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吴道子

相关人物:共 29 位
共 2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吴道玄弟子。
绘画裁度粗快,思若泉涌,寺壁十间,不旬画毕。
亦喜工笔细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虬。
五代时陕人。
与李祝同学吴道子,声誉并驰,人称韩李。
倜傥不拘,有经略才能,退藏不仕,以丹青自娱。
李克用命往陕郊画龙兴寺回廊列壁二百余堵,乃与祝对手画摄摩腾、竺法兰像,大各八尺,洎三门上神数十,身皆高二丈。
又画九子母及罗叉变像,宛有步武之态。
天下画流云集,莫不钦伏。
后李克用听信谗言,诱至河中溺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河南沁水人,字浩然。习经史,善属文。后梁时隐于太行山洪谷,自号洪谷子。工山水画,为一时之冠。曾于京师双林院画宝陀落伽山观自在菩萨一壁。后得一老叟讲授笔法,乃作《笔法记》,又作《山水诀》一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浩然,后梁河内沁水(今山西沁水)人,五代著名画家。
避乱,隐于太行洪谷,遂自号洪谷子。
浩博雅好古,能诗,工丹青,尤长于山水。
曾云:“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
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
”曾撰《画山水诀》1卷,友人呈进内府。
所作四时山水、三峰、桃源、天台等图,北宋时犹存。
事迹见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二、《宣和画谱》卷一〇等。
新唐书·艺文志一》著录其《笔法记》1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记其《山水受笔法》1卷。
今存《画山水赋》1卷。
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九百
浩字浩然。沁水人。北汉时隐太行洪谷。自号洪谷子。
朱瑶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字温琪。
画学吴道子,世称神笔。
僧慧云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5—? 【介绍】: 唐僧。湖湘人,俗姓姚。十岁时从南岳初祖禅师出家,弱冠于岳寺受具足戒,专营福事,为士庶所钦。住东京相国寺。历游荆郢江浙,所至劝人舍资造寺庙,前后共成二十余所,多有灵异之相。时号造寺祖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姚氏。湖湘人。麟德初。云十岁。辞父母。出家于南岳。弱冠受具戒。游历幽胜。随有废弛。辄营治。如是至凡寺宇二十馀。所久视初。驻锡浚郊。夜宿繁台。望有异气。起汴水北园池中。且访其地。乃知其为歙州司马郑景宅也。因杖屦以往。见池阔甚。澜漪浩渺无际涯。下布天影。而参差轇轕。有宫殿楼阁状。独叹曰。此可以致吾力矣。神龙二年。徙居濮州报成寺。发愿募金。写就丈八弥勒像。树殿池旁。且拟名其寺为福慧。以安奉之。伐材聘工。将底功绪。景龙二年。始从景购得其宅。或出古碣土中。记曰齐天保六年乙亥岁。创建国寺。于是行部使者。命迎像其地。仍撤殿材。以定建国额。会刑部尚书王志愔。以采访使。将诏指尽撤天下无名额寺宇。