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徐有贞

相关人物:共 12 位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457 【介绍】: 明四川江津人,字世用。宣德五年进士。授编修。正统十二年以侍读入文渊阁肄业。土木之变后,陈固守之策,由侍讲超迁刑部侍郎。也先逼临京师,受命督军。景泰元年入阁参预机务,官至工部尚书。英宗复辟,谪戍辽东。有《观光集》。
槜李诗系·卷八
渊字孔殷号梅谷
维基
江渊(1401年—?
),字时用,四川重庆府江津县人。
十二月初六日生,行三。
由县学生中式四川乡试第十四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九十九名。
宣德五年(1430年)登庚戌科二甲第三十名进士。
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
正统十二年(1447年),诏令与杜宁、裴纶、刘俨、商辂、陈文、杨鼎、吕原、刘俊、王玉共十人入学东阁,拜曹鼐等为师。
土木之变后,景帝监国,徐有贞倡议南迁,太监金英叱出,徐有贞行至左掖门时遇到江渊,有贞告之经过。
江渊觐见,极力陈述固守北京之策。
历翰林院侍讲,升为刑部右侍郎。
也先逼近京师,江渊参赞都督孙镗军务,参与京师保卫战。
景泰元年,出任紫荆关、倒马关、白羊关,与都指挥同知翁信督修雁门关。
同年秋兼任翰林学士,进入内阁。
之后改为户部侍郎。
次年改为吏部侍郎,仍然兼任翰林院学士。
上言称户部尚书金濂仍然徵收已免田租,金濂之后下狱。
江渊则加太子少师,并因江言,罢免四川巡抚佥都御史李匡。
母丧丁忧,除服后恢复原职。
五年春,山东、河南、江北等地饥荒,命江渊与同平江侯陈预抚恤赈灾,其进言构建常盈仓,以保护民用,均得以批准。
当时在转运粮草时,漕卒乘机侵耗,被监察御史调查,江渊被弹劾,被廷臣劝阻,景帝宽恕。
当时,内阁成员互不协助,其中陈循、王文尤其自私,江渊则好议论,然而每被同官压制,悒悒不乐。
恰逢兵部尚书于谦告病在家,景帝下诏请一人协助处理兵部事务,江渊想担任。
陈循则佯装推举江渊,而密令商辂草奏,并示以「石兵江工」四字,渊在旁不知。
待诏下,调工部尚书石璞于兵部,而以江渊代替石璞原职。
江渊大失所望。
明英宗复位后,江渊与陈循等俱谪戍辽东,不久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彦文。正统元年进士。历官山东左布政。治河通漕,兴礼劝学。在丛莽中访得子贡墓,封而祭之。有《最美集》。
维基
龚理(1407年—1457年),字彦文,号兰轩,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人。
龚理出生时,父亲龚贤梦见神人对他说:「上帝以你有阴德,给你龚理。
」初名龚𤫄,长大后其老师为他改名为龚理,龚贤觉得奇异,就沿用不改;宣德四年(1429年)他中举人,宣德八年(1433年)会试中副榜,正统元年(1436年)成进士,次年(1437年)获授工部主事,九年(1444年)升都水司郎中。
不久黄河决堤,徐有贞负责治理,朝廷廷推他为辅佐,明景帝说:「是不要钱龚郎中吗?
