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程颢

相关人物:共 56 位
共 5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汪绂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2—1759 【介绍】: 清安徽婺源人,初名烜,字灿人,号双池。
家贫自学,在景德镇为烧窑者画碗。
后至福建浦城,以教读为生,声名渐著,浙闽赣三省之士皆知之。
以宋五子(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之学为宗旨,涉猎极广,精深不足。
于不同学派见解,比之为奸色淫声。
有《双池文集》,其余所撰不下三十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温州平阳人,字贵一。
士圭子。
与弟经邦皆从程颐游。
弟经德、经郛亦私淑二程之学。
尝谓“盈天地间皆我之性,不复知我之为我”。
平阳学统自陈氏兄弟始。
全宋诗
陈经正,字贵一,平阳(今属浙江)人。
与弟经邦、经德、经郛俱受业二程之门(《伊洛渊源录》卷一四)。
经邦举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清乾坤《平阳县志》卷一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0—1598 【介绍】: 明广东澄海人,字仁卿。
万历二年进士。
历知万年、泰和二县,有惠政。
官至南京吏部文选司郎中,佐尚书孙丕扬澄清吏治,苞苴不及其门。
受业于永丰吕怀,深疾王守仁新说,上疏反对守仁从祀文庙。
有《二程年谱》等。
全粤诗·卷四一三
唐伯元(一五四〇 — 一五九七),字仁卿,号曙台。
澄海人。
明神宗万历二年(一五七四)进士。
初授万年令,寻改泰和。
秩满,迁南京户部主事。
历官至吏部郎中。
致仕归。
伯元受业于吕怀,践履笃实,而深疾王守仁新说。
为文根极理要。
有《二程年谱》、《二程类语》、《白沙文编》、《易注》、《太乙堂采芳亭稿》、《醉经楼集》。
明史》卷二八二、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四有传。
唐伯元诗,以清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普宁方耀重刊本《醉经楼集》为底本,并参校光绪二年(一八七六)潮州金山书院重刊本。
维基
唐伯元(1541年—1598年),字仁卿,号曙台,广东潮州府澄海县人。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广东乡试第三十一名举人,万历二年(1574年)中式甲戌科会试第一百八十四名,三甲第一百零三名进士。历任万年县、泰和县知县,八年(1580年)调任南京户部主事,升员外郎、郎中。崇奉程朱理学,反对王守仁的新理学即所谓“心学”。因反对王守仁从祀文庙,上《争从祀疏》被贬为海州判官。后得到明神宗的信任,升尚宝司丞,因与吏部尚书杨巍学术观点相同,得其赞赏,被推荐为吏部员外郎,后升考功司、文选司郎中。任满,本可升太常寺少卿,但上疏请求罢官回乡。因其治政和治学不错,《明史》称赞其为岭海士大夫仪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广州东莞人,字叔大,号竹隐。
少孤,弃举业,学周敦颐及二程书,且笃行之。
宋亡,使其婿熊飞起义兵勤王。
飞败,遂亲赴日本,乞师为恢复计。
事不济,乃流离于日,教授《》、《》,所传皆濂洛之学,日人咸称作“夫子”。
及卒,日人以乐队一部送其丧归。
全宋诗
李用,字叔大,自号竹隐,东莞(今属广东)人。潜心理学三十载,以荐授校书郎,不就。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起兵勤王,败,流亡日本教授诗书,卒年八十一。日人以鼓乐一部送丧返里。有《竹隐集》,已佚。事见《广州人物传》卷九、清雍正《广东通志》卷四四。今录诗四首。
全粤诗·卷四三
