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纳速剌丁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辅良。字用贞。介庵其号。苏州吴县范氏子。文正公之十叶孙也。年十五。依迎福院薙染圆具。时笑隐。住集庆之龙翔。法道宣振。师往见之。问答之际。棒喝兼施。凡情顿丧。他日笑隐拈语诘之。师发言愈厉。笑隐哂曰。得则得矣。奈第二义何。师弗懈益虔。久之。乃契入。云空川流。了无留碍。笑隐曰。乃知吾不尔欺。出世秀之资圣。越之天章。移杭之中天竺。时海内大乱。兵燹相仍。南北两山诸刹。皆化为烈焰。灵隐古称绝胜觉场。凉烟白草。凄迷于夕照之间。过者为之兴叹。康里公。为浙行省丞相。妙拣名僧能任起废者。莫师为宜。恳命居之。师既至。剪剔荆丛。葺茅为庐。以栖四方学者。虽当凋零之秋。开示徒众。语尤激切。其言有曰。达磨一宗。陵夷殆尽。汝等用力。如救头然可也。然百千法门。无量妙义。于一毫端。可以周知。如知之变。大地为黄金。受之当无所让。否则遗素餐之愧矣。岁月流电。向上之事。汝等急自进修。参学之士。多有因其语而入者。化缘既周。手疏衣赀。入公帑散交游。顾谓左右曰。翌日巳时吾逝矣。及期澡浴。坐而寂。师性简直。虽面折人过。而胸中无留物。与人交。无少长。一以诚相遇。所造偈词。初不经意。而语出浑成。有若宿搆。举扬大法。不务缘饰。而西来之旨自明。复以净土观门。若海舟航时。兼修之未尝少怠。其所见。盖卓然云。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辅良,字用贞,号介庵。
姓范氏,吴人也。
为文正十世孙,父伯和,母郑氏。
秉性慈祥,素怀善愿。
及诞良,聪悟夙发,妙意天成。
见浮图书,跃然朗诵,若所故习。
有相者见之,谓其父母曰:“是子骨格清耸,非世间法可缚,若使之学佛,必能弘大宗乘。
”父母方钟爱,未之信也。
里故多兰若,良稍长,日与群童遨游其间,徘徊爱慕,终日不忍去。
父察其志,与相者言合,乃许之,从同里迎福院僧寿弥薙落。
及受戒具,慨然曰:“学佛将以明心,心非师无以示肯綮,终日面墙可乎。
”去从北禅泽法师,习天台教观,所谓三乘十二分,研其精华,摄其密微,充然若有所契。
时士瞻杓主天平山白云寺。
寺盖范氏所建,以奉先者。
良数至其间,士瞻谓之曰:“教乘固当学,若沈溺不返,如入海算沙,徒自困耳。
何不更衣,以事禅习乎?
”良曰:“吾将焉适?
”曰:“笑隐䜣主龙翔集庆,其道大被东南,缁白信从,如子归母。
朝廷嘉之,赐以‘广智全悟’之号。
汝何不往依之?
”良于是往见,䜣即以全器法宝期之,问答之间,棒喝兼施,弦发箭驰,霆迅电扫,刹那顷,凡情顿丧,虽未至清净觉地,而所入正途,超然出于物表。
他日再有所问,良应声若响。
䜣曰:“得则得矣,终居第二义也。
”良益弗懈,久之,遂契其心法,云空川流,了无留碍。
寻掌藏钥于四明阿育王山,与石室瑛纵横叩击,石室极推誉之。
元至正壬午,行宣政院檄良出主嘉兴资圣寺,年才二十有六。
众颇易之,良杀衣黜食,为修建计,崇基广构,文甓雕甍,金碧烨然,前后相照,往来观者,始皆信服。
居十三年,迁越之天章,阅四寒暑,移杭之中天竺,倾向者益多,教且远敷。
会海寇兴乱,兵燹相仍,南北两山,名蓝梵宇,皆化于烈焰。
灵隐古称绝胜,乃寒烟白草,凄凉夕照之中,过者为之慨然。
康里公为江浙行省丞相,妙柬名僧,能任起废者莫良为宜,命使居之。
既至,剪剔荆丛,葺茅为庐,以栖学侣。
虽凋零之秋,开示徒众,语尤激切。
尝谓“达摩一宗,陵夷殆尽,汝等用力,如救头然可也。
然百千法门,无量妙义,于一毫端,可以周知。
如知之,变大地为黄金,受之当无所让,否则贻素餐之愧。
岁月流电,汝等急自进修。
”参学之士,多有因其语而入者。
