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苏颋

相关人物:共 21 位
共 2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武功人,字廷言。
苏颋弟。
举贤良方正高第,补汾阴尉。
历右司郎中、给事中,出为徐州刺史,有治绩。
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九
诜字廷言。雍州武功人。宰相瑰子。举贤良方正高第。补汾阴尉。迁秘书详正学士。累转给事中。出为徐州刺史。卒赠礼部侍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4—726 【介绍】: 唐郑州人,名则,以字行。志大好学,以文法称。首中甲科,补潞成尉。历迁定州长史、金部郎中。中宗景龙中,拜长安令。后转刑部侍郎,又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玄宗开元中,擢拜御史大夫,上疏以为来子珣等残害良善,其子孙不许仕宦。卒谥贞。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34—726 名则,以字行。
好学,首中甲科,初补潞城尉。
转鄠县尉、万牟县尉。
入为监察御史里行,进殿中侍御史。
招毁议,出为幽州司马,迁定州长史,入为金部郎中。
中宗景龙四年(710),征授长安令。
不久,除将作少匠、少府少监,转刑部侍郎。
玄宗开元初,出为蒲州刺史,迁扬州长史。
征拜鸿胪卿,即改殿中监,官终御史大夫。
卒,赠左丞相、广平郡公,谥曰贞。
生平见苏颋《御史大夫赠右(左)丞相程行谋(谌)神道碑》、《唐会要》卷七九、《唐诗纪事》卷一四。
行谌以文法著称。
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睿宗时官侍御史。姜晦时为中丞,劝子舆劾韦安石,不从。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舒城(今属安徽)人。
武则天神功元年(697)中绝伦科。
初任监察御史内供奉,累迁著作佐郎。
中宗景龙三年(709)前后转起居舍人,后任侍御史内供奉。
性刚正不阿,常慕直臣之气节。
玄宗开元二年(714)御史中丞姜晦挟私隙,欲陷害韦安石,令其举劾之,子舆不从。
事迹散见新旧《唐书·韦安石传》、《唐会要》卷七六、苏颋《授洪子舆起居舍人制》。
善文词,能诗。
苏颋称其“学探微旨,词造幽典”、“书法无隐,可称良史之才”(《授洪子舆起居舍人制》)。
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赵州房子人,本名尚真,一作字尚真。举进士,累迁中书舍人、吏部侍郎、知制诰。典选事,请谒不行,时人语曰:“李下无蹊径。”转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太平公主干政,欲引乂自附,乂绝之。官终刑部尚书。卒年六十八,谥贞。乂方雅有学识,时称有宰相器。兄李尚一、李尚贞,俱以文章名,同为一集,号《李氏花萼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7—716 字尚真,赵州房子(今河北临城)人。
年12岁能属词。
19岁举于州。
高宗永隆二年(681)登进士第,累调万年县尉。
武后长安三年(703),迁监察御史,历殿中侍御史、司勋员外郎、左司员外郎、左司郎中。
中宗景龙中,迁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
睿宗景云元年(710),迁吏部侍郎。
二年,进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
玄宗开元初,为紫微侍郎,拜刑部尚书,卒于官。
赠黄门监,谥曰贞。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苏颋《唐紫微侍郎赠黄门监李乂神道碑》、《故刑部尚书中山李公诗传记》。
乂与兄尚一、尚贞俱以文章见称,3人所作合编为《李氏花萼集》20卷。
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又著录《李乂集》5卷,二书俱已佚。
全唐诗》存其诗1卷,多为奉和应制之作。
全唐文·卷二百六十六
乂字尚真。赵州房子人。第进士。举茂才异等。累调万年尉。景龙中累迁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景云初封中山郡公。开元中为紫微侍郎。拜刑部尚书。卒年六十八。赠黄门监。谥曰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5—736 【介绍】: 唐苏州吴人,字崇贤。初名景初,睿宗赐现名。陆元方子。举制科第。历迁监察御史、中书侍郎。睿宗景云二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玄宗初,不从太平公主废立之谋,及太平公主败,帝以其保护功,封兖国公。出为剑南按察使,政尚仁恕。徙河东,民吏怀之。累迁太子少保。卒谥文贞。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5—736 睿宗赐名象先,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举制科高第,授扬州参军事,擢洛阳尉。
入为监察御史,历殿中侍御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迁中书侍郎。
睿宗景云二年(711),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
玄宗先天二年(713),封兖国公,出为益州长史、剑南按察使。
开元六年(718)自隰州刺史徙润州刺史,九年,转蒲州刺史,兼河东按察使。
入为太子詹事,历工部尚书、户部尚书,知吏部选事,加刑部尚书,以继母忧去官。
十三年,起复同州刺史,十七年入迁太子少保。
二十四年卒,赠尚书右丞相,谥文贞。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苏颋《授陆景初大理少卿制》,《册府元龟》卷一七二、八六二。
