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范镇

相关人物:共 24 位
共 24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7—1098 【介绍】: 宋开封雍丘人,字持国。韩绛弟。以父辅政,不试进士,父没,闭门不仕。以荐入官。英宗朝,迁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神宗即位,除龙图阁直学士,直言敢谏。历知汝州、开封府、许州。熙宁七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力言新法之弊。以兄入相,出知河阳。哲宗元祐初,参与详定更革役法,然以为王安石《三经新义》可与先儒之说并行。拜门下侍郎,为忌者所谗,分司南京。久之,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中,坐元祐党,安置均州。有《南阳集》。
全宋诗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
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
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
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
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
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
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
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
绍圣二年(一○九五)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
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
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
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为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
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
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
《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全宋文·卷一○五六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亿子,绛弟。以荫补将作监主簿,历知太常礼院,颍王府记室参军。英宗时召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即位,除龙图阁直学士,历知汝州、开封府、襄州。熙宁七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学士,知制诰、知通进封驳事。出知河阳、许州,加资政殿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元祐初拜门下侍郎。二年,出知邓州、颍昌府,后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中责授崇信军节度副使,均州安置。元符元年,复左朝议大夫,卒,年八十二。后封南阳郡公,所著有《南阳集》。事迹详《名臣碑传琬琰集》下卷一七《韩侍郎维传》,《宋史》卷三一五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无为人,字次公,自号无为子。
仁宗嘉祐四年进士。
神宗元丰中官太常,凡礼乐之事皆预讨论。
范镇议乐有异,多攻之。
哲宗元祐中为礼部员外郎,出知润州,除两浙提点刑狱。
卒年七十。
有《无为集》、《乐记》。
全宋诗
杨杰,字次公,自号无为子,无为军(州治今安徽无为)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神宗元丰中官太常博士。哲宗元祐中为礼部员外郎,出知润州,除两浙提点刑狱。卒年七十。著有文集二十馀卷,《乐记》五卷,已佚。高宗绍兴十三年(一一四三)知无为军赵士㣓编次其诗文为《无为集》十五卷,其有关释老二家诗文另编别集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今别集已散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杨杰诗,以宋赵士㣓无为军刻《无为集》(藏北京图书馆,其中诗五卷)为底本。校以《两宋名贤小集》所收《无为子小集》(简称小集本),《宋百家诗存》所收《无为集》,及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民国李之鼎校《宋人集》本(简称李校)。《两宋名贤小集》中多有底本未收诗,今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一六三八
