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戴表元

相关人物:共 28 位
共 28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周齐曾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3—1671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人,字思沂,号唯一。
明崇祯十六年进士。
知广东顺德县事,有治行。
明亡,弃官入剡源,尽去其发,自称无发居士。
诗文汪洋自恣。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唯一,鄞县人。崇祯癸未进士,除广州顺德知县有囊云诗革
维基
周齐曾,字思沂,号唯一,浙江鄞县人。
明末进士。
入清后隐居不出。
崇祯九年(1636年)丙子科浙江乡试八十五名举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进士。
知广东顺德县县事。
改知香山县,香山与黎人隔海相望,土官欲渡海入葬,大府许之,齐曾以为狼子野心,持不可。
故相黄士俊家居,多蓄无赖以害民,齐曾捕得,即投之海中。
明亡后,弃官逃入剡源,剃光头发,立发冢,名之“囊云”,自称无发居士。
同年生王尔禄为海道,求一见,不可得。
遭母丧,尔禄赴吊,惟于丧次一谢而已,终身不一入城。
所亲或强之,至城南,欲自投水中,其孤峻如此。
丙戌(1646年)后入山为僧,人称「囊云大师」。
作诗文,汪洋自恣。
终不出仕。
清史稿·遗逸》有传。
其殁也,里人私谥为贞靖先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7—1329 【介绍】: 元徽州歙县人,字潜夫,号杏庭。由平江路儒学录迁绍兴路儒学正,调衢州路儒学教授,擢处州路遂昌县主簿,以休宁县尹致仕。有《杏庭摘稿》、《尔雅翼音释》等。
钦定四库全书·杏庭摘槁·提要
杏庭摘槁》一卷,元洪焱祖撰。焱祖字潜夫,歙县人。是集前有《危素序》,称为徽州路休宁县尹致仕。而叙其仕履乃曰年二十六为平江路儒学录,浮梁州长芗书院山长,绍兴路儒学正,调衢州路儒学教授,擢处州路遂昌县主簿。天历元年年六十二致其仕。不及其尝为县尹。考《宋濂序》,称其自儒官起家,四转而为遂昌主簿,遂以休宁县尹致其仕。盖是时犹沿宋例,致仕者率进一官使归,实未尝任其职也。焱祖尝作《罗愿尔雅翼音释》,至今附愿书以行。又有《续新安志》十卷,亦继愿《新安志》而作。盖亦博洽之士。是集为其子浦江尉在所编。所居有银杏树,大百围。焱祖尝以“杏庭”自号,因以名集。其诗以古近体分列,然五言律下注曰“长律附”,不从高柄称排律。七言律下注曰“拗律附”,亦宋人之旧名。盖犹当日原本,未遭明人窜乱者也。其诗虽纯沿宋调,而尚有石湖、剑南风格,抗衡于虞、杨、范、揭诸家则不足,以视宋季江湖末派则蝉蜕于泥滓之中矣。
杏庭摘槁·原序
《杏庭居士集》,故徽州路休宁县尹致仕洪先生所著诗文也。
先生讳焱祖,字潜夫,年廿有六。
为平江路儒学录,浮梁州长芗书院山长。
绍兴路儒学正,调衢州路儒学教授,擢处州路遂昌县主簿。
天历元年,年六十有二致其事去。
明年,卒于家。
此先生之履历也。
其为学官,兴修学舍,其佐邑富民不敢蹐门,土豪强买民田不收税,壹为正之。
甲或驱乙濒死,反自剺其面以诬乙,冀脱其罪,先生卒坐甲。
讼由是息,囹圄为空。
