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道一

相关人物:共 55 位
共 2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庞居士见马祖 南宋 · 释了惠
五言绝句
孰是心空者,谁为选佛人。
笊篱二尺柄,簸箕三寸唇。
食生荔子五首 其一 北宋末 · 周紫芝
七言绝句
五岭人誇荔子珍,老翁何事始尝新。
凭君试擘轻红看,不带开元一骑尘。
一公栖太白,高顶出风(一作云)烟。
梵流诸壑(一作涧)遍,花雨一峰偏。
迹为无心隐,名因立教传。
鸟来还语法,客去更安禅。
昼涉松路(一作露)尽,暮投兰若边。
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
向是云霞里,今成枕席前。
岂唯暂留宿,服事将穷年。
禅宗长老百岩大师之师。曰大寂禅师。传佛语心法。始自达摩。至于惠能之化。行于南服。流于天下。大抵以五蕴九识十八界皆空。犹镜之明也。虽万象毕呈。而光性无累。心之虚也。虽三际不住。而觉观湛然。得于此者。即凡成圣。不然。一尘瞥起。六入胶固。循环回复于生死之中。风涛火轮。迷忘不息。授受吻合。大师得之。一言宗通。深入无碍。师讳怀晖。姓谢氏。东晋流寓。今为泉州人。孩提秀发。博究书术。一旦慨然曰。我之祖先。今安在耶。四肢百体。视听动用。孰使之然耶。漼然雨泣。改服缁褐。志在楞伽。行在曹溪。得圆明清净之本。去妄想因缘之习。百八句义。照其身心。心离文字。化无方所。于是抵清凉。下幽都。登徂徕。入太行。所至之邦。蒙被法味。止于太行百岩寺。门人因以百岩号焉。元和三年。有诏徵至京师。宴坐于章敬寺。每岁召入麟德殿讲论。后以疾固辞。十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恬然示灭。其年六十。其夏三十五。弟子智朗志操等。以明年正月。起塔于灞陵原。凡一镫所传。一雨所润。入法界者。不可胜书。著法师资传一编。自鸡足山大伽叶而下。至六祖能秀。论次详实。或问心要者。荅曰。心本清净而无境者也。非遗境以会心。非去垢以取净。神妙独立。不与物俱。能悟斯者。不为习气生死幻蕴之所累也。故荐绅先生知道入理者多游焉。尝试言之。以中庸之自诚而明。以尽万物之性。以大易之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则方袍褒衣。其极致一也。向使师与孔圣同时。其颜生闵损之列欤。释尊在代。其大慧纲明之伦欤。至若从师受具之次第。宰臣大官之尊信。诞生入灭之感异。今皆不书。德舆三十年前。尝闻道于大寂。聿来京下。时款师言。顷因哀伤。似获悟入。则知烦恼。不远菩提。虽聚散于此生。期会归于彼岸。铭曰。
西方之教,南宗之妙。
与日并照,百岩得之。
为代导师,颎若琉璃。
结火燔性,爱流溺正。
痴冥奔命,即心是佛。
即色是空,师之通兮。
无来无去,无缚无解。
师之化兮,楬兹灵塔。
丹素周匝,示尘劫兮。
钟陵之西曰海昏。海昏南鄙有石门山。禅宗大师马氏塔庙之所在也。门弟子以德舆尝游大师之藩。俾文言而楬之曰。三如来身以大慈为之本。六波罗密以般若为之键。非上德宿殖者。恶乎至哉。大师法讳道一。代居德阳。生有异表。幼无儿戏。嶷如山立。湛如川渟。舌广长以覆准。足文理而成字。全德法器。自天授之。尝以为九流六学。不足经虑。局然理世之具。岂资出世之方。惟度门正觉。为上智宅心之域耳。初落发于资中。进具于巴西。后闻衡岳有让禅师者。传教于曹溪六祖。真心超诣。是谓顿门。跋履造诣。一言悬解。始类颜子。如愚以知十。俄比净名。默然于不二。又以法惟无住。化亦随方。尝禅诵于抚之西里山。又南至于处之龚公山。攫搏者驯。悍戾者仁。瞻其仪相。自用丕变。刺史今河南尹裴公。久于禀奉。多所信向。由此定惠。发其明诚。大历中。尚书路冀公之为连帅也。舟车旁午。请居理所。贞元二年。成纪李公以侍极司宪。临长是邦。勒护法之诚。承最后之说。大抵去三以就一。舍权以趋实。示不迁不染之性。无差别次第之门。常曰。佛不远人。即心而證。法无所著。触境皆如。岂在多歧。以泥学者。故夸父吃诟。求之愈疏。而金刚醍醐。正在方寸。于是解其结。发其覆。如利刃之破罥索。甘露之洒稠林。随其义味。快得善利者。可胜道哉。化缘既周。趺坐报尽。时贞元二年四月庚辰。春秋八十。夏腊六十。前此以石门清旷之境。为宴默终焉之地。忽谓入室弟子曰。吾至二月当还。尔其识之。及是委化。如合符节。当夹钟发生之候。叶拘尸薪火之期。缁素幼艾。失声望路。渡涸流而法雨滂洒。及山门而天香纷霭。天人交际。昧者不知。沙门惠海智藏镐英志贤智通道悟怀晖惟宽智广崇泰惠云等。体服其劳。心通其教。以为吾师真心湛然。与虚空俱。惟是体魄。化为舍利。则西方之故事传焉。不可已也。乃率吁其徒。从茶毗之法。珠圆玉洁。煜耀盈升。建兹严事。众所瞻仰。至七年而功用成。竭诚信。故缓也。德舆往因稽首。粗获击蒙。虽飞鸟在空。莫知近远。而法云覆物。已被清凉。今兹铭表之事。敢拒众多之请。铭曰。
