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寇准

相关人物:共 43 位
共 43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8—1005 【介绍】: 宋代州云中人,徙居郑州,原名士元,字舜举,改字仁叟。太祖乾德四年进士。历监察御史、知制诰、翰林学士。真宗景德初,契丹谋入境,应诏陈选将、饷兵、理财之策,被采纳。进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旋拜平章事。真宗赴澶渊亲征,士安扶疾从。和议既成,择良将守边,许通互市,量时制法,次第施行。卒谥文简。有文集。
全宋诗
毕士安(九三八~一○○五),一名士元(《嘉定赤城志》卷九),字仁叟,一字舜举(《武夷新集》卷一一《毕公墓志铭》、《隆平集》卷四本传),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太祖乾德四年(九六六)进士。太宗太平兴国中,为监察御史,出知乾州。淳化二年(九九一),召入翰林为学士。真宗即位,权知开封府事。咸平中,复为翰林学士,以目疾出知潞州,又入为翰林侍读学士。景德初,进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拜平章事。二年卒,年六十八,谥文简。《宋史》卷二八一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六一
毕士安(九三八——一○○五),本名士元,字舜举,改字仁叟,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
乾德四年进士。
雍熙中迁左拾遗、兼冀王府记室参军。
端拱中知制诰。
淳化中为翰林学士。
景德元年除参知政事,力荐寇准,与同拜平章事。
景德二年十月卒,谥文简。
有文集三十卷。
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0—995 【介绍】: 宋博州高唐人。
少隶太宗晋邸。
太平兴国初,补左班殿直。
从征太原,迁文思副使、香药库使。
端拱二年,为枢密副使,知院事。
寇准不协,每奏事相矛盾,至互发隐私。
太宗下诏切责,降右领军卫将军,亦罢职。
李顺起事时,命为右骁卫大将军、知江陵府。
会峡路漕卒数千聚江陵,欲谋变,逊止捕为首者处斩,余党亲加抚慰。
未几卒。
全宋文·卷一○○
张逊(九四○——九九五),博州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太平兴国初补左班殿直,迁至香药库使。岭南平后,请于京置榷易署,听海商自由贩鬻。雍熙二年迁领妫州刺史,三年为度支使。端拱初迁盐铁使,二年兼枢密副使、知院事。淳化末,为右骁骑大将军、知江陵府。至道元年卒,年五十六。《宋史》卷二六八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4—1013 【介绍】: 宋益州成都人,字若虚,自号中庸子,又号冲斋。
太宗雍熙二年进士。
除孟州观察推官,就改掌书记。
寇准荐其文学,得召试,授殿中丞。
出知明州。
入为太常博士,直昭文馆,迁工部、刑部员外郎。
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出权西京留守御史台,旋以本官分司卒。
性旷达,淡于荣利,词学典赡。
有文集。
全宋诗
陈充(九四四~一○一三),字若虚,自号中庸子,益州成都(今属四川)人。
太宗雍熙间进士。
寇准荐,授殿中丞,出知明州。
入为太常博士、直昭文馆,迁工部、刑部员外郎。
真宗景德中,改工部、刑部郎中。
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出权西京留守御史台,旋以本官分司卒,年七十。
有集二十卷,已佚。
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全宋文·卷一○五
陈充(九四四——一○一三),字若虚,自号中庸子,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雍熙中,天府、礼部奏名皆为进士之冠,廷试擢甲科。
释褐孟州观察推官、掌书记。
寇准荐其文学,授殿中丞,出知明州。
入为太常博士,直昭文馆,迁工部、刑部员外郎。
景德中同知贡举,改刑部郎中。
大中祥符六年卒,年七十。
充词学典赡,有集二十卷。
宋史》卷四四一《文苑传》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4—1021 【介绍】: 宋汾州人,字希阮,号中陵子。
太祖开宝八年进士第一。
通判河州。
太宗遣武德卒潜察远方事,嗣宗械送京师,太宗怒削其秩。
至道中官至淮南转运使、江浙荆湖发运使。
真宗咸平中,以漕运称职,就拜太常少卿,复充三司户部使,改盐铁使,建言裁节冗食。
拜御史中丞。
历事三朝,轻险好进,所至以严明御下,尤傲狠,务以丑言凌挫群类,曾深诋参知政事冯拯、知制诰王曾。
任枢密副使,与使寇准不协。
官终静难军节度。
卒谥景庄。
有《中陵子》。
全宋诗
王嗣宗(九四四~一○二一),字希阮,汾州(今山西汾阳)人。太祖开宝八年(九七五)进士。补秦州司寇参军。历诸路转运使,累迁御史中丞。真宗大中祥符六(一○一三),授枢密副使。八年,求罢,知许州(《隆平集》卷一○)。以检校太尉致仕。天禧五年卒,年七十八。谥景庄。有《中陵子》三十卷,已佚。《宋史》卷二八七有传。
全宋文·卷一○四
