行健。昼夜复焉。日傅于天。天右旋入海。而日随之。日之至也。水其可以附之乎。故因其灼激而退焉。退于彼。盈于此。则潮之往来。不足怪也。其小大之期。则制之于月。大小不常。必有迟有速。故盈亏之势。与月同体。何以然。日月合朔之际。则潮殆微绝。以其至阴之物。迩于至阳。是以阳之威不得肆焉。阴之辉不得明焉。阴阳敌。故无进无退。无进无退。乃适平焉。是以月之与潮。皆隐乎晦。此潮生之实验也。其朒其朓。则潮亦随之。乃知日激水而潮生。月离日而潮大。斯不刊之理也。古之人或以日如平地执烛。远则不见。何甚谬乎。夫日之入海。其必然之理乎。且自朔之后。月入不尽。昼常见焉。以至于望。自望之后。月出不尽。昼常见焉。以至于晦。见于昼者。未尝有光。必待日入于海。隔以映之。受光多少。随日远近。近则光少。远则光多。至近则甚亏。至远则大满。此理又足證夫日至于海。水退于潮。尤较然也。肇适得其旨。以潮之理。未始著于经籍间。以类言之。犹乾坤立。则易行乎其中。易行乎其中。则物有象焉。物有象而后有辞。此圣人之教也。肇观乎日月之运。乃识海潮之道。识海潮之道。亦欲推潮之象。得其象亦欲为之辞。非敢衒于学者。盖欲请示千万祀。知圣代有苦心之士如肇者焉。赋曰。
开圆灵于混沌。包四极以永贞。
赩至阳之元精。作寒暑与晦明。
截穹崇以高步。涉浩漾而下征。
回龟鸟于两至。曾不愆乎度程。
其出也。天光来而气曙。
其入也。海水退而潮生。
何古人之守惑。谓兹涛之不测。
安有夫虞泉之乡。沃焦之域。
栖悲谷以成暝。浴濛汜而改色。
巨䲡隐见以作规。介人呼吸而为式。
阳侯玩威于鬼工。伍胥泄怒乎忠力。
是以纳人于聋昧。遗羞乎后代。
曾未知海潮之生兮自日。而太阴裁其小大也。
今将考之以不惑之理。著之于不刊之辞。
陈其本则昼夜之运可见其影响。言其徵则朔望之候不爽乎毫。
岂不谓乎有耳目之疾。而㸌将判乎神医者也。
粤若太极。分阴分阳。
阳为日。故节之以分至启闭。
阴为水。故霏之以雨露雪霜。
虽至赜而可见。虽至大而可量。
岂谓居其中而不察乎渺漠。亡其外而不考其茫洋者哉。
故水者阴之母。日者阳之祖。
阳不下而昏晓之望不得成。阴不升而云雨之施不得睹。
因上下之交泰。识洪涛之所鼓。
胡为乎历象取其枝叶而迷其本根也。策其涓滴而丧其泉源也。
于是欲抉其所迷而论之。采其所长而存之。
光乎廓乎。汨磅礡乎。
差瀴溟之无际。曷鸿濛而可以尽度乎。
乃知夫言潮之初。心游六虚。
索蜿蜒乎乾龙。驾轇轕乎坤舆。
知六合之外。洪波无所泄。
识四海之内。至精有所储。
不然。何以使百川赴之而不溢。
万古揆之而靡馀也。是乃察乎涛之所由生也。
骇乎哉。彼其为广也。
视之而荡荡矣。彼其为壮也。
欱乎其沆沆矣。其增其嬴。
其难为状矣。当夫巨浸所稽。
视无巅倪。汹涌澒洞。
穷东极西。浮厚地也体定。
半圆天而势齐。谓无物可以激其至大。
故有识而皆迷。及其碧落右转。
阳精西入。抗雄威之独燥。
却众柔之繁湿。高浪瀑以旁飞。
骇水汹而外集。霏细碎以雾散。
屹奔腾以山立。巨泡邱浮而迭起。
飞沬电烻以惊急。且其日之为体也。
若炽坚金。圆径千里。
土石去之。稍迩而必焚。
鱼龙就之。虽远而皆靡。
何海水之能逼。而不澎濞沸渭以四起。
故其所以凌铄。其所以薄激者。
莫不魄落焯烁。如爨巨镬。
赩兮不可探乎蓅蓅之内。呀焉若天地之有龈腭
其始也。漏光迸射。
虹截宇县。拂长庚而尚隐。
带馀霞而未殄。其渐没豿兮。
若后羿之时。平林载驰。
驱貙虎与兕象。慑千熊及万罴。
呀偃蹇而矍铄。忽划砾而𪙉𪘲。
其少进也。若兆人缤纷。
填城溢郭。蹄相蹂蹙。
