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傅说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4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远游 战国楚国 · 屈原
屈原既放,悲叹之馀,眇观宇宙,陋世俗之卑狭,悼年寿之不长,于是作为此篇。思欲制炼形魂,排空御气,浮游八极,后天而终,以尽反复无穷之世变。虽曰寓言,然其所设王子之词,苟能充之,实长生久视之要谱也。
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远游
菲薄无因兮,焉托乘上浮
沈浊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
耿耿而不寐兮,魂焭焭而至曙。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徙倚遥思兮,怊惝恍而乖怀。
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悽而增悲。
倏忽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留。
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
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
赤松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
化去而不见兮,名声著而日延。
傅说之托辰星兮,羡韩众得一
穆穆以浸远兮,离人群遁逸
因气变而遂曾举兮,忽神奔鬼怪
髣髴遥见兮,精皎皎以往来。
氛埃淑尤兮,终不反其故都
众患而不惧兮,世莫知其所如。
恐天时之代序兮,耀灵晔而西征。
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零
仿佯而逍遥兮,永历年而无成。
谁可与玩斯遗芳兮,晨向风而舒情。
高阳邈以远兮,余将焉所程。
重曰: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
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
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
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
见王子而宿之兮,审壹气和德
曰:「道可受兮,不可传;
其小无内兮,其大无
无滑而魂兮,彼将自然;
壹气孔神兮,于中夜
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
庶类以成兮,此德之”」。
闻至贵而遂徂兮,忽乎吾将行。
羽人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
朝濯发于汤谷兮,夕晞余身兮九阳
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华英
玉色頩以脕颜兮,精醇粹而始壮。
质销铄以汋约兮,神要眇以淫放
南州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
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
载营魄登霞兮,掩云而上征。
天阍其开关兮,排阊阖而望予。
召丰隆使先导兮,问大微之所居。
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朝发轫于太仪兮,夕始临乎于微闾
屯余车之万乘兮,纷溶与而并驰。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逶蛇。
建雄虹之采旄兮,五色杂而炫耀
服偃蹇以低昂兮,骖连蜷以骄骜
胶葛杂乱兮,斑漫衍而方行。
撰余辔而正策兮,吾将过乎句芒。
太皓以右转兮,前飞廉以启路
阳杲杲其未光兮,淩天地以径度
风伯为予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
凤皇翼其承旂兮,遇蓐收乎西皇
彗星以为旌兮,举斗柄以为麾。
叛陆离其上下兮,游惊雾之流波
暧曃曭莽兮,召玄武奔属
文昌使掌行兮,选众神以并毂
路曼曼其修远兮,徐弭节而高厉
左雨师使径侍兮,右雷公以为卫。
度世以忘归兮,意恣睢担挢
内欣欣而自美兮,聊媮娱以自乐。
青云以汎滥游兮,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怀余心悲兮,边马顾而不行。
旧故想像兮,长太息而掩涕。
泛容与而遐举兮,聊抑志而自弭
炎神而直驰兮,吾将往乎南疑
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
祝融戒而还衡兮,腾告鸾鸟迎宓妃。
张《咸池》奏《承云》兮,二女御《九韶》
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玄螭虫象并出进兮,形蟉虬而逶蛇。
雌蜺便娟以增挠兮,鸾鸟轩翥翔飞
音乐博衍终极兮,焉乃逝以俳佪。
并节以驰骛兮,逴绝垠寒门
迅风清源兮,从颛顼乎增冰。
历玄冥以邪径兮,乘间维以反顾。
黔嬴而见之兮,为余先乎平路
经营四荒兮,周流六漠
上至列缺兮,降望大壑。
峥嵘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倏忽而无见兮,听惝恍而无闻。
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
鵩鸟赋 西汉 · 贾谊
谊为长沙王傅,三年,有鵩鸟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鵩似鸮,不祥鸟也。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其辞曰:
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
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
止于坐隅兮,貌甚闲暇
异物来萃兮,私怪其故。
发书占之兮,谶言其度。
曰: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
请问于鵩兮,予去何之?
吉乎告我,凶言其灾。
淹速之度兮,语予其期。
鵩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请对以臆。