化缘既周,手疏衣赀入公帑,散交游,及治丧敛之事,顾谓左右曰:“明日巳时,吾将逝矣。
”及期,澡身端坐,书偈而灭。
明洪武四年六月十六日也,报年五十又五,僧夏四十。
龛留五日,顶有暖气。
阇维,设利罗珠圆玉皦,捧将盈升,弟子等以馀骨入归云塔中,于寺东偏瘗焉。
同门天界善世宗泐辑其行事,乞金华宋濂为之铭,云:“良性简直,虽面折人过,而胸中无留物。
与人交,无少长,一以诚相遇。
所造偈辞,初不经意,而语出浑成,有若宿构。
举扬大法,不务缘饰,而西来之旨自明。
复以净土观门,苦海航舟,时兼修之,未尝少怠。
四坐道场,解结发覆,如利刃之破罥索,甘露之洒稠林。
盖道行无迹,妙极无象,求而即之,吻契本真。
未定之先,则万缘鼎沸。
发慧之后,则一性洞虚。
所谓不用其力,而无所不力。
则神器化于玄冥,而忠信发乎天光,而良和粹外形,渊懿内朗。
造请之间,因言悬解,證不染不迁之域,泯差别次弟之门。
非上智宿植,恶至此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1 【介绍】: 明僧,江西丰城人,俗姓王,字见心。少出家于邑之西方寺。明内典,通儒术,能诗善文。明初以高僧召至京,与宗泐齐名。洪武二十四年坐胡惟庸党诛。有《蒲庵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见心,丰城人。姓黄氏洪武初以高僧召见览所著诗称旨赐锦襕袈裟授僧录司左觉义诏住凤阳槎芽山圆通院后坐胡党磔于市有蒲庵澹游二集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来复。
字见心。
豫章丰城王氏子。
以日南至生。
故取易卦语识之。
有志行清净行。
欲绝尘独立。
遂归释氏。
与同袍恭肃翁。
誓屏诸缘。
直明涅槃妙旨。
久之。
窥见全体无碍。
然未以为至。
走双径。
谒南楚悦禅师。
自陈厥故。
当机交触。
如鹘落兔走。
不间一发。
悦。
深然之。
留司内记。
越三载。
复约标士瞻
修西方净土。
于吴天平山。
刻期破障。
比禅观尤力。
浙省右丞相达公九成。
慕师精进。
起住苏之虎丘。
辞不赴。
会兵起。
避地会稽山中慈溪。
与会稽邻壤。
中有定水院。
直东海之滨。
幽阒辽夐。
可以缚禅。
复延师出主之。
师为起其废。
禅门典礼。
依次举行。
瓶锡翩翩来萃。
乞食养之。
共激扬第一义谛。
寻以干戈载途。
不能见母。
作室寺东涧。
取陈尊宿故事。
名为蒲庵。
示思亲也。
自时厥后。
鄞人士。
请师居天宁寺。
时寺为戍军营。
子女[狂-王+(廿/(土*自*土)/ㄆ)]杂。
其亵楼尤甚。
师言于帅。
阃移其屯。
斥群奴。
汛扫建。
治其弊坏。
一还旧贯。
师望日以重。
大夫士交疏劝。
主杭之灵隐。
适有诏徵高行僧。
师两至南京。
赐食内廷。
慰劳优渥。
洎建普荐会。
师奉敕升座说法。
辞意剀切。
闻者咸有警云。
师敏朗渊毅。
非惟克修内学。
形于诗文。
气魄雄而辞调古。
有识之儒。
多自以为不及。
其推师者。
李谕德好文。
则曰。
任道德为住持。
假文字为游戏。
陈状元祖仁则曰。
禅源妙悟。
教部精探。
内充外肆。
僧中指南。
至于楚国。
欧阳文公玄。
潞国张公翥。
见诸觚翰间者。
奖予为尤至。
学士宋公濂。
至称其文。
如木难珊瑚之贵。
公卿大夫。
交誉其贤。
皇上诏侍臣。
取而览之。
褒美弗置。
当今方袍之士。
与逢掖之流。
鲜有过之者焉。
洪武二十四年。
遂罹于难。
噫是亦数也已(时。
山西太原捕得胡党。
僧智聪。
供称胡惟庸谋举事时。
随泐季潭。
复见心等。
往来胡府。
二公繇是得罪。
泐责服役造寺。
师遂不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