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孟昶

相关人物:共 47 位
共 47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56 字元美,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后蜀后主广政十八年(955)下第,遇一异僧,谓其次年登第,并有“百日为程”之预言。
次年果以第一名登科,百日后暴卒。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四引《名贤小说》载其事迹,并引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宋诗
王处厚,字元美,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太祖乾德五年(九六七)进士(《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6—971 【介绍】: 名或作迥。
五代末宋初益州华阳人。
善文章,尤工诗词。
少事前蜀王衍为中书舍人。
国亡,降后唐,补秦州从事。
后复入蜀,事后蜀孟知祥,累官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同平章事。
孟昶归宋为翰林学士。
宋太祖开宝四年,岭南平,议遣炯祭南海,称病不出,被罢职。
旋卒。
其词多写艳情,今存四十余首。
又著有《花间集序》。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896—971) 炯又作迥、回,当以炯为正。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少事前蜀王衍,为中书舍人。前蜀亡,补秦州从事。后蜀建国,任中书舍人。广政十二年(949)拜翰林学士。次年,知贡举、判太常寺。后迁礼部侍郎,领陵州刺史,转吏部侍郎,加承旨。二十四年拜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后蜀亡,入宋为右散骑常侍,俄充翰林学士,转左散骑常侍,后分司西京。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卒。生平事迹见《宋史》卷四七九、《十国春秋》卷五六。炯工诗文,尤以词著称,乃花间词重要作家。《花间集序》阐述花间词之渊源、特点,对后世词人颇有影响。《花间集》收欧阳炯词17首,《尊前集》亦录31首。《全唐诗》存词48首、诗6首、断句1联(其中《渔父歌》二首诗词重收)。《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唐诗汇评
欧阳炯(896-971),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初事前蜀王衍,为中书舍人。
后唐庄宗时,为秦州从事。
至知祥镇成都,炯复入蜀。
知祥即帝位,以炯为中书会人,拜翰林学士,迁礼部侍郎、陵州刺史。
后蜀亡,炯随孟昶降宋,官右散骑常侍、翰林学士,年。
炯能吹长笛,喜为歌词,《花间集》录其词十七首。
全唐诗》存诗六首,残句一。
词学图录
欧阳炯(896-971) 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花间集》称欧阳舍人。善吹长笛,多作艳词,曾为赵崇祚编辑《花间集》序。词存48首,在《花间集》、《尊前集》、《金奁集》中,王静安辑《欧阳平章词》一卷。
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一
炯。蜀人。仕后蜀。历官武德军判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

作品评论

《历代诗馀》引《蓉城集》
(欧阳炯)曾为赵崇祚叙《花间集》。每言:“愁苦之音易好,欢愉之语难工。”其同大抵婉约轻和,不欲强作愁思者也。
赵忠义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雍京人。
赵德元子。
后蜀孟知祥明德年间与父同于福庆禅院画东流传变相一十三堵,冠绝当时。
孟昶知其善画鬼神,令绘关将军起玉泉寺图。
广政中授翰林待诏。
李氏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5 【介绍】: 五代时太原人。
原为后唐庄宗嫔御,庄宗以赐孟知祥。
后蜀明德初封贵妃,生孟昶
嗣位,尊为皇太后。
性慈俭,为人明辩,有国母之称。
后从归赵宋。
卒,不哭,以酒酹地,祝曰:“汝不能死社稷,苟生以取羞。
吾所以忍死者,以汝在也。
吾今何用生为!
”因不食而卒。
石奉頵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名頵。
五代时人。
后晋高祖石敬瑭族人。
石重贵在位时官凤州防御使。
后蜀广政十年降孟昶,遂为蜀中名将。
宋师入蜀,奉頵请聚兵坚壁以敝之,不能从。
后不知所终。
杜敬安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
杜子镶子,一说杜□龟子。
后蜀孟昶,为翰林待诏。
善绘事,工画佛像,以傅彩见长。
多岳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天彭人。
隐士。
后蜀孟昶遣使征之,不就。
潜寓铁峰,授徒,门下多名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青城人。
徐姓女,一说姓费。
幼有才色,后蜀主孟昶纳之。
有宠,称慧妃,别号花蕊夫人。
国亡入宋,心不忘蜀,尝悬后主像祀之。
人问之,以宜子之神诡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重建。
五代时人。
其先回鹘人,世居云、朔间。
少谨厚,仕后晋,累典禁军,遥领驩、睦二郡。
历泾、邓、贝、澶、孟五镇节度使,官至检校太傅,移镇秦州。
后晋亡,举地归后蜀,孟昶待之甚厚,加同平章事,至中书令。
后卒于蜀。
韩保升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潞州长子人。
韩保贞弟。
仕后蜀。
积官至翰林学士。
博洽无所不窥,尤详于名物之学。
孟昶命其取《唐本草》参校增注为图经,谓之《蜀本草》,为之序,已佚。
共 47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