杨杰,字次公,无为(今安徽无为)人,号无为子。少有名于时,嘉祐四年举进士。熙宁五年为礼院检详文字。元丰中,官太常者六七任,一时礼乐之事皆预讨论。元祐中为礼部员外郎,出知润州,除两浙提点刑狱。六年,为徐王府侍讲。卒,年七十。有《无为集》十五卷(存)、《别集》十卷。《乐记》五卷。见赵士㣓《无为集序》(《无为集》卷首),《宋史》卷四四三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79 【介绍】: 宋赵州平棘人,字次道。宋绶子。仁宗宝元二年赐进士及第。为馆阁校勘,出签书集庆军判官。任编修官,预修《新唐书》。英宗治平中,以工部郎中修起居注,并编修《仁宗实录》,判太常寺。神宗时,历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龙图阁直学士,修《两朝正史》。藏书三万卷,熟于朝廷典故,著书甚多。有《春明退朝录》、《长安志》,辑《唐大诏令集》等。
全宋诗
宋敏求(一○一九~一○七九),字次道,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绶子。
仁宗时以父荫召试学士院,赐进士及第。
为馆阁校勘,后充编修官,预修《唐书》。
出知亳州。
英宗治平中,累擢知制诰、判太常寺。
后出知绛州,寻召还,除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
神宗熙宁十年(一○七七),修仁宗、英宗两朝正史。
元丰二年卒,年六十一。
著作今存《春明退朝录》三卷、《长安志》二十卷。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一六范镇《宋谏议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一有传。
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一一一四
宋敏求(一○一九——一○七九),字次道,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绶子。
天圣三年,以父任为秘书省正字。
宝元二年,召试学士院,赐进士第。
仁宗朝历官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知太平、亳州,累迁至工部郎中。
治平初,同修起居注,知制诰。
熙宁中,除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加龙图阁直学士。
元丰二年卒,年六十一,赠礼部侍郎。
敏求学识博洽,著述甚丰。
尝奉诏修《两朝正史》,预修《新唐书》,补唐武宗以下六世《实录》百四十八卷,辑《唐大诏令》百三十卷,另著有《书闱集》十二卷、《后集》六卷、《西垣制集》十卷、《东观绝笔集》二十卷、《东京记》三卷、《閤门仪制》十三卷、《长安志》二十卷(存)、《河南志》二十卷(今存本不分卷)、《春明退朝录》二卷(存)等。
范镇《宋谏议敏求墓志铭》(《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一六),《苏魏公集》卷五一《龙图阁直学士修国史宋公神道碑》,《宋史》卷二九一《宋绶传》附子敏求传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0—1080 【介绍】: 宋京兆万年人,字乐道。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嘉祐初为监察御史里行。以论事不当出知蔡州,复以右正言召。赞韩琦决策,立英宗为皇子。英宗立,加知制诰,进龙图阁学士、知永兴军,召为太子詹事。神宗立,迁枢密直学士,拜御史中丞。初受知于韩琦,骤加奖拔,至是料神宗必易置大臣,欲自规重位,遂力攻韩琦。出知陈州。入权三司使,为吕公著劾罢。卒谥文恪。有文集及《奏议》、《诗说》等。
全宋诗
王陶(一○二○~一○八○),字乐道,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调岳州军事判官。
嘉祐四年(一○五九)为监察御史里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
五年知卫州,徙蔡州。
召为右正言。
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加直史馆、颍王府翊善(同上书卷二○二)。
擢知制诰。
