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华

相关人物:共 32 位
共 3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人,字正封。博学工诗,与萧颖士、刘长卿游。玄宗时为河南令。官至秘书监。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士经,一字正封,排行九,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天宝中,为河南令(刘长卿《客舍赠别韦九建赴任河南韦十七造赴任郑县就便觐省》),后为太子詹事。
贞元五年(789),以秘书监致仕。
韦建“中明外纯”(李华《三贤论》)。
生平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二、《唐会要》卷六七、《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上》、《唐诗纪事》卷二四。
建与萧颖士、刘长卿、高适等人交游,与萧颖士最为友善。
全唐诗》存诗2首。
唐诗汇评
韦建,生卒年不详,字正封,一字士经,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官河南令,与萧颖士交厚。贞元初,官至太子詹事。五年,授秘书监致仕。《全唐诗》存诗二首。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一
昂。
高平人。
李华同举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玄宗开元中,上《圣典》三卷,除校书郎。天宝中,为中书舍人。十二载,拜礼部侍郎,连知四年贡举,放张继、皇甫冉兄弟、郎士元、元结、韩翃等及第。肃宗至德间官尚书右丞。能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一作杨浚,误。
玄宗开元中进士及第,任校书郎。
天宝中任中书舍人,十二载(753)拜礼部侍郎,四知贡举,曾向萧颖士访求人才。
肃宗至德间任尚书右丞。
生平事迹散见《新唐书·艺文志三》《圣典》注、李华《三贤论》、《册府元龟》卷一六二、《曲石精庐藏唐墓志》阳浚撰《李昢志》。
全唐诗》存阳浚诗3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收其《送刘散员赋得陈思王诗明月照高楼》诗1首,小传云为“贞观时人”。按此诗出《文苑英华》卷二八五。从同唱诸人事迹看,此诗应为隋时作。其人是否入唐,尚无确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6—748 【介绍】: 唐僧。江都人,俗姓郭。工翰墨。少誓齿空门,志不可夺。依太原寺东塔,体解律文,绝其所疑,时贤推服,有声京师。寻归居扬州龙兴寺,食不求饱,居不易坐。朝士途经者,以不践其门阈为大羞。复召至长安,房琯、崔涣等皆争与之交。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生江都之郭氏。稍具知识。即念出家。父母虽爱。不能夺也。既从瑶台成律师受具戒。旋于太原东塔寺究律藏。言入希微。理参玄要。识者推伏焉。众请任以纲领职。乃默然东归。率诵金刚般若经如意轮心咒。化乡里。诸所设施。莫克尽述。大略皆以隆显教门。敷弘法席而已。且维扬东南之冲要。朝廷土大夫。所从来往。必脩刺门下。然尤以得见为𢠢。以不得见为大辱。故黄门侍郎卢藏用退而叹曰。宇宙之内。信有高人。若太子少保陆象先。兵部尚书毕构。少府监陆馀庆。吏部郎中严挺之。河南尹崔希逸。太尉房琯中书侍郎平章事崔涣。礼部侍郎李憕。著作郎綦母潜。名士王昌龄。佥所赡奉。愿同洒扫。 天宝七载。十月十四日。晨兴盥漱。就胡床跏趺。默睹西方。既曛而灭于龙兴寺之别院。春秋八十三。夏六十二。缁素弟子北距泗沂。南踰领徼。望哭者千族。送葬者万人其得法上首。曰会稽昙一福建怀一等。树塔于城西蜀冈之原。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华。撰文勒碑。大理司直张从申书。赵郡李阳冰篆额。
