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丰坊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4—1544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常甫,号甬川,别号兀涯。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检讨,出为湖广提学副使。嘉靖间为吏部侍郎,人不可以干私。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学宗程朱,躬修力践。与王守仁友善,论学则不合。卒谥文定。有《学庸传》、《五经说》、《兀涯汉书议》、《环碧堂集》、《纾玉楼集》及《四友亭集》。
甬上耆旧诗·卷八
公字常甫母沈太夫人方妊梦神人奉玉笈宝签相授及生公有云如盖降于庭少资性绝人于书无所不读精思善学期造为圣贤年十四即能著作十七举以明经计偕中进士改庶吉士内阁刘文靖公李文正公每称公不容口由是名重馆阁问正德初年进简讨时逆阉刘瑾擅政朝士多附其门公居常愤愤著张骞乘槎赋以见意盖以瑾喻西域以骞喻附瑾者也竟力请补外以便迎养出为湖广提学副使公至楚修岳麓明山二书院身为诸生说经且下令曰学不师孔颜行不希曾闵即有文如雄褒吾且斥之世庙时在安陆藩欲就学告试公为别设一台课文送入学至今张提学名重楚中未几竟致仕嘉靖改元冉起为四川福建提学历国子祭酒南京吏部侍郎居父忧帝尝奉章圣皇太后过天寿山谒诸陵言及择相太后曰先王尝言提学张邦奇器识他日必为太平宰相其人安在帝谢曰尚未用也即不俟公服阕召为吏部侍郎帝每阅公章奏辄称善以指书公名衣带间宫监数望见以白公公答曰上用我当以尧舜之道进舍我亦有田可耕此非吾所关心也诸珰为色沮帝常与翊国郭公内阁李文康公论及人才二公谓公学行文章当世第一帝欣然曰朕意亦然时公迁左侍郎摄太宰故事选部除擢率先白政府公曰黜陟自有至公今乃觇当轴为用舍岂国家设铨衡意耶遂不往白李公心不平适主断诏狱翊国夜舁金四万诣公第请宽其家人罪公不受曰法者天下所共即天子亦不得私之况我曹耶卒入其罪翊国更深衔之及帝欲迁公太宰此二人竟尼之且别使人摄公不为动帝数欲相公都尉崔公秉一陶真人俱帝所最幸闻其语因各遣人道意但一枉临即可得相公谢终不往裕景二王册封朝议谓秦晋齐楚建国甚多今宜营浙闽以均民力公独不可曰江南财赋所出且接壤留都国初封吴王即改于周二百年来谁敢复建此议事遂寝帝慕道于无逸殿改称永光宫欲令内直大臣簪冠如道家内阁夏公谋之公答曰使我等背圣人不能从也母老久思故乡今日乞归有名矣诸公任为之帝闻乃止同里部郎丰坊坐废家居数从公求复用公不可乃辑世统谓圣祖系出文王宜建明堂封禅以示万世为图说成帙献之帝惑其言心动召所幸诸大臣与语俱请退咨于公公曰其人少有文学行多不检圣朝岂乏此一人今郊庙土木大兴疆埸不靖若复有此举海内何堪诸大臣以复帝更召公赐问公答如初帝乃止候久冉上卿云颂以伺意帝终念公言但宣付史馆而已竟不用太后将合葬献陵帝召诸大臣曰廷臣惟张邦奇至孝可授礼部尚书兼都御史以行翊国奏曰张某虽诚谨然其才不足大用且年浅严相嵩久嫉公亦奏曰国家礼卿无兼宪职例帝默然而罢公复以母年踰九十力请改南乃出为南京兵部尚书然帝常念公辄曰张某何在数欲召公入相嵩更具密劄谓公性至孝母老不乐北来即强之必不为用也帝颇信之会荧惑入南斗留都雷震中夜星殒于江公谓天变异常宜严武备占者曰应在德望重臣次日公不能冠栉卒年六十有一是日鄞江潮赤涌起高丈馀帝闻讣惊悼数曰可惜张某可惜张某即面谕辅臣遣恤俱谓例应自请乃止后阁中拟谥以文恪文敏进帝于疏右御书云人谓张邦奇真道学抹去原拟四字大书定字于后赠太子太保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常甫,鄞县人。弘治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累官南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文定,有集。
明诗纪事·丁签·卷十
