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大䜣

相关人物:共 13 位
共 13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7—1391 【介绍】: 明僧。浙江临海人,俗姓周,字季潭,名所居室为全室。洪武中诏致有学行高僧,首应诏至,奏对称旨。诏笺释《心经》、《金刚经》、《楞伽》,曾奉使西域。深究胡惟庸案时,曾遭株连,太祖命免死。后在江浦石佛寺圆寂。有《全室集》。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宗泐。台之临海人。字季潭。别号全室。八岁从诉笑隐学佛。十四薙落。二十受具。洪武四年。住径山。太祖高皇帝。徵江南有道浮屠。师应召称旨。命住天界。上。丕建广荐法会。于蒋山太平兴国寺。宿斋室。却荤肉不御者一月。服皮弁搢玉圭。上殿面大雄氏。行拜献礼者三。诏集幽爽引入殿。致三佛之礼。命师升座说法。上临幸。赐膳无虚日。每和其诗。称为泐翁。十年冬。诏师笺释心经金刚楞伽三经。制赞佛乐章。丁巳。奉使西域还朝。授右街善世。因命育发。将授以儒职。师姑奉命。至发长。上召而官之。师再辞求免。愿终释门。上嘉叹从之。赐免官说以旌其志。相城道衍。负奇志。摇膝高吟。傍若无人。师每正色责之曰。此岂释子语耶。学士宋公濂。尝赞师像曰。笑隐之子。晦机之孙。具大福德。足以荷担佛法。證大智慧。足以摄伏魔军。悟四喝二玄于弹指。合千经万论于一门。向上关。如涂毒鼓。挝之必死。杀活机。类金刚剑。触之则奔。屡镇名山。教孚遐迩。诏升京刹。名溢朝绅。夙受记于灵山之会。今简知于万乘之尊。云汉昭回。天章锡和于全帙。宠恩优渥。玉音召对于紫宸。屹中流之砥柱。转大地之法轮。信为十方禅林之领袖。而与古德。同道同伦者耶。后追治胡惟庸党及师。著做散僧。执役建寺。徐察其非辜取还。复领右善世。居无何。以老赐归槎峰。渡江示寂于江浦之石佛寺。师博通古今。凡经书过目辄成诵。善为词章。有全室集。行于世。国初高僧师。与复见心齐名。见心疏放。师谨密。故其得祸为尤轻。噫。亦幸耳。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三
宗泐禅师。
姓周氏。
台之临海人。
号季潭。
别称全室。
笑隐䜣公之望子。
历坐名坊。
而赴明高帝之诏。
兼领天界住持。
化周大宇。
机契宸衷。
应旨涉流沙。
度葱岭遍游西天。
通诚佛域。
往返十有四万馀程。
皓首还朝。
天子嘉其高行。
自唐贞观以来。
未之有也。
泐生族甚微。
父母俱早卒。
寄食贫里。
贫里不能善之。
甫八岁。
宿根不昧。
趋本郡天宁寺。
求佛为师。
笑隐䜣公
说法其间。
泐跪拜于䜣公膝下。
公爱而异之。
试以心经。
脱口成诵。
公大喜曰。
昏途慧炬也。
得度数载。
藏文世典。
咸贯通焉。
䜣公屡易名刹。
泐皆从侍。
公尝问曰。
国师三唤侍者。
侍者三应。
且道。
是平实商量。
是格外提持。
泐遽对曰。
何得剜肉作疮。
曰。
将谓你奇特。
泐便喝。
公拈棒。
泐拂袖趋去。
䜣公告寂。
乃召怀渭曰。
吾据者床。
四十馀年。
尚遗望也。
然不尽之案。
惟你与宗泐。
任之耳泐既还台。
寓云峰。
隐紫箨。
领天宁。
俱以诚悫。
淳厚之风。
化本生之郡。
郡人倾信。
如葵日也。
又侨隐双径。
时渭禅师。
居越之宝相寺。
遣使迎泐。
泐笑却之。
使再至。
仅得遗简。
踪迹杳然。
元末。
