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无相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普瑞,字雪庭,别号妙观,榆城人。
童时日记万言,因读《华严》至“若有如是如是思维,则有如是如是显现”处,豁开心地。
后见皎渊,为之印可。
皎渊为普济庆光弟子,济与净妙澄同开水目山,山旧无泉,济以杖卓之,泉随涌出,世称卓锡泉。
段氏为建梵宇,赠澄号曰“净妙”,济号曰“庆光”。
皎渊初参济时,便问如何免得生死,济以扇击案,渊忽然有省,遂嗣其法水目山,广导诸方,朝野尊仰。
瑞既承渊付属,南诏信从为建再光寺以居之。
瑞澄心妙悟,深入玄理,闭户著书,兀坐终日,积诚相感,常梦与清凉贤首华严诸祖共语。
撰《华严悬谈会玄记》四十卷,今在藏帙。
又诵《金刚经》有白光如轮,久而不散。
瑞虽印心南宗,而恒阐《华严》为业,尝于水目讲经,感金甲神人示像。
所著有《楞严纂要》十卷,《金刚方语》一卷,馀有《华严心镜》、《元谈辅翼》及《外集》诸书,皆发明宗旨,开悟后学。
每登讲席,发音硁硁,弘纲微绪,莫不毕宣,听者悦怿,四众归心。
讲堂之外本无池沼,芳草丛中忽生莲花,时人嗟叹,以为瑞应。
后无疾而逝,荼毗获舍利甚多,莹然耀目,建塔奉之。
其嗣法弟子有黄龙无相,与净众寺无相嗣五祖者同名,彼见《高僧传》第三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8—734 【介绍】: 唐僧。蜀人,俗姓周。早于资州出家,住山北兰若,师事宝修禅师,服勤寡欲。武则天时,诏入内,赐摩纳僧伽黎。寻辞乞归山,历四十年,足不出山寺,不涉官府,为资人所崇仰。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蜀之资州周氏子。出家既受具。师事宝修禅师。获心法。隐居山北兰若。行杜多行。海内知其名。天后时。诏见。赐摩纳僧伽梨。恳辞放还山。每跏趺胡床。昼夜常坐。不昏寐。虎伏其下如卫护。积四十六年。迹未尝出山。而神异寝著。始新罗无相师自其国来。谒。寂先命洒扫曰。远客至矣。开元初。郡守王晔甫视事戒诸僧。必赴府致贺礼。不则胥吏廉其罪。于是寂不往。其徒以为言。寂曰。缘业有在吾未死。虽晔其如吾何。后晔果以寂见慢发怒悉引诸僧。坐厅事。问寂状。忽仆地。左右急扶掖入屏著而绝。盖晔故黄冠也。尝立小功景云中。遂器使有民社。然于吾教终莫加恤也。寂卒于二十二年之正月。寿八十七。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释处寂。俗姓周氏。蜀人也。师事宝修禅师。服勤寡欲与物无竞。雅通玄奥。居山北行杜多行。天后闻焉。诏入内赐摩纳僧伽梨。辞乞归山。涉四十年足不到聚落。坐一胡床宴默不寐。常有虎蹲伏座下。如家畜类。资民所重。学其道者臻萃。由是颇形奇异。如无相大师自新罗国将来谒诜禅师。寂预诫众曰。外来之宾明日当见矣。宜洒扫以待之。明日果有海东宾至也。开元初新除太守王晔。本黄冠也。景云中曾立少功刺于是郡。终于释子苞藏祸心。上任处分令境内应是。沙门追集。唯寂久不下山。或劝寂往参免为厉阶。寂谓弟子曰。汝虽出家犹未识业。吾之未死王晔其如吾何。迨乎王公上官三日。缁徒毕至。或曰。唯处寂蔑视藩侯弗来致贺。晔微怒也。屈诸僧升听坐已。将启怒端问寂违拒之由。愠色悖兴。僧皆股慄。晔俄然仆地。左右扶掖归宅。至厅事后屏树如被掴颊之声。禺中气绝。自此人谓为妄欲加诸道人一至于此。寂以开元二十二年正月示灭。享年八十七。资中至今崇仰焉。
