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虞允文

相关人物:共 24 位
共 24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9—1193 【介绍】: 宋资州人,字温叔。
孝宗隆兴元年省试第一。
虞允文荐于朝,除秘书省正字。
极论恢复,合帝意,除中书舍人。
使金,不辱命,金人谓之“龙斗”。
淳熙中累官参知政事,进右丞相。
有言其私里党,遂放外任,改知江陵府。
光宗即位,上万言书陈正朝廷之道,授宁武军节度使,进卫国公,改帅湖北。
以判隆兴府终。
谥文定。
全宋诗
赵雄(一一二九~一一九三),字温叔,资州(今四川资中)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乾道五年(一一六九),召对称旨,手诏除正字。极论恢复,未满岁擢至中书舍人。丁母忧,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起为礼部侍郎、同知枢密院事。五年,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出为四川制置使,改知江陵府。光宗即位,改帅湖北。疾甚,改判资州,又除潼川府,改隆兴府。绍熙四年卒,年六十五,谥文定。《宋史》卷三九六有传。
全宋文·卷五三九○
赵雄(一一二九——一一九三),字温叔,资州(治今四川资中)人。
隆兴元年类省试第一。
虞允文宣抚四川,辟为干办公事,后荐于朝。
乾道五年,除正字。
一岁中历右史、舍人及中书舍人。
淳熙二年,除礼部侍郎,授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十一月,同知枢密院事。
五年三月,擢参知政事,十一月,拜右丞相。
出为四川制置使,改泸南安抚使,改知江陵府。
光宗立,进卫国公,帅湖北,以疾改判资州,又除潼川府,改隆兴府。
绍熙四年卒,年六十五。
嘉定二年,谥文定。
见《宋史》卷三九六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7—1194 【介绍】: 即宋孝宗,字元永。
太祖七世孙。
因高宗无子,绍兴初选育禁中。
三十年,立为皇子,封建王。
三十二年,立为皇太子,寻即位。
锐志恢复,起用张浚,追复岳飞。
隆兴元年北伐之师溃于符离,遂复与金人议和。
其后虽倚虞允文、王淮等以谋恢复,然终无成效。
淳熙十六年传位太子赵惇。
在位二十八年。
全宋诗
宋孝宗赵慎(一一二七~一一九四),字元永,秀王称子,生于秀州。初名伯琮,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选育宫中,赐名瑗。十二年,封普安郡王。三十年,立为皇子,更名玮,进封建王,赐字元瑰。三十二年,立为皇太子,改今名,赐今字。同年,即皇帝位。建元隆兴、乾道、淳熙,在位二十七年。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传位于其子赵惇(光宗),尊为至尊寿皇圣帝。光宗绍熙五年卒,年六十八。事见《宋史》卷三三至三五《孝宗纪》。 宋孝宗诗,据《周文忠集》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五二○六
宋孝宗赵慎(一一二七——一一九四),字元永,太祖七世孙,父秀王子称。
高宗无子,绍兴二年选育于禁中。