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
斡流而迁兮,或推而还。
形气转续兮,变化而蟺。
沕穆无穷兮,胡可胜言。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
彼吴强大兮,夫差以败。
越栖会稽兮,句践霸世
斯游遂成兮,卒被五刑。
傅说胥靡兮,乃相武丁。
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纆。
命不可说兮,孰知其极。
水激则旱兮,矢激则远。
万物回薄兮,振荡相转。
云蒸雨降兮,纠错相纷。
大钧播物兮,坱圠无垠。
天不可预虑兮,道不可预谋。
迟速有命兮,焉识其时。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
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
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
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抟。
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
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
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
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
夸者死权兮,品庶每生
怵迫之徒兮,或趋东西。
大人不曲兮,意变齐同。
愚士系俗兮,窘若囚拘。
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
众人惑惑兮,好恶积亿。
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
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
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乘流则逝兮,得坻则止。
纵躯委命兮;
不私与己。
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
澹乎若深泉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
不以生故自宝兮,养空而浮。
德人无累,知命不忧。
细故蒂芥,何足以疑。
反离骚 西汉 · 扬雄
雄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汉书·扬雄传》、《初学记》六。)
有周氏之蝉嫣兮,或鼻祖于汾隅。
灵宗初谍伯侨兮,流于末之扬侯。
淑周楚之丰烈兮,超既离虖皇波。
因江潭而𣶂记兮,钦吊楚之湘累。
惟天轨之不辟兮,何纯絜而离纷。
纷累以其淟涊兮,暗累以其缤纷。
汉十世之阳朔兮,招摇纪于周正。
正皇天之清则兮,度后土之方贞。
图累承彼洪族兮,又览累之昌辞。
带钩矩而佩衡兮,履欃枪以为綦。
素初贮厥丽服兮,何文肆而质䪥。
资娵娃之珍剃兮,鬻九戎而索赖。
凤皇翔于蓬渚兮,岂鴐鹅之能捷。
骋骅骝以曲艰兮,驴骡连蹇而齐足。
枳棘之榛榛兮,猿貁拟而不敢下。
灵修既信椒兰之唼佞兮,吾累忽焉而不蚤睹。
衿芰茄之绿衣兮,被夫容之朱裳。
芳酷烈而莫闻兮,固不如襞而幽之离房。
闺中容竞淖约兮,相态以丽佳。
知众嫭之嫉妒兮,何必飏累之蛾眉。
懿神龙之渊潜,俟庆云而将举。
亡春风之被离兮,孰焉知龙之所处。
悯吾累之众芬兮,飏㷸㷸之芳苓。
遭季夏之凝霜兮,庆夭悴而丧荣。
横江湘以南𣶂兮,云走乎彼苍吾。
驰江潭之汎溢兮,将折衷虖重华。
舒中情之烦或兮,恐重华之不累与。
陵阳侯之素波兮,岂吾累之独见许。
精琼靡与秋菊兮,将以延夫天年。
临汨罗而自陨兮,恐日薄于西山。
解扶桑之总辔兮,纵令之遂奔驰。
鸾皇腾而不属兮,岂独飞廉与云师。
卷薜芷与若蕙兮,临湘渊而投之。
棍申椒与菌桂兮,赴江湖而沤之。
费椒稰以要神兮,又勤索彼琼茅。
违灵氛而不从兮,反湛身于江皋。
累既𠬜夫傅说兮,奚不信而遂行。
徒恐鷤䳏之将鸣兮,顾先百草为不芳。
初累弃彼虙妃兮,更思瑶台之逸女。
抨雄鸩以作媒兮,何百离而曾不壹耦。
乘云蜺之旖柅兮,望昆仑以樛流
览四荒而顾怀兮,奚必云女彼高丘。
既亡鸾车之幽蔼兮,驾八龙之委蛇。
临江濒而掩涕兮,何有九招与九歌。
夫圣哲之不遭兮,固时命之所有。
虽增欷以于邑兮,吾恐灵脩之不累改。
昔仲尼之去鲁兮,婓婓迟迟而周迈。
终回复于旧都兮,何必湘渊与涛濑。
溷渔父之餔歠兮,絜沐浴之振衣。
弃由聃之所珍兮,蹠彭咸之所遗。
洛都赋 东汉 · 傅毅
惟汉元之运会,世祖受命而弭乱。
体神武之圣姿,握天人之契赞。
挥电旗于四野,拂宇宙之残难。
受皇号于高邑,修兹都之城馆。
寻历代之规兆,仍险塞之自然。
被昆仑之洪流,据伊洛之双川。
挟成皋之岩阻,扶二崤之崇山。
砥柱回波缀于后,三涂太室结于前。
镇以嵩高乔岳,峻极于天。
分画经纬,开正涂轨,序立庙祧,面朝后市。
叹息起氛雾,奋袂生风雨。
览正殿之体制,承日月之皓精。
骋流星于突陋,追归雁于轩軨。
带螭龙之疏镂,垂菡萏之敷荣。
顾濯龙之台观,望永安之园薮。
渟清沼以泛舟,浮翠虬与玄武。
桑宫茧馆,区制有规。
后帅九嫔,躬敕工女。
近则明堂、辟雍、灵台之列,宗祀扬化,云物是察。
其后则有长冈芒阜,属以首山,通谷岋岢,石濑寒泉。
于是乘兴鸣和,按节发韧,列翠盖,方龙辀。
被五路之时副,揽三辰之旗斿。
傅说作仆,羲和奉时。
千乘雷骇,万骑星铺。
络绎相属,挥沫扬镳。
群仙列于中庭,发鱼龙之巨伟,羡门拊鼓,偓佺操麾。
讲武农隙,校猎因田。
弋高冥之独鹄,连轩翥之双鹍搜幽林以集禽,激通川以御兽。
跨乘黄,射游麋。
弦不虚控,目不徒睎。
解腋分心,应箭殪夷。
然后弭节容与,渌水之滨,垂芳饵于清流,出漩濑之潜鳞
⑴ 二语从《文选·陆机〈齐讴行}》注补。
⑵ 《艺文类聚》六十一,又《初学记》二十四引三条
思玄赋 东汉 · 张衡
仰先哲之玄训兮,虽弥高而弗违。
匪仁里其焉宅兮,匪义迹其焉追?
潜服膺以永靓兮,绵日月而不衰。
伊中情之信脩兮,慕古人之贞节。
竦余身而顺止兮,遵绳墨而不跌。
志抟抟以应悬兮,诚心固其如结。
旌性行以制佩兮,佩夜光与琼枝。
纗幽兰之秋华兮,又缀之以江离。
美襞积以酷烈兮,允尘邈而难亏。
既姱丽而鲜双兮,非是时之攸珍。
奋余荣而莫见兮,播余香而莫闻。
幽独守此仄陋兮,敢怠遑而舍勤。
幸二八之遌虞兮,嘉傅说之生殷。
尚前良之遗风兮,恫后辰而无及。
何孤行之焭焭兮,孑不群而介立。
感鸾鹥之特栖兮,悲淑人之希合。
彼无合而何伤兮,患众伪之冒真。
旦获讟于群弟兮,启《金縢》而后信。
览蒸民之多僻兮,畏立辟以危身。
增烦毒以迷惑兮,羌孰可为言己?