浦城伪钞诬遂昌富者十有六家,尉卒持公椟至,先生立遣之。
南有大溪遇霖雨不可涉,乃捐廪禄为之倡作长桥。
夏旱祷于龙湫辄雨,此先生之为政也。
初,先生谒宋尚书方公逢辰于建德,方公大奇之。
其后客杭,师事建德。
守方公回建德,与先生同郡。
先生之生父程公,建德同舍生也。
客信从学校,授四明戴公表元游,至若高邮龚君绣、吴兴姚君式、南城李君淦,皆东南名士,则又与之同僚,此先生之师友也。
由是观之,先生终始可得知矣。
先生既没,其子在述其行。
以先生践履纯笃为政,清慎邅回半生,位不充其才为痛。
余则解之曰:前史所载丞相、御史大夫、大将军,名姓相望,其穹官峻爵,焜耀一世,论其所可传则蔑如也。
先生之文,根极理要,而忧深思远,超然游意于语言文字之表。
彼丞相、御史大夫、大将军,虽尊显,宁有是哉。
然则,为在者可以无憾矣。
先生所著别有《续新安志》十卷,《尔雅翼音注》三十二卷,已刻于徽学。
其所居有银杏大百围,故以为号,因名其集云。
在以门荫为征官,今调浦江尉,将去京师,属余序其篇端,乃为之书。
至正九年七月己亥应奉翰林文字文林郎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危素序
杏庭摘槁·序
濂昔受学于河东公,获见新安洪先生诗十馀篇,心甚乐之。窃意先生之所述篇章必富,而新安远在数百里外,常愧弗能一见先生,以窥夫大全。及河东公殁,先生之子存心来为浦江尉,濂始得悉。受而伏读之,不觉叹曰:呜呼!是岂非诗哉!夫诗未易言也。商周之时,三颂二雅,泊夫十五国风之作,既经孔子所删,列为一经,固将与天地相为终始。若秦汉以来,至于近代,其间雕肝琢肾,以自驰骋于一世者,不为不多。果能传之千万载而弗泯,几何人哉?纵传矣,求其无愧于孔子之删定者,又几何人哉?盖必有超绝之识,充以包罗宇宙之象,济以俊伟光明无所不通之学,然后始能与于斯。不然,则流连光景之辞尔,尚得谓之诗矣乎?新安为江东一大郡,自旧多文学之士,及吏部朱公兄弟以诗倡于建炎、绍兴间,而作者益盛。流风遗韵,直至于今不衰。先生之生虽后,朱公百馀年尝及接乡之。诸老故闻见甚多,而讲索甚精,其发之于诗,和而不怨,平而不激,严而不刻,雅而不凡,庶几忠厚恻怛,有三百篇之遗意者。呜呼!是岂非诗哉!濂颇观今人之所谒诗矣,其上焉者,傲睨八极,呼噏风雷,专以意气奔放自豪。其次也,造为艰深之辞,如醉梦人乱言,使人三四读,终不能通其意。又其次也,傅粉施朱,类燕姬越女,巧自衒鬻,于春风之前,冀长安少年为之一顾。诗之至此,亦可哀矣。求其如先生之作尚可多得耶?濂方将誊置东明山中,与二三子共学焉,而存心以四方之士多愿观之,俾濂摘其古今诗若干首,锲梓以传先生之诗,诚不宜无传。故濂特举诗之未易言,而先生绝出于今人者,序之于首简。惜乎,河东公墓木已拱,无从质其说之然否也。先生讳焱祖,字潜夫,自儒官起家,四转而为遂昌主簿,遂以休宁县尹致其事。其善政可称述,而不系于诗者不书。 至正十五年春三月十五日金华后学宋濂序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杏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6—1331 【介绍】: 元镇江人,居吴中,字子敬。文章卓伟殊绝,自成一家。历和静、学道二书院山长,改宁国路儒学教授。后以江浙儒学副提举致仕。有《存悔斋稿》。
元诗选
璛字子敬,宋司农卿潗之子,自高邮再徙平江,家焉。
宋亡,例遣北上,潗行至莘县,不食卒,璛悲不自胜,叹曰:国亡家破,吾兄弟不能力振门户,独不可为儒以自奋邪!