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法慎。
姓郭氏。
江都人也。
孩抱之岁誓齿空门。
亲爱所钟志不可夺。
从遥台成律师受具戒。
依太原寺东塔体解律文绝其所疑。
时贤推服。
或一言曲分于象表。
精理自得于环中。
声振京师如晞爱日。
诸寺众请纲领。
乃默然而东归。
既还扬都俯允郡愿恒诵金刚般若经如意轮。
般若佛心我得此心。
众生亦得。
如意胜愿我如此愿。
众生亦如。
谓天台止观包一切经义。
东山法门是一切佛乘。
色空两亡定慧双照。
不可得而称也。
慎暑不摄齐。
食不求饱。
居不易坐。
四方舍施归于大众。
一身有无均于最下。
朝廷之士衔命往还。
路出维扬终岁百数。
不践门阈以为大羞。
仰承一盻如洗饥渴。
慎与人子言依于孝。
与人臣言依于忠。
与人上言依于仁。
与人下言依于礼。
佛教儒行合而为一。
学者流误。
故亲校经论延来者听受。
故大起僧坊将警群迷。
故广图菩萨因地。
善护诸命。
故曲济众生寿量。
以文字度人。
故工于翰墨。
以法皆佛法。
故兼采儒流以我慢为防。
故自负衣钵。
以规规为任故纲正缁林。
以发挥道宗。
故上行恭礼。
以感慕遗迹。
故不远他邦。
以龙象参议。
故再至京国。
以轨度端明。
故研精律部欤。
黄门侍郎卢藏用才高名重罕于推挹。
一见于慎慕味循环不能离坐。
退而叹曰。
宇宙之内信有高人。
黄门于院中置以经藏严以香灯。
天地无疆像法常在。
太子少保陆象先兵部尚书毕构少府监陆馀庆吏部侍郎严挺之河南尹崔希逸太尉房琯中书侍郎平章事崔涣礼部尚书李憕辞人王昌龄著作郎綦母潜佥所瞻奉愿同洒扫。
感动朝宰如此。
以天宝七载十月十四日。
晨兴盥漱就胡床加趺。
心奉西方既嚑而灭于龙兴寺别院。
春秋八十三。
夏六十二。
缁素弟子北距泗沂南踰岭徼。
望哭者千族。
会葬者万人。
其上首曰会稽昙一闽僧怀一南康崇睿晋陵义宣钱塘谭山寺惠鸾洛京法瑜崇元鹤林寺法励法海维扬惠凝明幽灵祐灵一等。
罔不成乐说辩才入法华三昧。
众所知识物之依怙。
天上甘露正味调柔。
人中象王利根成熟。
音乐树下长流福慧之泉。
雪山峰顶仰见清凉之月。
金刚决定烦恼无馀优昙开敷香洁盈满。
法施之恩郡居之感。
哀奉色身经始灵塔于芜城西蜀冈之原。
像教也幽公自幼及衰恒所亲侍。
后请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华为碑纪述。
大历八年癸丑十二月也。
大理司直张从申书赵郡李阳冰题额其塔。
亦幽公经度建塔之地。
广袤如素高卑得中。
周临四衢平视千里。
门人环莳列柏荐以名香。
其塔属会昌中例皆毁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3—739 【介绍】: 唐京兆长安人,字善冲。博学有文才。擢进士,举贤良方正高第。为吏部侍郎岑羲所器,荐为左补阙。睿宗时迁中书侍郎。玄宗时历秘书监、太子宾客。详定宗庙祭礼及六亲服法,多所建议。俭约自持,不治居宅,作《陋室铭》以见志。卒谥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3—739 字若冲,一作善冲。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
武后时,登进士第,又举贤良方正,对策天下第一,授校书郎。
历官陆浑主簿、左补阙、殿中侍御史、起居舍人。
睿宗时,迁祠部员外郎,拜中书舍人,改虞部郎中。
玄宗开元初,摄御史中丞。
贬著作郎。
七年(719)迁太子左庶子。
母丧服阙,拜中书侍郎。
寻出为魏州刺史。
召拜左散骑常侍充东都副留守,历集贤院学士、秘书监,迁太子宾客,出兼怀州刺史。
又以本官充东都副留守。
开元二十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孝。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李华《赠礼部尚书清河孝公崔沔集序》,颜真卿《博陵崔孝公宅陋室铭记》,拓片《大唐尚书左仆射崔沔墓志》。