」很快在景泰四年(1453年)超拜山东左布政使,在当地赈济饥民,视察地形后开浚河渠数百里,设置八个水闸减慢水势,兴建九个河堰和大洪口作屏障,又劝学兴礼、撤毁淫祠,标记子贡墓祭祀,规劝收受贿赂的同僚,七年(1456年)因中风请求致仕,次年(1457年)去世,年五十一岁,乡人私谥为清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8—1466 【介绍】: 明河南邓州人,字原德。宣德八年进士。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贤竟不往。正统时为文选郎中,从英宗北征,师覆脱还。景泰初拜兵部侍郎,转户部,又转吏部。英宗复位,入直文渊阁,预机务。旋进尚书。曹钦叔侄反时,几被杀害。宪宗立,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以惜人才开贤路为急务,名臣多所识拔。卒谥文达。曾奉敕编《大明一统志》,有《古穰集》、《天顺日录》。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六
贤字原德,邓州人。
宣德癸丑进士,授吏部主事。
进郎中,擢兵部侍郎,改户部。
英宗复辟,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进尚书。
坐事下狱,谪福建参政,未行,留为吏部侍郎。
寻复官,进太子太保。
成化初,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
卒赠太师,谥文达。
有古穰集》三十卷。
(《国史唯疑》:郭琏为兵部尚书,雅持正,试造士贤《嘉禾》诗,谓有公辅器,兴张紞之识杨士奇事同。
《双槐岁钞》:文渊阁右植芍药,有台,相传宣庙幸阁时命工砌者。
初植一本,居中澹红者是也。
景泰初,增植二本,纯白居左、深红居右。
旧常有花,自增植后未尝一开。
天顺改元,徐有贞、许彬、薛瑄、李贤同时入为学士,居中一本遂开四花,其一久而不落。
既而三人皆去,惟贤独留。
人以为兆。
明年暮春,忽各萌芽,左二右三,中则甚多,而彭时、吕原、林文、刘定之、李绍、倪谦、黄谏、钱溥相继同升学土,凡八人。
贤约开时共赏,首夏四月盛开八花,贤遂设燕以赏之。
时贤有玉带之赐,诸学士各赐大红织衣,且赐宴,因名纯白者曰「玉带白」,深红者曰「宫锦红」,澹红者曰「醉仙颜」,惟谏以足疾不赴,明日复开一花,众谓谏足以当之。
贤赋诗十章,阁院宫寮咸和,汇成曰《玉堂赏花诗集》。
纳兰成德《渌水亭杂识》:玉堂赏花会赋诗者四十人。
学土则南阳李贤、安成彭时、槜李吕原、莆田林文、安成李绍、永新刘定之、钱塘倪谦、东吴钱溥,侍读则金城黄谏,詹事则庐陵陈文、长洲刘铉,侍讲则眉山万安、渔阳李泰,中允则古杞孙贤,赞善则范阳牛纶,修撰则吴中陈鉴、博野刘吉、钱塘童缘、华容黎淳,编修则西蜀李本,昆陵王㒜、馀姚戚澜、宜兴徐溥、琼山丘浚、泰和尹直、安成彭华、书川陈秉中、临川徐琼、四明杨守陈、临江吴汇,检讨则严州傅宗、安成张业、河东邢让,翰林五经博士则天台鲍相,典籍则西蜀李鉴、泰和陈谷,侍书则浙江谢昭,其二人则礼部员外郎临淮淩耀宗、中书舍人江东曹冕。
诗成,李贤序之,彭时作后序。
田按:诸公和李文达《内阁芍药黄字韵》诗,彭学士时句云「色借宫袍近柘黄」,林学士文句云「玉带几名新赐白,金花应瑞旧围黄」,倪学士谦句云「托根终近省闱黄」,又云「近侍曾闻亚姚魏,品题今喜得苏黄」,黄侍读谏旬云「资福玉盘先逞白,广陵金带总腰黄」,永新刘学士定之则「玉带白」、「宫锦红」、「醉仙颜」各赋一诗,见本集。
此后成化中,徐少傅溥赋内阁芍药用吟、扉二韵,本院官皆和之。
正德中,大学士梁储、杨一清赏芍药用东、冬、清、青为韵,诗各别纪于后。
维基
李贤(1408年—1466年),字原德,河南邓州长乐林(今邓州市孟楼镇长乐岭)人,进士出身,明朝重臣。
