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江测

相关人物:共 18 位
共 18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五
字翼卿,号太蒙,生而异五岁辄能解书学儒步不受群儿狎年十五为诸生家贫授经里中岁所得脡脯悉奉二兄共给朝夕置一大布衣与兄递衣而出未几举于乡罢会试归其授经如故巳而中进士高第授工部营缮主事督毓德宫寿宫及皇城工出入纤微悉经手画同曹俱无从乾没心嫉之遂阴嗾给事韩某奏公侵费疏下太宰陆公光祖知公名因尽为公会计不第无所侵其节存翻以万计覆言王主事才且廉给事所言俱无状公名由是益著出知南昌府公治郡其用法严吏俱侧足立毋敢出声郡中诸废毕举奏治行第一至所日给俱出自月俸此外绝无溢取及入觐将归橐巳尽车马不得发当事为给驿传符以行历迁本省督学副使参政按察使右布政使声名俱如治郡时转广东左布政使粤中地阜而法宽属吏谒上官非奉筐篚不敢见公一切禁之庭中肃然诸上赋例有加耗至十之三之四公命尽准部行权量十不至一库有羡金十万可私悉取充饷以南韶旱灾疏免太平桥税银三万念全粤输赋重再奏免加派丁粮银四万有奇粤人至今诵之寻擢右副都御史抚江西江右民自黑头见公发且𩮳𩮳白而公复来驩声溢道上公至申明保甲境内盗渐息税奄潘相居省会横甚犹稍惮公公密以利害开谕之使自请减税五千民少苏湖口奄李道肆行不法公悉按治其党因奏革奄税得归有司且微使民尽燬其官舍商困亦苏时江右积大水四年民饥公设法拯救苦不给乃奏改折南安漕粮留以贷民四岁凡四请叉请停牲口厨料漕折宗禄留两院赎锾及课钞苧布两地税银免闰月加派及各镇诸重徵并得报可前后所省不翅数十万故四载中虽半菽无登而三十郡生命俱藉不死又谓有粮道则监兑可裁有幕府带徵则税课大使可革漕粮民运当改为官运弓箭弦条本色当改为折色凡公所建议为朝廷谋节省以恤养民生使蒙实利俱出自大臣忧国苦心足为后世法巳擢工部侍郎理河道时值有狼矢口之决河西务棉花诸口之冲山阳新挑沟之陷邳州直河及脾沙□西月堤之大溢公东西驿走疏浚合期于是皇陵无侵啮忧运艘得有程抵湾独早旋召入为工部尚书奉玺书督定庆二陵皇极门殿工公长工部于事固无不办未几二陵告成论功三加为太子太傅倚眷方重然时逆党魏忠贤初用事其势渐张公知国事将坏遂力请骸骨归里家居屏迹一小楼下刺谒不通自言大臣老体当如是一日忽见冥吏持牒具车马迎次日公无疾而卒得年七十有三盖公官内自主事历员外郎郎中侍郎至尚书俱在工部官外自知府历按察布政二司巡抚都御史俱在江右唯一迁广东故其仕迹唯在工部与江右论者惜未尽其用公内行修事二兄甚谨视兄子如其子与人交居厚不居薄生平以洁方自葆至老不渝未尝干请人亦不受人干请所居先人庐数楹食无重簋终身不畜媵妾之官惟从苍头三二人给灶养为大司空时尝以事笞吏见其内衣俱轻貂公大怒出席解其衣示左右曰吾历官内外为国大臣尚衣褐汝何等小吏敢服此与杖数十曳之出部门余少时尝见里中一先辈自粤东罢官归客笑问曰君归自粤中橐金几何此先辈蹙额曰粤东本善地但自王太蒙李茂屿二先生官此地不取人一钱一缣至今十馀年两台藩臬尚无敢受人苞苴者某不幸身承其后遂使金银穴中尽销为冰雪尚何所有盖二公廉节其馀风所被尚如此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无碍。信阳人。有至行。持一钵入南岳天柱峰狮子崖。崖中仅容木榻。无碍。坐木榻。啖野菜。不谷食者七年。邑人闻而造焉见之。为之吐舌。乃谋所居。共力新南台寺以处之。弘治间。太崖李公游衡山。所称有僧崖居食生菜。衣百结如粟穗。见人嘿嘿者。即无碍也。野云孤鹤。飘飘然无与于斯世。一时名公多重之。瘳道南太守乔瑛。御史刘旸等诸公。皆有诗赠。脊梁直脚跟稳。三师高风。居然可想而见也。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九
释无碍者,信阳人也,而遗其姓字,一衲百结如粟穗。
明宏治初来衡岳,坐天柱峰下狮子岩,日啖苦菜,不谷食者三十年。
坚苦动众,为建寺居之。
明刘阳有《无碍山房记》,略云:南台者荒址也,因无碍而再辟,乃今开阁依崖壁,穹林幽舍,为南山一胜矣。
南轩、晦庵二先生,尝倡和雪中,其诗曰相望几兰若,胜处是南台。
斯南台之胜,宋乾道间见之矣。
无碍持一钵,至天柱峰下狮子岩,岩中仅容木榻,无碍坐木榻,啖野菜,不谷食者七年。
邑中人苦之,乃谋所以居之者。
宏治间,大崖李世卿《游衡山记》所称有僧岩居,食生菜,见人嘿嘿者,即无碍也。