三年,除和州防禦使,赐名瑗。
十二年,加检校少保,封普安郡王。
三十年立为皇子,更名玮,进封建王。
三十二年五月,立为皇太子,改今名。
六月,受内禅,即帝位。
锐志恢复,起用张浚,追复岳飞。
隆兴元年,以符离之败,遂与金人订立「隆兴和议」。
后倚虞允文、王淮等以谋恢复,终无成效。
乾道初,魏杞使金还,始正敌国礼,易表称书,改臣称侄,减去岁币,稍变南宋对金关系中之屈辱地位。
淳熙十六年二月,禅位于第三子惇,受尊号曰「至尊寿皇圣帝」,退居重华宫,在位凡二十八年。
绍熙五年崩,年六十八,庙号孝宗。
年号三:隆兴、乾道、淳熙。
淳祐五年,实录院编孝宗御集成,上之。
见《宋史》卷三三至三五《孝宗纪》、《玉海》卷二八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1—1199 【介绍】: 宋常州武进人,字表臣。
孝宗乾道五年进士。
少放达,喜奇计。
高宗绍兴三十一年,金主亮入寇,以策干虞允文,谓金人有内溃之势。
允文用其言,亮果兵变被杀。
宋师符离兵败,道谒张浚,请出边并进,使敌疲于奔命,则大功可成,不为所纳。
登第授江西帅属,累迁知广州,所至有御盗功。
官终华文阁待制、知卢州。
全宋文·卷五四一九
钱之望(一一三一——一一九九),字表臣,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登乾道五年进士第,授官襄阳府大军仓,差江西帅属。以宣教郎添差通判镇江府,历知和州、楚州、扬州。进直宝文阁,知襄阳府、静江府、真州。除华文阁待制、知隆兴府,改知庐州。庆元五年七月卒,年六十九。见叶适《水心集》卷一八《华文阁待制知庐州钱公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末明初苏州府长洲人,字克用,一字胜伯。元末隐居不仕。家藏书甚富,手自编辑。好诗,工山水。洪武中为云南府学教授,卒官。有《希澹园诗集》。
希澹园诗集·提要
臣等谨案希澹园诗集三卷明虞堪撰堪字克用一字胜伯长洲人至正中隐居不仕故其题赵孟頫画绝句有曰王孙今代玉堂仙自画苕溪似辋川如此青山红树里可无十亩种瓜田深讽其出事二姓然堪至洪武中竟起为云南府学教授卒于官盖与仇远入元事同一例原本题曰元虞堪非其实也堪隶籍长洲而集中岩居高士图歌有我亦本是青城人句画山曲有家山万里隔蜀道正难行句朱仲叔山水引有西蜀书生句而西蜀二绝句三峡谣旅怀诗忆锦官诗送张士皋归闽中诗次韵陆高士见寄诗皆于蜀有故乡之思而成都使君王季野席上诗则并作于蜀考宋史虞允文本蜀人而虞集亦每自署西蜀堪于允文为七世孙于集为从孙意其流寓长洲而于蜀仍往来未绝欤此集后有自跋称丁未岁冬至前一日案丁未为元至正二十七年则皆元时所作而入明以后篇什遂不复见相传堪殁后所遗翰墨尚数箧其子孙不读书漫置屋中久而亡之则其散佚者固亦多矣诗多题画之作又丁元末造时有忧时感事之言古体气格颇高近体亦音节谐婉惟七言律诗刻意欲效黄庭坚而才力浅簿终不相近然大致婉约秀逸颇饶情韵无当时秾艳之习亦可谓娟娟独立矣世又有堪诗别本题曰鼓枻稿者与此集互相检勘其诗篇数多寡并同惟前后编次稍异或即堪之原本或后人别题以行均未可定今附存其目于此不复录焉
希澹园诗集·原序