明英宗、代宗时代曾历任吏部侍郎、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明朝内阁首辅,进少保,一生从政三十余年,为官清廉正直,政绩卓著,是明朝历史上难得的治世良臣之一。
谥文达。
宣德、正统年间宣德七年(1432年)壬子科河南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宣德八年(1433年)联捷进士,奉命调查河津蝗灾,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李贤竟不往。
正统初年,建议减少对塞外降人的俸禄,以消除其祸患。
明英宗不听。
当时廷臣诰敕均须有九年任期,李贤建议改以三年,后准许。
之后升为考功郎中,改文选,跟从明英宗北征,土木之变时脱逃回朝。
景泰、天顺年间景泰二年(1451年),上疏谏言景泰帝勤政等策,得到景泰帝赞许,命入翰林院。
随后升兵部右侍郎,改户部右侍郎。
也先屡次上贡马,李贤则称给金帛以强盗并非正策,于是陈述边界战备废弛,于谦请其写章批评诸将,之后转为吏部右侍郎,并呈上《鉴古录》。
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复辟,命其兼任翰林院学士,直入文渊阁,与徐有贞共同在内阁参赞机务。
不久,进升吏部尚书。
李贤为人气度端凝,所奏对皆中机宜,深得英宗眷用。
当时山东饥荒,英宗发帑币以赈灾,召徐有贞与李贤商议。
徐有贞称有官员多在其中私饱己囊。
李贤则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
」英宗于是下令增加银钱。
当时,石亨、曹吉祥与徐有贞争权,并忌恨李贤。
诸多御史弹劾石亨、曹吉祥有罪,两人怀疑此为徐有贞、李贤之计,于是向英宗求诉,徐有贞、李贤两人均下狱。
恰逢有风雷变,李贤得释,谪福建参政。
未行之时,王翱奏请李贤可大用,遂留用为吏部左侍郎。
一个月后,恢复吏部尚书,仍然在内阁参赞机务。
石亨知英宗向著李贤,虽怒却仍无可奈何,只能佯装与他友好。
李贤亦深居简出,非英宗召见则不入阁,而英宗却更加亲近李贤。
之后,蒙古孛来进犯边界,石亨称玉玺在孛来处,可以打仗取回,英宗为之心动。
李贤则称不可再主动挑衅,而玉玺不足为宝,事情遂方休。
石亨却更加忌恨李贤。
当时英宗亦厌恶石亨、曹吉祥骄横,有次屏人对李贤称:「这些人干预朝政,各地奏事者均先到其门,怎么办?
」李贤称:「陛下只能独断,这样的趋附方能自息。
」帝曰:「如果不采纳他们的建议,他们的脸上就有难色。
」李贤称:「希望您能以缓制之。
」当时石亨、曹吉祥用事,李贤顾忌不敢尽言,然而每次都能从容应对。
曹石之变时,曹钦攻入东朝房袭击李贤,并将杀之,逼其写释己罪草奏。
幸亏王翱率军赶来救助得免。
李贤则密疏请擒贼党,英宗得疏后大喜,慰劳特加太子太保。
李贤并进言,急宜诏天下停不急务,而求直言以通闭塞,得到批准。
曹石之变后,英宗再问李贤“夺门之变”事。
李贤称:「『迎驾』则可,『夺门』岂可示后?
天位乃陛下固有,『夺』即非顺。
且尔时幸而成功,万一事机先露,亨等不足惜,不审置陛下何地!
」英宗大悟并赞同。
李贤并解释道,英宗复辟是自然之理,石亨等人才是夺门之变的真正受益者。
于是英宗下令章奏勿用「夺门」字,并议革冒功者四千余人,仅剩已袭父爵的太平侯张瑾和兴济伯杨宗。
至成化初年,诸被革者诉请,李贤又进言,并夺张瑾、杨宗爵位,时论均称大快。
英宗重用李贤,其所言之事均见听,锦衣卫门达忌妒大学士李贤受宠,又多次规劝自己,便曾在朱祁镇面前诬陷他,说李贤接受陆瑜的黄金,为他求取尚书一职。
朱祁镇怀疑了,半年仍不下诏书。
至此,门达拷打杨埙,教他引出李贤,杨埙即谎称:「这是李学士教我干的。
」门达非常高兴,立即上奏朱祁镇,请求法司在午门外会审杨埙。
朱祁镇派宦官裴当监视。
门达想抓住李贤一起审讯,裴当说:「大臣不可辱!