神僧传·卷第七
释处寂。
俗姓周氏。
蜀人也。
师事宝修禅师。
服勤寡欲与物无竞。
雅通玄奥。
天后闻之诏入内赐摩衲僧伽梨。
辞乞归山。
涉四十年足不到聚落。
坐一胡床宴默不寐。
常有虎蹲伏座下。
如家畜类。
资民所重。
学其道者臻萃。
由是颇形奇异。
无相大师自新罗国将来谒诜禅师。
寂预戒众曰。
外来之宾明日当见矣。
宜洒扫以待之。
明日果有海东宾至也。
开元初新除太守王晔上任。
处分令境内应是。
沙门追集。
惟寂久不下山。
或劝寂往参免为厉阶。
寂谓弟子曰。
汝虽出家犹未识业。
吾之未死王晔其如吾何。
迨晔上官三日。
缁徒毕至。
或曰。
唯处寂蔑视藩侯弗来致贺。
晔微怒也。
屈诸僧升厅坐已。
将启怒端问寂违𢬤之由。
愠色勃兴僧皆股慄。
晔俄然仆地左右扶腋。
归宅至厅事。
后屏树如被掴颊之声。
寻尔气绝。
寂年八十七岁。
示灭资中。
至今崇仰焉元圭。
释元圭。
姓李氏。
伊阙人也。
悟少林寺禅师。
大通心要深入玄微。
遂卜庐于狱中庞坞。
谓其徒仁素曰。
吾始入寺东岭。
吾灭汝必塔吾骸于此。
圭安禅于岩阿。
时有峨冠裤褶。
部曲繁多。
称谒大师。
圭睹其貌伟精爽不伦。
谓之曰。
善来仁者。
胡为而至。
曰师宁识我耶。
圭曰。
吾观佛与众生等。
吾一目之。
岂分别识也。
对曰。
我此岳神也。
吾能利害生死于人。
师安得一目我哉。
圭曰。
汝能生死于人。
吾本不生。
汝焉能死。
吾视身与空等。
视吾与汝等。
汝能坏空与汝乎。
苟能坏空及汝。
吾则不生不灭也。
汝尚不能如是。
又焉能生死吾耶。
岳神稽首再拜曰。
我亦聪明正直于馀神。
岂能知师有广大之智辩乎。
愿授之正戒。
令我度世助其威福。
圭曰。
神既乞戒即既戒矣。
所以者何。
戒外无戒。
又何戒哉。
神曰。
此理也。
我闻茫昧。
止求师戒。
我身为门弟子。
圭辞不获。
即为张座焚香秉炉正机曰。
付汝五戒汝能奉持。
即向曰能不能即曰否。
神曰。
洗耳倾听虚心纳教。
圭曰。
汝能不淫乎。
神曰。
亦娶也。
曰非谓此也。
谓无罗欲也。
神曰能。
曰汝能不盗乎。
神曰。
何乏我也焉有盗取哉。
曰非谓此也。
谓飨而福淫不供而祸善也。
神曰能。
曰汝能不杀乎。
神曰。
政柄在躬焉曰不杀。
曰非谓此也。
谓有滥误混疑也。
神曰能。
曰能不妄乎。
曰吾本正直焉能有妄。
曰非此谓也。
谓先后不合天心也。
神曰能。
曰能不遭酒败乎。
神曰。
力能。
圭曰。
如上即佛戒也。
又言。
以有心奉持而无心拘执。
以有心为物而无心想身。
能如是则先天地生不为精。
后天地死不为老。
终日变化而不为动。
寂默而不为体。
悟此则虽娶非妻也。
虽享非取也。
虽柄非权也。
虽作非故也。
虽醉非惛也。
若能无心于万物。
则罗欲不为淫。
福淫祸善不为盗。
滥误混疑不为杀。
先后违天不为妄。
惛荒颠倒不为醉。
是谓无心也。
无心则无戒。
无戒则无心。
无佛无众生。
无汝及无我。
无我无汝。
孰能戒哉。
神曰。
我神通亚佛。
圭曰。
汝神通十句五能五不能。
佛则十句七能三不能。
神悚然避席启跪颇恭曰。
可得闻乎。
曰汝能㑦(音戾)上帝东天行而西七曜乎。
曰不能。
又曰。
汝能夺地祇融五岳而结四海乎。
曰不能。
圭曰。
是为五不能也。
又曰。
佛能空一切成万法智。
而不能即灭定业。