出知永兴军。
神宗即位,权御史中丞。
出知陈州、许州,入权三司使。
熙宁四年(一○七一)判南京留司御史台(同上书卷二二三)。
五年,迁给事中(同上书卷二三○)。
再出知蔡州、河南府。
元丰三年移汝州,道卒,年六十一。
赠吏部尚书,谥文恪(同上书卷三○九)。
有文集十五卷、诗十卷、《诗说》三卷,《宋史·艺文志》著录《王陶诗》三十卷、集五卷,均佚。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二四范镇《王尚书陶墓志铭》,《宋史》卷三二九有传。
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一三○六
王陶(一○二○——一○八○),字乐道,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庆历二年举进士甲科,调岳州军事判官。
嘉祐初为监察御史里行。
英宗即位,迁右司谏、尚书户部员外郎,擢知制诰、龙图阁学士,出知永兴军。
神宗立,迁枢密直学士,拜御史中丞,权三司使,历知蔡州、河南府,许汝陈三州。
元丰三年卒,年六十一。
著文集十五卷、诗十卷、《诗说》三卷。
范镇《王尚书陶墓志铭》(《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集卷二四),《东都事略》卷八五,《宋史》卷三二九有传。
范圭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六七四
范圭,华阳(今四川成都)人,范镇曾孙,折可存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周蜀郡人。好言将来之事。武帝天和中,著诗预论周、隋废兴。尤不信佛教,尝上疏极论之。
全后周文·卷二十四
元嵩,俗姓卫,河东人,梁末出家,居成都野安寺。
周平蜀,入关,师事亡名,天和二年上书,赐爵蜀郡公,后竟废佛还俗,有《元包数》五卷。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益州成都人。少事亡名法师出家。聪颖不群。尝侍法师夜坐。忽喟曰。世徒贵耳而贱目。又恶能有贤不肖之辨哉。亡名曰。汝欲务名声邪。则阳为狂惑。以骇流俗。可也。嵩心然之。遂逢场作戏。触物摛咏。如是二十馀年。四方之人。识不识。莫不以元嵩诚天下之士。已而亡名入关。徙居野安。制天女怨。心风弄。以鼓琴。尝谓其兄曰。蜀土匾小。不足以展胸次。将必游京师。与豪杰抗。何如。兄以为不可。元嵩即谢去。既至京师。念终无以动上者。乃疏废佛法事以进。会道士张宾。与相表里。于是上纳其说。而废教不疑。 隋开皇八年。京兆杜祈死。三日而苏云。至冥府。见阎罗王。问曰。卿父曾作何官。曰臣父在周。为司令上士。王曰。若然则追卿误矣。可速放使还。然卿识周武帝否。答曰。臣尝任左武侯司法。恒在阶陛。甚识之。王曰。汝可一往看武帝。有吏寻引至一处。门窗椽瓦。皆铁为之。于铁窗中。窥见帝身。铁色极瘦。且著铁枷锁。祈泣曰。大家何因苦困乃尔。答曰。苦困有甚于此时者。汝特未见耳。祈曰。何罪致此苦困哉。答曰。汝岂不知邪。我以信卫元嵩。癈佛教故耳。祈曰。大家何不注引元嵩。答曰。我每注引之。然曹司以为虽三界搜求。无见者。若果见。则我得脱矣。复何所论。卿还语世人。为元嵩。作福。早来相救。苟终不至。解脱无期。由是推之。则元嵩之于佛法。正亦倒行逆施。以激扬之欤。
续高僧传·卷第三十五 感通篇中
释卫元嵩。益州成都人。少出家。为亡名法师弟子。聪颖不偶。尝以夜静侍傍曰。世人汹汹贵耳贱目。即知皂白其可得哉。名曰。汝欲名声。若不佯狂。不可得也。嵩心然之。遂佯狂漫走。人逐成群。触物擒咏。周历二十馀年。亡名入关移住野安。自制琴声。为天女怨心风弄。亦有传其声者。尝谓兄曰。蜀土狭小不足展怀。欲游上京与国士抗对。兄意如何。兄曰。当今王褒庾信。名振四海。汝何所知。自取折辱。答曰。彼多读书。自为文什。至于天才大略非其分也。兄但听看。即轻尔造关。为无过所。乃著俗服。关中却回。防者执之。嵩诈曰。我是长安于长公家人。欲逃往蜀耳。关家迭送至京。于公曾在蜀。忽得相见。与之交游。贵胜名士靡所不诣。即上废佛法事。自此还俗。周祖纳其言。又与道士张宾密加扇惑。帝信而不猜。便行屏削。嵩又制千字诗。即龙首青烟起。长安一代丘是也。并符谶纬。事后晓之。隋开皇八年。京兆杜祈死。三日而稣。云见阎罗王。问曰。卿父曾作何官。曰臣父在周为司命上士。王曰。若然错追。可速放去。然卿识周武帝不。答曰。曾任左武侯司法。恒在阶陛甚识。王曰。可往看汝武帝去。一吏引至一处。门窗椽瓦并是铁作。于铁窗中见一人极瘦身作铁色著铁枷锁。祈见泣曰。大家。何因苦困乃尔。答曰。我大遭苦困。汝不见耳。今得至此。大是快乐。祈曰。作何罪业受此苦困。答曰。汝不知耶。我以信卫元嵩言毁废佛法。故受此苦。祈曰。大家。何不注引卫元嵩来。帝曰。我寻注之。然曹司处处搜求。乃遍三界。云无不见。若其朝来我暮得脱。何所更论。卿还语世间人。为元嵩作福。早来相救。如其不至解脱无期。祈稣不忘冥事。劝起福助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9—1082 【介绍】: 宋汉州绵竹人,字公南。
登进士第。
为曲水令。