并收铜铁像。送近寺。时云规模已备。所欠者仅绘饰尔。既值此诏。竟中辍。云乃焚香涕泣。日夕膜拜于像前曰。苟事必成。当现奇瑞。顷之像首发金色光。辉烛天壤。合城聚观叹异。或瞋视谤言。则目盲口喑。云为像前悔过而愈。皆誓奴役终其身。未机上闻诏赐额相国。先是上于潜邸。尝符梦想云。复诏佛授。记寺大德明干。捡挍功德。毋令官府烦扰。中书舍人贾曾。侍郎平章事岑羲。悉捐俸赀以助。玄宗受内禅。先天中。上皇躬御翰墨。书额以赐。诏大德真谛。并弟子品官。并持幡华以侈之。久而卒。葬东郊。至今寺庄影堂在焉。号造寺祖师。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慧云。
姓姚氏。
湖湘人也。
性识精明气貌疏朗。
高宗麟德元年。
正十岁矣。
邈然有出尘之志。
二亲多厌沮之。
其心匪席不可卷也。
父哀其所愿。
从往南岳初祖禅师禀承慈训。
而能黠慧好味经教。
沈默如也。
至于弱冠于岳寺受具足法。
自专护戒且善毗尼。
寻罢讲科专营福事。
发言响答化俗风从。
立事绝私士庶钦揖。
乃出重湖而游荆郢。
江南振锡浙汭携囊。
务在劝人令舍悭病。
随处盖造葺修寺宇二十馀所。
皆功成不宰。
天后久视元年江北行化因缘未会。
长安元年来观梁苑。
夜宿繁台。
企望随河北岸有异气属天。
质明入城寻睹。
乃歙州司马宅西北园中池沼。
云徙步临岸见澜漪中有天宫影。
参差楼阁合沓珠璎。
门牖䌽绘而九重仪像逶迤而千状。
直谓兜率之宫院矣。
云睹兹异事喜贯心膺。
吾闻智严经说。
琉璃地上现宫殿之影。
此不思议之境界也。
今决拟建梵宫答其徵瑞。
乃挂锡于安业寺。
神龙二年丙午往濮州属县报成寺。
发愿为国摹写弥勒像。
举高一丈八尺。
募人出赤金。
于时施者委输逡巡若丘阜矣。
遂振橐籥程巧工。
一铸克成。
相好奇特殆景龙四年庚戌六月属温王让位奉睿宗。
叔父也。
景云元年云于寺东廊南隅造别殿安圣容。
始云治材方议版筑。
檀越众议纷纭未成建树。
至二年辛亥于福慧寺经坊北。
贸新安典午郑景宅。
方事兴工掘得古碑。
则北齐天保六年乙亥岁置建国寺。
乃高欢嗣子文宣帝也。
睹之者皆惊叹。
同舍利弗悲蚁垤焉。
采访使君称异再三。
遂沿此记改福慧为建国寺。
迎取安业圣容及殿材至寺。
太极元年五月十三日。
改元延和。
是岁刑部尚书王志愔为采访使。
至浚郊宣敕。
应凡寺院无名额者并令毁撤。
所有铜铁佛像收入近寺。
云移所铸像及造殿宇门廊。
犹亏䌽缋。
遇新敕乃辍工。
云于弥勒像前泣泪焚香。
重礼重告曰。
若与此有缘当现奇瑞策悟群心。
少顷像首上放金色光照曜天地。
满城士庶皆叹希有。
是时生谤毁者随丧两目。
又有舌肿一尺许者。
远近传闻争来瞻礼。
舍施如山乃全胜概。
像坐垂趺人观稽颡。
涉恶报者云望像为其悔过。
斯须失明者重视。
舌卷者能言。
皆愿为寺之奴持钟扫地也。
采访使王志愔贺兰务同录祥瑞。
奏闻睿宗潜符梦想。
有敕改建国之榜为相国。
盖取诸帝由相王龙飞故也。
仍敕佛授记寺大德明干。
同共检校功德勿令州府烦扰。
中书舍人贾曾侍郎崔沼给事中卢逸中书侍郎平章事岑羲。
皆捐俸禄共构因缘。
或启发心之元。
或施外护之力。
先天中行传神于潞邸。
玄宗即位。
至八月十五日上皇御书寺额。
奉诏令大德真谛并弟子二人品官一人赍敕赐幡华及寺额至。
迎受悬挂。
云道化梁园身荣福树。
百龄有限四相交迁。
终于寺之别院。
葬今京之东郊寺庄塔亭存焉。
时号造寺祖师。
云去世后天宝四载造大阁号排云。
肃宗至德年中造东塔号普满者。
至代宗大历十年毕工。
或云造塔。
僧能分身行化难测品阶。
文殊维摩是王府友吴道子装塑。
又开元十四年。
玄宗东封回敕车政道往于阗国。
摹写天王样就寺壁画焉。
僧智俨募众画西库北壁。
三乘入道位次皆称奇绝。
今之殿宇皆大顺年火灾之后盖造。
宋太祖重修。
翰林待诏高益笔迹壁画。
