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陈亮

相关人物:共 36 位
共 3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曾宋珍,新安(今广东深圳)人。
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预乡荐。
度宗咸淳十年(一二七四)进士,为龙川尉。
事见清嘉庆《新安县志》卷一五。
全粤诗·卷四五
曾宋珍,番禺(今广州市)人。
宋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乡贡。
宋度宗咸淳十年(一二七四)进士。
龙川尉。
事见清阮元修道光刊《广东通志》卷六七。
诗二首。
全宋文·卷八二四一
曾宋珍,广州番禺(今广东广州)人。咸淳十年登进士第,曾任龙川县尉。见雍正《广东通志》卷三一。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绍年,东阳(今属浙江)人。
孝宗时以布衣上书论时事,不报。
归隐西明洞,与陈亮往还讲学。
有《西明集》,已佚。
事见清道光《东阳县志》卷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57—1402 【介绍】: 明浙江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宋濂弟子,尽得其学。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除汉中府教授,与诸生讲学不倦。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名其屋为“正学”,学者因称正学先生。建文帝即位,召为侍讲学士。修《太祖实录》,为总裁。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自称效法周公辅成王,召使起草诏书。孝孺怒问“成王安在?”并掷笔于地,坚不奉命。遂被磔于市,宗族亲友弟子十族数百人受牵连被杀。有《逊志斋集》。
词学图录
方孝孺(1357—1402) 字希直,一字希古,别称缑城先生、正学先生、逊志、方文正公等。台州宁海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小韩子"。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先辈胡翰、苏伯衡亦自谓弗如。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惠帝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更定官制,改文学博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四年六月,金川门启,燕兵入,帝自焚,被执下狱,使草诏,坚不从,手书"燕贼篡位"四字,殉国。
黄鹤楼志·人物篇
方孝孺(1357—1402) 明代诗文家、学者。字希直,又字希古。宁海(今浙江)人。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授汉中府教授;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名其屋为“正学”,学者因称正学先生。建文帝召为侍讲学士,任《太祖实录》总裁。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召其起草诏书,孝孺拒不奉旨,遂被杀,宗亲至友弟子凡八百馀人连坐被杀。后追谥文正。其学术醇正,文章纵横豪放。曾撰《黄鹤楼诗卷序》(又题《书黄鹤楼卷后》),反映当时武昌地区战乱与《黄鹤楼诗卷》的编辑内容概略。又作《武昌十景图序》,其中列入“石照亭”。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希直宁海人建文时官翰林学士死节
明诗纪事·乙签·卷一
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临海人。
洪武中以荐授汉中教授。
建文中召为文学博士,靖难师入,召草诏,不屈死。
有《逊志斋集》二十四卷。
(《四库总目》:孝孺学术纯正,而文章乃纵横豪放,颇出入于东坡,龙川之间。
盖其志在于驾轶汉、唐,锐复三代,故其毅然自命之气,发扬蹈厉,时露于笔墨之间。
燕王篡立之初,齐、黄诸人为所切齿,即委蛇求活,亦势不能存。
若孝孺深欲藉其声名,俾草诏以欺天下,使稍稍迁就,未必不接迹三杨。
而致命成仁,遂湛十族而不悔,语其气节,可谓贯金石动天地矣!
文以人重,则斯集固悬诸日月不可磨灭之书也。
) 《吾学编》:皇太子即位,廷臣交荐孝儒,侍讲筵,备顾问。
孝孺德望素隆,一时倚重。
上好读书,每有疑,即召使讲解。
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必命孝孺就扆前批答。
孝孺尝作《书事》诗曰:「斧扆临轩几砚间,春风和气满龙颜。
细听天语挥毫久,携得香烟两袖还。
」又曰:「风软彤庭尚薄寒,禦炉香绕玉栏杆。
黄门忽报文渊阁,天子看书召讲官。
」 (《南濠诗话》:方正学先生集,传之天下,人人知爱诵之,但其多杂以他人之诗,如勉学二十四首,乃陈子平作,《渔樵》一首乃杨孟载作,又有《牧牛图》一绝,亦元人诗。
《梦蕉诗话》:方孝孺《过严子陵钓台长短句》云:「正人先正己,治国先齐家。
如何废郭后,宠此阴丽华?