私湛忧而深怀兮,思缤纷而不理。
愿竭力以守谊兮,虽贫穷而不改。
执彫虎而试象兮,阽焦原而跟趾。
庶斯奉以周旋兮,恶既死而后已。
俗迁渝而事化兮,泯规矩之员方。
宝萧艾于重笥兮,谓蕙茝之不香。
斥西施而弗御兮,絷騕袅以服箱。
行颇僻而获志兮,循法度而离殃。
惟天地之无穷兮,何遭遇之无常!
不抑操而苟容兮,譬临河而无航。
欲巧笑以干媚兮,非余心之所尝。
袭温恭之黻衣兮,被礼义之绣裳。
辫贞亮以为鞶兮,杂伎艺以为珩。
昭䌽藻与雕琭兮,璜声远而弥长。
淹栖迟以恣欲兮,耀灵忽其西藏。
恃己知而华予兮,鶗鴂鸣而不芳。
冀一年之三秀兮,遒白露之为霜。
时亹亹而代序兮,畴可与乎比伉
咨姤嫭之难并兮,想依韩以流亡。
恐渐冉而无成兮,留则蔽而不彰。
心犹豫而狐疑兮,即岐阯而𦢛情。
文君为我端蓍兮,利飞遁以保名。
历众山以周流兮,翼迅风以扬声。
二女感于崇岳兮,或冰折而不营。
天盖高而为泽兮,谁云路之不平!
勔自强而不息兮,蹈玉阶之峣峥。
惧筮氏之长短兮,钻东龟以观祯。
遇九皋之介鸟兮,怨素意之不逞。
游尘外而瞥天兮,据冥翳而哀鸣。
雕鹗竞于贪婪兮,我脩絜以益荣。
子有故于玄鸟兮,归母氏而后宁。
占既吉而无悔兮,简元辰而俶装。
旦余沐于清源兮,晞余发于朝阳。
漱飞泉之沥液兮,咀石菌之流英。
翾鸟举而鱼跃兮,将往走乎八荒。
过少皞之穷野兮,问三丘于句芒。
何道真之淳粹兮,去秽累而飘轻。
登蓬莱而容与兮,鳌虽抃而不倾。
留瀛洲而采芝兮,聊且以乎长生。
冯归云而遐逝兮,夕余宿乎扶桑。
饮青岑之玉醴兮,餐沆瀣以为粻;
发昔梦于木禾兮,谷昆崙之高冈。
朝吾行于汤谷兮,从伯禹乎稽山。
嘉群神之执玉兮,疾防风之食言。
指长沙之邪径兮,存重华乎南邻。
哀二妃之未从兮,翩缤处彼湘滨。
流目眺夫衡阿兮,睹有黎之圮坟。
痛火正之无怀兮,托山阪以孤魂。
愁郁郁以慕远兮,越卬州而游遨。
跻日中于昆吾兮,憩炎火之所陶。
扬芒熛而绛天兮,水泫沄而涌涛。
温风翕其增热兮,惄郁悒其难聊。
顝羁旅而无友兮,余安能乎留兹?
顾金天而叹息兮,吾欲往乎西嬉。
前祝融使举麾兮,纚朱鸟以承旗。
躔建木于广都兮,摭若华而踌躇。
轩辕于西海兮,跨汪氏之龙鱼。
闻此国之千岁兮,曾焉足以娱余?
思九土之殊风兮,从蓐收而遂徂。
欻神化而蝉蜕兮,朋精粹而为徒。
蹶白门而东驰兮,云台行乎中野。
乱弱水之潺湲兮,逗华阴之湍渚。
号冯夷俾清津兮,棹龙舟以济予。
会帝轩之未归兮,怅徜徉而延伫。
怬河林之蓁蓁兮,伟《关雎》之戒女。
黄灵詹而访命兮,樛天道其焉如。
曰近信而远疑兮,六籍阙而不书。
神逵昧其难覆兮,畴克谋而从诸?
牛哀病而成虎兮,虽逢昆其必噬。
鳖令殪而尸亡兮,取蜀禅而引世。
死生错其不齐兮,虽司命其不𥇕。
窦号行于代路兮,后膺祚而繁庑。
王肆侈于汉庭兮,卒衔恤而绝绪。
尉尨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武。
董弱冠而司衮兮,设王隧而弗处。
夫吉凶之相仍兮,恒反仄而靡所。
穆届天以悦牛兮,竖乱叔而幽主。
文断袪而忌伯兮,阉谒贼而宁后。
通人闇于好恶兮,岂昏惑而能剖?
嬴擿谶而戒胡兮,备诸外而发内。
或辇贿而违车兮,孕行产而为对。
慎灶显以言天兮,占水火而妄讯。
梁叟患夫黎丘兮,丁厥子而剚刃。
亲所睼而弗识兮,矧幽冥之可信?
毋绵挛以倖己兮,思百忧以自疹。
彼天监之孔明兮,用棐忱而祐仁。
汤蠲体以祷祈兮,蒙厖褫以拯民。
景三虑以营国兮,荧惑次于他辰。
魏颗亮以从治兮,鬼亢回以毙秦。
咎繇迈而种德兮,树德懋于英六。
桑末寄夫根生兮,卉既凋而已育。
有无言而不酬兮,又何往而不复?
盍远迹以飞声兮,孰谓时之可蓄?
仰矫首以遥望兮,魂惝惘而无俦。
逼区中之隘陋兮,将北度而宣游。
行积冰之硙硙兮,清泉冱而不流。
寒风凄其永至兮,拂穹岫之骚骚。
玄武缩于壳中兮,腾蛇蜿而自纠。
鱼矜鳞而并凌兮,鸟登木而失条。
坐太阴之庰室兮,慨含唏而增愁。
怨高阳之相宇兮,㑋颛顼而宅幽。
庸织路于四裔兮,斯与彼其何瘳?
