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韩缜

相关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7—1098 【介绍】: 宋开封雍丘人,字持国。韩绛弟。以父辅政,不试进士,父没,闭门不仕。以荐入官。英宗朝,迁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神宗即位,除龙图阁直学士,直言敢谏。历知汝州、开封府、许州。熙宁七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力言新法之弊。以兄入相,出知河阳。哲宗元祐初,参与详定更革役法,然以为王安石《三经新义》可与先儒之说并行。拜门下侍郎,为忌者所谗,分司南京。久之,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中,坐元祐党,安置均州。有《南阳集》。
全宋诗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
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
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
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
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
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
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
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
绍圣二年(一○九五)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
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
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
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为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
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
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
《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全宋文·卷一○五六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亿子,绛弟。以荫补将作监主簿,历知太常礼院,颍王府记室参军。英宗时召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即位,除龙图阁直学士,历知汝州、开封府、襄州。熙宁七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学士,知制诰、知通进封驳事。出知河阳、许州,加资政殿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元祐初拜门下侍郎。二年,出知邓州、颍昌府,后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中责授崇信军节度副使,均州安置。元符元年,复左朝议大夫,卒,年八十二。后封南阳郡公,所著有《南阳集》。事迹详《名臣碑传琬琰集》下卷一七《韩侍郎维传》,《宋史》卷三一五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7—1103 【介绍】: 宋成都人,字元钧,号净德。
仁宗皇祐间进士。
神宗熙宁三年举制科,对策枚数王安石新法之过,出通判蜀州。
哲宗元祐初,擢殿中侍御史,首上邪正之辨,劾新党蔡确、韩缜、张璪、章惇等。
累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
哲宗亲政,知陈州。
坐元祐党夺职,责衡州居住。
徽宗立,复集贤殿修撰、知梓州,致仕。
有《净德集》。
全宋诗
吕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钧,叫净德,眉州彭山(今属四川)人(《全蜀艺文志》卷五三《吕氏族谱》)。仁宗皇祐进士,官铜梁、寿阳令,太原府判官。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又举制科,改蜀州通判,迁知彭州。因反对榷茶,贬监怀安商税。哲宗即位,起知广安军,召为司门郎中,擢殿中侍御史,迁左司谏。元祐二年(一○八七),涉洛蜀党争,出为梓州、成都路转运副使。七年,复入为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哲宗亲政,出知陈州,徙河阳、潞州。绍圣三年(一○九六)坐元祐党籍谪提举潭州南岳庙。徽宗即位,起知梓州。崇宁元年(一一○二)致仕(《净德集》马骐序)。著有《吕陶集》六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净德集》三十八卷。《宋史》卷三四六、《东都事略》卷九七有传。 吕陶诗,以武英殿珍版《净德集》为底本,参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阁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渊阁本)。三本收诗数量稍有不同,以文渊阁本收诗最少,错讹较多。新辑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五八九