神宗即位求言,之邵上疏论时政,不用,遂致仕,以太子中允归。
时年未四十,自强于学,不易其志,学者称止止先生。
志行学识为司马光、范镇所推许。
全宋诗
宇文之邵(一○二九〔据《宋史》本传“少范镇二十一岁”推算〕~一○八二),字公南,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
举进士,为文州曲水令。
神宗即位,上疏论时政不报,遂以太子中允致仕,时年未四十。
学者称止止先生(《全蜀艺文志》卷三四侯午仲《汉州三贤堂序》)。
退居十五年,当元丰五年卒。
有《止止先生宇文公集》(《鹤山大全集》卷五五《止止先生宇文公集序》),已佚。
宋史》卷四五八有传。
全宋文·卷一六四七
宇文之邵(一○二九——一○八二),字公南,绵竹(今四川绵竹)人。
嘉祐二年举进士,为文州曲水令。
会神宗即位求直言,乃上疏陈时政之弊,凡数千言。
疏奏不报,遂求致仕,以太子中允归,自强于学,不易其志。
司马光、范镇等人盛誉之,以为「位下而言高,学富而行笃」。
著有《止止先生宇文公集》二十二卷。
见《宋史》卷四五八《隐逸中》,《南轩文集》卷三四,《鹤山大全集》卷五五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0—1094 【介绍】: 宋成都华阳人,字子功。
范镇侄。
登进士第。
神宗熙宁七年知谏院,反对手实法等新法。
后坐事责监宿州酒税。
元丰末,入为起居郎。
哲宗立,迁中书舍人,历刑部、吏部侍郎,为翰林学士。
出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
元祐七年,拜中书侍郎,次年罢知河中府,徙河南府。
卒谥文简。
有《诗传补注》及文集等。
全宋诗
范百禄(一○三○~一○九四),字子功,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丹渊集》卷首附《文同墓志铭》),又举才识兼茂科。神宗熙宁中,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加直集贤院。坐事贬监宿州酒税。元丰末,入为起居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为刑部、吏部侍郎。六年,权知开封府。八年,罢知河中、河阳、河南。绍圣元年卒,年六十五。有文集五十卷,已佚。事见《范太史集》卷四四《范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三七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六五五
范百禄(一○三○——一○九四),字子功,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范镇兄锴之子。
嘉祐二年登进士第,历诸县簿、令。
治平二年,对制策入三等,授秘书丞。
熙宁中,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加直集贤院。
七年,召知谏院,坐治李士宁狱不实贬监宿州酒。
元丰中,任淮南东路提刑、知唐州,入为司门、吏部郎中、起居郎。
哲宗立,迁中书舍人,历刑部、吏部侍郎,奉诏相度黄河利害。
元祐五年,进翰林学士。
次年,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寻复为翰林学士。
七年六月,拜中书侍郎。
八年,罢为资政殿学士,出知河中、河阳、河南。
绍圣元年卒,年六十五。
著《诗传补注》二十卷、《荣国集》五十卷、《内制集》五卷、《外制集》五卷、《奏议》十卷。
见范祖禹《范公墓志铭》(《范太史集》卷四四),《宋史》卷三三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3—1088 【介绍】: 宋临江新淦人,字经父。
孔延之子。
性狷直,寡言笑。
少刻苦问学,号博洽。
仁宗嘉祐六年进士。
调余杭尉,恬介自守,不事请谒。
神宗熙宁初,范镇以制举荐,对策力论王安石理财训兵之法为非,罢归故官。
通判保德军,陈征西夏三不便。
哲宗元祐初,擢左谏议大夫,又论青苗免役诸法之害。
改中书舍人。
三年同知贡举,寻以劳卒。
与弟孔武仲、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
有文集及《清江三孔集》。
全宋诗
孔文仲(一○三八~一○八八),字经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
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进士,调馀杭尉,转台州推官。
神宗熙宁初,以范镇荐应制举,对策力言王安石新法不便,罢归故官。
吴充代王安石为相,召为国子直讲,以不谙王安石经义,换三班主簿,出通判保德军。
哲宗元祐初,召为秘书省校书郎。
三年,同知贡举,事毕还家而卒,年五十一。
官至中书舍人。
文仲与弟武仲、平仲,皆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