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内温人。能诗文,有经济才。武周长安二年,以员外郎从相王李旦北征。中宗景龙四年,任赤水军大使、凉州都督。又曾任刑部侍郎。卒谥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客,一作容,误。
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
武后长安二年(702),相王李旦为安北道行军元帅,逸客时以员外郎从军北征。
中宗景龙四年(710)任赤水军大使、凉州都督。
又曾任刑部侍郎。
卒,赠鸿胪卿,谥曰烈。
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二、苏颋《命吕休璟等北伐制》、《唐会要》卷七九。
逸客勤学能诗,刘秀称其“英玮明允,特达聪亮,负经济之伟才”、“学综群玉,文擅掷金”(《凉州卫大云寺古刹功德碑》)。
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7—726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韦安石从父兄子。举明经第。睿宗景云初,为永昌令,不事威刑而治,前令无及者。玄宗开元三年,自左庶子出为益州长史。四年,入为黄门侍郎,累迁御史大夫兼按察京畿。坐荐御史非其人,授安州都督,改蒲州刺史。官终刑部尚书。卒谥贞。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7—726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明经及第,补魏州参军。
累迁殿中侍御史,转主客、吏部二员外郎,进吏部郎中。
景云初(710),为洛阳令,迁御史中丞兼礼部尚书。
转兵部尚书。
开元三年(715),自太子左庶子出为益州长史。
四年,入拜黄门侍郎。
历鸿胪卿、御史大夫,出为安州都督。
十一年,入拜大理卿,迁刑部尚书。
封武阳伯。
十四年卒,赠太子太傅,谥曰贞。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苏颋《刑部尚书韦抗神道碑》。
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三百二
抗字抗。京兆万年人。中明经。景云初官右台御史中丞。开元中拜大理卿。进刑部尚书。封武阳伯。十四年卒。年六十。赠太子太傅。谥曰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67—约726 【介绍】: 唐京兆杜陵人。八岁工词赋,博涉经史。武则天垂拱间登进士第,授亳州城父尉,转华阴尉。大足元年,登文擅词场科。历美原尉、华原丞、鄠县尉。睿宗景云二年,朔方总管张仁愿奏判军事。累迁户部员外郎,历祠部、主爵、考功三郎中,擢给事中、中书舍人。迁兵部侍郎,出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博闻好古,善文词,工篆体。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7?—726? 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
8岁工词赋,博涉经史。
武后垂拱二年(686)前后登进士第,授亳州城父尉,转华阴县尉。
大足元年(701)中文擅词场科,转美原县尉、华原丞、鄠县尉。
睿宗景云二年(711)为朔方总管张仁愿奏分判军事,擢拜左台监察御史,再迁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
转祠部、主爵、考功三郎中,后拜给事中、中书舍人。
迁兵部侍郎,出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前后卒,年60。
生平事迹散见《旧唐书·王徽传》、《新唐书·王徽传》、苏颋《扬州大都督长史王公神道碑》。
易从博闻好古,善文词,工篆体。
撰有文集20卷,已佚。
全唐诗》录存其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7—731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先世范阳人,居河东,字道济,一字说之。
武则天时应诏对策乙等,授太子校书。
中宗时为黄门侍郎。
睿宗时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劝睿宗以太子李隆基监国。
玄宗开元初任中书令,封燕国公。
后历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朔方军节度使,奏罢边兵二十余万,又以府兵多逃亡,奏罢当番卫士,招募壮士以充宿卫。
再兼中书令,又为修书使,知丽正书院事。
长于文辞,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
为李林甫所挤,罢相。
卒谥文贞。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7—730 字道济,一字说之。
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州),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西),迁家洛阳(今属河南)。
武后永昌中,中贤良方正科第一,授太子校书郎。
转右补阙,预修《三教珠英》。
累迁凤阁舍人。
因持正不愿谄事张易之兄弟构陷魏元忠,忤武后旨,流配钦州。
中宗复位,召为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
睿宗景云二年(711),任宰相,监修国史。
玄宗即位,因决策诛太平公主有功,封燕国公,世称张燕公,任中书令。
后因与姚崇不和,出为相州、岳州刺史。
开元九年(721),又召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迁中书令,俄授右丞相,至尚书左丞相。
卒,谥文贞。
生平详见张九龄《燕国公张公墓志铭》及新、旧《唐书》本传。