能知群有性穷亿劫事。
而不能化导无缘。
佛能度无量有情。
而不能尽众生界。
是为三不能也。
定业亦不牢久。
无缘亦谓一期。
众生界本无增减。
亘无一人能主有法有法无主。
是谓无法。
无法无主是谓无心。
如我解佛亦无神通也。
但能以无心通达一切法耳。
作用冥现有情前也。
若有心有作。
作用必不普周焉。
岳神曰。
我诚浅昧未闻空义。
愿师授我戒。
我当奉行。
更何业因可拘尘界。
我愿报慈德。
圭曰。
吾观身无物。
观无常法窟块然。
更有何欲。
神曰。
师必命我为世间事。
展我少小神功。
使已发心初发心未发心不信心必信心五等人目我神踪知有佛有神有能有不能有自然有非自然者。
圭曰。
无为是无为是。
神曰。
佛亦使神护法。
师宁隳叛佛耶。
随意垂诲。
圭不得已而言曰。
东岩寺之障也。
莽然无树。
北岫有之而背非屏拥。
汝能后此树于东岭乎。
神曰。
已闻命矣。
又曰。
我必昏夜风雨摆摇震运。
愿师无骇。
即作礼辞去。
圭门送而观之。
见仪卫如王者之行仗。
其夕果有暴风吼雷奔云震电。
隆栋壮宇岌礘将圮。
定僧胆动宿鸟声狂。
互相敲磕(苦盖切)物不安所。
乃谓众僧曰。
无怖无怖。
神与我契矣。
诘旦和霁。
则北岩松栝尽移东岭森然行植焉。
圭谓其徒曰。
吾殁后无令外知。
若为口实人将妖我也。
以开元四年卒。
寿七十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本西域人。
后祖父入中国。
冒姓石氏。
占藉凤翔。
会性悬解独得。
世莫知之。
年三十入蜀谒无相大师利根顿发。
冥契心印。
无相叹曰。
吾道在汝矣。
大抵超證。
离念寂照泯然。
当其凝闭。
无象则土木其质及乎妙用。
默济则云行雨施蚩蚩群氓。
陶其教化。
睹貌以迁善。
闻言以革非。
至于荡廓封执昭洗尘蔽。
上中下性随分令入。
岂浅见陋识之所能窥测哉。
贞元十年十一月十二日跏趺坐。
逝于成都之净众寺。
寿七十五。
躐三十六。
越十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道俗迁座于寺之北隅。
四众孺慕山林变色。
南康王韦皋为立碑撰文。
并书。
躬致其敬。
弟子那提嗣。
宋高僧传·卷第九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神会。
俗姓石。
本西域人也。
祖父徙居。
因家于岐。
遂为凤翔人矣。
会至性悬解明智内发。
大璞不耀时未知之。
年三十方入蜀谒无相大师
利根顿悟冥契心印。
无相叹曰。
吾道今在汝矣。
尔后德充慧广郁为禅宗。
其大寂照灭境超證离念。
即心是佛不见有身。
当其凝闭无象则土木其质。
及夫妙用默济云行雨施。
蚩蚩群氓陶然知化。
睹貌迁善闻言革非。
至于廓荡昭洗执缚。
上中下性随分令入。
以贞元十年十一月十二日示疾俨然加趺坐灭。
春秋七十五。
法腊三十六。
沙门那提得师之道传授将来。
以十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门人弟子缁俗迁座于本院之北隅。
孺慕师德号哭之声。
山林为之变色。
初会传法在坤维。
四远禅徒臻萃于寺。
时南康王韦公皋最归心于会。
及卒哀咽追仰。
盖粗入会之门。
得其禅要。
为立碑自撰文并书。
禅宗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