武林名贤。
强泐出居中天竺。
虽当烽燧四警之际。
而施为壮阔。
交接从容。
无少长贵贱。
皆得而瞻礼之。
不减䜣公说法时也。
盖以中竺经燬。
昔繇䜣公而新。
故泐之光阐前绩。
湖江称美焉。
明初。
诏主天界。
高帝以慧昙西往之迹未终。
欲修之难其人。
泐应旨。
于洪武丁巳西行。
壬戌还朝。
复居天界。
常入大内。
开襟论道。
泐留京既久。
朝臣党立。
间有嫉之者。
泐遂退居凤阳之槎槎峰。
丙寅。
帝思泐见。
诏归天界。
于是。
来往禁廷不容己。
廷士建议。
以泐于内圣外王之略。
无不毕备。
请以中顺大夫禄。
而旌泐。
泐引去。
至江浦石佛寺示疾。
乃唤侍者曰。
者个聻。
侍者茫然。
泐厉声曰。
苦。
竟入灭。
年七十有四。
坐夏六十六。
龛归天界。
火浴得设利。
光润明灿者三十颙。
建塔于䜣公之后。
泐之宿愿弘深。
辨才无碍。
际遇乎佛心天子。
常于慈明殿设榻。
召问心经枢要。
泐穷理显性。
彻果该因。
深浅开遮。
无机不被。
天子默以神会。
乃敕笺语流行。
爰有御制序文。
冠于经首。
其诃曰。
二仪久判。
万物备周。
子民者君。
育民者法。
其法也。
三纲五常。
以示天下。
亦以五刑。
辅弼之。
有等凶顽不循教者。
往往有趋火赴渊之为。
终不自省。
是凶顽者。
非特中国之有。
尽天下莫不亦然。
俄西域生佛。
号曰释迦。
其为佛也。
行深愿重。
始终不二。
于是。
出世间。
脱苦趣。
其为教也。
仁慈忍辱。
务明心以立命。
执此道而为之。
意在人皆如此。
利济群生。
今时之人。
罔知佛之所以。
每云法空虚而不实。
何以导君子引小人。
以朕言之则不然。
佛之教。
实而不虚。
正欲去愚迷之虚。
立本性之实。
特挺身苦行。
外其教而异其名。
脱苦有情。
昔佛在时。
侍从听法者。
皆聪明之士。
演说者。
三纲五常之性理也。
既闻之后人各获福。
自佛入灭。
其法流入中国。
间有聪明者。
动演人天小果。
犹能化凶顽为善。
何况聪明者。
知大乘。
而识宗旨者乎。
如心经。
每言空。
不言实。
所言之空。
乃相空耳。
除空之外。
所存者本性也。
所谓空相有六。
谓。
口空说相。
眼空色相。
耳空听相。
鼻空嗅相。
舌空味相。
身空乐相。
其六空之相。
又非真相之空。
乃妄想之相。
谓之空相。
是空相。
愚及世人。
祸及古今。
往往愈坠弥深。
不知其几斯空相。
前代帝王被所惑。
而几丧天下者。
周之穆王。
汉之武帝。
唐之玄宗。
萧梁武帝。
元魏主焘。
李后主。
宋徽宗。
此数帝。
废国忘政。
惟萧梁武帝。
宋之徽宗。
以及杀身。
皆繇妄想飞升。
及入佛天之地。
其佛天之地。
未尝渺茫。
此等快乐。
世常有之。
为人性。
贪而不觉。
而又取其乐。
人世有之者何。
且佛天之地如为。
国君及王侯者。
若不作非为善。
能保守此境。
非佛天者何。
如不能保守。
而伪为用妄想之心。
即入空虚之境。
故有如是斯空相。
富者被缠。
则淫欲并生丧富矣。
贫者被缠。
则诸恶并作殒身矣。
其将贤未贤之人被缠。
则非仁人君子也。
其僧道被缠。
则不能立本性而见宗旨者也。
所以本经题云心经者。
正欲去心之邪念。
以归正道。
岂教之妄耶。
朕特述此。
使聪明者。
观二仪之覆载。
日月之循环。
虚实之孰取。
保命者何如。
若取有道保有方。
岂不佛法之良哉。
色空之妙乎。
高帝自登极来。
潜心性理。
与诸禅宿盘桓。
无虚岁月也。
然于昙泐二公。
尤追惜之。
盖嘉其壮志西行。
大光圣化云。
赞曰。
昙泐二禅师。