黄庭坚以之比苏轼、苏辙,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
有文集五十卷,已佚。
南宋宁宗庆元四年(一一九八),王𨗨编集孔氏兄弟遗文为《清江三孔集》,其中文仲诗文为二卷。
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文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本为底本,连同辑得的集外诗,合编一卷。
全宋文·卷一七六○
孔文仲(一○三三——一○八八),字经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延之子。嘉祐六年登进士第,授试秘书省校书郎、馀杭县尉,转台州推官。熙宁三年应贤良方正科,对策力论王安石所建理财、训兵之法为非是,罢归故官。吴充为相,除充国子监直讲,换三班院主簿,出通判保德军。迁奉议郎、通判火山军。元丰八年,转承议郎。元祐元年,召为秘书省校书郎,进礼部员外郎,迁起居舍人,擢左谏议大夫,改中书舍人。元祐三年春同知贡举,时已病,及奏榜归第而卒,年五十六。有文集五十卷。与弟武仲、平仲皆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见苏颂《中书舍人孔公墓志铭》(《苏魏公文集》卷五九),《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1—1098 【介绍】: 宋成都华阳人,字淳甫,一字梦得。
范镇从孙。
仁宗嘉祐八年进士。
从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书成,除秘书省正字。
哲宗立,除著作佐郎,充修《神宗实录》检讨官,历给事中、翰林学士。
哲宗亲政,出知陕州。
绍圣初,言者论其所修《实录》诋斥神宗,附会司马光变更新法,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昭州别驾,永州安置。
卒谥正献。
撰《唐鉴》,论述唐高祖至昭宣帝三百年间政治得失;又有《范太史集》。
全宋诗
范祖禹(一○四一~一○九八),字淳甫(一作淳夫、纯父),一字梦得,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初仕资州龙水令(本集《送七主簿赴龙水》),后从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居洛阳十二年(本集,初到玉堂)诗》。神宗元丰元年(一○七八),为秘书省正字。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除著作佐郎、修《神宗实录》检讨,迁著作郎兼侍讲。四年,拜右谏议大夫,迁给事中,兼国史院修撰,为礼部侍郎。六年,拜翰林学士,因叔百禄在中书,改侍讲学士。八年,因反对章惇入相,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陕州。后以元祐党籍连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昭州别驾,安置永州、贺州,又徙宾州、化州。元符个元年卒,年五十八。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追复龙图阁学士,宁宗时谥正献。有《唐鉴》二十四卷、《帝学》八卷,及《范太史集》五十五卷等。《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九、《宋史》卷三三七有传。 范祖禹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一一五
范祖禹(一○四一——一○九八),字淳甫,一字梦得,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范镇从孙,百禄侄。
嘉祐八年登进士甲科,授试校书郎、知资州龙水县。
熙宁三年,司马光辟为同编修《资治通鉴》,随光十五年(其中在洛阳十三年),有唐三百年丛目及长编,祖禹实掌之。
元丰七年《通鉴》成,迁秘书省正字。
历右正言、著作佐郎、实录院检讨官、著作郎兼侍讲。
元祐四年,迁右谏议大夫,依前兼侍讲,充实录院修撰;寻拜给事中。
次年监修国史,进礼部侍郎。
七年,为翰林学士、翰林侍讲学士。
八年,又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知制诰、兼知国史院事。
绍圣初,哲宗亲政,复行新法,祖禹以「元祐旧党」,出知陕州,继逐于永州、贺州、宾州、化州等地安置。
元符元年十月卒于化州,年五十八。
祖禹久在经筵、史馆,与修《神宗实录》,著《唐鉴》、《帝学》、《古文孝经说》(此三种今存)等多种,《唐鉴》尤为著名,时称「唐鉴公」。
又有文集五十五卷(存)。
宋史》卷三三七有传。
共 24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