邦奇字常甫,鄞人。弘治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出为湖广提学副使,改四川、福建,入为右庶子,迁南祭酒,擢南吏部侍郎,召拜吏部侍郎。历掌翰林院、詹事府事,加太子宾客,进礼部尚书,改南吏部,就改兵部。赠太子太保,谧文定。有《觐光楼》、《纡玉楼》、《四友亭》、《养心亭》、《靡悔轩》、《环碧堂》、《甬川》等集。 田按:「书提学湖广时,世宗在潜邸,就试学使,以此受知。帝奉太后谒天寿诸陵,语及择相,太后曰:「献皇尝言提学张邦奇,他日可为宰相。其人安在?」帝憬然曰:「尚未用也。」即召为吏部侍郎。会以母老便养,改南京。帝念邦奇不已,与分宜语及之。分宜以邦奇至孝,母老不乐北来对,遂终不召。卒后阁拟谧文恪、文敏。帝抹去四字,大书「定」字,遂谧文定。庙堂制作,颇称庄雅。《观光楼集目》,乐章仅列《秋享上帝》、《祀皇天上帝》二章,后人不知,妄将洪武及嘉靖时改制乐章一切阑入集中。后之读文定集者,所当知也。
维基
张邦奇(1484年—1544年),字常甫,号甬川、兀涯,浙江鄞县人。学者。与张时彻为叔侄亲戚,又同为南京兵部尚书,故二人有“叔侄尚书”之谓。为学以程朱理学为宗,以涵养为事;与王守仁多有往来,为好友,但思想多有不合。弘治十四年(1501年),张邦奇中式辛酉科浙江乡试第十四名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登乙丑科进士,由庶吉士授检讨,参与《明孝宗实录》的编写修订。以双亲年老求便,出为湖广提学副使。正德十年(1515年),任湖广提学副使,任上修缮了明山书院、岳麓书院、崇正书院。之后,历职有四川提学、福建提学、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讲。明世宗时,历职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部侍郎。因丁外艰归家。明世宗曾经与母亲蒋太后拜谒天寿山的皇陵。谈到择相时,蒋太后说:“先皇尝言提学张邦奇器识,他日可为宰相,其人安在?”明世宗醒悟道:“尚未用也。”张邦奇服阕后,任吏部右侍郎,并代理尚书职。明世宗欲授张邦奇为吏部尚书,被大学士李时、郭勋二人所阻。嘉靖十六年,执掌翰林院事。嘉靖十七年,任会试主考官,《玉牒》纂修官。嘉靖十八年,任太子宾客,充日讲官。后进礼部尚书,以母亲年迈改任南京吏部尚书,后改任南京兵部尚书。明世宗曾想将他召北京。严嵩答:“邦奇性至孝,母老,不乐北来。”,世宗信之,此事作罢。嘉靖二十三年,张邦奇逝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正元,号天放野人。
丰坊孙。
有《丰正元集》,一作《天放野人集》。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三
先生自号天放野人考功之孙也少有家难年三十方娶与弟吉甫相友善分衣让产即自处于匮不顾也性嗜学工诗寄情萧散每杜门散发翛然于脩桐疏竹之下兴到辄有诗索笔直书破窗颓垣俱满客时过从至无从觅巾袜所深知惟沈嘉则杨伯翼先宾父数先生性不喜交辇上人以诗应酬常见一时山人行卷所录诗率为某公寿贺某公赴官辄唾之曰诗以道性情岂为汝辈行乞耶及见少年人作诗多杂调谑更正色相戒无为风雅罪人故时谓先生诗有林泉无朝市有怀吊无誉颂有流连无亵慢足尽洗诗家之陋其高怀似陶公而复少閒情一赋所著天放野人集四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0—1577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维静,一字九一,号东沙。受业于族子张邦奇,治程朱学。嘉靖二年进士。历官福建、云南、山东、湖广、四川,所至有政绩,终官南京兵部尚书。五十三岁罢官里居。寄情文酒而不忘用世之志。有《明文范》、《善行录》、《救急良方》、《芝园定集》。
甬上耆旧诗·卷八