」门达这才罢休。
到审讯时,杨埙说:「我不过是个小人物,怎能见到李学士?
这都是门锦衣教我的。
」门达气色沮丧,话都说不出来,袁彬也历数门达纳贿的情状。
法司害怕门达而不敢上报,结果仍判袁彬绞刑,以财产赎死罪。
杨埙论斩。
朱祁镇下命袁彬赎完后调到南京锦衣卫,而禁锢杨埙。
天顺七年,李贤请英宗宽恤、罢江南织造、清锦衣卫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等事情,英宗感到为难,李贤则四次进言,同列官员均感到恐惧,李贤退则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
」截止天顺年间,李贤一直担任内阁首辅,吕原、彭时为辅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4—1486 【介绍】: 明浙江淳安人,字弘载,号素庵。正统十年进士。除修撰。郕王监国时,入内阁,参机务。反对南迁,主张抵抗瓦剌。景泰中官兵部尚书。英宗复辟,被诬下狱,废为民。成化初以旧官入阁,上疏陈勤学、纳谏、储将、防边等八事,帝嘉纳之。后迁兵部、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为人宽厚有容,而每临大事则刚毅果断,人莫能夺。卒谥文毅。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弘载,淳安人。正统乙丑进士,乡试会试廷试皆第一累官少保兼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赠太傅谥文毅有素庵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七
辂字弘载,淳安人。正统乙丑第一人及第,授修撰。景泰初,入内阁,参机务,进侍读,擢兵部左侍郎兼左春坊大学士。英宗复辟,斥为民。成化初,以故官入阁,进兵部尚书,改户部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卒赠太傅,谥文毅。有《文毅集》十卷。
维基
商辂(1414年3月16日—1486年8月17日),字弘载,号素庵,一作素庵,谥文毅,浙江淳安人,祖籍河南开封。
宣德乙卯解元,正统乙丑连中会元、状元。
官至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宣德、正统年间永乐十二年(1414年)二月二十五日出生。
家贫,父祖皆不仕,祖父是猎户和樵夫,父亲在严州府衙充役小吏。
商辂早年即为学谕王瑞所器重,宣德十年(1435年)举乡试第一,后来屡试不中,遂在太学潜心读书十年,深受国子监祭酒李时勉赏识,于正统十年(1445年)举会试第一,继而殿试第一,三元及第,在明代只有被朱棣除名的黄观(黄观为连中三元)和他有此殊荣。
商辂及第后,除翰林院修撰,与刘俨等十人进学东阁。
土木之变后,郕王监国,以陈循、高谷举荐,进入内阁参赞机务。
徐珵曾建议迁都,商辂则力阻。
同年冬,进翰林院侍读。
景泰、天顺年间景泰元年(1450年)遣迎太上皇于居庸关,晋升学士。
景泰三年(1452年)锦衣卫指挥使卢忠举告太监阮浪、内使王瑶意图扶植太上皇复位,明代宗大怒,逮捕两人下诏狱。
后来卢忠找同寅占卜,同寅告诉他:“这是不吉利的兆象,即使一死也无法化解。
”卢忠因恐惧装疯。
商辂进言称其不足信,于是卢忠一并下狱,后以他罪连坐降为事官,王瑶被杀,阮浪被囚。
景泰五年(1454)代宗易储,后晋升商辂为兵部左侍郎,兼任左春坊大学士。
当时河南饥荒,商辂请垦荒给粮。
之后,钟同、章纶下狱,均由商辂力救得免。
《寰宇通志》成,加兼太常寺卿。
景泰七年(1456年)代宗病重,群臣请建东宫,不予批准。
商辂继奏称:「陛下宣宗章皇帝之子,当立章皇帝子孙。
」闻者感动。
因为日暮,奏未入,而同夜石亨等人已迎复上皇复位。
此日,王文、于谦等被收拿,召商辂与高谷入殿,让他们起草复位诏书。
石亨私下请其增加条款,遭到商辂拒绝。
石亨不悦,命言官弹劾商辂,商辂于是下狱。
商辂自诉《复储疏》在礼部,可以覆验,没有得到回覆。
当时中官兴安稍微解释,英宗更加震怒,兴安则称:「向者此辈创议南迁,不审置陛下何地。