与其弟理刻苦于学。
戴帅初、仇仁近、胡汲仲皆与为忘年交,声誉籍甚。
人称曰「两龚」,以比汉「两龚」云。
宪使徐琰辟置幕中,举和靖学道两书院山长,当事者交章荐,宜在馆阁,不报。
调宁国路儒学教授,迁上饶簿,改宜春丞,岁馀乞休,遂以江浙儒学副提举致仕卒。
其所作诗曰《存悔斋稿》,明朱性甫录补遗十七首,出自荻溪王氏所藏。
子敬少时,尝有咏史诗云:「文若纵存犹九锡,孔明虽死亦三分。
」为一时所传诵,其序袁静春集云:通甫与予交,上下古今,一返诸性情之正。
其于持论如此。
维基百科
龚璛,字子敬,号谷阳生,高邮人。
龚卿潗之子,自高邮徙平江(今江苏吴县)。
戴表元、仇远等人友好。
早为在徐琬幕下,后担任和靖书院山长、学道书院山长。
晚年以浙江儒学副提举退休。
宋亡,不食而卒。
有《存悔斋稿》。
钦定四库全书·存悔斋稿·提要
(臣)等谨案存悔斋稿一卷补遗一卷元龚璛撰璛字子敬自高邮迁居平江父潗宋末官司农卿国亡不食卒璛少为宪使徐琰辟置幕下举和靖学道两书院山长当路者交荐其宜居馆阁调宁国路儒学教授迁上饶主簿改宜春丞以浙江儒学副提举致仕所著有存悔斋诗稿一卷明朱存理复辑其佚篇为补遗一卷附之盖存理作铁网珊瑚行世所见前人书画题跋为多故所录往往得之手迹也盛仪嘉靖维扬志称璛善属文刻意学书有晋人风度盖亦一时知名之士而篇什所存无几当已不免散佚然其诗格伉爽颇能自出清新在元人诸集中犹为独开生面者焉 乾隆四十二年十月恭校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6—1341 【介绍】: 元绍兴人,字明善。博综群籍,尤邃于性理之学。为文博达俊伟,自成一家。居家教授,受业者甚众。巷夫街叟,童稚厮役,咸称为韩先生。宪府尝举为教官,不赴。卒谥庄节。
元诗选
性字明善,绍兴人。
其先家安阳,宋魏忠献王琦,其八世祖也。
性深于先儒性理之说,四方学者,受业其门,户外屦无所容。
前代遗老王应麟、俞浙、戴表元辈皆折辈行与交。
同里与游最密者唐珏、王易简、吕同老,皆一时名士。
每值风日清美,或同挟策于云门禹穴,或共榜舟于邪溪镜湖,逍遥容与,弥日忘返,望之者疑其为世外人也。
延祐中,宪府尝举为慈湖书院山长,受而不赴。
天历中,赵世延以其名上闻。
后十年,门人李齐为南台监察御史,力举其行义,而性已卒矣,年七十六,赐谥庄节先生。
所著有《礼记说》四卷、《诗音释》一卷、《书辨疑》一卷、《郡志》八卷。
文集有《五云漫稿》十二卷。
虞学士集曰:君为文优游不迫而陈义甚高,汪洋不穷而立论甚要。
黄侍讲溍曰:先生之文,博达隽伟而变化不测。
人第见其如奇葩珍木,不择地而发,鱼龙出没,隐显后先,以为可喜可愕,而莫知夫山之所以高,水之所以深也。
两公皆文章大家,而罄折先生如此,宜为一时人望所宗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6—1327 【介绍】: 元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元诗选
桷字伯长,庆元人,宋同知枢密院事韶之曾孙也。
童子时有能文名,部使者举茂才异等,授丽泽书院山长。
大德初,阎复、程文海、王构交荐之,改翰林国史院检阅官。
时初建南郊,疏十议以进。
礼官推其博,多采用者。
擢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累进翰林待制、集贤直学士,同修国史。
至治元年,迁侍讲学士。
泰定初辞归,卒年六十有一。
赠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追封陈留郡公,谥文清。
伯长初师事剡源戴帅初
稍长,在王深宁之门,复从舒岳祥游。
家固多藏书,又亲见中原文献,其学最为有本。
及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
家居以后,修辟南园故址,结小亭,读书其中。
翰墨所传,极于海内。
所著有《易说》、《春秋说》及《清容居士集》五十卷。
元兴,承金宋之季,遗山元裕之以鸿朗高华之作振起于中州,而郝伯常、刘梦吉之徒继之。
