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徐居正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52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江湖晚节可风流,雅尚高名耸几秋。
画栋珠帘膝阁雨,晴川芳草汉阳洲。
青山窈窕长当户,白鸥安闲不避舟。
莫遣是非声到耳,醉乡天地百无愁。
乾坤纳纳水长流,拄笏看山又一秋。
北岳岧峣撑碧落,西湖隐映接沧洲。
曲江张相时还第,赤壁苏仙日泛舟。
好是功成名亦遂,堪怜杞国谩生愁。
不必明时退急流,委蛇退食乐清秋。
溪山图画王维辋,云物风流谢朓洲。
事业几年留汗简,江湖无日不虚舟。
当时雅望归王谢,敢向河间赋四愁。
稷山济源楼诗序 明 · 徐居正
七言律诗
奉使岭南也。道于稷。稷之客馆东北隅。有一楼。登临小憩。问主人曰。楼之名谓何。主人不知。问诸左右邑人曰。济源。坐客不知济源之意。居正曰。此邑。百济氏之故都。其曰济源者。得不以百济之源源于是乎。盖百济始祖温祚者。本高句丽东明王朱蒙之子。逃难南奔。史书。温祚登负儿岳。相其可居之地。而都于河南之慰礼城。世传为稷山。居正常以负儿岳。距此可二百里。安能相其可否者乎。且所谓河者。指何水乎。居正道过此非一再。而因行迫。未暇一入矣。望见地势褊狭。无磅礴扶舆之气。非建都之地也。心窃自疑。去年。撰三国史节要。历考诸书。稷之为百济始都。无疑矣。温王之后。自稷迁南汉山城。即今之广州也。后徙锦江。即今之公州也。又徙泗沘。即今之扶馀也。百济氏。自汉成帝。经于唐高宗时。终始凡五百馀年。温王在流离播迁之中。能建邦设都。与新罗高丽。鼎峙为三国。非豪杰英伟之才。能然乎。至于后嗣。屡迁厥邦。恃强喜战。不知唇齿辅车之势。与强敌构祸。国势日蹙。加以义慈昏淫。纳谗者之说。拒成忠之谏。唐兵渡海。而国随而亡。呜呼悲哉。玆登是楼。不胜感慨。诗以吊之。
百济遗墟草自平,我来感慨一伤情。
五龙争罢天安府,双凤鸣残慰礼城。
始祖祠深红树合,圣居山拥碧云横。
登楼多少秋风思,何处吹残铁笛声。
鹫僧当日恣狐威,麟阁功臣已半非。
清宴传神兼写谥,如公终始史应稀。
诗成自笑 明 · 徐居正
七言绝句
居正在闲寂中。病不能饮。眼昏又不读书。终日端坐独吟。但讽于口而已。不书于纸者亦太半。一日所著。或三四首。或六七首。或踰十首。非技痒也。非此。莫能消遣。且诗造次。不假雕饰。知不可以传后。虽有一二句可以传后。无贤子孙堪为堂构。终为瓿酱。必矣。知其为瓿酱。而亦不废吟。呜呼可悲也哉。
一诗吟了又吟诗,尽日吟诗外不知。
阅得旧诗今万首,尽知死日不吟诗。
高丽官制。有艺文应教。秩虽卑。必择其有文章重望。他日可主文盟者为之。其选至重。本朝仍之。我外祖阳村权文忠公道德文章。为百世师范。尝经艺文应教。终典文衡。止斋文景公踶。克承先业。文景传之韩山李文烈公季甸。文烈即阳村之外孙。传之宁城崔文靖公恒。亦阳村之外孙婿也。居正承乏。继宁城。居正虽不肖。亦阳村之外孙也。一家之内。八九十年之间。由父及子外孙三人。相继为艺文应教。终秉文柄。官跻一品者。千古所罕。寔由我外祖积善之庆。诗礼之泽也。蔡公。阳村之弟梅轩公之外曾孙。于阳村。再从外曾孙。今授艺文应教。他日。亦不得辞吾家相传衣钵矣。况蔡君之再擢巍科。居正皆忝主席。私窃喜幸。吟成数绝录奉云。
蔡子声名斗以南,艺文应教带头衔。
不才敢道传衣钵,只喜门生青出蓝。
共 52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