野云孤鹤,飘飘然无与于斯世者,似其人也。
昔卧山房,千崖冰雪,雪芝挂崖石,乃无碍赤脚踏悬崖取之饟余,余为赋雪芝以答之,倏三十年冰雪如昨也。
兹与诸君对床上方,乃于斯人至激余衷,彼其所求何坚苦刻励也。
其徒明通欲传无碍坚苦之行,谓余三度寒腊于兹山房,当有留于山房者,兹漫识之。
朱宠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汉阳人,字德承。
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擢监察御史。
父卒,辞归,居乡讲求王阳明之学。
与前御史朱衣,均以品望见重于时,人称西朱、东朱或汉水、别山二先生
维基
朱宠(1513年—?),字德承,湖广武昌卫后千户所官籍山东兖州府宁阳县人。湖广乡试第五十四名举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式甲辰科会试第二百三十五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九十一名进士。任广东海阳县知县。三十一年正月选授陕西道试御史,丁父忧归,卒于家。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三十
字生超,文敏公之孙也。
少有异才年十四以明经贡于乡至京师与屠田叔蔡子行二先生同赋诗唱酬屠蔡俱词家宿老生超年少一日而与齐名今所传蓟门游草是也未几归里门生超既负才诞放娶妻如许允妇妇死为其家所辱因客死吴下兰摧玉折识者哀之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六
字定国,少为诸生,有名吴中。
王弇洲先生尝为二子择师,张肖甫司马因与言甬上有朱定国者,其人国士也。
及公造谒,弇洲一见曰:朱先生人如玉润,文则金声,诚吾辈人也。
因留馆中,使逸季、房仲并师事之。
王文肃公亦言江南文人无踰朱定国者,由是公名重吴中。
未几,举于乡谒,授靖江令,数断疑狱,疏河渠,罢无名之征。
靖田多濒江,坍涨不常,公履亩度之,赋其涨以代坍者,民俱悦服。
迁同知松江,善治盗,除郡中大猾,治行赫然,为同官所忌,罢归。
公性嗜古善鉴,所居五岳轩,购先代彝器名迹充其中。
博古家所载某物在四明朱氏,即五岳轩也。
公家居,日与里中名荐绅相倡和。
布衣叶郑郎、李子年二先生俱负高才,横睨一世。
公独与定交,相接意甚欢,即其人可知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85—1462 【介绍】: 明江西泰和人,字德遵,号芳洲。永乐十三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累迁户部侍郎,再进尚书。土木堡之变后,与兵部尚书于谦合谋,御也先。景泰中进华盖殿大学士。循居政地久,熟悉政事,刚果能断,进言多采之。英宗复辟,以循顺景帝意,改立景帝子为太子,杖之百,谪戍铁岭卫。石亨等败,循上疏自讼,释为民。有《东行百咏集句》、《芳州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德遵,泰和人。永乐乙未赐进士第一,除翰林修撰累官户部尚书少保兼太子太傅华盖殿大学士天顺初戍铁岭寻放还有芳洲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一
循字德遵,太和人。
永乐乙未第一人及第,除翰林修撰。
洪熙改元,进侍讲。
宣德初,进侍讲学士。
正统中,进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典机务,旋造户部右侍郎兼学士。
景泰中,进少保,历文渊阁、华盖殿大学士。
英宗复辟,谪戍铁岭,寻放还。
有《芳洲集》十卷。
(《蹇斋琐缀录》:宣庙最好词章,选南扬与陈芳洲二先生日直南宫应制,南杨思迟,陈思敏。
一日,代御制《寿星赞》,陈援笔赞云:「渺南极兮一星,灿祥光兮八弦。
兆皇家兮永龄,我怀思兮治平。
赖忠贞兮弼成,宜寿域兮同升。
」南杨以指圈画「寿域」二字,欲易而未就。
时中官促进甚急,曰:「先生有则改,无则罢。
」遂取去。
赐内阁,问二杨先生曰:「『寿域』」二字如何?