糟糠之妻尚如此,贫贱之交安足拟!
羊裘老子早见几,独向桐江钓烟水。
」直于子陵心上说出。
宋诗不及于唐,固也。
或者矮观声吠并谓不及于元,是可笑欤!
正学论诗云:「前宋文章配两周,盛时诗律亦无俦,今人未识仑派,却笑黄河是浊流。
」「天历诸公制作新,力排旧习祖唐人,粗豪未脱风沙气,难诋熙丰作后尘。
」 田按:希直文章渊源出于宋景濂,而学术街纯正则过之。
姚江《明儒学案》云:「景濂氏出入于二氏,希直以叛道者莫过于二氏,而释氏尤甚,不惮放言驱斥,有明之学祖也。
」诚为确论。
太祖诛戮功臣,至末年文武名臣几尽,使得一二旧勋如宋国公、颍国公者,靖难之师,孰胜孰负未可知也。
希直《送诚意伯孙士端归括苍》诗云:「海内只今无盗贼,幽州兴兵恼邦国。
庙堂谋议岂无人,我怀中丞泪沾臆。
呜呼志士古所稀,留侯武乡今是谁?
九原招公傥可作,为解四海苍生危。
」盖亦有慨于是,诵汉祖猛士之歌,兹三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处州青田人,字舜举,号东谷居士。高宗绍兴中进士。累官吏部侍郎、徽猷阁待制。有《东谷易翼传》、《论语意源》、《东谷集》。
全宋诗
郑汝谐,字舜举,号东谷居士,青田(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为两浙转运判官(《嘉泰会稽志》卷二)。累迁吏部侍郎,致仕。有《易翼传》二卷。事见清康熙《青田县志》卷九、一○。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五四一○
郑汝谐,字舜举,号东谷居士,处州青田(今浙江青田)人。
绍兴时中教官科,淳熙中历知盱眙军、信州,召为考工员外郎。
十四年,除浙东安抚使兼知绍兴府。
光宗朝历大理少卿、宗正少卿,除右文殿修撰、知池州。
官终徽猷阁待制、吏部侍郎。
著有《易翼传》二卷(存)、《论语意源》四卷(存)、《东谷集》。
见楼钥《攻愧集》卷三八,《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宋史》卷四一○《沈焕传》、卷四三六《陈亮传》,《宋诗纪事》卷四五,雍正《浙江通志》卷三八。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刘梦求,孝宗淳熙间曾设卦肆于衢州。
事见《龙川》卷一五《赠术者戴生序》。
丁希亮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6—1192 【介绍】: 宋台州黄岩人,字少詹。
年二十九始奋志读书,从叶适、陈亮、吕祖谦学。
手抄卷册满屋,纵笔所就,词雄意确,论事深刻。
后为僧。
有《丁少詹集》。
全宋文·卷六三九五
丁希亮(一一四六——一一九二),字少詹,台州黄岩(今浙江黄岩)人。
从叶适、陈亮、吕祖谦游。
绍熙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七。
着有文集若干卷。
见叶适《丁少詹墓志铭》(《水心文集》卷一四),《宋元学案》卷五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8—1301 【介绍】: 宋婺州永康人,字子善,号全归。
受学外祖陈亮
由任子入官。
调嘉兴丞。
忤贾似道,隐居浦阳。
宋亡不仕。
学者争师事之。
有《左氏传阙疑》、《全归集》等。
全宋诗
吴思齐(一二三八~一三○一),字子善,括苍(今浙江丽水西)人。由荫入仕,监临安新城税。调嘉兴县丞,摄县事。入镇江幕府,忤贾似道,流寓浦江,自号全归子。宋亡,曾与谢翱、方凤登严陵西台哭文天祥。元大德五年卒,年六十四。事见《宋季忠义录》卷一一、清光绪《浦江县志》卷九。今录诗二首。