故北方之学,至中统、至元而大盛。
赵子昂以宋王孙入仕,风流儒雅,冠绝一时。
邓善之、袁伯长辈从而和之,而诗学又为之一变。
于是虞、杨、范、揭,一时并起,至治、天历之盛,实开于大德、延祐之间。
伯长没后二十馀年,会修宋、辽、金三史。
遣使者求郡国遗文故事,惟袁氏所传为最多。
故家文物,萃于东南,百年以来,流风未坠,论者以伯长实有功焉,良不诬也。
词学图录
袁桷(1266—1327)元代学官、书院山长。字伯长,号清容居士。庆元鄞县(今属浙江)人。有《清容居士集》。
甬上耆旧诗·卷三
字伯长袁氏最为世族公少负异才读先世遗书至穷日夜初事戴剡原稍长在王深宁先生之门复从舒岳祥游尽传诸公之学既家有赐书又亲见中原文献得接风流故其学最为有本以辟茂异授丽泽书院长用荐入国史院历翰林院直学士侍讲早引年归里公在翰林三十年上郊祀定制十议纂脩三朝大典酌定宪令疏请购宋辽金三代遗书一时制词碑版高文典册多出公手家居以后脩辟南园故址结小亭读书其中翰墨所传极于海内卒年六十二赠行参知政事陈留郡公自宋南渡而后吾乡学者以多识相尚文清得王氏之传其于近世礼乐之因革官阀之选次朝士大夫之族系九流诸家之略录俱能溯源执本得其旨归浙河以东于斯为盛公尝言余少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屡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公所自责俱深中学者之弊故具述之至公殁二十馀年会脩宋辽金三史遣使者求郡国遗文故事唯公家上藏书数千卷足备典实至今袁氏尚盛余初选此集其后人即手钞世传遗草见示数百年文献未坠于地斯可谓故家矣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伯长,庆元人。举茂才异等授丽泽书院山长以荐累擢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历侍讲学士卒谥文清有清容居士集五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8—1330 【介绍】: 元汶上人,字子贞,号超然。幼嗜学,读书常达通宵。始为镇江路学正,以阎复荐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转中书省右司掾,与元明善、张养浩号为“三俊”。英宗时,累官翰林待制,升直学士。至治三年,铁失在上都杀英宗,其党召两院学士北上,元用独不行。铁失败,人皆称其有先见之明。泰定帝时官至翰林侍讲学士,兼经筵官。预修仁宗、英宗两朝实录,奉旨纂集法令为《通制》,译《贞观政要》为蒙古文。凡大制诰,多出其手。卒谥文献。有《超然集》。
元诗选
元用,字子贞,世居阿城,后徙汶上。
元用幼读书,常达曙不寝,父忧其致疾,止之,辄以衣蔽窗默观之。
始以镇江路儒学正,考满游京师。
翰林承旨阎复大奇之,因荐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御史台辟为掾史,转中书省右司掾。
与清河元明善、济南张养浩同时号为三俊。
除应奉翰林文字,迁礼部主事,改尚书省右司都事,转员外郎。
及尚书省罢,退居任城,久之,齐、鲁间从学者甚众。
延祐六年,授太常礼仪院经历,属英宗锐意礼乐,其仪注制度,率所裁定。
授翰林待制,升直学士。
泰定三年,授太子赞善,转礼部尚书,兼经筵官,寻拜翰林侍讲学士,预修仁宗、英宗两朝实录。
天历二年卒,赠正奉大夫、江浙等处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东平郡公,谥文献。
诗文四十卷,号《超然集》。
戴表元称其文曰:属辞庄、屈之洁,析理孟、荀之达,而比事左、班之覈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0—1342 【介绍】: 元婺州浦江人,字道传,号乌蜀山人。受性理之学于金履祥,自幼至老,好学不倦。于兵刑、律历、数术、方技、异教外书,无所不通。大德年间,以察举为江山儒学教谕。仕至翰林待制,与黄溍、虞集、揭傒斯齐名,称儒林四杰。既卒,门人私谥文肃。有《柳待制文集》。