」西杨应曰:「八荒开寿域。
」中官还诘南杨曰:「『八荒开寿域』,此句诗如何?
」南杨曰:「好诗!
」 中官曰:「先指『寿域』为未好,何也?
」南杨默然。
少顷,陈退食,遇西杨于端门。
西杨语陈曰:「适赐《寿星赞》甚佳,必大手笔也。
」陈唯唯。
后正统间,朝钟一日不受杵,命内阁制祠钟文。
南杨入室中翻旧稿不得,太监侯久,促陈芳洲曰:「先生何不作?
」陈乃白南杨曰:「旧无此稿,先生第口占我写。
」南杨乃起一语,陈遂续成之。)
维基
陈循(1385年—1462年),字德遵,号芳洲,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泰和县(今江西省泰和县)人,景泰年间重臣。官至华盖殿大学士。陈循生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永乐十二年甲午科江西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永乐十三年(1415年)乙未科状元,授修撰。历事永乐、景泰五朝,宣德初直南宫,进侍讲学士,进翰林院学士。正统九年(1444)入文渊阁典机务。第二年进户部右侍郎兼学士。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之变”,英宗被蒙古族瓦剌部俘虏,京师大震。有人主张南迁。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高声道:“欲迁者可斩!”陈循说:“于侍郎言是。”支持于谦。一些朝臣拥立郕王(景帝)即皇帝位。当时朝中人心恐惧,对立帝之事争论不休,而陈循采取中间立场,得到景帝器重,进户部尚书,继而进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不久加太子太傅,进华盖殿大学士仍兼文渊阁。“夺门之变”后,英宗复位,由于石亨等指控大臣于谦谋逆,于谦、王文等以谋逆罪被杀,陈循受到牵连,被刑杖一百,充军铁岭卫。天顺五年(1461年),石亨诬事泄,陈循获释为民,仍居铁岭,一年后病殁。于谦昭雪之后,陈循亦获平反,昭以原职赐祭。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月潭。
和尚不知何许人。
自言姓杨氏。
生于成化。
甲午从师圆省。
祝发五台山。
嘉靖戊寅。
始受具足戒。
周行天下。
殆半于蜀。
邛[(束*束)/火]山中最久。
隆庆辛未。
杖锡来江南。
至娄东。
王凤洲麟洲二先生
筑室以居之。
凡七十年。
以万历丙戌冬告寂。
俗寿一百一十三。
僧腊九十八。
王铭其塔而叙之曰。
和尚以不欺为本。
以无住为宗。
以弥陀为父。
以释迦为师。
以净土为归地。
以无为为法事。
不谈禅不竖义。
不沾讲席。
无寒而已不备三衣。
无饥而已不强中食。
既得疾。
水饮者五日。
绝水者二日。
至夜分乃呼浴。
浴毕。
使僧雏诵无量寿佛经。
倾听既终。
奄然而化。
噫果如所云。
虽欲莫谓之高僧。
不可得也。
故次王语。
以备传。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三
月潭者,杨氏子。出家五台山,受具足戒。隆庆辛未始来,娄弇州居士筑庵处之,万历丙戌示疾,水饮五日,绝水二日,使人诵《无量寿佛经》,听已坐化。僧腊九十八,寿百一十三岁。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922-2012.3.6,江苏省兴化白驹镇(今大丰白驹镇)人,字楚芗,号若水,晚年自号邯翁。复旦大学教授。
延目词稿·序