」英宗稍解,于是改释商辂为民。
后来,英宗常自言自语道:「辂,朕所取士,尝与姚夔侍东宫」,不忍弃之。
但因忌恨者多,竟不敢复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6—1475 【介绍】: 明江西安福人,字纯道。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次年,即入阁预机务。辅政近三十年,颇能持正存大体。后与万安同在内阁,主张多不见用。成化中,官至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卒谥文宪。有《可斋笔记》、《彭文宪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八
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戊辰第一人及第,授修撰。郕王监国,入阁须机务。进侍读,忤旨,不与阁事。寻迁左春坊大学士,再迢太常少卿。天顺初,仍入阁兼翰林学士。成化初,进吏部侍郎,再进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改吏部,进少保。卒赠太师,谥文宪。有《文宪集〉四卷。
维基
彭时(1416年—1475年),字纯道,又字宏道,号可斋。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安福县(今江西省安福县)人。
明朝状元,政治人物。
生于永乐十四年(1416年),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戊辰科一甲一名进士及第(状元)。
景泰年间,授翰林院修撰,入阁为阁老之一,但因守制回籍。
英宗复辟,免除受难。
天顺元年,徐有贞得罪,岳正、许彬相继被罢免。
入阁,太常寺少卿兼兼翰林院学士。
天顺年间,与李贤(当时明朝首辅)、吕原为当时的宰辅,政兴治良。
天顺八年,又建议礼制,因而又升为吏部右侍郎,兼学士。
成化年间,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成化十一年,《英宗实录》成,累官至太子少保,李贤、陈文相继过世之后,成化四年四月至成化十一年三月间,为明朝首辅。
成化十一年(1475年)卒,赠太师,谥文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8—1472 【介绍】: 明顺天府漷县人,字季方,号蒙泉。工书画,尤擅画葡萄。正统十三年进士。授编修,天顺初改修撰,以原官入内阁,预机务。在阁二十八日,忤石亨、曹吉祥,被构陷,谪钦州同知,旋系狱,戍肃州。宪宗初复修撰,出为兴化知府,旋辞归。谥文肃。有《深衣注疏》、《类博杂言》、《类博稿》。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季方,漷县人。正统戊辰赐进士第三,天顺初以左赞善兼修撰直文渊阁降钦州同知谪戍肃州成化初复官寻出知兴化府谥文肃有类博槁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八
正字季方,漷人。正统戊辰第二人及第,授编修,进左赞善。天顺初,改修撰,入阁预机务,谪钦州同知,未至,逮系狱杖戍肃州,寻释为民。成化初复官,出为兴化知府。嘉靖中,追赠太常寺卿,谥文肃。有《类博稿》十卷。 (《麓堂诗话》:蒙翁才甚高,为文章俯视一世,独木屑为诗,云:「既要平侧,又要对偶,安得许多工夫?」然其所作如《公子行》、《短短床》二曲,绰有古调。《留侯图》四绝句,句意皆非时人所刘也。 《醉经堂餔糟编》:蒙泉岳季方先生自翰林入阁,英庙深所眷注,后为曹、石所嫉,谪黜补外,卒兴化守。尝有《燕台怀古》诗云:「督亢陂荒蔓草生,广阳宫废故城平。黄金不置高台上,似怪年来士价轻。」结句深有慨于时也。)
维基
岳正(1420年—1474年),字季方,号蒙泉,直隶顺天府通州漷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正统戊辰探花,天顺初进翰林院修撰,入阁参与机务。