李用,字叔大,号竹隐。东莞人。少孤,事母孝爱尽礼。初业科举,及读周程诸书,即弃之,杜门潜心理学。将三十年,而所学益熟,士子登门从学无虚日。李昴英慕名往见之,称为有道君子,并进其所著《论语解》于朝。诏授校书郎,不受而归。又迁承务郎以旌表之,所著《论语解》梓行天下。后大臣交口荐举,宋理宗特书“竹隐精舍”赐之。宋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五),用命其婿熊飞起兵勤王,而用渡海至日本,教授诗书。日人多被教化,尊称曰“夫子”。年八十一卒。日人以鼓吹一部送丧返里,后东莞人称送丧鼓吹为“过洋乐”,吹鼓手皆穿日本衣帽。其子春叟遵遗嘱往葬交阯,以完其生不食元粟,死不葬元土之节云。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八、明张二果崇祯十二年《东莞县志》卷五有传。诗四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恭叔,号浮沚。哲宗元祐六年进士。师事程颐。徽宗崇宁中,官至太学博士。后为齐州教授,发明中庸之旨,邑人始知有伊洛之学。大观三年,罢归,筑浮沚书院以讲学。宣和中,除秘书省正字。有《浮沚集》。
全宋诗
周行己,字恭叔,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早年从伊川二程游,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进士(《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
徽宗崇宁中官太学博士、齐州教授(《宋元学案》卷三二)。
据集中诗篇,曾知原武、乐清等县,其罢知乐清为政和七年(一一一七)。
宣和初,除秘书省正字(明弘治《温州府志》卷一○)。
后入知东平府王靓幕,卒于郓(同上书)。
著有《浮沚集》十九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久佚。
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为八卷,其中诗二卷。
 周行己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武英殿本(简称殿本)、明永乐《乐清县志》及清曾唯《东瓯诗存》等。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全宋文·卷二九五○
周行己(一○六七——?),字恭叔,永嘉(今浙江永嘉)人,学者称为浮沚先生。十七入太学,有盛名。风仪秀整,语音如钟。元祐六年登进士第,崇宁中官至太学博士,以亲老归,教授其乡,发明《中庸》之旨,邑人始知有伊洛之学。大观三年,以师事程颐罢归,筑浮沚书院以讲学。宣和中除秘书省正字,卒于郓。有文集凡十九卷。见本集《上宰相书》,《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翼》卷二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舒州人。
孝宗淳熙中为郡博士。
曾植守舒州,命闻一采二程、张载、游酢、杨时、郭忠孝、郭雍之说,辑为《大易粹言》十卷。
今郭忠孝之说赖此书以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9—1048 【介绍】: 宋河南人,字伯纯。真宗咸平三年进士。为洛阳县主簿,累官河南通判。黄河决滑州,充京东路转运副使,平水患。拜枢密副使,迁给事中。玉清昭应宫火灾延燎几尽,抗言勿葺,以息天下之力。累官知永兴军,匿诏修城,后西夏兵至邠、岐间,而永兴独不忧。官终礼部尚书。卒谥忠献。
全宋诗
范雍(九八一~一○四六),字伯纯(清康熙《建宁府志》卷五作伯淳),世家太原(今属山西),祖葬河南(今河南洛阳),遂为河南人。
真宗咸平初进士。
三年(一○○○),补洛阳主簿。
后迁殿中丞,知端州。
仁宗即位,历兵部员外郎、户部副使、度支副使、工部郎中、龙图阁待制、陕西转运使。
天圣四年(一○二六)拜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
六年,为枢密副使。
七年,加给事中。
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陕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卷一○六、卷一○八、卷一一二)。
宝元二年(一○三九),以资政殿学士、吏部侍郎为振武军节度使,知延州(同上书卷一二二)。
后知河南府。
庆历六年卒,年六十六。
谥忠献。
著有《明道集》三十卷、后集十卷,《弥纶集》十卷,不传。
事见《范文正公集》卷一三《范公墓志铭》,《宋史》卷二八八有传。
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三二四