元诗选
贯字道传,浦江人。
大德间,用察举为江山教谕,迁昌国州学正,历国子助教、太常博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
至正初,起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
卒年七十有三,私谥曰文肃。
道传甫弱冠,受经于仁山金履祥。
既而从乡先生方凤、粤谢翱、括吴思齐诸前辈游,历考秦汉以来文章之变化。
是时海内为一,故国遗老,尚有存者。
师友讲究,渊源不绝。
乃复裹粮出,与紫阳方回、南阳仇远、淮阴龚开、句章戴表元、永康胡之纯、长孺兄弟,益咨叩其所未至。
及至京师,为吴文正公澄所器赏。
程文宪公钜夫以墨一丸授之曰:文章正印,今属子矣。
卒为一代名宿。
自号乌蜀山人,扁其斋曰「静俭」。
门人宋濂与戴良类辑其诗文为四十卷,谓如老将统百万之兵,旗帜鲜明,戈甲焜煌,而不见有喑呜叱咤之声。
临川危素谓其文雄浑严整,长于议论,而无一语袭陈道故。
元史》亦曰「沈郁舂容,涵肆演迤,人多传诵之」。
与同郡黄溍、吴莱声名一时相埒。
浙东之文,争奇竞爽,涵育甄陶,人材辈出,迨于明初而极盛焉。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道传,浦阳人。累迁太常博士出为江山儒学教谕至正初起翰林待制兼国史编修官自号乌蜀山人有集四十卷

人物简介

维基
汤大奎(1728年—1787年),字曾辂,号纬堂,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今属常州市)人。
清朝乾隆年间官员,官至台湾府凤山县知县。
于林爽文事件中殉难。
汤大奎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举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进士,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以试用署河南永城县知县,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授福建福州府连江县知县,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授福建台湾府凤山县知县。
乾隆五十一年(1787年)冬,林爽文在彰化起事,其党曾伯达等南攻凤山。
当时汤大奎任期已满,正在等候继任。
见乱势蔓延,即率同僚招募乡勇,日夜守禦。
凤山县尚无砖石城墙,仅有土垣三尺许。
敌兵数千人来攻,参将瑚图里率兵三百防禦拱辰门,临阵脱逃,最终敌军突入城内,大奎身著朝服,持剑迎击,死于乱刀之下。
其长子荀业同遇害。
清军收复县城后,方有仆人辨识其尸首,收殓入棺。
朝廷恤赠云骑尉世袭。
嘉庆五年(1800年)凤山县知县吴兆麟、典史谈坤于城隍庙檐口东壁为其树立「忠节流芳」碑。
清史稿》将其列入《忠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童登,字叔高。
戴表元有唱和。

人物简介

元诗选
祯字伯善,东平人。
官旌德宰,六年再调永丰,山斋萧然,终日清坐。
每岁教民种桑若干株,凡麻苧禾黍牟麦之类,所以莳艺芟穫,皆授之以方。
又图画所为钱镈耰耧耙𦓧诸杂用之器,使民为之。
名其书曰《农器图谱》、《农桑通诀》。
如《咏平板》云:「一行已见光如拭,再过都无迹可寻。
」《辊轴》云:「本拟助禾轻著力,却冯偃草重于风。
」《水闸》云:「禹门似是崇三级,巫峡还同束众流。
」《阴沟》云:「花径有同流暗水,桃源误认出残红。
」皆能刻画摹拟,曲肖情状。
剡源戴表元称其纲提目举,华搴实聚。
顾旧农书有南北异宜而古今异制者,此书历历可以通贯。
信儒者之用世,非空言也。
共 28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