吕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钧,号净德,成都(今四川成都)人。皇祐五年进士,调铜梁令,知太原寿阳县,府帅唐介辟为签书判官。熙宁三年应制举,对策枚数新法之过,虽入等,才通判蜀州。改知彭州。十年,屡上书言禁榷蜀茶之弊,责监怀州商税。起知广安军,召为司门郎中。元祐元年,擢殿中侍御史。二年,因与苏轼兄弟同贾易、朱光庭等争论,被目为蜀党。后出任梓州、成都府路转运副使。七年,回朝任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进给事中。绍圣初,出知陈州,移潞州、梓州。后夺职分司、衡州居住,徽宗立,复集贤殿修撰、知梓州。崇宁元年致仕。是年秋被列入元祐党人碑。三年卒,年七十七。著有《净德集》。《宋史》卷三四六有传。又参本集《乞别给致仕状》及戴扬本《关于吕陶生卒年岁的辨误》(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九六年第三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普州安岳人,字叔明。
仁宗庆历六年进士。
任晋原令,累官知梓州。
神宗熙宁末,范纯仁帅怀庆,有讼纯仁不法者,诏系宁州,命如晦往讯之,力辨其诬。
富弼、韩缜有诗称述其事。
全宋诗
冯如晦,字叔明,普州安岳(今属四川)人(《鹤山大全集》卷三九《绵州通判厅二贤祠堂记》)。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清道光《安岳县志》卷九)。神宗元丰元年(一○七八),为陕西提刑(《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四)。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为永兴军路提刑(同上书卷四一一、四一五)。六年,为左朝议大夫、户部郎中(同上书卷四五七)。七年,为集贤校理、知梓州(同上书卷四七四)。
全宋文·卷一五三三
冯如晦,字叔明,安岳(今四川安岳)人。庆历中举进士,治平中为晋原令,迁中都外郎。熙宁末、元丰初,为御史台推直官。元祐中,历永兴军路提刑、夔州路转运使、户部郎中。七年,以集贤校理知梓州。见文同《丹渊集》卷三九《秘书丞冯君墓志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四、四一一、四五七、四七四、四八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灵州回乐人,字肃之。
周美孙。
庞籍言其忠勇,加閤门祗候。
历知德顺军,与西夏兵战,屡获胜。
徙知代州。
契丹求地,命永清副韩缜前往分画,入对言疆境不可轻与人,不愿往。
固遣之,复上章陈利害,且以母病辞。
官终东上閤门使。
张靓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六六三
张靓,熙宁三年六月以韩缜荐,由大理寺丞为殿中丕、审官西院主簿,十二月管勾两浙路常平等事。
熙宁七年,由权发遣淮南东路转运副使徙两浙路,历转运使。
熙宁十年被劾。
元祐初,罢平江军节度行军司马、监南岳庙,入监当差遣。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一之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八、二五三、二六九、二八○、三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初名降,字从善,又字仲光。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知无锡县,以治绩闻。神宗元丰中入为监察御史,哲宗元祐初迁国子司业,力排王安石《三经新义》学说。徽宗崇宁元年贬管句灵仙观,入元祐党籍,寻卒。
全宋文·卷二○○五
黄降,开封(今河南开封)人,治平四年,以第四人及进士第。
元丰五年,以奉议郎为监察御史里行。
八年五月,御史中丞黄履荐其「行谊端方,文学该赡」,除殿中侍御史。
上言宰臣韩缜「不堪大用」,乞罢之,为所忌,擢国子司业,而实夺其言事之权。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二、三五六、三六三、三九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歙州黟县人,徙居润州丹徒,字之彦。
以荫补官。
为潮阳主簿。
迁杭州观察推官,范仲淹为守,以政事委之。
累官通判睦州,所至均有惠政,秩满奉祠。
韩缜知钱塘时,与康直友善,及为相,数以书招之,康直皆谢辞。
卒年八十三。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七九二