毂相摩错。閧闉澶漫。
凌彊侮弱。倏皇舆之前跸。
孰不奔走而挥霍。及其势之将极也。
涾兮若牧野之师。昆阳之众。
定足不得。骇然来奔。
腾千压万。蹴搏沸乱。
雄棱后阏。懦势前判。
慑仁兵而自僵。倏谷呀而巘断。
此者皆海涛遇日之形。闻者可以识其畔岸也。
赋未毕。有知元先生讽之曰。
斯义也。古人未言。
吾将挥乎文墨之场。以贻永久。
为天下称扬。爰有博闻之士。
骇潮之义。始盱衡而抵掌。
俄䫴齘而愕眙。揽衣下席。
蹈足掀臂。将欲致诘。
领画天地。久之而乃谓先生曰。
伊潮之源。先贤未言。
枚乘循涯而止记其极。木华指近而未考其垠。
焉有末学后尘。遽荒唐而敢论。
先生矍然而疑。乃因其后。
推车捧席。执腒伺颜。
言之少间。请见徵之所如。
客乃曰。人所不知而不言。
不谓之讷。人所未识而不道。
不谓之愚。彼亦何敢擅谈天之美。
斡究地之羭。指溢漭之难悟。
欲蛊听于偫儒。今将尽索乎彼潮之至理。
何得与日月而相符。且大章所步。
东西有极。容成叩元。
阴阳巳测。阳秀受乎江政。
元冥佐乎水德。莫不穷海运。
稽日域。及周公之为政也。
则土圭致晷。周髀作则。
裨灶穷情乎天象。子云赞数于幽默。
张衡考动以铸仪。淳风述时而建式。
彼皆凝神于经纬之间。极思乎圆方之壸。
胡不立一辞于兹潮。以明乎系日之根本也。
先生苟奇之。胡不思之。
先生将宝之。胡不考之。
苟由日升。当若准若绳。
何春夏差小。而秋冬勃兴。
其逾朔也当少进。何遽激而斗增。
其过望也当少退。何积日而冯陵。
昼何常微。夜何常大。
何钱塘汹然以独起。殊百川之进退。
何仲秋忽尔而自兴。异三时之霶霈。
日之赫焉。犹火之烈。
火至水中。其威乃绝。
入洪溟以深渍。何日光而不灭。
潮之往来。既云因日。
日惟一沉。潮何再出。
万流之多。匪江匪河。
发自畎浍。往成天波。
终古不极。盍沉四国。
何成彼潮。而小大一式。
为潮之外。水归何域。
又云水实浮地。在海之心。
日潜其下。而逢彼太阴。
且其土厚石重。山峻川深。
投块置水。靡有不沉。
岂同其芥叶。而泛以蹄涔。
繄坱圠之至大。何水力之能任。
吾闻之。天地噫气。
有吸有呼。昼夜成候。
潮乃不踰。岂由日月之所运。
作誇诞以相诬者哉。先生阅赋之初。
深通厥旨。及闻客论。
䜣然启齿。于是谓客徐坐。
善听厥辞。盖闻南越无颁冰之礼。
郑人有市璞之嗤。常桎梏于独见。
终沉溺于偫疑。既别白而不悟。
爰提耳而告之。然事有至理。
无争无胜。犹权衡之在悬。
审锱铢而必应。稽海潮之奥旨。
谅余心之足證。当为子穷幽而洞冥。
岂止于揆物而称哉。夫日北而燠。
阳生于复。离南斗而景长。
迩中都而夜促。当是时也。
气蒸川源。润归草木。
既作云而泄雨。乃襄陵而溢谷。
鱼龙发坼于胎卵。鸟兽含滋于孕育。
且水生之数一。而得土之数六。
不测者虽能作于溟渤。苟穷之当无羡于升掬。
其散也为万物之腴。其聚也归四海之腹。
归则视之而有馀。散则察之而不足。
春夏当气散之时。故潮差而小也。
及其日南而凉。阴生于姤。
退东井而延夕。远神州而减昼。
当是时也。草木辞荣。
风霜入候。水泉闭而土涸。
滋液归而下凑。瘁万物以如燖。
运大泽而若漏。缩于此者盈于彼。
信吾理之非谬。秋冬当气聚之时。
故潮差而大也。两曜之形。
大小唯敌。既当朔以制威。
阳虽盛而难迫。其离若争。
其合如击。始交绥而并斗。
终摩垒而先释。日沮其雄。
水凝其液。既冒威于一朝。
信畜怒乎再夕。且潮之所恃者月。
所畏者日。月违日以渐遥。
水畏威而乃溢。亦犹偫后纳职。
来造王门。获命以出。
望宁而奔。引百寮而尽退。