望寒门之绝垠兮,纵余緤乎不周。
迅焱潚其媵我兮,骛翩飘而不禁。
越谽𠽫之洞穴兮,漂通川之碄碄。
经重𢉩乎寂漠兮,慜坟羊之深潜。
追荒忽于地底兮,轶无形而上浮。
出石密之闇野兮,不识蹊之所由。
速烛龙令执炬兮,过钟山而中休。
瞰瑶溪之赤岸兮,吊祖江之见刘。
聘王母于银台兮,羞玉芝以疗饥。
戴胜憖其既欢兮,又诮余之行迟。
载太华之玉女兮,召洛浦之宓妃。
咸姣丽以蛊媚兮,增嫭眼而蛾眉。
舒訬婧之纤腰兮,扬杂错之袿徽。
离朱唇而微笑兮,颜的砾以遗光。
献环琨与琛缡兮,申厥好以玄黄。
虽色艳而赂美兮,志皓荡而不嘉。
双材悲于不纳兮,并咏诗而清歌。
歌曰:天地烟煴,百芔含葩。
鸣鹤交颈,鴡鸠相和。
处子怀春,精魂回移。
如何淑明,忘我实多。
将答赋而不暇兮,爰整驾而亟行。
瞻昆崙之巍巍兮,临萦河之洋洋。
伏灵龟以负坻兮,亘螭龙之飞梁。
登阆风之层城兮,搆不死而为床。
屑瑶蕊以为糇兮,㪺白水以为浆。
抨巫咸作占梦兮,乃贞吉之元符。
滋令德于正中兮,含嘉秀以为敷。
既垂颖而顾本兮,亦要思乎故居。
安和静而随时兮,姑纯懿之所庐。
戒庶僚以夙会兮,佥供职而并讶。
丰隆軯其震霆兮,列缺晔其照夜。
云师𩅾以交集兮,涷雨沛其洒涂。
轙雕舆而树葩兮,扰应龙以服路。
百神森其备从兮,屯骑罗而星布。
振余袂而就车兮,脩剑揭以低昂。
冠岩岩其映盖兮,佩綝纚以煇煌。
仆夫俨其正策兮,八乘腾而超骧。
氛旄溶以天旋兮,蜺旌飘以飞飏。
抚軨轵而还睨兮,心勺𤄶其若汤。
羡上都之赫戏兮,何迷故而不忘?
左青雕之揵芝兮,右素威以司钲。
前长离使拂羽兮,后委衡乎玄冥。
属箕伯以函风兮,惩淟涊而为清。
拽云旗之离离兮,鸣玉鸾之󰂂󰂂。
涉清霄而升遐兮,浮蠛蠓而上征。
纷翼翼以徐戾兮,焱回回其扬灵。
叫帝阍使辟扉兮,觌天皇于琼宫。
聆广乐之九奏兮,展泄泄以肜肜;
考治乱于律均兮,意建始而思终。
惟般逸之无斁兮,惧乐往而哀来。
素女抚弦而馀音兮,太容吟曰念哉。
既防溢而靖志兮,迨我暇以翱翔。
出紫宫之肃肃兮,集太微之阆阆。
命王良掌策驷兮,踰高阁之将将。
罔车之幕幕兮,猎青林之芒芒。
弯威弧之拔剌兮,射嶓冢之封狼。
观壁垒于北落兮,伐河鼓之磅硠。
乘天潢之汎汎兮,浮云汉之汤汤。
倚招摇摄提以低佪剹流兮,察二纪五纬之绸缪遹皇。
偃蹇夭矫,娩以连卷兮,杂沓丛悴,飒以方骧。
戫汨飂泪,沛以罔象兮,烂漫丽靡,藐以迭逖。
凌惊雷之砊磕兮,弄狂电之淫裔。
踰痝鸿于宕冥兮,贯倒景而高厉。
廓荡荡其无涯兮,乃今窥乎天外。
据开阳而頫视兮,临旧乡之暗蔼。
悲离居之劳心兮,情悁悁而思归。
魂眷眷而屡顾兮,马倚辀而徘徊。
虽游娱以媮乐兮,岂愁慕之可怀。
出阊阖兮降天途,乘焱忽兮驰虚无。
云菲菲兮绕余轮,风眇眇兮震余旟。
缤连翩兮纷暗暧,倏眩眃兮反常闾。
收畴昔之逸豫兮,卷淫放之遐心。
修初服之娑娑兮,长余佩之参参。
文章奂以粲烂兮,美纷纭以从风。
御六艺之珍驾兮,游道德之平林。
结典籍而为罟兮,驱儒墨以为禽。
玩阴阳之变化兮,咏《雅》《颂》之徽音。
嘉曾氏之归耕兮,慕历阪之嵚崟。
恭夙夜而不贰兮,固终始之所服。
夕惕若厉以省󰋫兮,惧余身之未敕。
苟中情之端直兮,莫吾知而不恧。
默无为以凝志兮,与仁义乎逍遥。
不出户而知天下兮,何必历远以劬劳?
系曰:天长地久岁不留,俟河之清秪怀忧。
愿得远渡以自娱,上下无常穷六区。
超踰腾跃绝世俗,飘遥神举逞所欲。
天不可阶仙夫稀,柏舟悄悄𠫤不飞。
松乔高跱孰能离,结精远游使心携。
回志朅来从玄谋,获我所求夫何思!
