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所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刘好礼 朝代:元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7—1288 【介绍】: 元汴梁祥符人,字敬之。
通蒙古语。
宪宗时辟为参议,至元元年,得世祖召见,言举人材等事。
七年,迁益兰等州五部断事官,治益兰。
民俗不知陶冶,水无舟航。
乃请工匠于朝,以教其民。
十年,为北方叛王所拘,几死,旋得释。
十七年,又被扣留,逃还。
官至户部尚书。

人物简介

钦定四库全书·淮阳集·提要
淮阳集》一卷;附录《诗馀》一卷。元·张宏范撰。宏范,字仲畴,易州定兴人,汝南忠武王柔之第九子也。官至镇国上将军、蒙古汉军都元帅。将兵入闽广,灭宋于厓山。师还而卒。累赠太师、淮阳王,谥宪武。事迹具《元史》本传。其遗诗一百二十篇,词三十馀篇。燕山王氏尝刻之敬义堂,故宋礼部侍郎庐陵邓光荐为之序。光荐,即宏范南征时被获不屈,因命其子圭,事以为师者也。后其曾孙监察御史旭重刋。明正德中公安知县周钺又重刋之。此本即从钺刻传录,盖犹旧帙。 宏范尝从事于郝经,颇留心儒术。其诗皆五七言近体,虽沿南宋末派,然大抵爽朗可诵,如“中酒未醒过似病,搜诗不得胜如愁”,置之江湖集中不辨也。亦无愧曹景宗之赋竞病矣。
淮阳集·原序
曩者,天兵克季宋于崖山时,则淮阳献武王实以元帅统师,爰振其武用,熸赵烬,勋劳之大,载在史册,藏之金匮,天下后世知其功高。
乃若词章之盛,人或不能尽知也。
王之里人金台王氏尝以王之诗歌、乐府刻于其家敬义堂。
虽特其仅存之稿,然,于是足以知王之词章为优为耳。
盖王以事业之馀,适其性情而聊以见之吟咏,往往托物感兴为多,而在于射猎击毬之事者无几。
况夫,雅韵清辞,雍容谐协,固非服介胄者之所能及。
至其读韩信、李广传诸作,英气伟论,卓荦发扬,又岂拘拘律度之士所能道哉。
惟王世在名门,天资超迈,幼尝学于郝公伯常,而友邓公光荐,恒与钜儒学士大夫交,故属意文字为甚。
王之子恒阳忠献王历事累朝,弼成文治,为世文臣。
平生立朝,大节若汉之丙魏、唐之房杜,皆王所素教焉。
今其曾孙旭为江南诸道行御史台监察御史访求先世遗文,得敬义堂刻。
顾其集,犹王之旧谥“武烈”题其首,欲重梓之,从宣因僭为之叙,以著王之好儒尚文,辞章祇其馀事,且使天下后世之人知王之世家不独高于武功也。
至正十年庚寅九月吉日 中宪大夫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治书侍御史 许从宣 谨叙 故都元帅赠平章谥武烈张公,讳宏范,字仲畴,河内人,蔡国武康公第九子也。
天分英特。
少从郝经学士,虽观书大略率意,吐辞往往踔厉奇伟,据鞍纵横,横槊酾酒,叱咤风生,豪快天纵。
其诗类楚汉间烈士语。
余尝谓气,文章之主,诗笔特功名馀。
豪曹氏父子,气雄建安。
刘越石悲愤之作,犹度越晋人远甚,斛律金《敕勒》、六朝文士无,唐刘幽求、严武、张建封辈,一联半句音节豪宕,自别是。
固难以常人捡押翰墨,径畦论也。
中原,文献荒芜,士少有,得辄自有馀。
惟武烈公作,未尝属稿,篇什随手散落,后亲友网罗遗失,得其仅有者,为诗词若干。
将传于后,属余序。
惟立功立言,自古难并勋业,盖世往往掩其他长。
矧公文章,赫赫照映,非出偏长以与文士角逐者,然英英在纸,略见其人决非营度出吻,笔下辄止者能学,亦非凌烟阁上进贤冠、大羽箭能尽存之穹壤。
要是:古今一奇。
庐陵邓光荐序
淮阳集·后序
胜国淮阳张献武王,初以中州著姓,臣事蒙古,为之奔走效力,逼宋海隅,遂灭其国,功业虽盛,君子弗取,独其诗集之仅存者。尝取读之,据鞍撗槊,意气豪放。由军中雅歌而下,少见其比况。时,方驰逐金戈铁马间,自非有志于投戈讲艺,息马论道,奚暇及此,是则为可取焉者也。诗集首题【淮阳张献武王】,元人盖侈其爵谥云尔。乃今僭易之曰《张淮阳诗集》。若唐之韦苏州以诗鸣、宋之秦淮海以乐府鸣之类是已。乐府仍附于其后。顾旧本,触首随落,且传之者复甚钞。于是拾遗补阙,重加校正,命工翻刻,庶备元诗之一家。张讳宏范,字仲畴,中州河内人,履历之详,具载《元史本传》云。 时正德辛未岁孟冬之吉知公安县事宿人 周钺 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