岁壬申予负笈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课程有诗词写作,一为作文不计分,但观思路与笔致而已。同窗课余习作者多时风,以能诗词为荣。况学校即在■宫之东庑。予谓之得大气候者也。尔后楚芗先生就读南雍,予则饥驱四方,相违千里,莫接音尘。顷■以复旦校友会上海诗词会之缘,得陪谈燕,频涌倍亲。昨承寄示延目词稿一卷,展读其首篇浣溪沙,追念师恩,和泪而作,因思师友之分,或为父兄,或同襟抱,观此词可知其得益于师之既深且厚,尤在自得之也。萧斋有词集多种,平居讽咏及同好讨论,谓不宜偏嗜,谓之婉约自佳,谓之豪放亦可,首要在一腼字,尤要在一韵字。每见作者命意甚新而造语枯涩,俗谓之乾巴巴者,盖由少读书,故其步趋窘迫也。又或语若雅饬而格调单纯,百篇如出一辙,则偏嗜之故也。谓宜如云际飞龙,一鳞半爪,莫窥首尾而可得端倪。若于甘苦之中,酸咸之外,反复寻绎,其味弥深者循览终卷,如对和光,为之一快。更思今日文坛寂寞,诗词之作者无多,以视当年之大气候,不胜盛衰之感。先生身在上庠,如能登高一呼,俾后生闻风而起,诵卿云之章,赓歌复旦,继先贤之绪,益见光华。振雅诵于千秋,树东南之一帜。予以草莱垂暮,得逢其盛,先生其其有意乎。二千三年秋分。丹徒胡邦彦。时年八十有九。
延目词稿·编后记
是集所辑,为余自上世纪癸未(1943)弱冠在金陵南雍从龙榆生、吕贞白二先生学词以来之部分词课及迄本世纪癸未(2003)浮生梦影,兴感纪事之零缣片楮。
文革前原已积词二百篇,丙丁之年,视诗词为四旧,九·五行动尽行搜缴,投入洪炉,并日记、学习笔记毁弃者十八册。
拨乱反正后,余在太湖大箕山疗养百日,身心舒健,山窗多暇,苦忆灾劫中毁弃之诗词作品,得诗六百八十余首,词五十余阕。
后洎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又复不断创作,尤癖耽近体绝律,所积竟逾千首,而于词因搁笔已久,则相形生疏矣。
甲戌(枫注:当为“戌”字。
)春(1995),曾选辑三百首厘为《延目》、《壮采》、《夕秀》、《词稿》四种,辑入《藿场喻门诗词》付印。
复于乙卯《1999)春,辑近十八年来花甲后所作诗词三百四十六首为《桑榆集》,以古籍线装本刊行。
癸未春,又辑四十余年来之题画、论书、跋印诗四百首为《诗书画缘》正式出版。
现复董理此六十年代丙丁烬余长短句及近二十年来赏心乐事之词作,总成一百另八阕,为《延目词稿》。
嗟予文革以还,词艺久荒,幸自八十年代末得接席四明周石窗、济南田遨、台北张寿平诸词长,藉吟咏以破寂,假推敲以祛病,重阳三叠临江,鱼唱百篇乐水,邮筒往还,几无虚日。
诸公不我菲弃,宠赐题词,褒勉有加。
爰继前述各编,付梓以志鸿泥。
昔龙吕二师曾于遗翰中寄“乐苑传灯”之望者,惜皆不及呈此集以求诲矣。
甲申正月元宵。
邯翁喻蘅谨识于复旦玖园,时年八十三岁。
延目词稿·跋
吾师喻蘅先生继《艺文随笔》、《霍场喻门诗词》、《桑榆集》、《诗书画缘》印行后,近又整理历年所作词为《延目词稿》,并将初稿分寄石窗、田遨两丈,两丈读后称赞备至,各题《金缕曲》一阙,并建议词集付梓问世,遨丈并先后寄函致以笃评云:“捧读历年词作,不胜欣喜。觉吾兄词风雅畅,风格在半塘老人、大鹤山人之间,将来可出一词集,为词学延长一脉……”、“词情凄婉,词笔雅畅,的是词人之词,深得白石、玉田风韵……”。从遨丈“词人之词”的评语揣度,《延目词稿》所收108阙词,均为邯翁师自1943(癸未)年迄2003(癸未)年六十年间人生风雨,沧桑幻梦之感事心声,词境深沉,非独以文采隽美、韵律精严见胜。如题郑廑师《廑庐词》有“仿佛残英伴雨丝,片片飘香砌”、“苕上春又回,词馆人何寄。底事丙丁只字无,欲问双溪水”。造意深微,余韵荡漾,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是词之本色。 甲申元宵后,邯翁师以定稿本寄示,遵嘱跋数语以志端倪。 安吉弟子金翔于抱甓精舍。
共 18 首上一页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