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王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杨梦台 朝代:清末至民国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杨梦台(1838~1944),字永光,号草仙,清四川简阳人,为晚清杰出之书法家,并以医道济世。
其草书用笔灵妙奇变,意象万端,具张王狂草特点。
晚年喜游各地,曾四渡日本,于昭和二年(1927)来台,并留下珍贵墨迹,如台南县学甲镇慈济宫正殿即有杨氏以九十高龄手书狂草〈龙飞〉、〈凤舞〉;另有诗歌类狂草书迹。
以下诗作辑录自卢嘉兴《台湾研究汇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7—1368 【介绍】: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元诗选
翥字仲举。晋宁人。少负才不羁,好蹴鞠,喜音乐,不以家业屑意,其父以为忧。翥一旦翻然曰:「大人勿忧,今请易业矣。」乃谢客闭门读书,昼夜不暂辍。其父为安仁典史,遂受业于李存之门。及调杭州,又学于仇山村远。由是以诗文知名,薄游扬州者久之,以隐逸荐。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分教上都。寻退居淮东,会修宋、辽、金三史,起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累迁太常博士、国子祭酒、集贤学士。以翰林学士承旨致仕。孛罗帖木儿拥兵入都,强翥草诏,不可。孛罗诛,诏以翥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仍翰林承旨致仕,给全俸终其身。二十八年三月卒,年八十二。仲举长于诗,其近体长短句尤工。初在扬州,众素闻其名,争延致之。仲举肢体昂藏,行则偏竦一肩,韩介玉以诗嘲之云:「垂柳阴阴翠拂檐,倚阑红袖玉纤纤。先生掉臂长街上,十里朱楼尽下帘。」坐中皆失笑。或曰:「仲举病鹤形也。」时有相士在坐曰:「不然,此雨淋鹤耳,雨霁则冲霄矣!」后入大都,致位通显。晚年尝集兵兴以来死节死事之人为一编,曰《忠义录》,识者韪之。所著有《蜕庵集》。
词学图录
张翥(1287-1368) 字仲举,号蜕岩,又号蜕庵。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元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累迁至翰林侍读学士兼国子祭酒。善谐谑。历盛衰,多伤乱。词婉丽风流,宗南宋,有姜夔、吴文英之馀音。论者以为有元一代词宗,至谓元词之不亡者,赖有仲举耳。有《蜕庵集》、《蜕庵词》。
钦定四库全书·蜕庵集·提要
(臣)等谨案蜕庵集五卷元张翥撰翥字仲举晋宁人至元初用隐逸荐召为国子助教分教上都寻退居淮东会修宋辽金三史起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累迁翰林学士承旨致仕加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给俸终身事迹具元史本传案金明昌承安间亦有张翥字曰仲阳刘祁归潜志记其矮窗小户寒不到一炉香火四围书西风了却黄花事不管安仁两鬓秋诸句称其浮艳诸书援引或误为一人非也翥尝从学于李存传陆九渊之说诗法则受于仇远得其音律之奥其诗清圆稳贴格调颇高近体长短句极为当时所推然其古体亦伉爽可诵词多讽谕往往得元白张王之遗亦非苟作王士祯居易录曰蜕庵元末大家古今诗皆有法度无论子昂伯庸辈即范德机揭曼硕未知伯仲何如其论当矣史称翥遗稿不傅传者有律诗乐府仅三卷王士祯则称蜕庵集四卷明洪武三年锡山郎成抄本此本乃朱彝尊所藏明初释大杼手抄本前后有来复宗泐二人序跋盖大杼与翥为方外交元末翥没无嗣大杼取其遗稿归江南别为选次而录存之考元音乾坤清气集玉山雅集诸书所录翥诗尚有出此集之外者则亦非全本也
蜕庵集·原序
呜呼诗岂易言也哉大雅希声宫徵相应与三光五岳之气并行天地间一歌一咏陶冶性灵而感召休徵其有关于治教功亦大矣然自删后至于两汉正音犹完建安以来寖尚绮丽而诗道微矣魏晋作者虽优不能兼备诸体其铿鍧轩昂上追风雅所谓集大成者惟唐而后有之降是无足采焉逮及于元静脩刘公复倡古作一变浮靡之习子昂赵公起而和之格律高深视唐无愧至若德机范公之清淳仲弘杨公之雅赡伯生虞公之雄逸曼石揭公之森严更唱迭和于延祐天历间足以鼓舞学者而风厉天下其亦盛矣哉河东仲举张公生于数君子之后以诗自任五十馀年造语命意一字未尝苟作至正丙午春其方外友庐陵北山杼禅师以公手藁选次而刋行之来徵言为序余犹记公之言曰王者迹熄而诗亡诗未尝亡也而所以为诗者亡矣善赋之士往往主乎性情工巧非足尚盖性情所发出于自然不假雕绘观公之诗知公之所蓄厚矣春空游云舒歛无迹此其冲淡也昆崙雪霁河流沃天此其浑涵也灏气横秋华峰玉立此其清峭也平沙广漠万马骤驰此其俊迈也风日和煦百卉竞妍此其流丽也写情赋景兼得其妙读之使人兴起诚为一代诗豪矣顾余谫材何足以铺张盛美然托契于公非一日而又重北山之高谊不得辞始僭叙之以冠篇首云 豫章沙门释蒲庵来复序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仲举晋宁人官翰林承旨有蜕庵集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仲举,晋宁人。以隐逸荐召为国子助教迁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与修宋辽金三史累擢国子祭酒集贤学士以翰林学士承旨致仕有蜕庵集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一
先生字郑朗者,盖嘉则先生字之。
其后更名亭立,字介子。
先生生而白晰,身长六尺馀,眉目如画。
少即灵悟,在塾中对语惊人。
甫十六七,辄能诗。
诗出,闾巷宿儒缩舌而诵之。
年二十,诗已成,人或以示嘉则先生,嘉则大奇之,谓:诸生中何得有此人?