今人陈祖言有《张说年谱》。
说前后三度为相,掌文学之任凡30年,文辞俊丽,用思精密,朝廷重要文诰,多出其手,尤长于碑文墓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合称“燕许大手笔”。
说诗朴实遒劲,贬岳州后,“诗益凄婉,人谓得江山助”(《新唐书》本传)。
原集30卷已佚,明人刻印《张燕公集》25卷。
全唐诗》存诗5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4首,断句4,题1则。
唐诗汇评
张说(667—730)、字道济,一字说之,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居洛阳。
天授元年(690)应制科举,授太子校书,转右补阙,预修《三教珠英》。
擢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
为张易之所构,流钦州。
中宗即位,召为兵部员外郎,历工、兵二部侍郎。
睿宗景云二年,同平章事,监修国史。
玄宗印位,以定策诛大平公主功拜中书令,封燕国公。
与姚崇不协,出守相、岳二州。
开元九年复入相,官至右丞相兼中书令。
说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朝廷大手笔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
有《张说之文集》三十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五卷。
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一
说字道济。又字说之。其先范阳人。徙家河南之洛阳。弱冠应诏举。对策乙第。授太子校书。中宗朝历工部兵部侍郎。加宏文馆学士。睿宗景云二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转尚书左丞。罢知政事。徵拜中书令。出为相州刺史。开元九年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为朔方军节度大使。十三年授集贤院学士知院事。将东封。授右丞相兼中书令。致仕。在家修史。十七年复拜尚书左丞相。加开府仪同三司。十八年卒。年六十四。追赠太师。谥曰文贞。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说)为文精壮,长于碑志,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诗法特妙。晚谪岳阳,诗益凄婉,人谓得江山之助。
《唐诗品》
燕公精藻逼人,敷华当世,文堪作拣,调亦含宫,于绮丽鲜错之中,有神悰独运之美。故时体稍变,适其旨趣。自岳州而后,声鬯益隆,华要并存,清辉四远。时称燕、许手笔,何惭何惑!惟古风凋委,差谢前流,综理遗篇,仅有《杂兴》一首,可窥曹谢,圭璋未合,良有馀恨。
诗薮
二张(按指说与九龄)五言律,大概相似于沈、宋、陈、杜,景物藻绘中,稍加以情致,剂以清空。学者间参,则无冗杂之嫌,有隽永之味。然气象便觉少隘,骨体便觉稍卑。品望之雌,职此故耶?
诗薮
燕国如《岳州燕别》、《深度驿》、《还端州》,始兴如《初秋忆弟》、《旅宿淮阳》、《豫章南还》等作,皆冲远有味,而格调严整,未离沈、宋诸公,至浩然乃纵横自得。
唐音癸签
张燕公说诗率意多拙,但生态不痴。律体变沈、宋典整前则,开高、岑清矫后规。
《诗源辨体》
张说五言律,才藻虽不及沈、宋,而声气犹有可取。至如“西楚茱萸节”一篇,则宛似少陵。排律尚多有失粘者。七言律气格苍莽,不足为法。
《载酒园诗话又编》
燕公大雅之才,虽轩昂不受羁绁,终带声希味澹之致。唯“秋风不相待,先到洛阳城”,未免与利齿儿竞慧,特其气浑,固不类中晚。
《唐诗观澜集》
燕公五排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时于坚壁中作浑脱舞。后人竭力效之,终不可至。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谢元晖,而词取排丽,深容苍态,自谢古人。
惟古音璆然,有六朝遗则。
名并燕、许,不独出廷硕一头。
迁谪后词益以凄惋,人谓得江山之助,良不虚言。
《诗学渊源》
诗以七言为胜。初尚宫体,谪岳州后,颇为比兴,感物写怀,已入盛唐,苏顾不及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3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其先滑州人,字大纲。李道广子。初为雍州司户参军,不避权贵,抑太平公主之势。玄宗开元间擢京兆尹,拜户部侍郎,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清水县男。性清俭,抑奔竞之路,务进者惮之。在政累年,家无储积,宋璟尝称之。后罢为曹州刺史,起为太子詹事。卒谥文忠。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3 字大纲,祖籍滑州(今河南滑县东),世居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初为泾州司兵,转雍州司户,改好畴县令,迁润州司马,入为度支员外郎、吏部郎中。
玄宗开元初,为万年县令,擢京兆尹。
历工部、兵部、吏部、户部侍郎。
十四年(726),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清水县男。
十七年,出为曹州刺史,以疾去官。
后以户部尚书致仕。
二十一年,起为太子詹事,卒,赠太子少傅,谥文忠。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苏颋《授李元纮度支员外郎制》。
全唐诗》存诗3首。
全唐文·卷三百
元纮字大纲。京兆万年人。开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封清水县男。与杜暹不叶。罢知政事。出为曹州刺史。以疾去官。拜户部尚书。仍听致仕。二十年起为太子詹事。卒赠太子少傅。谥曰文忠。
共 2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