岳正负气敢言,仕途多舛。
英宗时因而得罪石亨、曹吉祥,谪官入狱。
宪宗时,官终兴化府知府。
嘉靖年间,追赠太常寺卿,谥文肃。
正统十三年(1448年)庚戌科会试第一,登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进左赞善。
天顺初年(1457年)改为翰林院修撰,教内侍书。
当时,内阁大臣徐有贞、李贤下狱,帝既用吕原预政,顷之,薛瑄又致仕,英宗谋代者。
此时,王翱举荐,遂召见文华殿,随即入内阁。
岳正为人一向豪迈,弹劾掌钦天监侍郎汤序,并进言离间石亨、曹吉祥。
天顺年间,岳正进言预见了曹石之变,但被石亨、曹吉祥构罪陷害,谪钦州同知。
陈汝言诬陷其尝夺公主田,遂逮系诏狱,杖百,戍肃州。
曹石之变后,释放为民。
明宪宗继位后,御史吕洪等请复岳正与杨瑄官职,以原官直经筵,纂修《英宗实录》。
成化元年(1465年)因事连坐,出任兴化府知府,在任期间有建树。
成化五年(1470年)入觐,遂致仕。
五年后去世,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为其女婿。
嘉靖年间,追赠太常寺卿,谥文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8—1462 【介绍】: 明浙江秀水人,字逢原。正统七年进士。授编修。景泰间进左春坊大学士。天顺初,入阁预机务,与李贤、彭时相得甚欢。贤处事果断,原济以持重,庶政称理。进翰林学士,遭母丧,归葬,以哀毁卒。谥文懿。有《介轩集》。
槜李诗系·卷九
原字逢原号介庵秀水人正统六年解元明年成进士以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景泰中为侍读学士兼中允天顺元年改通政司左参议仍兼侍读入内阁寻升大学士时曹石怙宠用事岳正暨原列上曹石罪状留中不报曹石恐谋摘承天门灾诏中语为阁臣讪谤上怒召对近臣厉声曰正大胆敢尔原素谨厚乃左右正何也正既去原得留与李贤同相李贤通达见事立断原守正谨恪济以持重以母忧去卒于家赠礼部左侍郎谥文懿原内端外和不苟取予性俭约身无纨绮箧中惟赐衣数袭每分禄以赡宗姻平居无疾言遽色杨文懿诔及刘文安挽词皆实录也尝著宋元通鉴续编义例精审书成须发尽白曰使我进二阶不若稽古获一事外有诗文集十二卷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逢原,秀水人。正统壬戌赐进士第二,除翰林编修历学士赠礼部右侍郎谥文懿有介庵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七
原字逢原,秀水人。正统壬戌第二人及第,除翰林编修。历中允、侍讲学士、左春坊大学士。天顺初,改通政司参议兼侍讲,入内阁预机务,进翰林学士。卒赠礼部侍郎,谥文懿。有《介庵集》十二卷。
维基
吕原(1418年—1462年),字逢原,浙江秀水人。
吕原父兄为教谕、训导,自小家贫,父兄过世时,没法回乡归葬,只能葬在景州暂时居地的附近,吕原时常到父兄坟墓恸哭。
后来,奉母南归,家里更加贫困。
知府黄懋欣赏吕原的文笔,补其为诸生,遣入学,正统六年(1441年)举辛酉科乡试第一。
正统七年(1442年),联捷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编修。
正统十二年(1447年),与侍讲裴纶等十人同选入东阁。
景泰初,进侍讲,与同官倪谦授小内侍书于文华殿东庑,那时于谦讲《国风》、吕原讲《尧典》。
后任左春坊大学士。
天顺初,改通政司右参议,兼侍讲。
徐有贞、李贤下狱之次日,命入内阁预机务。
石亨、曹吉祥用事,贵倨,独敬吕原。
后来,李贤恢复官位入阁,吕原为次辅。
不久,彭时也入内阁,三人相得甚欢。
为天顺期间,重要的三个阁老,李贤通达,遇事立断。
吕原济以持重,庶政称理。
彭时善谋。
后吕原进翰林院学士。
天顺六年,遭母丧,水浆不入口三日。
诏葬毕即起视事。
原乞终制。
不允。
乃之景州,启父兄殡归葬,舟中寝苫哀毁。
体素丰,至是羸瘠。
抵家甫襄事而卒,年四十五。
赠礼部左侍郎,谥文懿。
吕原内刚外和,与物无竞。
性俭约,身无纨绮。
归装惟赐衣数袭,分禄恤宗姻。