先生字维静幼时就外傅俱以常儿畜之从子文定公年长顾独奇先生先生师事之遂成名而先生亦年十七为人师弟子数十曹俱年在先生上二十举于乡中进士历官南曹郎以副使督学江西简才汰不肖甚严关说无所入会宫庙灾嫉公者遂谓副使苛诸生所致左迁备兵临清历河南左布政使晋都御史巡抚四川讨白草番平之会中蜚语罢归冉起抚江西召为兵部右侍郎时聂公豹为尚书值杨公继盛劾相嵩十恶内有子孙冒边功事下兵部覆聂公谓诸司曰功俱实不虚可具以覆诸司俱曰公今日当为万世持公论未易覆也聂公怫然起先生入谓聂公曰诸司殊藉藉公激之则恐事生祸且复延缙绅公何不说严公使自辞军赏则部曹可无覆即公论亦得不废也聂公悟卒如公言时谓公善处事也大将军仇鸾怗宠焰如火先生独持不下及鸾死疏讼都御史商公大节冤上怒下诏切责夺二俸先生以此名益重居忧会倭犯留都召先生墨衰为南京兵部尚书到官甫踰月寇突至遣将禦之不克相嵩从中批之遂归老时年五十五尚茂齿既不为世用乃益精思著撰为诗古文词及他说林家言凡数十卷辑洪建以来大家名文为文范别为文苑撰郡志续四明风雅既以标格自持益好士数宠荐后辈诸君凡经其门后俱为名士大夫所执友义重死生始为进士时有骑马来定交者曰王激子扬快士也子扬死为刻鹤山集丰人翁以落魄死为刻考功集陈后冈先生早殁既刻其集复为勒石墓门家有别墅在东皋曰茂屿草堂在西皋曰武陵庄时引上客共觞咏其间即单门年少一经品目俱藉以扬声至先生殁后数十年士有郁弗无所见者尚忾然曰吾恨不与张大司马同时耳盖吾乡士大夫坛墠于斯极盛自后欲少衰矣余尝观诸家论先生诗当时若沈凤峰谓名家易大家难惟先生足当大家皇甫百泉谓以苏李为宗而综括三唐体大兼美杨升庵谓冲淡秾粹沈郁雄壮匠意铸词色具体备近时若陈大樽谓乐府意调古质近体宛倩丽佚如层台佚女意带烟霞合诸公之论可定其诗使先生当轴甄陶风雅当是李文正一流惜乎三黜而中止也然吾乡最称东沙先生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唯静,鄞县人。嘉靖癸未进士,历官佥都御史巡抚四川江西累拜兵部尚书有芝园集
明诗纪事·戊签·卷七
时撤字唯静,郑人。
嘉靖癸未进士,授甫兵部主事。
改礼部,历员外、郎中,出为江西提学副使。
历福建参政、云南按察使,山东、河南布政使,以佥都御史巡抚四川,改江西。
入为南刑部侍郎,改兵部,进尚书。
有《芝圆定集》五十卷。
(《明诗选》:陈卧子曰:「司马乐府,颇有造构。
近体宛倩麓逸,如层台佚女,意带云霞。
」 《列朝诗集》:尚书诗,学殖富有,工力深重。
乐府古诗标举兴会,时多创获。
七言今体尘坌芜秽,若出两手。
杨用修评其诗云:「四言以至六言,冲澹秾粹,沈郁雄壮,匠意铸词,色具体备。
七言之什,自郐无讥。
」用修可谓能言矣。
《甬上耆旧集》:尚书归老,时尚茂齿,精思著撰,为诗古文词及他说林、家言凡数十卷。
辑洪、建以来大家名文为文范,别为文苑,撰郡志,续四明风雅,既以标格自持,益好士,龙荐后辈。
凡经其门,后俱为名士大夫。
所执友义重死生,始为进士时,有骑马来定交者曰王散子扬,快士也。
子扬死,为刻《鹤山集》。
丰人翁以落魄死,为刻《考功集》。
陈后冈早殁,既刻其集,复为勒石墓门。
家有别墅,在柬皋曰茂屿草堂,在西皋曰武陵壮,时引上客觞咏其间。
即单门年少,一经品目,藉以扬声。
吾乡士大夫坛埠,于斯极盛矣。
静志居诗话》:芝园乐府不规摹古人,较之清南觉胜。
五律颇近初唐。
田按:芝圆诗自以乐府为胜,骈文亦是当家。
所作《丰考功集序》,情文俱美,视貌袭秦、汉者,不可以道里计。)
维基
张时彻(1500年—1577年),字惟静,号东沙,浙江宁波府鄞县(今属浙江宁波市)人。明朝军事人物,学者。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年)九月二十四日出生。正德十四年(1519年)己卯科浙江乡试第四十七名举人。嘉靖二年(1523年),登癸未科会试七十一名,廷试二甲六十三名进士第。授南京礼部精膳司主事,升员外郎、郎中。嘉靖十年(1531年)迁江西提学副使。调山东。嘉靖十四年(1535年)升福建布政司参政,历云南按察使、山东右布政使、湖广右布政使、河南左布政使。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次年任南京刑部右侍郎,调兵部右侍郎,转左。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升南京兵部尚书。曾参与抗击倭寇。归乡后寄情诗酒,与范钦、屠大山主甬上文炳,合称“东海三司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陕西兰州人,字济物,号幸庵。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刑部郎中,势豪杀人,泽处以死。中贵祈免,不听。正德初,历浙江按察副使、河南按察使,所至以威猛称。再迁为右副都御史,提督军务,镇压刘六、刘七、赵燧等起事。始至,申明军法,将校畏缩当死,自此大小数十战,无不得胜。进右都御史。总督川陕诸军,镇压廖麻子、喻思俸等。进左都御史。经略哈密,以与王琼忤,又得罪钱宁,遂因经略不当被斥为民。世宗即位,起兵部尚书。未几,因前经略哈密事被劾夺职。隆庆初,复官。谥襄毅。