寄别参政 南宋 · 方岳
七言律诗
一见臞仙眼为清,寒温未了与谈经。
有书欲问文中子,无策重窥傅说星。
马瘦不妨吟下泽,鹤归宁复唳华亭。
独于知己难忘在,投老残编傥乞灵。
槐香赋 西晋 · 嵇含
余以太簇之月,登于历山之阳,仰眺崇峦,俯视幽坂,乃睹槐香生蒙楚之间,曾见斯香菹于广夏之庭。或披帝王之图,怪其遐弃,遂迁树于中堂,华丽则殊彩阿那,芳实则可以藏书。又感其弃本高崖,委身阶庭,似傅说显殷,四叟归汉。故因实制名。
蒙蒙绿叶,摇摇弱茎(《御览》九百八十三)
凤凰不长见,举世称其名。
麒麟出非时,仲尼劳叹声。
傅说居版筑,岂拟图丹青。
诸葛卧南阳,草庐以终生。
治殷作霖雨,佐蜀叹无成。
忠心昭万古,日月当天明。
长疑山谷间,麟凤或潜形。
愿聆韶乐奏,雍雍共和鸣。
元末明初 · 郑梦周
五言律诗
世人多梦寐,梦罢旋成空。
自是因思虑,何能有感通。
殷家得傅说,孔氏见周公。
此理人如问,当求至静中。
观象赋 北魏 · 张渊
《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则之。又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然则三极虽殊,妙本同一;显昧虽遐,契齐影响。寻其应感之符,测乎冥通之数,天人之际,可见明矣。夫机象冥缅,至理幽玄,岂伊管智所能究畅。然歌咏之来,偶同风人,目阅群宿,能不歌吟?是时也,岁次析木之津,日在翼星之分,阊阖晨鼓而萧瑟,流火夕叹以摧颓,游气眇其高搴,辰宿焕焉华布。睹时逝怀川上之感,步秋林同宋生之戚,叹巨艰之未终,抱殷忧而不寐,遂彷徨于穷谷之里,杖策陟神岩之侧。乃仰观太虚,纵目远览,吟啸之顷,懔然增怀。不览至理,拔自近情。常韵发于宵夜,不仕咏歌之末,遂援管而为赋。其辞曰:
陟秀峰以遐眺,望灵象于九霄(陟,升。遐,远。九霄,九天也。)
睹紫宫之环周,嘉帝坐之独标
瞻华盖之荫蔼,何虚中之迢迢
观阁道之穹隆,想灵驾之电飘
尔乃纵目远览,傍极四维,北鉴机衡,南睹太微,三台皦皦以双列,皇座囧囧以垂晖,虎贲执锐于前阶,常陈屯聚于后闱
遂回情旋首,次目文昌
仰见造父,爰及王良
傅说登天而乘尾,奚仲托于津阳傅说一星在尾后。傅说,殷时隐于岩中,殷王武丁梦得贤人,圜画其象,求而得之,即立为相。死,精上为星。乘尾,在龙驷之间。奚仲四星,在天津北,近河傍。太古时造车舆者,死而精上为星。水北曰阳,在河北,故曰津阳也。)
织女朗列于河湄,牵牛焕然而舒光
五车亭柱于毕阴,两河侠井而相望
灼灼群位,落落幽纪,设官分职,罔不悉置
储贰副天,庭延三吏
论道纳言,各有攸司
将相次序以卫守,九卿珠连而内侍
天街分中外之境,四七列九土之异
左则天纪、枪、棓、摄提、大角,二咸防奢,七公理狱
库楼炯炯以灼明,骑官腾骧而奋足
天市建肆于房、心,帝座磊落而电烛
于前则老人、天社,清庙所居
明堂配帝,灵台考符
丈人极阳而慌忽,子孙嘒嘒于参嵎(21)
天狗接狼以吠守,野鸡伺晨于参墟(22)
右则少微、轩辕,皇后之位,嫔御相次,尊卑有秩(23)
御宫典仪,女史执笔(24)
内平秉礼以伺邪,天牢禁愆而察失(25)
于后则有车府、传舍,匏瓜、天津(26),扶匡照曜,丽珠佩珍(27)
人星丽玄以闲逸,哭、泣连属而趋坟(28)
河鼓震雷以𥔀磕,腾蛇蟠萦而轮菌。
河鼓十二星在南斗北,此星昏中南方而震雷。
《易》曰「鼓之以雷霆」此之谓也。
此星主声音,故曰𥔀磕,腾蛇二十二星在营室北,形状似𥔀蛇,故曰轮菌。
于是周章高眄,还旋辰极(辰极,北极。)
既觌钩陈中禁,复睹天帝休息(29)
渐台可升,离宫可即(30)
酒旗建醇醪之旌,女床列窈窕之色(31)
辇道屈曲以微焕,附路立于云阁之侧(32)
其列星之表,五车之间,乃有咸池、鸿沼、玉井、天渊、建树、百果、竹林在焉(33)
江河炳著于上穹,素气霏霏其带天(34)
神龟曜甲于清冷,龙鱼摛光以英连(35)
又有南门、鼓吹,器府之官,奏彼丝竹,为帝娱欢(36)
熊、罴绵络于天际,虎、豹傥煜而晖烂(虎、豹、熊、罴四星在狼星傍。)
弧精引弓以持满,狼星摇动于霄端(37)
其外则有燕、秦、齐、赵列国之名(38)
雷电霹雳,雨落云征(39)
陈车策驾于氐南。
天驷骋步于太清(陈车三星在氐南,房星一名天驷。)
园、苑周回以曲列,仓、廪区别而殊形(40)
内则尚书、大理、太一、天一之宫(41),柱下著术,传示无穷(柱下史一星在北极东。)
六甲候大帝之所须,内厨进御膳于皇躬(42)
天船横汉以普济,积水候灾于其中(43)
阴德播洪施以恤不足,四辅翼皇极而阐玄风(44)
恢恢太虚,寥寥帝庭(45)
五座并设,爰集神灵(46)
乃命荧惑,伺彼骄盈(47)
执法刺举于南端,五侯议疑于水衡(48)
金、火时出以成纬,七宿匡卫而为经(49)
炜烨昱其并曜,粲若三春之荣(言星辰布曜,若春日之荣华也。)
睹夫天官之罗布,故作则于华京(50)