马士权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扬州府泰州人。
善谈论,多气节。
徐有贞善。
天顺初,有贞为石亨所谮,并士权下诏狱。
士权虽受拷掠,终不肯为伪證。
有贞出狱,感其义,以女许婚其子。
及亨败,有贞自金齿戍所归,遂绝口不言其事。
士权处之淡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2—1478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七
雍字永熙,长洲人。
正统壬戌进士,除御史。
擢广东副使,进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改山西副使。
以事下狱,夺官。
寻超大理少卿,复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大同,入为兵部侍郎。
坐累眨浙江参政,擢左佥都御史,进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再进右都御史。
正德中,谥襄毅。
有集十五卷。
(田按:襄毅素为武功伯徐有贞所轻。
有贞自金齿赦还,时仰观天象,谓将星在吴,益自负,常以铁鞭自随,数起舞。
及闻襄毅征两广有功,乃掷鞭太息曰:「孺子亦应天象耶?
」初贼蔓延两广,议者谓当分兵扑灭。
襄毅决计全师直捣大藤峡,始至峡口,儒生里老数十人伏谒道左,愿为向导。
襄毅叱左右缚斩之,果贼也。
贼大惊曰:「韩公天神也!
」麾兵夺横石塘及九层楼诸险。
丘文庄浚《凯歌》所谓「一夜山灵惊失险,回头不见九层楼」也。
大藤峡延广六百里,中有大藤如虹,横互两崖间。
襄颜先后破贼三百二十四砦,斧大藤断之,易名断藤峡,勒石纪功而还,自作《平断藤峡长歌》以纪事,所谓「大藤根株悉已断,五岭封疆真再造」也。)
维基
韩雍(1422年—1478年),字永熙,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正统七年(1442年)壬戌科进士,授御史,出巡河道,后巡按江西。景泰二年(1451年),升广东副使。景泰三年(1452年),经华盖殿大学士陈循推荐,任右佥都御史,代杨宁巡抚江西。重建滕王阁,“堂高逾二十尺,而楼又逾其半,宏深富丽”。又弹劾宁王朱奠培不法之事,得罪宁王府。天顺元年(1457年),撤销天下巡抚,改任山西副使。朱奠培因前事怀恨在心,趁机弹劾,被下狱夺官。后起用为大理寺少卿,不久复任右佥都御史,辅佐左都御史寇深理都察院事。天顺四年(1460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大同。天顺七年(1463年),入觐议事,留用为兵部右侍郎。明宪宗即位,受翰林院侍读学士钱溥连累,贬为浙江左参政。成化元年(1465年)正月,因广西大藤峡(广西桂平市西北约8公里的黔江下游)瑶、僮各族动乱,兵部尚书王竑力荐韩雍为左佥都御史,赞理军务,与赵辅等率军16万前往镇压,多所杀伐。五月,叛军杀泷水主簿陈衍。十一月,明军长驱至大藤峡口,叛军近7000人被杀,擒杀叛军首领侯大苟,改地名为断藤峡,韩雍任两广总督,驻梧州。最终因下属及同僚攻讦致仕。两广人念其功绩,立祠祭祀。家居五年后卒,享年五十七岁。正德年间,追谥襄毅。著有《襄毅文集》。
颜正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颜正(1426年—1480年),字廷表,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人,匠籍。
进士出身。
应天府乡试第四名。
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科会试第三百一十六名,殿试登进士第二甲第一百一十八名。
授南京监察御史,清正有声。
英宗复辟,颜正不谄媚权臣徐有贞、石亨,数年不迁。
后来,擢四川按察司佥事,升松潘兵备副使,平定赵铎叛乱。
念父母年高,乞终养归。
卒年五十五。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