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赵匡凝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许寂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6 【介绍】: 五代时会稽人,字闲闲。少栖四明山,遍览经史,尤明易象。唐昭宗尝征赴阙,问《》义。唐末,除谏官,不起。后事前蜀王建,历左谏议大夫、礼部尚书、官至相。后唐庄宗同光末,前蜀亡,乃降于后唐,授工部尚书致仕。卜居于洛,卒年八十余。
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九
寂字闲闲。
栖四明山。
昭宗徵赴阙。
召对内殿。
寻请还山。
寓居江陵。
唐末除谏官不起。
赵匡凝奔蜀。
寂偕行。
蜀主王建待以师礼。
位至蜀相。
同光末平蜀。
从王衍降。
授工部尚书致仕。
清泰三年卒。
年八十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福州长溪人。节操精苦,时称头陀。初参雪峰义存,转游五岳及南北名刹,遍访名师。昭宗光化中入南岳,马殷奏请赐紫。住持报慈东藏,署号宝闻大师。卒于南岳。撰《续宝林传》、《南岳高僧传》,皆不存。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人,一说永泰(今属福建)人。唐代僧人。节操精苦,时谓“头陀”。初参雪峰义存,转游五岳及南北丛林,遍访名师。昭宗光化中入南岳,楚王马殷奏请赐紫,住持报慈东藏,署号宝闻大师。卒于南岳。撰有《续宝林传》4卷、《南岳高僧传》。《祖堂集》卷一一、《宋高僧传》卷一七、《景德传灯录》卷一九有传,后二书存诗偈4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福州长溪人。
操行精苦。
奉养尤俭素。
人以头陀称之。
登雪峰即领指。
无底滞。
乾化中。
住岳之慈报寺。
一日诣三生藏。
见灯镜光影涉入。
叹曰。
先达圣人具不思议智慧方便。
而使华严法界。
主伴互融之指。
昭示目前。
又岂区区世间小巧。
所能为哉。
后有于道观中。
设此器者。
劲作颂五章非之。
续宝林传南岳高僧传。
皆劲笔。
开平中楚王马氏奏赐紫衣。
号宝闻大师云。
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惟劲。
福州长溪人也。
节操精苦奉养栖约。
破纳拥身衣无缯纩。
号头陀焉。
初参雪峰便探渊府。
乾化中入岳住报慈东藏。
亦号三生藏。
中见法藏禅师鉴灯。
顿了如是广大法界重重帝网之门因叹曰。
先达圣人具此不思议智慧方便。
非小智之所能。
又岳道观中亦设此灯。
往因废教时窃移入仙坛也。
有游岳才人达士留题颇多。
劲乃叹曰。
卢橘夏熟宁期植在于神都。
舜韶齐闻不觉顿忘于肉味。
嗟其无识不究本端。
盗王氏之青毡以为旧物。
认岭南之孔雀以作家禽。
后世安知。
于今区别。
乃作五字颂。
颂五章。
览者知其理事相融灯有所属。
属在乎互相涉入光影含容显华严性悔。
主伴交光非道家之器用也。
楚王马氏奏赐紫署宝闻大师。
梁开平中也。
劲续宝林传盖录贞元已后禅门祖祖相继源脉者也。
别著南岳高僧传。
未知卷数。
亦一代禅宗达士文采可观。
后终于岳中也。
系曰。
物涉疑似难辄区分。
劲公志鉴灯若遗物重获归家也。
后之人必不敢攘物归家也。
故曰。
前事不忘后世之元龟也。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宝闻大师惟劲。福州人也。素持苦行。不衣缯纩。惟坏衲度寒暑。时谓头陀焉。初参雪峰。深入渊奥。复问法玄沙之席。心印符会。一日谓鉴上座曰。闻汝注楞严经。是否。曰不敢。师曰。二文殊如何注。曰请师鉴。师乃扬袂而去。唐光化中。入南岳。住三生藏。藏中有镜灯一座。华严第三祖贤首大师所制也。师睹之。顿悟广大法界重重帝网之门。佛佛罗光之像。因叹曰。此先哲奇功。非具不思议善权之智。何以创焉。乃著五字颂五章。览者悟理事相融。后终南岳。师著述。有宝林传四卷。纪贞元后。禅门继踵源流。又制七言觉地颂。广明诸教缘起。又著南岳高僧传。皆流传于世云。
赵匡明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蔡州人。
赵匡凝弟。
以军功事后唐,历绣、峡二州刺史,荆南留后。
唐哀帝天祐二年朱温遣杨师厚来讨,遂奔蜀,王建待以宾礼,及建称帝建前蜀,用为大理卿、工部尚书。
卒于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