维基
彭泽(1459年—1529年),字济物,号幸庵,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临洮府兰州(今甘肃省兰州市)人,军事将领。
官至兵部尚书。
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进士,授工部主事,历刑部郎中。
出为直隶徽州府知府,任内赏识礼遇生员唐皋,后来唐皋考中状元。
正德初年,改任真定府知府,为政严明。
升任浙江副使、河南按察使,均已威猛而著称。
升任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
改右副都御史、保定巡抚。
当时刘惠、赵燧在河南叛乱,命彭泽与咸宁伯仇钺进剿,连续数十次战役后,平定。
后晋升为右都御史、太子少保,荫子锦衣世百户。
替代洪钟总督川、陕诸军,讨伐四川廖麻子、喻思俸叛军。
平定后,不久,内江、荣昌贼乱再起,之后他转移征讨,平定后升任左都御史、太子太保。
其再三请求归还后,得到批准;但未离开时,恰逢土鲁番佔据哈密,逮捕忠顺王速檀拜牙郎离去,并索要金币。
总制邓璋、甘肃巡抚赵鉴等上报,请求派遣大臣经略。
大学士杨廷和等一同举荐彭泽。
彭泽因为久居战场早已生厌,请求归乡引病辞职,并推举邓璋、咸宁侯仇钺可继任。
明武宗下诏书慰问勉励,方才赴任陕甘总督。
为抵达后事平,遂归还处理都察院事。
当初,兵部尚书一职位缺,廷臣举荐彭泽,但王琼得到,且私下诋毁彭泽。
言官多弹劾王琼,于是两人有矛盾。
彭泽又时常辱骂钱宁,王琼告诉钱宁,但钱未听信。
王琼于是邀请彭泽喝酒,并在屏间藏匿钱宁,挑拨彭泽喝醉并辱骂,使得钱宁听到。
当时恰逢蒙古入侵宣府,廷臣商议以许泰率领部队进攻,彭泽总制东西两边军务。
诏书刚下,罢免许泰,又不命彭泽总制,唯独派遣提督率领两个游击部队六千人,意以困住彭泽。
彭泽于是上奏派遣成国公朱辅,恰逢蒙古撤军,彭泽归还梳理都察院事。
当初写亦虎仙私下与土鲁蕃酋速檀满速儿勾结,而彭泽最初不知而派遣。
满速儿以城印来归降,留下速檀拜牙郎等人。
写亦虎仙再次出使并私通满速儿,准备进占肃州。
当时,彭泽已经离开,赵鉴也离去,李昆担任甘肃巡抚,他顾虑有变,在甘州扣留人质,并驱逐写亦虎仙出关。
满速儿听后大怒,再次进占哈密,并分兵进攻沙洲,亲自率万余骑兵进犯嘉峪关。
游击芮宁与参将蒋存礼抵禦,芮宁率领七百部队在沙子坝遇到敌军,后兵败阵亡。
满速儿遂屠城杀掠。
明武宗再次诏彭泽提督三边军务。
恰逢副使陈九畴称因为逮捕使者而使得内应绝,于是再次请求和议。
于是撤销彭泽出兵,彭泽乞求归乡。
此后,王琼追论嘉峪关战败,而钱宁从中参与,而大学士梁储等坚持反对,于是事方止。
王琼仍然坚持追论彭泽事,李昆、陈九畴一同被逮捕追论。
彭泽被贬为民、李昆被罢免官位,陈九畴除名。
明世宗继任后,钱宁事败,王琼亦得罪。
御史杨秉中请求召回彭泽,随即起用为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侍经筵、奉敕提督团营军务。
李昆、陈九畴两人亦恢复官职。
嘉靖元年(1522年),彭泽对军队官员进行改制,淘汰锦衣卫所等官员,从而招致大量积怨。
言官交相弹劾,仍然加少保,赐敕乘传归。
当时锦衣百户王邦奇亦诋毁彭泽,称哈密之事,是因为彭泽贿赂土鲁番求和而导致,言语涉及杨廷和、陈九畴等。
因此张璁、桂萼遂逮捕陈九畴戍边。
而彭泽亦被夺职为民,家居郁郁而卒。
隆庆初年,恢复官职,谥襄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