及其灾异之兴,出无常所(51)
归邪缤纷,飞、流电举(52)
妖星起则殃及晋平,蛇乘龙则祸连周楚(53)
或取证于逢公,或推变于冲午(54)
乃有钦明光被,填逆水府(55),洪波滔天,功隆大禹(56)
此则冥数之大运,非治纲之失绪(57)
盖象外之妙,不可以粗理寻,重玄之内,难以荧燎(言玄理微妙,不可知见也。)
至于精灵所感,迅逾骇向。
刑轲慕丹,则白虹贯日而不彻(58)
卫生画策,则太白食昴而摛朗(59)
鲁阳指麾,而曜灵为之回驾(60)
严陵来游,而客气著于乾象(61)
斯皆至感动于神祇,诚应效于既往。
尔乃四气鳞次,斗建辰移。
虽无声言,三光是知(62)
星中定于昏明,影度以之不差。
测水旱于未然,占方来之安危(63)
阴精乘箕,则大飙暮鼓,西南入毕,则淫雨滂沲(64)
譬犹晋钟之应铜山,风云之从班螭(65)
若夫冥车潜驾,时乘六虬。
大仪回运,万象俱流(66)
北斗俄其西倾,群星忽以匿幽(幽,暗也。)
望舒纵辔以骋度,灵轮浃旦而过周(67)
尔乃凝神远瞩,晒目八荒。
察之无象,视之眇茫。
状若浑元之未判别,又似浮海而睹沧浪。
幽遐迥回希夷,寸眸焉能究其傍(68)
于是乎夜对山水,栖心高镜。
远寻终古,攸然独咏。
美景星之继昼,大唐尧之德盛(69)
嘉黄星之靡锋,明虞舜之不竞(70)
畴吕尚之宵梦,善登辅而翼圣(71)
钦管仲之察微,见虚、危而知命(72)
叹荧惑之舍心,高宋景之守政(73)
壮汉祖之入秦,奇五纬之聚映(74)
尔乃历象既周,相佯岩际(75)
寻图籍之所记,著星变乎书契。
览前代之将沦,咸谴告于昏世(76)
桀斩谏以星孛,纣酖荒而致彗(77)
恒不见以周衰,枉蛇行而秦灭(78)
谅人事之有由,岂妖灾之虚设(79)
诚庸主之难悛,故明君之所察(80)
尧无为犹观象,而况德非乎先哲(81)
⑴ 紫宫垣十五星在北斗北,天皇大帝一星在紫宫中,天帝位尊,故言独标也。
⑵ 华盖七星,杠九星,合十六星,在大帝上。迢迢,高远之貌。
⑶ 阁道六星在王良东北,天帝之所乘摄,灵驾之所由从。电飘,疾也。
⑷ 四维,四方之维。机衡,谓北斗星。太微宫十星,在翼轸北。
⑸ 三台凡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极太微。皇座一星在太微星中。皦皦、囧囧,皆星光明之貌也。
⑹ 三台谓之太阶,虎贲一星在下台南,故言前阶。常陈七星,如毕状,在皇座北,皆宿卫天帝前后,备非常。阐门,宫中之门也。
⑺ 文昌七星,在北斗魁前,别一宫之名,皆相位次也。
⑻ 造父五星,在传舍河中。造父,周穆王御。死,精上为星。王良五星,在奎北。王良者,晋大夫,善御,九方湮之子。良一名邮无正,为赵简子御。死,精托于星,为天帝之驭官。
⑼ 织女三星在纪星东端,牵牛六星在河鼓南。世人复以河鼓为牵牛。
⑽ 五车三柱,都十四星,在毕东北。在宿北,故谓之阴。两河,南河、北河。六星侠东井,东西遥相对,故曰相望也。
⑾ 灼灼、落落,皆星光明希疏之貌。群位,谓天设三公九卿之官,皇后嫔御之位。分,谓分其所司,而各有所典。罔,无。悉,尽。言无不尽备,官职亦有之也。
⑿ 储贰,谓太子一星,在帝座北。三吏,三公星,在太微宫中也。
⒀ 论道,谓三公坐而论道。纳言,谓尚书献可替否
⒁ 大微宫十星,皆有上将上相次将次相之位。九卿三星在太微庭中,行列似珠之相连而内侍。
⒂ 天街二星,昴毕间,近月星,阴阳之所分,中国之境界。天街以西属外国,旌头毡褐,引弓之民皆属焉。天街以东属中国,搢绅之士冠带之伦皆属焉。四七二十八宿,角、亢,郑国兖州;氏、房、心,陈国豫州;尾、箕,燕国幽州;斗、牛,吴国扬州;女、虚、危,齐国青州;营室、东壁,卫国并州;奎、娄,鲁国徐州;胃、昴、毕,赵国冀州;觜、参,魏国益州;井、鬼,秦国雍州;柳、星、张,周国洛阳、三河;翼、轸,楚国荆州。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经历,地有十二州,王侯之所国。方土所出之物,各有殊异不同者。
⒃ 天纪九星在贯索东,天枪三星在北斗杓东,天棓五星在女床东北。摄提六星侠大角,大角一星在摄提间。二咸:东咸四星在房东北,西咸四星在房西北,此星主防奢淫诌佞之事。七公七星在招摇东,接近贯索。贯索为天狱。刑狱失中,则七公评议,理其冤枉。
⒄ 库楼十星在大角南。骑官二十七星在氐南。骑官典乘,故曰腾骧也。
⒅ 天市二十四星在房、心北,帝座一星在天市中心。
⒆ 老人一星在弧南,常以春秋分候之。天社六星亦在弧南。清庙十四星在张南。
⒇ 明堂三星在太微西南角外,灵台三星在明堂西。
(21) 丈人二星在军市西南。星在南方,故称极阳。慌忽,谓星细小,远邈难见。《老子》曰:「忽兮慌兮,其中有象;慌兮忽兮,其中有物。」子二星,在丈人东。嘒,小貌。孙二星,在子东。《诗》云:「嘒彼小星,三五在东。」此之谓乎?