范雍(九七九——一○四六),字伯纯,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咸平三年进士。天禧中判三司开拆司,历京东转运副使,河北、陕西转运使。天圣三年以工部郎中、龙图阁待制为陕西沿边安抚使,迁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加龙图阁直学士、知滑州。七年,拜枢密副使,加给事中。明道二年,罢为户部侍郎、知陕州,移永兴军。徙镇河阳,进吏部侍郎、资政殿学士。宝元初拜振武军节度使、知延州。康定元年,以边事不备降户部侍郎、知安州。庆历初,再知永兴军,仍加资政殿学士。寻迁大学士、尚书左丞。复徙河南府,迁礼部尚书。六年卒,年六十八。著《明道集》三十卷、《后集》十卷、《弥纶集》十卷。《宋史》卷二八八有传,又见范仲淹《范公墓志铭》(《范文正公文集》卷一四),范镇《范忠献公神道碑》(《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二六)。
甘望鲁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麻城人。
幼为牧童,奋志攻研程朱之学,卒成名儒。
黄陂有二程望鲁台,因以自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9—1541 【介绍】: 明凤阳府亳州人,字君采,号西原。
正德九年进士。
授刑部主事,历考功郎中。
嘉靖初,“大礼”议起,撰《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上于朝,忤旨获罪。
又为言官所讦,解任归。
其学宗宋周敦颐、二程,證以佛、道之说,学者称西原先生。
有《约言》、《西原遗书》、《考功集》。
明诗纪事·戊签·卷三
蕙字君采,亳州人。正德甲戌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吏部,历员外、郎中,以议大礼下诏狱。寻复职,未几罢归。有《考功集》十卷。 (《四库总目》:正、嘉之际,文体初新。《北地、信阳》声华方盛,蕙诗独以清削婉约介乎其间。古体上挹晋、宋,近体旁涉钱、郎。虽亦拟议多而变化少,然当其自得,觉笔墨之外,别有微情,非生吞汉、魏,活剥盛唐者比。又蕙与湛若水俱为严嵩同年,嵩权极盛之时,若水年已垂耄,不免为嵩作《钤山堂集序》,反覆推颂,颇为盛德之累。蕙初亦爱嵩文采,颇相酬答;迨其柄国以后,薄其为人,凡旧时倡和,愁削其稿。人品之高,迥出流辈。其诗格蔚然孤秀,实有自来。是其所树立,又不在区区文字间也。 《王氏家藏集》:阮公《永怀》,间亦有迫切者,君采反优游览暇有汉人意,可谓妙拟矣。 《艺苑危言》:薛君采诗如宋人叶玉,几夺天巧;又如傅女临池,疏花独笑。 《国雅》:君采七岁能文,弱年擅艺。古体如《江南曲》、《从军行》甚佳。近体如咏独》云:「珠帘照不隔,罗幌映疑空。」又「馀花飘近渚,众鸟喧深竹」,「征鸟不返顾,浮云相背驰」,「渚花藏笑语,沙鸟乱歌声」,「翠帷低无燕,锦蔗踏惊鸿」,并是警句。譬之马饰金羁,连翩蹀躞,稳步康庄,子无蹐之迹。 《诗薮》:弘、正五言律自李、何外,如君采之萧洒温醇,高子业之精深华妙,置之唐人,毫无愧色。 《梁园风雅》:西原咀英魏、晋,振秀齐、梁,意绵密而辞新,格醇雅而调逸。 《明诗选》:陈卧子曰:「君采诗如贵主初降,云軿联鸾辂,悬珠编贝,自然壮丽。」李舒章曰:「君采如出阁好归,意态妍壮,未能跌宕。」 《静志居诗话》:「薛公南巡诤吏,大礼正人,条达词源,渊源理学。古诗自河梁以暨六朝,近体自神龙以迄五季,靡不句追字琢,心慕手追,卓然名家。 《明诗别裁》:西原诗力追雅音,故不落凡近语。 田按:君采诗长于拟古,气馥兰茝,音振琼瑶。其论诗云:「神韵为胜,才学次之。」又云:「清远秀丽,深服康乐。」可以识其意境矣。《戏成绝句》云:「海内论诗伏两雄,一时倡和未为公。俊逸终怜何大复,粗豪不解李空同。」薛之俊逸,与何为近,宜其不许空同也。)
维基
薛蕙(1489年—1541年),字君采,号西原,直隶武平卫(今安徽亳州)军籍,河南偃师县人。正德九年(1514年)登甲戌科进士,授刑部主事。明武宗南巡之争中,因进谏劝阻而受杖夺俸,随后引疾归乡。此后起用恢复官职,改吏部,历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大礼议事件中,廷臣数次进谏,薛蕙亦上疏劝阻。世宗读后大怒,夺俸三月,此后因事诬陷而归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6—1476 【介绍】: 明河南洛阳人,字子与。
正统九年举人。
授昌黎训导,以母丧归。
从薛瑄受宋儒周敦颐、二程之学,得其大旨而力行之。
天顺初,为国子学正。
成化间,官至御史,督学畿内。
有《自信集》。
共 5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