即延先生至,与定交,执手甚欢,且曰:叶生,今日李王孙也,吾幸从年少中得一伯翼,复得一叶生,吾足老矣。
时张大司马里居,方主文柄,嘉则因自为长歌,以先生行卷呈诸司马,司马亦大惊,先生遂一日名起。
然先生性廉洁自持,下笔为古文,意岸卓荦视,一时词家,不肯𪘏𪘏从其后。
故在诸生间,亦不为有司甄异。
尝自咏曰:“道以閒能长,名因傲不传。
”盖实录也。
先生不能饮,然谓人生岂可一日无酒意。
每晨起,童子为置觞,坐上不注酒,先生欣然举觞,若引满者三,始饭。
有故人为吴中某县令,先生访之。
适县中修志,先生爱其山川人物,因与辑论。
书成,自署卷首曰四明叶太叔著令。
为先生置酒,以百金寿,从容曰:某忝令此县修志,事应在令。
虽重烦先生手笔,乞得假名氏。
先生拂然曰:著书千载事,岂容买卖。
即束其藁别去。
初与屠长卿先生同学,每篝灯夜读,首相触,长卿心服,先生叹为异才。
及长卿既贵名重,衣冠辐辏。
先生谓其门有杂宾,遂绝不与通,若未尝识面者。
至长卿殁后,先生乃为诗哭其墓,追述旧言,其介性率如此。
先生年三十馀,自言居常十四善病,十三事事,十二治经生业,得抽其剩力于诗,才十一耳。
然已积逾千首,会意有所伤,悉取其文,草火之至尽。
嘉则闻之,为惊惋不已,惜不见其焚时光燄作何状。
已而先生颇意悔,更追,录其所记十之一行于世。
嘉则为作序,即所传《思烟集》者也。
先生初见嘉则,执礼北面,然嘉则绝重先生,呼为小友,使其子娶先生女,其交欢若陶公之于张莱民也。
先生晚年有《藏山稿》二卷,诗笔益老成,俱在《思烟集》后者。
嘉则先生论先生诗曰:郑朗诗初成,是时尚奇诡,猎异逞才,心所嗜好,不得若长吉语不出。
已而于五言古及近体稍更之,一主以雄浑深湛,其格力气骨、色味神采,酝酿初盛唐诸家,而归宿杜陵。
至乐府七言古,则夏商彝鼎不足古,玉觥金碗不足贵,未央铜雀瓦不足异。
神剑霹雳斧不足诡,龙甲凤毛麟角不足奇,而理不必其果有,事不必其尽无,语不必其可解,物不必其不生,所谓刿心钵肝、揉骨涤髓者,弥听满视。
嘉则所推重先生至矣。
余近遍询先生晚年诗,老友周自一先生,为从沈氏栎社居得其遗诗二卷,惟五律甚多,气格高澹,转造自然,遂得五言神境,当置诸右丞工部伯仲之间,非复若年少李王孙也。
先生初藉嘉则名起,复因其后人得见晚年手笔,先生可谓得沈氏力矣。
先生尝论诗曰:今日称诗者,高自隐逸,贵自君公,陋自稗贩,贱自驵侩。
呜乎。
称诗而逮于驵侩,是为厄诗之际,吾哀鸺鹠之盈耳也。
又曰:今日夫人而能诗,犹夫人而能为书也。
即孺儿搦管从点,点从画,画其形成,斯为字矣。
若论所为笔法,则惟张王钟索辈擅之。
今若以其点画,而槩谓能书可乎。
至乃祖构之士,毋事临摹。
准于心,想于目,迹自我脱,精自我留,斯胜之胜者也。
意能窃之,形能盗之,正如埏土象物,虽颜面若生,吾以为非善学者也。
又曰:“取自于我,则机转而神融;取自于人,则根枯而蒂脱。
吾不知大唐之歌,南风之诗,更谁敩耶?
”凡先生所言,俱词家药石,当与桓溪先生说诗并传,故并录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郑朗,晚更名亭立,改字介子,鄞县人。有《思烟集》、《藏山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