王嗣宗(九四四——一○二一),字希阮,汾州(治今山西汾阳)人。开宝八年中进士甲科,补秦州司寇参军。太宗朝屡司漕运,历河北、京西、河东、淮南等路转运使,江浙、荆湖发运使。真宗咸平四年,为左谏议大夫,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出知并州,兼并代部署,召拜御史中丞。大中祥符六年,任枢密副使、检校太保,出知许州,移知河南府。天禧初致仕,五年卒,年七十八。著有《中陵子》三十卷。《宋史》卷二八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4—1010 【介绍】: 宋河南人,字秉阳。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进士。为大理评事,通判吉州。端拱中迁枢密直学士。淳化二年拜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四年,罢知秦州,历按诸寨,抚定羌戎,民感恩画其像祠之。至道三年,参知政事。真宗咸平初,罢政出知河阳。大中祥符中进户部尚书。卒谥恭肃。
全宋文·卷一○四
温仲舒(九四四——一○一○),字秉阳,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
登太平兴国二年进士第。
端拱初拜右正言。
淳化二年擢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
四年,罢知秦州,开渭南之地。
连知凤翔、兴元、江陵等府。
至道三年,拜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咸平初,出知河阳,历知开封府、天雄军、河南府。
景德中判审官院。
大中祥符中官至户部尚书、判昭文馆大学士。
三年卒,年六十七,谥恭肃。
仲舒敏于应务,与寇准同进,人称「温、寇」。
宋史》卷二六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6—1004 【介绍】: 宋洪州南昌人,字仲言。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进士。
历大理评事、通判澧州,以强干闻。
累迁知代州,入判吏部选事,拜盐铁使。
颇用心计,革去宿弊,太宗深器之。
迁给事中、参知政事。
淳化四年,朝廷分三司为十道,以左右计使分判,恕充总计使,极言其非便。
真宗时拜吏部侍郎,知通进银台封驳司、审官院。
迁尚书左丞、权知开封府。
寇准代为三司使,一循其旧政。
以疾卒。
平生精于吏道,前后掌利柄十余年,胥吏畏服,有称职之誉。
全宋文·卷一○七
陈恕(九四六——一○○四),字仲言,洪州南昌(今江西南昌)人。
太平兴国二年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澧州。
召为右赞善大夫,同判三司勾院;迁左拾遗,充度支判官;再迁工部郎中、知大名府。
累知澶州、代州,拜盐铁使。
淳化二年四月,拜参知政事,旋出知江陵府。
入充总计使,判左右计事。
真宗咸平二年,拜吏部侍郎,知通进银台封驳司、审官院。
五年,知贡举。
迁尚书左丞,权知开封府。
咸平六年举寇准自代,次年卒,年五十九。
宋史》卷二六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7—1004 【介绍】: 宋洺州肥乡人,字太初。李炳子。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累除右补阙、知制诰。淳化二年拜参知政事。罢知河南府,迁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真宗即位,复参知政事。咸平初加平章事、监修国史,累加尚书右仆射。为相恪守条制,反对任用浮薄喜事者,常以四方艰难奏闻,戒帝侈心,时称“圣相”。
全宋诗
李沆(九四七~一○○四),字太初,洺州肥乡(今属河北)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为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雍熙三年(九八六),知制诰。四年,迁职方员外郎、翰林学士,淳化三年(九九二),拜给事中、参知政事。出知河南府,俄迁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真宗咸平初,自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拜同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改中书侍郎,又累加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景德元年卒,年五十八。谥文靖。《宋史》卷二八二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三○
李沆(九四七——一○○四),字太初,洺州肥乡(今河北肥乡)人。
少好学,器度宏远,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为将作监丞,通判潭州。
雍熙三年除右补阙,知制诰。
淳化三年拜给事中,参知政事。
咸平初以本官平章事、监修国史,改中书侍郎。
尝谓真宗年少,当使知四方艰难。
寇准荐丁谓可用,沆以为不可使之在人上。
景德元年卒,年五十八,谥文靖,有文集二十卷。
宋史》卷二八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太原人,徙居京兆,字胜之。
王全斌曾孙。
寇准奏为三班奉职。
累迁麟州都监,屡败西夏。
兔毛川之役,虽流矢中面,犹杀敌百余。