(22) 天狗七星在狼北,野鸡一星在参东南。天市中街,主警怖,故曰吠守。鸡能候时,故曰伺晨。
(23) 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南北列,白衣处士之位。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有皇后嫔御之位,尊卑相次,皆秩序之也。
(24) 御宫四星在钩陈左傍,此星主典司礼仪、威容步趋之事。女史一星在柱下史北。女史记识昼夜昏明,节漏省时,在钩陈右傍。
(25) 内平四星在中宫南,有邪媚之事,以礼正之。天牢六星在北斗魁下,有过失则惩其愆也。
(26) 车府七星在天津东,传舍五星在华盖上,匏瓜五星在丽珠北,天津九星在匏瓜北。
(27) 扶匡七星在天津东,丽珠五星在须女北。丽桂、衣珠、佩珍,后夫人之盛饰。其星主皇后之服也。
(28) 人星五星在车府南,丽,附;玄,天。言人星近于闲逸。《易》曰:「日月星辰丽于天。」《石氏经》曰:「人星优游,人乃安宁。」,哭二星在虚南,泣三星在哭东。坟墓四星在危南。哭、泣星行列趋向坟墓,故曰连属。
(29) 钩陈六星在紫宫中,天皇大帝之所居。诸宫别馆及天床星,皆是休息寝卧而游也。
(30) 渐台、离宫皆天宫台之名。渐台四星在织女东足下。离宫六星与营室相连。言天帝或升渐台而睹,或就离宫而游。即,就也。《礼记》曰「即宫于宗周」也。
(31) 酒旗三星在轩辕左角,天设置酒官为饮燕之事,故建牙旗为标。女床三星在纪星东北端,奉侍天王之女。侍卫天王,必有《关雎》窈窕之美,无妒忌之心,乃可侍卫天王左右,故言列窈窕之色也。
(32) 辇道五星在织女西足,屈曲而细小,故言微焕也。附路一星在阁道傍,言天帝出入由阁道附路。豫防败伤,故言天帝立于云阁之侧。
(33) 列宿之外谓之表。咸池三星在天潢东,鸿沼二十三星在须女北,玉井四星在参左足下,天渊十星在龟星东南,建树、百果星在胃南,竹林二十五星在园西南。
(34) 江,天江星。天江四星在尾北,言天江星乃炳然著见于天上。素气者,天河白气。素,白。霏霏然,带著于天也。
(35) 神龟,龟星也,有五星在尾南。龟知来事,故称神。在河中,故言清冷。鱼龙,谓鱼一星,在尾后河中。尾为龙宿,故言龙鱼。此星在河中,以鱼星之映,水有光曜也。
(36) 南门、鼓吹二星在库楼南,翼西南。器府三十二星在轸南。器府典掌丝竹之事,以娱乐天帝也。
(37) 狼一星在参东南,弧九星在狼东南。《星传》云:「天下兵起,则弧弓张天。」
(38) 外,谓列宿之外,复有诸国之名。齐一星在九坎东,赵二星在齐北,郑一星在赵北,越一星在郑北,周二星在越东,秦二星在周东,代二星在秦南,晋一星在代南,韩一星在晋西,魏一星在韩北,楚一星在韩西,燕一星在楚南。诸列国之名,凡有十二星也。
(39) 征,行也。雷电六星在营室南,霹雳五星在上公西南,云雨四星在霹雳南。
(40) 天园十四星在苑南,天苑十六星在昴、毕南,天仓六星在娄南,天廪四星在昴南,言形象殊别不同也。
(41) 尚书五星在紫微宫门内东南维。大理二星在紫徽宫中。太一、天一各一星,相近,在紫宫门南。
(42) 六甲在华盖下,内厨二星在紫宫西南角外。
(43) 天船九星在大陵北,积水一星在天船中。
(44) 阴德二星在尚书西,四辅四星侠北极。播,布。洪,大。玄,天也。阴德之官,必有阳报。夫阴施阳报,自然之常数,贫穷困死,生民之极艰。以至困乏□死,遭阴德之终。故穷者不希周恤而惠与自至,施者无求于报而酬答自来。斯乃冥中之理,大象岂虚构其曜哉?四辅星既翼佐北极之枢,又能阐扬天帝之风教,故言阐玄风也。
(45) 恢恢、寥寥,皆广大清虚之貌。《老子》曰:「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帝庭,谓太微宫也。
(46) 五座,谓太微宫中五帝座也。黄帝灵威仰位东方,赤帝赤熛怒位南方,白帝白招矩位西方,黑帝汁光纪位北方,黄帝含枢纽位中央。五帝各异,并集诸神之宫,与之谋国事。《孝经·援神契》曰:「并设神灵集谋。」此之谓也。
(47) 荧惑常以十月、十一月入太微,受制伺无道之国,故曰伺彼骄盈也。
(48) 太微南门,谓之执法。刺举者,刺奸恶,举有功。五侯五星在东北。东井为水衡,辨疑狱,五侯议而评之也。
(49) 金、火,荧惑、太白也。七宿,谓一方七宿。天文谓五星为纬,二十八宿为经,故举金火七宿为言,则五星二十八宿可知也。言五星出人,伏见有时,不常出也。
(50) 言天官罗布于上,王者法效于下。《论语》曰:「惟天为大,惟尧则之也。」
(51) 言灾异出无常宿,随其善恶而处之。假使郑国有事,则变见角、亢也。
(52) 如星非星,如云非云,谓之归邪。夹以微气,故称缤纷。飞,飞星也。流,流星也。飞星与流星各异,飞星焱去而迹绝,流星迹存而不灭。电举者,似焱电长。
