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心道

相关人物:共 8 位
共 10 首
轩辕施手开鸿濛,削起六六青芙蓉。
奇秀半缘松与石,裂石诡出成古松。
千株万株不藉土,人代渺历超秦封。
灵区幽绝几人到,到者惊叫夸神工。
路指天门两翁揖,一迎一送分西东。
经亘双壁势蜿蜒,文殊道上眠苍龙。
髯张角崭卧将起,疑潜疑现风云从。
峰登始信划中断,下临绝壑危桥通。
枝生彼岸横此浒,殷勤引臂扶游踪。
游人见松不见干,松名破石穿玲珑。
环抱有若母怀子,争奇倒挂莲花峰。
倒挂苍虬发上指,一丝壁窦长青葱。
离奇更说蒲团好,软铺密织云千重。
何当一佛分一具,诸天花雨飞晴空。
高不盈尺围数丈,佳处略与棋枰同。
棋枰松在平天杠,松鬣井井横兼纵。
顶平若砥枝若罫,仙家一局何时终。
就中奇绝推扰龙,一峰突兀千峰中。
松与峰斗峰腹坼,猿鸟何敢撄其锋。
盘拿郁积怒未已,左枝横曳苍烟笼。
拖岚抹翠数峰远,飘摇柳线青茸茸。
精华终古日霜结,诸峰八面来朝宗。
得非神仙恣狡狯,镌铲造化天无功。
天公凝睇久生妒,破石先见雷火红。
蒲团飏去龙夜逝,丁丁樵斧来悲风。
吁嗟神物半失护,识者感叹心忡忡。
我生山中未见山,幽探徐拟策短筇。
山图记载百不一,奇姿环状难形容。
藤络莎被遍崖谷,一松抵一仙人逢。
黄山灵气不可尽,翎茵铁干绵春冬。
冬夜偶作(雍正辛亥) 清 · 弘历
天寒鸦归早,月上人语静。
融融地炉煖,纸窗散清影。
白日虽苦短,迢遥爱夜永。
敲句和残更,惕然发深省。
帘幕重重下,兽炭旋旋然。
犹恐寒侵肌,向火争趋前。
悬知玉关外,雪积层冰坚。
出征众军士,皲瘃实可怜。
况当岁云暮,家室情更牵。
所恃雨露厚,兼赖主帅贤。
凯旋应指日,永不戍穷边。
梅月窗外横,漏滴响未了。
心閒吟思生,境静俗情扫。
每从物理中,略识清心道
拨火且烹茶,一杯供软饱。
昔者诸葛公,南阳一隐士。
攘魏兼和吴,早定方寸里。
一朝遇主知,终身不易此。
鞠躬更尽瘁,总为酬鱼水。
设非刘王孙,畴展经纶美。
老松当涧卧,横干皴苍鳞。
抚之悚然敬,如遇隆中人。
君不见,清凉山前一灵石,一片方方大如席。
云是文殊说法座,千古流传夸胜迹。
我生闻说自孩提,将信还疑难考索。
寄慕兹山四十春,苦为浮名缚冠帻。
迩束嫡宦游汾阳,行旌北指台山冈。
跻攀万仞不惮险,清秋天爽披清凉。
石旁拭目辩真伪,恐感禅家虚诞累。
殷勤立石遍招呼,仆夫累为堪容萃。
始信空中色相真,石能幻化通灵神。
石灵愈信文殊道,道神常显空中身。
空中身,灵山塔,我问灵山山不答。
异石中藏玄妙机,识破玄机输老衲。
老衲前知石灵性,坐石谈经神鬼听;
经余晓月诸山静,神光绕石天花馨。
去姑苏 宋末元初 · 方回
七言绝句
双脸殷红捧玉尊,阳台彷佛见香魂。
一生心道苏州好,何事摇船出葑门。
⑴ 二字原缺,据清抄本卷三七补
① 《天圣广灯录》作「迂」
得用由来处处通,归机施设认家风。
扬眉瞬目同一眼,竖拂敲床为耳聋(以上十二首均见《大正藏》第四十七册及《古尊宿语录》卷十八收宋守坚辑《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下。《天圣广灯录》卷二十一以为鼎州普安道禅师作,道禅师为缘密之法嗣。)
⑴ 《天圣广灯录》作「开」
霹历火仙。
水德真君。
乘彼白云。
游于天门。
一夕广汉。
共玩上元。
吊姮娥之孤栖。
俯下土之偏蕃。
讲两君之好会。
赌天下于棋局。
谩推枰而落子。
俄胜败之两决。
二百年之基业。
输孤注于一掷。
各飘然而南北兮。
但桂影之婆娑。
彼何人兮贸贸。
来纵观而烂柯。
伊赵氏之浪子兮。
夙慕尘于上清之家。
假道术以凌虚兮。
盖亦天诱其衷也。
既咎徵之若此兮。
胡不归而省躬也。
竟自迷而不复兮。
曾何戒于三风。
色荒极于师师。
妖声起于蓬蓬。
金戈乱挥于紫陌。
青衣已换乎黄袍。
怅举族以北辕兮。
燕云路迢。
塞垣山高。
一曲胡歌。
旧恨新愁。
霜寒骨冷。
万里孤囚。
汴水东流。
钱塘潮落。
歌舞楼台。
战争垒壁。
一轮明月。
遍照华夷。
两翼既折。
不能奋飞。
祖宗在天之灵。
应掩泣兮不掇。
余尝谈遗史于赵宋兮。
哀道君之窘辱。
始怪月宫之游非真。
终验兴亡之运有合。
是何蛊心道教。
蠹国权奸。
摈斥忠贤。
崇信宦官。
土木既兴。
花石又烦。
启衅裔夷。
涂血中原。
父子为虏而同牢。
啜其泣兮何嗟及。
空教志士。
肝胆欲裂。
呜呼。
唐明之于罗公远。
宋徽之于林灵素。
隔百年而同一惑也。
悲凉剑阁之西。
酸苦沙漠之北。
前车兮后车。
虽异归而同一覆辙也。
惟彼银桥千丈。
青鸾一只。
怅望碧空。
往事恍惚。
送可禅人 元末明初 · 梵琦
即心是佛无心道,不觉全身入荒草。
语拙今人笑古人,古人却笑今人巧。
后生晚长忌聪明,且要低头学老成。
却忆南泉好言语,嘱渠痴钝过平生。
冲雨无繇叩上方,一尊聊溷远公房。
坐来薜荔时添润,斋罢茵蔯尚送香。
未借文殊新色界,从呼冠达古轮王(清凉为文殊道场又云是梁武故苑)
诸贤蜡屐知无恙,天眼应为取次偿。
上人铜梁人也十九薙发从师求道寻入铁围山内观久之恍若有悟乃遍游丛林参访耆宿证其所得西登五台瞻礼文殊道场因附舟渡江栖止诸名刹一日别余曰吾且归铜梁矣余谓上人犹有铜梁在乎上人无答亡何所赍衣钵为一行者持去上人示悴色而语之余谓上人犹有衣钵在乎复无答已而又曰行矣必得子之一言而重余谓上人犹有不佞之一言在乎复无答余谓此世法也苟顺世而无挂碍归铜梁与不归俱可衣钵之存与失俱可得不佞之一言与不得俱可子之乡有崌崃先生者能顺世者也试以予问质之于是上人行而余为一古体以赠且用青莲句作起语
大师铜梁秀,托钵娄江浔。
向余忽西笑,笑指邛山深。
出既无定所,归应无住心。
吾闻梵天界,步步莲花金。
兹地且不恋,况乃思故林。
两足随世缘,耆宿有知音。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