吴中虞先生名堪字胜伯其先蜀郡人宋丞相雍国忠肃公七世孙文献故家也从叔祖侍讲文靖公元至治天历间职居馆阁其为文也圭斋欧阳公实称其粹然自成一家左右逢源各识其职有道园学古录类槁行于世先生以叔祖之文散逸者多乃复博访遗槁凡二十卷名曰道园学古录类槁遗编尝请吾乡先生黄文献公晋卿及临川危公太朴为之序今已锓梓大传先生好学于先世遗文莫不习熟成诵考其家学盖有素矣诚伟人也经瞿唐过余示予所著希澹园旧槁希澹用邵子语名读书所也属余序余惟诗之道有三一曰性情二曰裁度三曰音节夫存乎心者本其中发乎言者得其和篇章句法适其长短大小之制声韵谐叶锵锵然琅琅然纵如金石之鸣𠟭为诗文之善鸣者也余旧读文靖公之文法度整肃每不能释手恨不生同公时而亲炙之今而幸见公之从孙能毋景慕而爱敬之乎其诗数百篇出语皆中节动有三尺澹若玄酒音韵希古感慨怀思顺天乐性寓意深远而未尝肯蹈陈迹盖由其所存者大也嗟乎是诗文克传其家而善鸣者焉余也鲁钝金华之晚生也窃慕东莱勉斋之学而私淑柳黄诸先生年开四秩不得其绪辞陋意浅何足以序为虽然得附云立名施于后世则所愿也于是乎序金华桑以时书
希澹园诗集·跋
予十年前自江右还吴下罹时艰阻不得遂远道游观之志竟栖迹林泉间与山人野士处颇放意诗酒以销镕凡滓耳而留连光景之叹多寓于咏歌然即事寄情罔校工拙片言只字无可成编者今年过海上而从游襄阳丘晋氏乃裒拾予诗得三百三十三首劙为三卷以请识予自叹曰诗本性情关时命生不逢偶濩落偃蹇故发穷愁悲歌之辞以自摅遣奚足以形容而称裨制作之雅邪是为丁未岁冬至前一日玉屏山小樵虞堪识
姑苏志·卷五十四
虞堪字克用宋丞相允文裔孙家长洲隐居不仕家藏书甚富手自编辑工诗兼善写山水洪武中为云南教授卒官吴中世儒家虞氏与南园俞氏为最
家藏集·卷四十九
吴江虞堪胜伯一字克用宋相忠肃公之八世孙也贫而好古藏书甚富所与往还皆四方名士一时以诗文简牍相赠遗者动盈箧笥胜伯既以云南府学教授没于官其子镛且能读父书授徒里中至其孙湜始去儒业先世故物时卖以供衣食费湜有子权家益贫物益卖不已昆山叶文庄公尝作书止之力加提挈竟得一官未几而卒自是家愈落初虞氏所藏词翰无虑数箧权卒后妻子仅以一鱼罾裹置屋梁今则并其罾亡矣予每见其家遗墨未尝不把玩兴叹盖物聚而散此其常理无足怪然未有不聚于贤而散于愚者此可以叹虞氏之世也友人陈玉汝之子镃得此数幅乞予题之虞与陈姻家也且居隔一水镃之藏此其为鉴亦何远之有此则盈丈之纸出于蠹伤鼠啮之馀所以助吾之德者固在不然玩物丧志适足为德之累吾何取于镃耶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胜伯有鼓枻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九
堪字克用,一字胜伯,长洲人。洪武中为云南府学教授。有《希澹园诗》三卷。 (《四库总目》:虞堪诗多题画之作,又丁元末造,时有忧时感事之言。古体气格颇高,近体亦音节谐婉。惟七言律诗刻意欲效黄庭坚,而才力浅薄,终不相近。然大致婉约秀逸,颇饶情韵,无当时秾艳之习,亦可谓娟妍独立矣。 《南濠诗话》:元末吾乡有虞堪胜伯者,善作诗。尝题赵子昂《苕溪图》云:「吴兴公子玉堂仙,写出苕溪似辋川。回首青山红树下,那无十亩种瓜田。」为人脍炙。近沈先生启南《题子昂画马》一绝,寄予评之,诗云:「隅目晶荧耳竹披,江南流落乘黄姿。千金千里无人识:笑看胡儿买去骑。」先生又为予诵周方伯良右《题子昂竹枝》云:「中原日暮龙旗远,南国春深水殿寒。留得一枝烟雨里,又随人去报平安。」三诗皆主刺讥,而胜伯之词尤微婉云。 《续吴先贤赞》:虞堪者,宋宰相允文后也。徒家长洲。家富,其所藏书多雍公遗,又行重购,校雠日夜不休,自称癖焉。为诗颇清润,兼好吮朱设色,图画树石,盘礴睥睨,故为赏好所移,尽费其产。从祖伯生尝爱重之,其书乃亦赖之传。 《画史会要》:虞堪宋丞相允文之裔,山水亦思致可爱。 田按:胜伯古诗痕迹未化,七言断句,大有君家伯生风趣。)
共 24 首上一页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