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秦始皇

相关人物:共 83 位
共 2121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三秦记曰:始皇作骊山陵。周回跨阴盘县界。水背陵障。使东西流。运大石于渭北渚。民怨之。作甘泉之歌曰:○逯案。二酉堂丛书本辛氏三秦记载此。张氏谓出太平《御览》。今检《御览》无此条。
运石甘泉口,渭水不敢流。
千人唱,万人讴,金陵馀石大如塸
⑴ 关中记作大如𥱸土屋。○逯案。土屋二字博物志属下文。○博物志四。关中记。《御览》五百五十九引流、钩二韵。《诗纪前集》二。
《异苑》曰:秦世有谣曰云云。始皇既坑儒焚典。乃发孔子墓。欲取诸经传。圹既启。于是悉如谣者之言。又言谣言刊在石壁。甚恶之。乃远沙丘而循别路。见一群小儿辇沙为阜。问。云沙丘。从此得病。
秦始皇,何彊梁。
开吾户,据吾床。
饮吾酒,唾吾浆。
飧吾饭,以为粮。
张吾弓,射东墙。
前至沙丘当灭亡(○《异苑》四。)
秦驻碑 秦 · 无名氏
四言诗
始皇承天,越受帝命。
业超上世,歼周灭郑。
七雄靡馀,六国是并。
功齐太古,道深前王。
埒炎均昊,美冠颛黄。
通灵七代,敬构商堂。
纵圣凝贤,将记百几。
奄蔼馀辉,蜚声万祀。
按:(附考山在海盐县南十八里海上始皇东游登此望海又名秦望亦名秦径始皇美人死葬山下有美人庙又相传五百童女避秦难于此后得仙今尚有秦皇石桥柱十二没于沙中山下长堤沿海为始皇驰道山下有秦溪庙前有飘松一株伐去复生时显戈甲光怪之异云碑系梁天监二年八月二十三日右判史敬素立字多磨灭不能全载按宋王象之舆地碑记目曰始皇碑在嘉兴县意即此碑然不知何年移郡城耳)
侠客行 元末明初 · 释宗泐
平生重然诺,意气横素秋。
拔剑悲风吼,上马行报仇。
报仇向何处,堂堂九衢路。
突上秦王庭,直入韩相府。
回身视剑锷,血渍霜华薄。
敢持一片心,为君摧五岳。
五岳即可摧,此心终不灰。
耻没儿女手,完质归泉台。
述异记曰:始皇二十六年。童谣云。
阿房阿房亡始皇(○述异记下。)
荆轲歌 战国末卫国 · 荆轲
① 《诗纪》作渡易水歌。注。一曰荆轲歌。
《史记》曰: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云云。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⑴ ○战国策燕策三。《史记》刺客列传燕丹子下。《文选》二十八。《书钞》百六。《类聚》四十三。《初学记》一、十五。《御览》六十四、五百七十二。《诗纪前集》二。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泰山刻石 秦 · 李斯
四言诗
皇帝临立,作制明法,臣下修饬。
廿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
亲巡远黎,登兹泰山,周览东极。
从臣思速,本原事业,祗诵功德。
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
大义箸明,陲于后嗣,顺承勿革。
皇帝躬听,既平天下,不懈于治。
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
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
贵贱分明,男女体顺,慎遵职事。
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昆嗣。
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刘跂《泰山篆谱》、《绛贴》本,又李处巽重摹本,又《史记秦始皇纪》「临立」作「临位」,「躬听」作「躬𫆅」「亲巡远黎」作「亲巡远方黎民」,「体顺」作「礼顺」,「昆嗣」作「后嗣」。)
始皇 北宋 · 钱惟演
七言律诗
天极周环百二都,六王钟鐻接刘苏。
金椎漫筑甘泉道,匕首还随(王注本作献)督亢图。
已觉副车惊博浪,更携连弩望蓬壶。
不将寸土封诸子,刘项由来是匹夫。
甲观鸿都安在哉,壁经犹怯祖龙灰。
椎轮有事驱铜辇,宝轴何人擅玉台。
明月珠分隋掌玩,结风衣称楚腰裁。
六朝芳草皆销歇,空隐西园游上才。
之罘刻石 秦 · 李斯
四言诗
维廿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皇帝东游,巡登之罘,临照于海。
从臣嘉观,原念休烈,追诵本始
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著纲纪。
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
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
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
义诛信行,威燀旁达,莫不宾服。
烹灭强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
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
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
群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常式(《史记·秦始皇纪》「大矣」下脱一字,「表垂」下衍「于」字,今校正。)
共 2121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