范仲艺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二六○
范仲艺,字东叔,华阳(今四川成都)人,祖禹孙。
登乾道五年进士第。
淳熙七年除秘书郎,历官著作郎、军器少监、军器监,调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兼国史院编修官,转右司郎中。
绍熙中知潼川府、利州路提刑。
庆元三年为宗正少卿,迁中书舍人。
五年除吏部侍郎,终龙图阁直学士。
与叶适、陈亮善。
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五之五、二一之三、二二之七、职官七三之五九、食货六一之一二五,《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8—1904 【介绍】: 清吉林伯都讷人,字次棠,一字樾亭。咸丰九年进士,授编修。光绪初疏劾崇厚擅许俄国天山界地数百里。累擢广东按察使。后因故落职。中日甲午战争时,奉命赴奉天募兵抗日。战后,历官安徽布政使,湖北、河南巡抚,为官清廉,对新法则持异议。
晚晴簃诗汇·卷一五六
于荫霖,字次棠,伯都讷人。咸丰己未进士,改庶吉士,官至湖北巡抚。有《悚斋诗存》。
维基
于荫霖(1838年—1904年),中国清朝官员。
字次棠,又字樾亭,先世文登人,明初迁居潍县东乡(今潍坊市寒亭区河滩镇小东庄村),乾隆五十年(1785年),祖父于龙川携眷逃荒,到吉林伯都讷厅(现吉林省榆树市黑林镇太平川屯)落户。
于荫霖为咸丰九年(1859年)已未科进士。
选庶吉士。
同治元年(1862年),任翰林院编修。
光绪八年(1882年),授湖北荆宜施道。
十一年(1885年),任广东按察使,次年任云南布政使,因丁母忧未成行。
十六年(1890年)除服后授福建台湾布政使。
二十一年(1895年)又署云南布政使。
二十五年(1899年)补任安徽布政使,未至又调任湖北巡抚,次年(1900年)任河南巡抚。
后被罢官,寓居南阳。
光绪三十年(1904年)病卒。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四
字廷瑞,号木石,以进士除南京监察御史时户刑兵工四部尚书国子祭酒俱不职公抗疏论之掌锦衣都指挥刘敬父子怙势横虐言官为结舌公独疏其下法遂逮敬夺官子论戍一时风裁凛然出为山东按察佥事在职劳瘁遂以疾请老卒于家子钥亦为名御史见后传从子鳌官户科都给事中余近选此集于诸世家遗文最所加意万允诚更走访不遗力一日余谓允诚曰城西董氏其先有父子名御史而里中诸诗选绝不及岂两公俱无文辞耶复念董工部德镛吾家婿也为公后因遣侄辈往从问其家颇有所藏先世遗集否次日董甥从旧簏中觅得一册来前后剥落数纸喜中尚完好发视即工部所刻先世两御史集也诗各一卷数十首俱华健有奇气不愧作者余读之嗟赏竟日若工部诚所谓贤子孙也工部刻此集在崇祯癸未九月不及半年国难作工部亦下世诗板俱毁今仅存一二册即御史子孙俱未得见若失此一时前辈风雅竟不可复问矣余因简与公同时若薛司税敬纪善服耘诗则从薛氏所刻世风录之陈太守本深诗则吾友陈同亮持示其家乘所抄副使张公炳诗亦得诸张氏家乘中钱布政奂诗则余为吾友钱稚廉序定其家集选此数首董氏两御史诗则得工部所刻本也前此七公俱自二百年后始登作者之堂为桑梓增重夫诸公久以名位显闻于世家有遗文而诸选家草草且绝无问之者何况布衣草野金石之声不出蓬户更谁为发潜德之辉耶梨洲先生曰坐视先辈佳文字埋没是为忍人三复斯言能无感叹
共 3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