望重龙河。
道钦有国者。
可谓一时能事矣。
况其利物多方。
言言合辙。
法法随根。
又以道馀名振他邦。
亦空谷而分声也。
昔大觉氏记。
像法有从地涌出无数菩萨。
顺逆行道。
护持法藏。
人天莫测。
今观二师之踪迹。
无乃是其数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僧。嘉兴语溪人,初名文诚,后名道元。字觉隐,号辅成山人、大同山翁、凝始子。尝主本觉寺。后寓吴下。喜山水,以诗自豪。又善画山水。有《凝始子集》。
元诗选
本诚初名文诚,字道元,(一作原)后名道元,字觉隐,嘉禾语溪人。
住兴圣禅寺,嗣法虚谷陵禅师。
又主本觉寺,寓吴下佳山水间。
居无常处,以诗自豪。
与天隐至公、笑隐䜣公诗声相埒,呼为诗禅三隐。
天隐先化去,师与笑隐洪武初尚在,有文集行世。
道元喜诙谐,常与程渠南同食蕈,道元嘱赋,渠南应声云:「头子光光脚似丁,祗宜豆腐与波棱。
释迦见了呵呵笑,煮煞许多行脚僧。
」闻者绝倒。
又善书,山水学巨然,翎毛竹石俱有洒脱之韵。
自云吾尝以喜气写兰,以怒气写竹。
每画毕,辄喜题跋其上。
自称辅成山人、大同山翁、凝始子,或诡言「蜀畤坾公笔」云。
槜李诗系·卷三十
本诚一作本成又名文诚字道原号觉隐崇德人嗣法于陵虚谷与天隐笑隐友善世号三隐至正间住嘉兴兴圣本觉二寺姚绶作记称其善诗画写竹有掀簸之态有文集行世至正七年嘉禾城西有乌数千营巢于地围八尺崇五尺未几大盗弄兵海上红巾继起本诚著乌城志五百馀言宋濂爱其文删之以附集中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初名文诚,字道原,后名道元,字觉隐,嘉禾人。主兴圣禅寺,又主本觉寺。洪武初示寂,有集。
释寺泐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二
释宗泐,字季潭,别题所居曰全室。
生有殊质,幼而聪异,授读塾师,便见称许,期以远到。
乃性厌俗荣,独契玄妙,偶涉文苑,别有悟心。
年当成立,矢厥志愿,竟从剃染。
受具足后,得诣净慈笑隐大䜣,博咨经典,精求义蕴,律论梵藏,备尽厥旨。
尝居南屏松月居,与竹庵渭同庵简鼎庵需,互相参究,时有启迪,奥理深疑,一致推寻,莫不说怿以解,故所为文词,禅机渊味,发人幽省。
当代儒宿,若虞文靖集,张潞国翥,黄晋卿溍皆一时巨子,见泐所作,皆倾心叹赏,引誉士林,群相推重。
会元季丧乱,天下汹汹,栖迟山谷,息影潜声,历有年所,而静性弥坚,道行益励。
有明戡定,佛学更兴。
洪武初元,应召入都,居龙翔集庆,讲演经义,详注论说,又新制赞颂乐章,宣鬯闳旨,深契圣衷。
时见临幸,日有赐膳,尝和其诗,称为泐翁,恩眷扰隆,莫与比数。
又以泐文学畅懋,禅理洞悉,命往西域搜求遗经。
遂辞丹阙,不惮烦疲,冒渡流沙,竟达天竺。
泐机才敏悟,声入心通,少时便习梵音,能晓呗谊,翻译文殊等经而还,今所传者即此本也。
晚岁禅悦,时发吟兴,尝见其《怀以仁讲师入观图》诗云:“旭日千万峰,白云三四朵。
一芺山容开,独自松下坐。
瀑流天下来,花飞面前堕。
此时中观成,无物亦无我。
”又《游雪窦》云:“扪萝登绝顶,清兴渺无穷。
两目云霞外,一身霄汉中。
珠帘飞瀑雪,翠浪卷清风。
欲结茅庵住,尘缘惜未空。
”道味诗思,意与俱清,言未空者,真未空耶?
共 13 首上一页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