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元正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7—1546 【介绍】: 明浙江兰溪人,字虞佐,号渔石。正德三年进士。任郯城知县,嘉靖时,累迁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罢榷税及虚田之租。进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赈陕西饥,屡败吉囊及俺答。累官至吏部尚书。以年老多病,每事咨僚佐,辄为所欺,罢为民。卒后复官,谥文襄。有《渔石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虞佐,兰溪人。正德戊辰进士,累官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赠少保谥文襄有渔石集
明诗纪事·戊签·卷十
龙字虞佐,兰溪人。正德戊辰进士,除郯城知县。入为御史,擢陕西提学副使,历山西按察使。召拜太仆卿,改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连,兼巡抚凰阳诸府。进左副都御史,历吏部侍郎,进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召拜刑部尚书,加太子少保,乞归。寻起南刑部尚书,就改吏部,入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进吏部,黜为民卒。后以子修撰汝楫疏辨,诏馒官,赠少保,谥文襄。有《渔石集》四卷。 (《四库总目》:龙所著有《黔南集》、《江右集》、《关中集》、《晋阳集》,其文颇具浩瀚之气,诗尤长于五言。《艺苑卮言》:唐虞佐如苦行头陀,终少玄解。 《国雅》:唐文襄风度环爽,颇臻古雅。集为蔡子木所编辑。中有「长淮接江水,千里映空色」,「夜雨分芝草,晴天落囊鱼」,亦作玄解语。 《明诗选》:陈卧子曰:「渔石五言本之少陵,已涉藩篱,浙窥堂奥。」李舒章曰:「渔石五言律诗刁斗精明,风云狎竞,足为名家。」)
维基
唐龙(1477年—1546年),字虞佐,号渔石,浙江兰溪县(今浙江省兰溪市)人,正德戊辰进士,嘉靖间累官吏部、刑部、兵部尚书。
谥文襄。
唐龙早年受业于同县章懋。
弘治十四年(1501年)举辛酉科浙江乡试,正德三年(1508年),登进士,授山东郯城县知县。
正德六年(1511年),畿内爆发刘六刘七起义,席捲多省,唐龙数次抵禦刘六进攻。
父丧丁忧去职。
服除,授监察御史,出按云南。
钱宁义父参将卢和坐罪当死,钱宁为奏辩,下镇抚覆勘。
恰会遣官录囚,钱宁下属欲出面和解,为唐龙所逮捕,正其罪。
再出按江西。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世宗即位。
七月唐龙升任陕西提学副使,嘉靖五年(1526年)十一月迁山西按察使,六年十二月召为太仆寺卿。
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唐龙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
八年十月召拜为右副都御史,回都察院管事。
九年十二月升任吏部右侍郎,十年八月升左侍郎。
嘉靖十一年(1532年),陕西发生大饥荒。
吉囊拥众临边,延绥告警。
明世宗命唐龙担任兵部尚书、三边总督并兼理振济,发内帑金三十万前往。
唐龙用总兵官王效、梁震,屡次击退敌军。
嘉靖十四年(1535年),召为刑部尚书。
九庙修成,唐龙上充军应赦者一百四十人,除丰熙、杨慎、王元正、马录、吕经、冯恩、刘济、邵经邦外,其馀人全部释放。
尚书六年考满,十六年(1537年)八月加太子少保。
十七年四月,唐龙遂以母老乞归侍养。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八月,再起用为南京刑部尚书,随即于十二月改任南京吏部尚书。
次年兵部尚书戴金罢免,世宗召还唐龙替任,四月兼提督团营军务。
太庙修成后,加太子太保。
十二月代熊浃为吏部尚书,其为官劳绩,凡事均咨询僚佐,因年迈多病,动辄为僚佐所欺。
御史陈九德劾前选郎高简罔上行私,连及唐龙衰暮。
高简下诏狱,唐龙引疾辞职未成,吏科给事中杨上林、徐良辅又疏论高简之事,世宗下诏,高简杖刑六十遣戍,杨上林、徐良辅因不早言罢官,唐龙则黜为民,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七月卒于回乡途中。
经过数年,其子翰林院修撰唐汝楫上疏辩解,朝廷复其原职,追赠少保,谥文襄。
唐龙曾与严嵩为善,其罢官之事,实为夏言所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8—1559 【介绍】: 明四川新都人,字用修,号升庵。