何一迹之敢存。此潮象之所以逾朔二日而斗增也。
黄道所遵。遐迩巳均。
肆极阳而不碍。故积水而皆振。
自朔而退。退为顺式。
自望而进。进为干德。
伊坎精之既全。将就晦而见逼。
势由望而积壮。故信宿而乃极。
此潮之所以后望二日而方盛也。自晓至昏。
潮终复始。阳光一潜。
水复迸起。复来中州。
逾八万里。其势涵澹。
无物能弭。分昼于戌。
作夜于子。子之前日下而阴滋。
子之后日上而阳随。滋于阴者。
故铄之于水而不能甚振。随于阳者。
故迫之为潮而莫肯少衰。此潮之所以夜大而昼稍微也。
尝信彼东游。亦闻其揆。
赋之者究物理。尽人谋。
水无远而不识。地无大而不搜。
观古者立名而可验。何天之造物而难筹。
且浙者折也。盖取其潮出海屈折而倒流也。
夫其地形也。则右蟠吴而大江覃其腹。
左挟越而巨泽灌其喉。独兹水也。
夹偫山而远入。射一带而中投。
夫潮以平来。百川皆就。
浙入既深。激而为斗。
此一览而可知。又何索于详究。
偫阴既归。水与天违。
当宵分之际。避至烈之辉。
因圆光之既对。引大海以偫飞。
夫秋之中而阴盛。亦犹春之半而阳肥。
事苟稽于已著。理必辨于犹微。
故涛生于八月之望者。尤岌岌而巍巍也。
万物之中。分日之热。
叩琢钻研。其火乃烈。
吹烟得燄。传薪就爇。
附于坚则难消。焚于槁则易绝。
所依无定。遇水乃灭。
太阳之精。火非其匹。
至威无燄。至精无质。
入四海而水不敢濡。照八纮而物莫能屈。
就之者咸得其光辉。仰之者不知其何物。
其体若是。岂比夫寒灰死炭。
遇湿而同漂汨哉。方舆之下。
阳祖所回。历亥子而右盛。
逾丑寅而左来。右激之远兮远为朝。
左激之远兮远为夕。既因月而大小成。
亦随时而前后隔。此日之所以一沉。
而潮之所以两析也。天地一气也。
阴阳一致也。其虚其盈。
随日之经。界寒暑之二道。
将无差于万龄。故小大可法。
而乾坤永宁也。若夫云者雨者。
风者雾者。为雪为霜者。
为雹为露者。雷之所鼓者。
龙之所赴者。偫生之所赋者。
万物之所附者。彼皆与日而推移。
所以就其衰而成其茂也。然后九围无馀。
而万流为之长辅。谈未竟。
客又剿而言曰。若乃寒暑定而风雨均也。
吾闻之洪范云。豫常燠。
急常寒。狂乃阴雨为沴。
僭则阳气来干。苟日月之躔一定。
又何远于王政之大端。彼有后问。
姑纾前言。夫三才者。
其德之必同。天以阳为主。
地以阴为宗。参二仪之道。
在一人之功。一人行之。
三才皆协。德顺时则雨霁均。
行逾常则凶荒接。僭慢所以犯阳德也。
故暴尪莫之哀。狂急所以犯阴德也。
故离毕为之灾。此则为政之所致。
非可以常度而剸裁也。客曰唯。
其馀如何。复从而解之曰。
惟坤与乾。余常究焉。
清者浮于上。浊者积于渊。
浊以载物为德。清以不极为元。
载物者以积卤负其大。不极者以上规奠其圆。
故知卤不积则其地不能载。元不运则其气无以宣。
夫如是。山岳虽大。
地载之而不知其重。华夷虽广。
卤承之而不知其然也。气之轻者。
其升乃高。故积云如岳。
不驻鸿毛。轻而清也。
而物莫能劳。及其干霄势穷。
霏然下坠。随坳壑而虚受。
任畎浍之疏溃。著则重也。
故舟楫可以浮寄。至夫离九天。
堙九地。作重阴之胶固。
自坚冰以驯致。固可以乘鸿溟以自安。
受万有而不圯者也。听兹言。
较兹道。定一阳之所宗。
何众理之难考。且合昏知暮。
而翰音司晨。安有怀五常之美。
预率土之滨。苟无谅乎此旨。
亦何足齿于吾人。子以天地之中。
元气噫哕。为夕为朝。
且登且没。泛辞波而甚雄。
处童蒙而未发。孰观地喙乎深泉之涯。
孰指天吭乎巨海之窟。既无究于兹源。
宁有因其呼吸而腾勃者哉。客谢曰。