达摩心法,南为曹溪。
顿门巍巍,振拔沈泥。
禅师宏之,俾民不迷。
九江西部,为一都会。
亦既戾止,元津横霈。
慈哀摄护,为大法砺。
五滓六触,翳然相蒙。
直心道场,决之则通。
随器受益,各见其功。
真性无方,妙道不竭。
顾兹梦幻,亦有生灭。
微言密用,焕如昭晰。
过去诸佛,有修多罗。
心能悟之,在一刹那。
何以寘哀,兹窣堵波。
吸尽西江向汝道,马师家风不草草。
截流一棹破烟寒,天水同秋清渺渺(举庞居士问:马祖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祖云: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勤政楼西老柳 唐 · 白居易
五言绝句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株柳,长庆二年春。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① 题一作《唐江州兴果寺律大德凑公塔碣铭》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见性者曰兴果禅师。师姓成。号神凑。京兆蓝田人。既出家。具戒于南岳希操大师。参禅于钟陵大寂大师。志在首楞严经。行在四分毗尼藏。其他典论。以有馀力通。大历八年制。悬经论律三科策试天下僧。师中等得度。诏配江州兴果寺。后从僧望。移隶东林寺。即雁门远大师旧道场。有甘露坛白莲池在焉。师既居是寺。兴佛事。元和十二年九月七日遘疾。二十六日反真。十月十九日迁全身于寺道北祔雁门坟左。春秋七十四。夏腊五十一。至乎哉。师本行也。以精进心。脂不退轮。以勇健力。挝无畏鼓。故登坛进律。郁为法将者。垂三十年。领羯磨会十三。化大众万数。仪范所摄。惠用所诱。贵高憎慢。罔不降伏。其威重如是。自兴果起东林。一盂斋。一榻居。衣麻寝菅。如坐漆室。(一作七宝)繇是名闻檀施。来无虚月。尽归寺藏。与大众共之。迨启手足。目(一作日)前无长物。其简俭如是。师心行禅。身持律。起居动息。皆有常节。虽冱寒隆暑。风雨黑夜。捧一炉。秉一烛。行道礼佛者四十五年。凡十二时。未尝阙一。其精勤如是。师既疾亟。四大将坏。无恋著念。无厌离想。郡太守门弟子进医馈药者数四。师颔之云。报身非病。焉用是为。言讫跌坐。恬然就化。其了悟如是。门人道建利辨元审元惣等。封坟建塔。思有以识之。以先师尝辱与予游。托为铭碣。初予与师相遇。如他生旧识。一见欣合。不知其然。及迁化时。予又题四句诗为别。盖欲会前心。集后缘也。不能改作。因取为铭曰。
(一作愿)结菩提香火社,为嫌烦恼电泡身。
不须惆怅从师去,先请西方作主人。
法住香江,十五载、因缘殊胜。
继学脉、石头路滑,唐门风正(石头路滑,乃马祖道一赞美石头希迁禅风语,盖谓其触目会道,善于回互的思想灵活性。)
花果飘零休怅望,灵根遍植凭精进
计年年、嘉会蔚人文,群英奋。

娑婆界,须堪忍
路曲折,愿无尽。
喜慧业传灯,菩提心证
红雨纷飞摩诘笑,白莲净远濂溪韵。
盼明朝、粤海宝珠还,欢歌庆
⑴ 君毅先生花果、灵根二语,可作多层理解。花果自飘零,不必空怅望;而灵根再植,推己及人,乃后继者当精进著力者,以此来理解十五年来苦心及法住每年一会之用意,当否。
⑵ 娑婆世界之一切苦难,佛本明示是堪忍,只有坚忍一切,才能救苦救难。
⑶ 菩提心,《华严经·入法界品》畅言之。
⑷ 维摩诘之超越境界与周茂叔之洒落襟怀,似有可相通处。而欢庆回归,亦四时佳兴与人同之意尔。
送泐潭化士 其三 南宋 · 释慧空
七言绝句
瞎驴无足尾过头,蹴踏乾坤势未休。
大寂马驹追莫及,沩山水牯岂同流。
共 2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