沔博学能文,其子祐甫集其遗文编为29卷,已佚。
全唐诗》存其诗1首。
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三
沔。京兆长安人。应制举。对策为天下第一。累迁祠部员外郎。睿宗朝转著作郎。开元中历秘书监太子宾客。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5—765 【介绍】: 唐潞州壶关人,字元辅。第进士。累迁中书舍人,知吏部选事。贬安康太守,徙魏郡,充河北采访使,徙扶风郡,封高平县男,迁东都留守致仕。玄宗入蜀,肃宗召赴行在,拜左相。平京师,封韩国公。代宗时吐蕃犯京师,胁之而闭口不言,帝还,拜太保。卒谥文贞。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9—765 字元辅,潞州壶关(今山西壶关)人。
进士及第,玄宗开元七年(719)中文辞雅丽科,历仕万年尉,金州刺史,监察御史,侍御史,度支、兵部、吏部员外郎,吏部郎中。
二十四年拜中书舍人,二十九年任吏部侍郎。
天宝二年(743)出为安康郡太守,转魏郡太守。
五载改河东太守,徙扶风郡太守,转东京留守。
十四载授陕郡太守。
肃宗至德二载(757)拜左相,改侍中,封韩国公。
代宗永泰元年(765)卒,赠太师。
谥文贞。
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李华《苗晋卿墓志》、王维《苗晋卿德政碑》。
工文善诗。
全唐诗》存诗1首。
王维《苗晋卿德政碑》存断句4,《全唐诗续拾》据之补入。
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三
晋卿字元辅。潞州壶关人。第进士。累进中书舍人。天宝中封高平县男。累迁宪部尚书兼左丞。肃宗即位。拜左相。封韩国公。改侍中。册为太保。罢政事。永泰元年薨。年八十一。赠太师。谥曰懿献。元载入相。以旧恩讽有司改谥文贞。大历七年配享肃宗庙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9—751 【介绍】: 唐僧。长水人,字通性。俗姓李。世习儒业,幼为诸生。玄宗天宝四年受具足戒。居润州石圮山。李华、崔益问以三教优劣,应答如流。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字通性。
李氏。
其先居陇西。
晋南度。
为长水人。
世儒素。
悟幼而材颖。
然有恶疾。
莫治疗。
开元中。
溪光律师教之理事二忏悔法。
因爇一指。
以致精恪。
感瑞光如月。
于菩萨像前。
天宝四年。
始披缁受具足戒。
八年。
举异行。
获隶名兹山。
山即石圯山也。
地当劳劳之东。
晚节结宇幽僻。
每置法华道场。
九旬脩观佛三昧。
尝语门人曰。
夫阴薄日以何伤。
风运空而不动。
苟达于妄。
孰非性者。
久之猛兽驯于禅榻。
祥云垂于法堂。
一夕有神人。
谓悟曰。
弟子隋之新城侯曹世安也。
职典斯地。
今师至止。
愿以永奉行道。
言讫而隐。
吏部员外李华
殿中侍御史崔益。
同谒悟。
从容问及三教优劣。
悟曰。
路伽邪典籍。
皆心外法。
味之者劳而无證。
其犹朽壤滋
乾池映月。
比释教。
其辽哉邈矣。
如是詶唱再四。
益唯唯。
不知首之累肯也。
十年春稍寝疾。
仍加跗坐而逝。
寿六十三。
腊二十六。
阇维收舍利。
五百馀粒。
珠明玉润可爱。
门人湛一圆一。
树塔以葬。
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神悟。字通性。陇西李氏之子。其先属西晋版荡。迁家于吴之长水也。世袭儒素幼为诸生。及冠忽婴恶疾有不可救之状。咎心补行力将何施。开元中诣溪光律师。请耆域之方。执门人之礼。师示以遣业之教。一曰理忏。二曰事忏。此二者圣之所授。行必有徵。遂于菩提像前。秉不屈之心。爇难捐之指。于时有异光如月朣胧绀宫。极苦可以感神明。至精可以动天地。盖人之难事欤。天宝四年受具足戒。身始披缁。八年举尤异行名隶于寺。逮其晚节益见苦心。每置法华道场。九旬入长行礼念。观佛三昧于斯现前。因语门人曰。夫阴薄日以何伤。风运空而不动。苟达于妄谁非性也。