辞既已矣。欲入壸奥。
愿申一问。先生幸以所闻教之。
尝居海裔。觌潮之势。
或久往而方来。或合沓而相际。
曷舛互之若斯。今幸指乎所制。
先生撰屦旁眄。亦穷其变。
吾因讯夫墨客。当大索其所见。
彼亦告于余曰。日往月来。
气回天转。其激也大。
则体甚而相疏。其作也小。
则势接而相践。惟体势之可准。
故合沓而有羡。其何怪焉。
客乃跽躯敛色。交袂而辞。
彼圆元方赜。古惑今疑。
叹载籍之不具。恨象数之尚遗。
方尽迷于阃域。非先生亲得于学者。
而孰肯论之。于是乎若卵判雏生。
鼓击声随。雷电至而幽蛰起。
蛟龙升而云雨滋。形开梦去醒至酲离。
既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乃避席而称诗为贺。演知元先生之辞。
辞曰。噫哉古人。
迷潮源兮。刓编齾翰。
曾未言兮。罗虚列怪。
无藩垣兮。名儒幽讨。
理可尊兮。高驾日域。
窥天门兮。潮疑一释。
永立言兮。若和与扁。
袪吾惛兮。昔之论者。
何其繁兮。意摩心揣。
祇为欢兮。阴阳数定。
水长存兮。进退与日。
游混元兮。一升一降兮寒暑成。
下凝浊兮上浮清。随盈任缩兮浮四溟。
釜镉蒸爨兮拟厥形。愿扬此辞兮显为经。
高誇百氏兮贻亿龄。先生曰。
彼能赋之。子能演之。
非文锋之破镝。何以解乎偫疑。
客乃酣然自得。由然而退也。
五贶诗 其一 五泻舟(870年) 唐 · 皮日休
五言律诗
毗陵处士魏君不琢,气真而志放,居毗陵凡二纪,闭门穷学。是乎,里民不得以师之;非乎,里民不得以訾之。用之不难进,利之被人也;舍之不难退,辱非及己也。噫!古君子处乎进退而全者,由此道乎。抑夷之隘,惠之不恭,不能造于是也。江南秋风时,鲈肥而难钓,菰脆而易挽,不过乘短舟符(案:《方言》曰:「船短而深者谓之舟符。」),载一甔酒,加以隐具,由五泻泾入震泽,穿松陵,抵杭越耳。日休尝闻道于不琢,敢不求雅物,成雅思乎。于是买钓船一,修二丈,阔三尺,施篷以庇烟雨,谓之五泻舟。天台杖一,色黯而力遒,谓之华顶杖,有龟头山叠石砚一,高不二寸,其仞数百,谓之太湖砚。有桐庐养和一,怪形拳跼,坐若变去,谓之乌龙养和。有南海鲎鱼壳樽一,涩锋齾角,内玄外黄,谓之诃陵樽。皆寄于不琢,行以资云水之兴,止以益琴籍之玩,真古人之雅贶也。因思乘韦之义,不过于词,遂为五篇,目之曰五贶,兼请鲁望同作。
何事有青钱,因人买钓船。
阔容兼饵坐,深许共蓑眠。
短好随朱鹭,轻堪倚白莲。
自知无用处,却寄五湖仙。
① 希文名纯山东莱州府高密人时谪戍玉田
冬夜气何厉,冰雪辉前楹。
单居不能寐,怀我旧友生。
行云去不息,宾鸿各时征。
两情旷难合,欲语谁当听。
惟有寒月光,见予心宇清。
展转遂至旦,远思徒营营。
注:余既作此诗至来年三月间有党厚本者关中士人也先任教职又为县令后谪戎伍间复膺荐授荆门州幕职道过荥邑党先与余有故因复问之始知吾友希文亦以荐至京师未及试用而死矣及考其死之冬适余作诗时也呜呼希文纯古君子将谓其不终老于草莱也而乃竟止于斯岂非命欤且余作诗时适与其卒时又相先后亦岂非平昔交游之深默有所感欤呜呼已矣时宣德二年春三月河东薛瑄识
家似离巢燕,身如出塞云。
窥天终自幸,垂老厌多闻。
河尽东南转,山从朔漠分。
纪行聊复尔,大地本无垠(自包头镇至朔河口,即古君子津,河转东南,流人山西境。)
注:【校记】〔市远〕《独立周报》第一期《文苑》作「市近」。 〔尘昏〕同上作「沙昏」。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