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平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黄德和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五七九
黄德和(?
——一○四○),仁宗宝元中为东染院副使、鄜延路兵马都监。
康定元年初,西夏主李元昊攻延州,执鄜延环庆两路副都总管刘平、鄜延副都总管石元孙。
德和弃军先遁,诬奏刘、石降敌,朝廷遣文彦博等鞫之得白,论腰斩于河中府。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五至一二七。
夏守赟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并州榆次人,字子美。
夏守恩弟。
真宗时为西头供奉官。
契丹攻河间,康保裔战死,部曲言其降敌。
守赟奉诏变服入营察之,申以真象。
累迁枢密都承旨,兼领三班院。
由定州路都总管召知枢密院事。
刘平、石元孙与西夏战败,人诬告以降敌,守赟辨其枉,自请率兵出击,授陕西马步军都总管兼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然性庸怯,寡方略,不为士卒所服。
官终高阳关都总管。
卒谥忠僖。
全宋文·卷三一七
夏守赟(九七七——一○四二),字子美,并州榆次(今山西晋中)人,守恩弟。真宗即位,授右侍禁。扈从帝幸澶渊,祀汾阴,迁东绫锦副使,转西上閤门使、提举诸司库务,以右千牛卫大将军、昭州刺史为枢密都承旨,领三班院。历并、代州都总管、定州路都总管,知枢密院事。西夏兵兴,任陕西马步军都总管兼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徙高阳关都总管。庆历二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尉。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七,《东都事略》卷六二,《宋史》卷二九○《夏守恩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8—1048 【介绍】: 宋太原人,字公亮。少勇悍。真宗大中祥符中从军,以功补龙神卫指挥使,迁都虞候。仁宗朝,与西夏战,屡立战功,累迁马步军都虞候、象州防御使。庆历末,为贝州城下都总管,率军镇压王则起义。召为步军副都指挥使,未至而卒。
全宋文·卷五七九
王信(?
——一○四○),鄜延、环庆两路副都总管刘平之亲随。
康定元年随与西夏战。
兵败被执,不屈而死。
信绐言入夏国约和。
同年四月坐诬告其主罪被杖杀。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六、一二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祥符人,字宝臣。
刘平弟。
以父荫补三班奉职。
任襄州兵马监押,汉江暴涨,亲涉水率众捍城。
累迁鄜延路兵马都监,徙知笼竿城。
西夏侵边,兼济以千余兵击败其数万众。
以兄战没,特授内殿崇班。
历知原、宁、鄜、冀、惠、雄、忻诸州,官终管勾三班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祥符人,字景文。工诗文。监饶州酒务,题诗为王安石称赏,遂知名。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兼东南第三将。苏轼荐其才,除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
全宋诗
刘季孙(一○三三~一○九二),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
平子。
仁宗嘉祐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诗话》)卷下)。
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
因苏轼荐知隰州。
仕至文思副使。
七年,卒,年六十。
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于藏书之费。
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
 刘季孙诗,据宋王十朋《东坡诗集注》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卢政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太原文水人。
为神卫都头,从刘平与西夏战,兵败,被执,政脱归。
仁宗引问状,因自陈失主将当死。
帝义其言,赦之。
以供奉官从贝州王则起事,迁内殿承制。
官至武泰军节度使。
卒年七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