方结宇于劳劳山东。中据石圯达分仙径。诸猛兽驯于禅榻。祥云低于法堂。中夜有山神现形谓悟曰。弟子即隋故新成侯曹世安。生为列侯死典南岭。今师至止。愿以此地永奉经行。言讫隐而不见。故吏部员外李华殿中侍御史崔益。同谒悟。尝问孔老圣教优劣。请陈题品。对曰。路伽邪典籍皆心外法。味之者劳而无證。其犹泽朽思华乾池映月。比其释教夫何远乎。如是往复应答如流华益拱手无以抗敌。其扦护释门疆场畴敢侵轶乎。华乃一代之文宗。与萧颖士齐名。笔语过之。若此之儒孰能抵角也。凡诸不逞之徒疑经难法者。悟必近取诸身远喻于物。如理答酬无不垂头搭翼者。十年辛卯春寝疾加趺坐而逝。享龄六十三。法腊二十六。阇维之日获舍利五百馀粒。珠颗累累粲然在瞩门人湛一圆一等主之迁塔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4 【介绍】: 唐河南人,字德邻。登进士第。工文辞,善物理。年三十余,始至京师,公卿爱其文,交誉之。累官司勋员外郎。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4 字德邻,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30岁始进京举进士,公卿爱其文,称重之。
始为从事,累官至司勋员外郎。
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卒。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与殷寅、颜真卿、柳芳、萧颖士、李华、邵轸、赵骅友善,时称“殷颜柳陆、萧李邵赵”。
据言论纵横,文章俊逸,李华《三贤论》载及之。
作品多佚,无诗传世。
全唐文·卷三百三十
据字德邻。三十馀始游京师。举进士。累官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三载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96—约761 【介绍】: 唐博州武水人。幼而有文,属思警敏,援笔成篇。崔日用与为亡年交,以是声誉益重。玄宗开元初,制举登科,授山阴尉。后又应文藻宏丽科登第,拜左拾遗。张说尤重其才。开元二十一年,入为考功员外郎,选贡士两年,多得俊才。二十四年,拜中书舍人。天宝初,权刑部侍郎。后以风疾求散秩,改太子左庶子。掌诰八年,制敕所出,为时流叹服。善诗,古调今格,悉其所长,加之谦退不伐,人多称之。卒谥文。有《孙逖集》、《唐宋集贤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96—761 潞州涉县(今河北涉县)人,郡望乐安武水(今山东聊城西南)。
排行大。
逖少时寓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故又称“河南巩人”。
幼而能文,才思敏捷。
玄宗开元二年(714)举哲人奇士科,授山阴尉。
后又举贤良方正科。
十年登文藻宏丽科,玄宗引见,授左拾遗。
张说重其才,迁左补阙。
十五年后在太原李皓幕府任职,十八年入为集贤院学士。
二十一年改考功员外郎,知贡举两年,选拔颜真卿、李华、萧颖士等俊才。
二十四年迁中书舍人。
天宝三载(744)拜刑部侍郎,五载改太子左庶子。
仕终太子詹事。
上元中卒,谥曰文。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颜真卿《尚书刑部侍郎赠尚书右仆射孙逖文公集序》,《唐才子传》卷一。
逖掌制诰8年,亦善诗,古调今格,均其所长。
原有集2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卷,又1首。
唐诗汇评
孙逖(696—761),潞州涉县(今属河北)人,郡望乐安武水(今山东聊城东南)。
年十五,谒雍州长史崔日用,命赋《土欠炉赋》,援笔而成,词理典赡,由是知名。
开元元年(713),举哲人奇士科,授山阴尉。
又连登文藻宏丽、贤良方正诸科,授左拾遗。
历左补阙、起居舍人。
二十一年,以考功员外郎知贡举,颜真卿、李华、萧颖士皆出其门下。