杨廷和子。
正德六年进士。
授翰林修撰。
嘉靖初,充经筵讲官,召为翰林学士。
大礼议起,上疏力谏,并与王元正等率群僚伏哭,遭廷杖,死而复苏,遣戍云南永昌卫。
卒于戍所。
慎投荒三十余年,博览群书。
明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为第一。
但援据博而不免有误,又不免窜改古人,假托旧籍,英雄欺人,亦时有之。
所撰诗、词、散曲等甚多,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
但因僻处云南,故不能如李梦阳、何景明为文坛领袖。
另撰各种杂著一百余种。
有《升庵全集》。
词学图录
杨慎(1488-1559) 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正德六年(1511)进士第一。谥文宪。以博洽冠一时,著述甚富。其诗清新绮缛,独掇六朝之秀,于明代自立门户。工词,涉笔瑰丽富赡,有沐兰浴芳、吐云含雪之妙。有《升庵全集》、《升庵外集》、散曲集《陶情乐府》、《廿一史弹词》。编有《百琲明珠》、《词林全选》。词集名《升庵长短句》。
黄鹤楼志·人物篇
杨慎(1488—1559) 明代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四川新都)人。受业于李东阳门下。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殿试状元,授翰林修撰。世宗时,因触帝怒谪戍云南永昌卫。卒后追赠光禄寺少卿,谥文宪。其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为当世第一,有《升庵全集》。正德十年(1516)冬末,经江夏(今武昌)赴京时游览黄鹤楼,作七律《登黄鹤楼》,借登高揽胜表达在坎坷仕宦生涯中仍怡然自得的心境。还曾在其《升庵诗话》中多次对与黄鹤楼有关的历代诗作予以评论推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升庵成都人正德状元官修撰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用修,少师廷和子。正德辛未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初谪戍云南永昌卫天启初追谥文宪有升庵集
明诗纪事·戊签·卷一
慎字用修,新都人,大学士廷和子。正德辛未第一人及第,授修撰。以议礼杖谪永昌。天启初,追谥文宁。有升奄集八十一卷、《遗集》二十六卷。 (四库总目,慎以博洽冠一时,其诗含吐六朝,于明代独立门户。薛宁《考功集》:升奄诗穹极词章之绮靡,可以见其卓绝之才;牢笼载籍之青华,可以见其宏博之学。唐四杰不能过也。 升奄集:陆贾《南中行纪》云:「南中百花,惟素馨香特酷烈,彼中女子以采丝穿花心绕髻为饰。」梁章隐《咏素馨花》诗云:「细花穿弱缕,盘向绿云鬟。」用陆贾语,贯花绕髻之饰,至今犹然,。予尝有诗云:「金碧佳人堕马桩,鹧鸪林里采秋芳。穿花贯缕盘香雪,曾把风流恼陆郎。」姜孟宾笑谓予曰:「不谓陆贾风流之案,千年而始发耶?」 《艺苑卮言》:杨用修诗如暴富儿郎,铜山金埒,不晓吃饭著衣。用修谪滇中,有东山之癖。诸夷酋欲得其诗翰不可,乃以精白绫作裓,遣褚伎服之,使酒间乞书。杨欣然命笔,醉墨淋漓裾袖。酋重赏伎女,购归装潢成卷。杨后亦知之,便以为快。用修在沪州,赏醉,胡粉传面,作双丫髻插花。门生异之,诸伎捧腹,游行城市,了不为怍。人谓此君故自污,非也。一措大裹褚衣,亦何所可忌,特是壮心不堪牢落,故耗磨之耳。 《国雅》:杨修撰诗如锦城雪栈,险怪高峻。 《诗薮》:杨用修格不能高,而清新绮缛,独掇六朝之秀,合作自斐然。如题柳七言律云:「垂杨垂柳绾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金距斗鸡寒食后,玉蛾翻雪暖风前。别离江上远河上,抛掷桥边与路边。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风流蕴藉,字字天成,如初发芙蓉,鲜华莫比。滇中作《春兴》八首,语亦多工。 焦竑《玉堂丛话》:正德丁丑岁,武庙阅《文献通考天文》,星名有注张。问饮天监,不知为何星也。内使下问翰林院,同馆相视愕然。杨公慎曰:「注张,柳星也。《周礼》以注鸣者谝注咮也。《史记律书》:南方诸为七宿,柳为鸟之咮也。史记律书》:西至于注张。《汉书天文志》:柳为鸟喙。」内使以复。同馆戏曰:「子言诚辩且博矣。不干私习天文之禁乎?」嘉靖初,给事中张翀疏有「矞宇嵬琐」四字。上令问内阁,不知也。慎取《荀子非十二子篇》以复。梁文康钦曰:用修之强记,何必减稣颂乎?」 《续玉笥诗谈》:升奄《题唐僖宗行宫柱础》云:「唐帝行宫有露台,础连几度换春苔。军容再向蚕丛狩,王气遥丛骆谷来。万里山川神骏老,五更风雨杜鹃哀。始知蜀道蒙尘驾,不及胡僧度海杯。」楚今故在。游太初为予言,寺僧令匠凿而丹之。