时推笔墨之妙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沧州人。
丱岁从师究习经论。
又参神会禅师于荷泽。
禅师谓之曰。
汝于五台有缘。
宜往。
开元四年。
六月中旬。
乃获戾止。
一日食毕。
偶游西林。
忽入一院。
榜曰。
法华。
其外三门十三间。
壁画五台山十寺境。
其内三门。
则塑护国仁王像。
有楼峻耸。
奉文殊普贤像于上。
其馀行宫道场仪仗蔽映。
正中则多宝塔也。
其庄严之盛。
具如经说。
英时神情恍𢠳。
境物变眩。
宜非耳目所能了。
及出则众僧诡相异状。
交揖迭晤。
遂东行可三十步。
闻闭户声。
回视无所见。
英因泣曰。
此大圣启悟我也。
我其敢怠。
乃发愿一依化院规横营建。
以隆佛法。
先筑庵化塔处。
召匠致材。
旋有成绪。
使吴道子图所见于墙堵间。
仍扁法华。
匡徒说法。
气象冠诸方。
久之告灭。
寿七十五。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神英。
罔知姓氏。
沧州人也。
宿缘悟道丱岁从师。
讽诵精勤日夜匪懈。
年当应法受具。
后乃枝锡萍游寻访知识。
早通玄话兼擅论经。
相次参神会禅师。
谓英曰。
汝于五台山有缘速。
宜往彼瞻礼文殊兼访遗迹。
既承指授。
以开元四年六月中旬到山瞻礼。
于僧厨止泊。
一日食毕游于西林。
忽见一院题曰法华。
英遂入中见多宝塔一座。
玮晔繁华如法华经说同也。
其四门玉石功德细妙光彩。
神工罕测。
后面有护国仁王楼。
上有玉石文殊普贤之像。
前有三门一十三间。
内门两畔有行宫道场。
是文殊普贤仪仗。
三门外状台山十寺。
杳然物外观瞻浩荡神情恍𢠵。
英试出院又见众僧。
且非恒所见者。
而多诡异。
疑豫未决。
遂出门东行可三十步。
忽闻闭户铿然。
回目视之了无一物。
英乃悲泣曰。
此大圣警悟我邪。
于此地必有缘矣。
遂于髣髴多宝塔处。
结庵而止。
乃发愿曰。
我依化院建置一所住持。
日居月诸信施如林归依者众。
遂召工匠有高价者。
誓不酬之。
乃于易州千里取乎玉石用造功德。
细妙光莹功侔所见。
其壁乃王府友吴道子之迹。
六法绝妙为世所尚。
此院前后工毕。
因号法华耳。
英说法住持。
其齐整若剪裁焉后无疾召门人嘱付而终。
春秋七十五。
今坟塔存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秀水人,号玉山道人。
顾凤正子。
瑛履父行,卓然以诗画隐。
山水宗董源,花卉翎毛有黄筌、徐熙笔意,人物仿吴道子,诗出入王、孟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人。
善画马,得韩干笔意;绘人物鬼神则法吴道玄
太祖开宝中,曾与李象坤等同画相国寺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苏州人。
玄宗开元中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笔迹,号为画友,巧艺并著,而道子声先独显,惠之遂焚笔砚,毅然发愤,专肆塑作,能夺僧繇画相,乃与道子争衡。
时人语曰:“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
”其时南北各地寺院惠之塑像甚多。
有《塑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玄宗开元中与吴道子齐名。
有吴生体,但行笔稍细,其笔力不减于道子
善画道像、真仙与庖丁,其画佛像多在山林中。
杂画山水,皆隽妙秀逸。
共 2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