(53) 《春秋》鲁襄公十年春正月戊子,妖星出于婺女,见于申维。婺女属齐,申为晋分。梓慎见妖星出,知晋侯以戊子日死。蛇乘龙,谓襄公二十八年,岁星次天津,于玄枵十五度,在虚下。岁星主木,位在东,体合房、心,故名龙。虚在坎,坎子位,次玄枵,龟蛇之类。岁星失次,行虚之外,出其下,故曰蛇乘龙。龙位寿星,宋、郑之分。梓慎见蛇乘龙,知饥在宋、郑。然裨灶以为周王及楚子皆死。二人推变不同,所见各异。梓慎、裨灶,古之良史也。
(54) 逢公,齐邑,姜之先。言逢公死时,亦有此星见,梓慎推星,以此方之,知晋平公将死。冲午,谓虚宿对午。午为张、翼,张、翼周楚之分,裨灶占知周王、楚子死,故言推变于冲午。
(55) 昔尧遭洪水,填星逆行入水府。《书》曰:「钦明文思,光被万邦。」
(56) 言洪水既出,尧命鲧治之而功不成,乃复命禹治而平之,禹有济世之难,治水之功。《书》曰:「洪水滔天。」又曰:「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57) 言尧遭洪水,致填星逆行之异,非不德所致,此乃运数应尔也。
(58) 昔荆轲慕燕太子丹之义,入秦为刺客,虽至精感上,而事竟不捷。
(59) 昔卫先生为秦画策于长平,昭王疑而不信,太白有食昴之变。
(60) 鲁阳,古之贤人,以手麾日,能再回也。
(61) 昔光武为白衣时,与严陵相厚善,及登帝位,陵来入见,太史奏曰:「客星犯帝座。」光武诏曰:「乃严子陵,非客。」
(62) 言四时代谢不常,每月斗移建一辰,天无声言语止以星辰见变谴,以示人也。
(63) 孟春正月,昏参中,旦尾中。仲春之月,昏弧中,旦建星中。季春之月,昏七星中,旦牵牛中。孟夏之月,昏翼中。旦婺女中。仲夏之月,昏亢中,旦危中。季夏之月,昏心中,旦奎中,孟秋之月,昏建星中,旦毕中。仲秋之月,昏牵牛中,旦觜晼中。季秋之月,昏虚中,旦柳中。孟冬之月,昏危中,旦七星中。仲冬之月,昏东壁中,旦轸中。季冬之月,昏娄中,旦氐中。冬至之日,建八尺之标,影长一丈三尺五寸也。夏至之日,影长一尺六寸也。影长为水,影短为旱。
(64) 阴精,月也。东北失道入箕则多风。移而西南,失道入毕,则多雨。雨三日为淫雨。《诗》曰:「月丽于毕,俾滂沲矣。」《书》曰:「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此之谓也。
(65) 言云从龙,风从虎,同气相求,同类相应,蜀山崩而晋钟鸣也。
(66) 六虬,六龙。《易》曰:「时乘六龙以御天。」此皆是天回运转。
(67) 望舒,月也。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周天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天一日一夜运转过周一度。浃,匝也。至旦晓而过匝,故曰浃旦而过周也。
(68) 凝神,精不动也。言极远傍视,茫然若造化之始,元气未分,似浮海远望而不见其边。《论语》曰:「乘桴浮于海。」《老子》曰:「听之不闻其声,名曰希;视之不见其形,名曰夷。」
(69) 《瑞应图》曰:「景星大如半月,生于晦朔,助月光明。」当尧之时,有此星见,故美尧之德能致之也。
(70) 昔舜将受禅于尧,先有星见,圆而无锋芒。言舜当用土德王天下。星见而无芒角者,示揖让而受,不以兵事争竞也。
(71) 昔太公未遇文王时,钓鱼于磻溪,夜梦得北斗辅星,神告尚以伐纣之意。事见《尚书·中侯篇》也。
(72) 昔管仲与鲍叔牙商贾于南阳,见三星聚虚、危之分,知齐将有霸主,遂共戮力,来投齐地也。
(73) 当春秋时,荧惑守心,景公不从史韦之言,荧惑退舍,而延二十年。
(74) 昔汉祖入秦,五星聚于东井,秦之分。
(75) 相佯,倘佯也。《尚书》曰:「历象日月星辰。」
(76) 言先代之君将沦亡,天必告灾异之徵也
(77) 夫景星见则太平应,彗、孛作而祸乱兴,天之常也。昔夏桀无道,斩关龙逢而极恶,孛星见,汤伐之,放于鸣条之野。殷纣设炮烙之刑,彗星出,武王悬之白旗也
(78) 昔鲁庄公十年夏四月,恒星不见,自是以后,周室衰微。枉矢出,蛇行而无尾,自昔项羽入关,有此变。见《汉书》
(79) 言天以冥应,玄象为变,要由人事,岂妖灾而已。
(80) 言庸君暗主,玄象谴告,不能改行自新以答天变。贤君明主则不然,见天灾异,惧而修德也。
(81) 夫唐尧至治,犹历象璇玑,窥七政,况德不及古,而不观之乎。《魏书·张渊传》,又见《十六国春秋》六十九。无注。案:「张渊」《北史》作张深,《文选·月赋注》引作「张泉」,皆避唐讳。《初学记》一略载此赋,作宋张镜。《隋志》有《宋新安太守张镜集》十卷,岂此赋又见《张镜集》邪?疑《初学记》「宋」字误。
共 24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