乃知李文饶方竹未尝无对。 《明诗选》:宋辕文曰:「用修病在贪博,故使事处往往求巧得拙。要其天才本是奇丽,如百宝流稣。」陈卧子曰:「用修繁蔚之中,时见新警。」李舒章曰:「用修山光风翠,金碧之中,时见灵霞之润。」 王士禛《皇华记闻》:杨用修在滇,制小肩兴,如升之形,仅可容膝。张愈光含题一联其上云:「人到东京须气节。地当西晋且风流。」所谓升奄者以此。 香祖笔记:明诗至杨升奄真以六朝之才而兼六朝之学者。其诗如《咏柳》「垂杨垂柳绾芳年」一篇,世共知之。又《古意》「淩波洛浦遇陈王」、《鹧鸪词》「秦时明月玉弓悬」、《关山月》「迢迢贱妾隔湘川」、《出关拟唐人》「狼弧芒角正鸾环」、《塞下曲》「长榆塞上接龟沙」诸篇,工妙天成,不减前作。又《青蛉行寄内绝句》亦绝妙。大抵皆自古乐府出。益都王遵坦太平论明诗,独推新都为性之者,亦自有见。 《明诗别裁》:升奄以高明伉爽之才,宏博绝丽之学,随题赋形,一空依傍。于李、何诸子外,拔戟自成一队。五言非其所长,以过于秾丽,失穆如清风之旨也。 田按:升奄诗,早岁醉心六朝,艳情丽曲,可谓绝世才华。晚乃渐入老苍,有少陵、谪仙格调,亦间入东波、涪翁一派。前后七子执盟骚坛,海内附和,翕翕成风。馀采升奄、苏门、君采、稚钦、鸿山、萝山、子安、少玄数君子诗,次于李、何之后,王、李之前,别为一集,以见豪杰能自树立者,数不随风会为转移也。)
维基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庵号升庵,别号博南山人、滇南戍史,四川新都县(今成都市新都区马家镇升庵村)人,祖籍江西庐陵,明朝官员、作家。
为内阁首辅杨廷和之子,正德年间状元,官至翰林院修撰。
大礼议事件中,因率领百官在左顺门求世宗改变皇考,而遭贬云南,终老于戍地,一生未获赦免。
后追赠光禄少卿,谥号文宪。
现今成都市新都区仍存有其私家园林升庵桂湖以及杨慎家族墓地,昆明城西山之麓、滇池之畔有升庵祠。
杨慎与解缙、徐渭合称“明朝三才子”。
杨慎为湖广提学佥事杨春之孙、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弘治元年(1488年)生于京师。
慎自幼聪颖,十一岁即能作诗。
十二岁,写成《古战场文》、《过秦论》,众人皆惊。
进京后,写《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
正德二年(1507年)杨慎中式丁卯科四川乡试第三名举人。
正德六年(1511年)高中辛未科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参与修撰《武宗实录》,得到蒋冕、费宏赞赏。
正德十二年(1517年)八月,武宗微行出居庸关,杨慎上疏抗谏,被迫称病还乡。
明世宗即位,被召至京师,起用任经筵讲官,并经常讲述《舜典》。
嘉靖三年(1524年),“大礼议”爆发,杨慎与王元正等二百多人伏于左顺门,撼门大哭,自言“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世宗下令将众人下诏狱廷杖,当场杖死者十六人。
十日后,杨慎及给事中刘济、安磐等七人又聚众当廷痛哭,再次遭到廷杖。
杨慎、王元正、刘济都被谪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6—1543 【介绍】: 明河南仪封人,字远夫,号东阜。正德三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迁广东道监察御史,巡按辽东。以捕治太监岑章之爪牙,致坐事系诏狱,谪陕西隆德典史,累迁为浙江按察佥事。嘉靖时,历右佥都御史提督雁门,官至左副都御史巡抚川中。有《东阜集》。
维基
刘大谟(1476年—1543年),字远夫,号东阜,河南开封府仪封县人。
进士出身。
治《诗经》,由国子生中式弘治十一年(1498年)河南乡试第十九名举人,年三十三岁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会试第三百二十名,第二甲第十一名进士。
授户部广西司主事,五年三月迁广东道监察御史,七年巡按辽东,被镇守太监岑章弹劾,被下诏狱,八年谪陕西隆德县典史,未几,量移蒲城县知县,十年晋凤阳府同知,十一年升任浙江按察司佥事,分巡金衢道。
正德十六年六月,升任陕西按察司副使。
嘉靖二年十二月,升任四川布政使司左参政,分守川南川东二道,四年充四川乡试提调官。
五年春丁母忧归。
嘉靖七年除服赴部,十二月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雁门等关兼山西巡抚,八年六月因与督储参议魏纶发生争端,被勒令致仕。
十九年三月起任四川巡抚,二十二年十二月以采木工完,升左副都御史,仍巡抚四川,不久病卒,享年六十八,上恤其劳,诏赐三品祭葬。
大谟曾聘杨名、杨慎、王元正等修嘉靖《四川通志》八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