以功历泾州、秦凤路观察使,召拜武胜军节度观察留后、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
治军有纪律,善抚循士卒。
卒年六十六。
谥壮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6—1015 【介绍】: 宋濮州鄄城人,字复之,号乖崖。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
历太常博士、枢密直学士等职。
出知益州,参与镇压李顺起事,对蜀民实行怀柔政策,恩威并用。
真宗立,入拜御史中丞。
又出知杭州、永兴军、益州、升州,所至有政绩。
累进礼部尚书,上疏极论丁谓、王钦若大兴土木,致国库空虚,请斩之以谢天下。
旋遭排挤出知陈州。
卒谥忠定。
平生以刚方自任,为政尚严猛,好慷慨大言。
寇准最善,每面折其过,虽贵不改。
有《乖崖集》。
全宋诗
张咏(九四六~一○一五),字复之,号乖崖,濮州鄄城(今属山东)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授大理评事、知鄂州崇阳县。雍熙元年(九八四),迁著作佐郎。端拱元年(九八八),转秘书丞。二年,通判相州。召还,知开封府浚仪县,出为荆湖北路转运使。淳化四年(九九三),擢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掌三班院。五年,出知益州。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召拜给事中,迁户部使,改御史中丞。二年,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五年,改知永兴军。六年,加刑部侍郎、再知益州。景德三年(一○○六),复掌三班院兼判登闻检院。四年,知升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五)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改知陈州(同上书卷七八)。八年八月卒,年七十。谥忠定。有《张乖崖集》十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九),南宋时增广为十二卷。事见宋钱易《故枢密直学士礼部尚书赠左仆射张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三有传岩。 张咏诗,以《续古逸丛书》影印宋本《乖崖先生文集》(十二卷、附一卷)为底本,参校宋咸淳五年伊赓刻本(今存前六卷,简称残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曹溶旧藏钞本(十卷、附一卷,简称曹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四十九年吕无隐钞本(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丁丙钞补本(仅前七卷,以配明澹生堂钞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光绪八年莫祥芝刻本(简称莫刻),并酌采清蒋继功、黄丕烈、近人傅增湘校勘成果(分别称蒋校、黄校、傅校)。另从《西昆酬唱集》等辑得集外诗五首,附编卷末。
黄鹤楼志·人物篇
张咏(946—1015) 北宋诗人。字复之,号乖崖。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县)人。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授大理评事、知鄂州崇阳,累官枢密直学士、礼部尚书。工诗善赋,有《乖崖集》。任荆湖北路转运使期间长至黄鹤楼赏景作诗,从成都罢归途经武昌时再游黄鹤楼,作七律《登黄鹤楼》。后人在其登楼作诗处建“乖崖亭”以示纪念。
全宋文·卷一○八
张咏(九四六——一○一五),字复之。以「乖则违众,崖不利物」自戒,因号乖崖子;又号九河生。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即授大理评事,知鄂州崇阳县。淳化初,由知浚仪县擢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四年,官枢密直学士、知银台通进封驳司,兼掌三班院。咏历迁外任,曾于淳化五年、咸平六年两知益州,景德三年,出知升州,皆以政绩闻。大中祥符三年,官工部尚书,同年秋,加礼部尚书。八年八月一日卒,年七十,赠左仆射,谥忠定。咏刚方自任,为治尚严猛,「文章雄健有气骨,称其为人」。有文集十卷,后人增为十二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又见《乖崖先生文集》附录李焘《湖北漕司乖崖堂记》,钱易所撰墓志铭,韩琦所撰神道碑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潭州衡山人,字梦符。
仁宗庆历六年进士。
一作皇祐进士。
为临武尉,改桂林丞。
廉谨俭约,取与不苟。
居官十年,布衣蔬食,无异寒士。
有同年生访之,舆从绮丽,友彰饭以蔬粝。
客去,其子以贫约为羞,友彰以“寇准位兼将相,而宅无楼台”诲之,并作诗有“遗汝不如廉”之句,为人传诵。
全宋诗
侯友彰,字梦符,衡山(今属湖南)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一作皇祐间进士。初为临武尉,改桂林县丞。事见《沅湘耆旧集》卷二○。
共 43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