迁中书舍人,掌诰八年。
天宝中,历刑部侍郎、左庶子、太子詹事。
卒。
逖擅文能诗,有《孙逖集》二十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文·卷三百八
逖。潞州涉县人。开元初应哲人奇士举。山阴尉。迁秘书正字。十年应制登文藻鸿丽科。拜左拾遗。转左补阙。累拜中书舍人。天宝三载权判刑部侍郎。病风求散秩。改太子左庶子。转太子詹事。上元中卒。广德二年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

作品评论

颜真卿《尚书刑部侍郎赠尚书右仆射孙逖文公集序》
其序事也,则《伯乐川记》及诸碑志,皆卓立千古,传于域中;其为诗也,必有逸韵佳对,冠绝当时,布在人口;其词言也,则宰相张九龄欲掎摭疵瑕,沉吟久之,不能易一字。
旧唐书本传
逖幼而英俊,文思敏速。始年十五,谒雍州长史崔日用,日用小之,令为《土火炉陚》。逖握翰即成,词理典赡,日用览之骇然,遂为忘年之交,以是价誉益重。……掌诰八年,制敕所出,为时流叹伏。议者以为自开元以来,苏颋、齐瀚、苏晋、贾曾、韩休、许景先及逖,为王言之最。逖尤善思,文理精练,加之廉退不伐,人多称之。
唐才子传
(逖)幼而有文,属思精敏,援笔成篇。……善诗,古调今格,悉其所长。
《载酒园诗话又编》
古人饯别,如《烝民》、《韩奕》,皆因事赠言,辞不妄发。陈子昂《送崔著作融从梁王东征》曰:“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为黩武之时言也。孙逖《送李补阙充河西节度判官》曰:“西戎虽献款,上策耻和亲”,为忘战之时言也。唐诗送人之塞下者多矣,惟此二篇,缓私情,急公义,深合古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江东人,字全乙。玄宗开元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官夏县令。与孟浩然、王昌龄友善。工诗,有盛名。
唐诗汇评
刘慎虚,生卒年不详,字全乙,江东(今江苏南部及浙江一带)人。或云洪州(今江西南昌)人。开元十一年登进士第;又登宏词科,授校书郎。与孟浩然、王昌龄友善。虽有文章盛名,竟流落不偶。天宝中年。《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文·卷四百八
慎虚。江东人。天宝时官夏县令。

作品评论

河岳英灵集
慎虚诗,情幽兴远,思苦语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顷东南高唱者数人,然声律宛态,无出其右,唯气骨不逮诸公。自永明已还,可杰立江表。至如“松色空照水,经声时有人”,又“沧溟千万里,日夜一孤舟”,又“归梦如春水,悠悠绕故乡”……并方外之言也。惜其不永,天碎国宝。
唐诗归
钟云:“妙在止十四首,一字去不得。其用意狠处,全在不肯多。予尝爱十四首,命林茂之书成小册,而题其后有云:“陶公坐高秋,孤意先自立。”自谓此君实录。又去:诗少而妙,难矣。然难不在陶洗,而在包孕;妙不在孤片,而在深广。读慎虚一字一句一篇,若读数十百篇,隐隐隆隆,其中甚多,吾取此为少者法,
《载酒园诗话又编》
高、岑非无流走为律者,轻重(与刘)迥自不同。殷墦赏其“思苦语奇”,独谓“气骨不逮诸公”,此深识之论也。
《渔阳诗话》
刘慎虚字挺卿,其诗超远幽夐,在王、孟、王昌龄、常建、祖咏伯仲之间。
考其人,盖深于经术,不但词华也。
李华《三贤论》曰:“刘名儒,史官之家,兄弟以学称。
述《》、《》、《》、《春秋》、《礼乐》为五说,条贯源流,备古今之变……”
《小澥草堂杂论诗》
刘慎虚亦是齐梁体段,其骨清耳,且字句外有灵气往来。
剑溪说诗
如慎虚诗于王、孟外又辟一径,气象一派空明。
剑溪说诗
刘慎虚诗、空明深厚,饶有理趣。
《越缦堂诗话》
刘挺卿诗所传只十四首,钟伯敬、林古度、王贻上皆极赏之,以为字字可传。其诗多清气如话,却有不落色相之妙,然稍近率易。殷璠谓其“气骨不逮”,诚哉是言!
共 3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