报恩(一○五八——一一一一),本名刘钦宪,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人。未冠,举方略,擢上第,调官大名。厌尘世,请于朝,遂就北京福寿寺祝发为僧,神宗赐名报恩。后游历诸方,参曹洞宗大师投子义青,即悟心要。义青卒,诏居随州大洪山。崇宁中,又诏住东京法云寺,阅岁仍归大洪。政和元年卒,年五十四,僧腊三十二。有语录三卷,著《曹洞宗派录》等。见范域所撰《塔铭》(《湖北金石志》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四,《补续高僧传》卷九。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报恩。
卫之黎阳人。
族刘。
世以武进。
家喜事佛。
母牛氏。
祷子于佛。
梦佛指阿罗汉𢌿之而妊。
既生有殊相。
未冠。
举方略。
擢上第。
调官北都。
喟然叹曰。
是何足了此生。
请于朝。
欲谢簪缨。
求出世法。
上诘其故。
对曰。
臣祖死王事。
思报厚恩。
惟有薰修之功。
庶资冥福。
神宗叹异。
亲洒宸翰。
赐名报恩(俗名钦宪)。
就北都福寿寺。
祝发受具。
游历诸方。
闻投子青禅师之道。
而往依焉。
青识其法器。
一日凌晨入室。
青问。
天明也未。
师曰。
明矣。
曰。
明则捲帘。
师从之。
顿尔开悟。
心地洞然。
亟以所得白青。
青韪之。
留付巾匜。
颇有年数。
逮青顺世。
丞相韩公缜
尹河南。
延住嵩山少林。
席未煖。
诏改随州大洪山律寺为禅。
命师居之。
时大洪。
基搆甚大。
而芜废久。
师辟荆榛蓬藋。
为像设堂。
皇化豺狼狐狸。
为钟鱼梵呗。
更定禅仪。
大新轨范。
由是大洪精舍壮观。
天下禅林。
崇宁二年。
有诏命。
住东京法云。
从驸马都尉张公请也。
师志尚闲远。
阅岁恳还林泽。
朝廷重违其请许之。
径诣嵩山。
旋趋大阳。
属大洪虚席。
守臣乞奏还师于旧。
固辞弗获。
复坐道场。
凡前日之未遑者。
咸成就焉。
师勤于诲励。
学者辐凑。
几五百人。
既振宗风。
而戒律严甚。
终身敝衣。
略不加饰。
虽赐紫方袍。
卒盘辟不敢当。
故权贵欲以师号言者。
皆无复措意矣。
政和改元。
坐化。
塔于南塔。
师异时。
欲筑室退居之所也。
寿五十四。
坐夏三十二。
弟子嗣法出世者。
一十三人。
有语录三卷集。
曹洞宗派录。
受菩提心戒文。
落发受戒仪文。
皆行于世。
丞相张无尽。
于师深相契信。
尝以书问三教大要。
师答曰。
西域外道宗多途。
要其会归。
不出有无四见。
谓有见。
无见。
亦有亦无见。
非有非无见也。
盖不即一心为道。
则道非我有。
故名外道。
不即诸法是心。
则法随见异。
故名邪见。
如谓之有。
有即有无。
如谓之无。
无则无有。
有无则有见竞生。
无有则无见斯起。
若亦有亦无见。
非有非无见。
犹是也。
夫不能离诸见。
则无以明自心。
无以明自心。
则不能知正道。
故经云。
言词所说法。
小智妄分别。
不能了自心。
云何知正道。
又曰。
有见则为垢。
此则未为见。
远离于诸见。
如是乃见佛。
以此论之。
邪正异途。
正由见悟殊致故也。
故清凉以老庄计道法自然能生万物。
易谓太极生两仪。
一阴一阳之谓道。
以自然太极为因。
一阴一阳为道。
能生万物。
则是邪因。
计一为虚无。
则是无因。
尝试论之。
夫三界唯心。
万缘一致。
心生故法生。
心灭故法灭。
推而广之。
弥纶万有而非有。
统而会之。
究竟寂灭而非无。
非无亦非非无。
非有亦非非有。
四执既亡。
百非斯遣。
自然因缘。
皆为戏论。
虚无真实。
但是假名。
至若谓太极阴阳。
能生万物。
常无常有。
斯为众妙之门。
阴阳不测。
是谓无方之神。
虽圣人示悟多端。
然既异一心。
宁非四见。
若虚无为道。
道则是无。
若自然太极阴阳为道。
道则是有。
常无常有。
则是亦无亦有。
阴阳不测。
则是非有非无。
先儒以妙万物为神。
则非物。
物物则亦是无。
故西天诸大论师。
皆以心外有法。
为外道。
万法惟心。
为正宗。
盖以心为宗。
则诸见自亡。
言虽或异。
未足以为异也。
心外有法。
则诸见竞生。
言虽或同。
未足以为同也。
儒家圣人。
非不知之。
乃存而不论耳。
西天外道。
皆大权菩萨。
示化度人。
横生诸见。
曲尽异端。
以明佛法。
是谓正道。
是谓圣人。
顺逆皆宗。
非思议所能知矣。
故古人有言。
缘昔真宗未至。
孔子且以系心。
今知理有所归。
不应犹执权教。
然知权之为权。
未必知权也。
知权之为实。
斯知权矣。
是亦周孔老庄。
设教立言本意。
一大事因缘所成。
始成终也。
然则三教一心。
同途异辙。
究竟道宗。
本无言说。
非维摩大士。
孰能知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雍丘人。
韩缜子。
第进士。
徽宗即位,为秘书丞。
哲宗祔祭将行,中旨索省中书画甚急,宗武疏言先帝祔庙,今皇帝正宜哀慕,而丹青之玩取索不已有损圣德。
太后闻而奖叹。
寻除都官员外郎,出为淮南转运判官,坐奏事贬秩罢归。
卒年八十二。
全宋文·卷二二七六
韩宗武,字文若,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
缜次子。
第进士,为河间令。
徽宗即位,迁秘书丞,寻除都官员外郎,改开封府推官。
乞外,为淮南转运判官,坐奏状忤旨,贬秩罢归。
久之,遂致仕,官终太中大夫,卒年八十二。
宋史》卷三一五《韩缜传》有附传。
江介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6—1183 【介绍】: 宋徽州婺源人,徙居饶州德兴,字邦直,学者称玉汝先生。
少习二程书,受学于徐存。
尝官进贤县令,有惠政,改知永兴县。
转四川总领司主管文字,虽不预民事,而请赈民饥,当世号称循吏。
后通判恭州卒。
有《玉汝堂集》。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