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正道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维基
徐经(1788年—1856年),原名徐荣,后更名徐述虔,再改名徐经,字桓生,号拜庚,上海嘉定人。
徐经自幼究心汉学,诗文俱有法度,与钱师康、毛岳生、葛其仁、陈瑑、庄尔保、黄穆之合称“嘉定七生”,名闻遐迩。
嘉庆二十三年(1818),顺天乡试中式。
次年,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散馆,授编修,充国史馆纂修。
道光十四年(1834),奉命到南书房,赐笔札,令赋诗,得道光帝赏识,赏给库纱若干。
此后,历任左春坊左赞善、山东济东泰武临道道员,又曾署理山东运河道道员、山东按察使、盐运使,一生功业主要在治河。
道光十九年(1839),署理运河道道员,随大学士王鼎督办中牟河工,建议复洸、泗二水故道。
洸水本由济宁城北向西南流,至会通桥入运河;泗水本由济宁城东向南流,至观澜桥入运河。
明代,流寇进逼济宁城,西北二门无险可守,遂筑坝于东门外杨家口,拦洸泗二水,使水流全部汇集在城之西北,以作为拒敌之屏障。
然而,战争结束后并未及时拆除水坝,使洸、泗二水回归故道,甚至迁延至道光时代,造成运河河道时常堵塞,周边民田也时常被淹没。
朝廷采纳了徐经的建议,百年积弊一扫而清,漕运畅通,民田亦免遭水患。
中牟的工程完成后,擢升为济东泰武临道道员。
辖区内有赵公河,淤塞严重,常发水灾,徐经奉命疏浚,淘挖河道中积聚的泥沙,芟除河道中丛生的芦苇,从此水流畅行无阻,由徒骇河一路向大海奔去。
为防后患,徐经与同仁共同订立了善后章程,约定五年一浚,两岸百姓获利良多。
任济东泰武临道道员六年,期间代理按察使、盐运使,政绩考核被列为卓异,最后因办理盐务不合上司之意,罢官而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永平府滦州人,字登之。
万历十七年进士。
历官兵部尚书,天启五年,代孙承宗经略蓟、辽,谓关外必不可守,令尽撤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诸城工事,移其将士,退守山海关内。
未数月,以懦怯劾免。
维基
高第(?—1641年),字登之,直隶永平府滦州人,明朝军事人物。高第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历官大同府知府,三十八年二月升山东按察司副使、青州兵备道,四十一年三月升湖广右参政,擢山东按察使,四十六年五月升陕西右布政使,进山西左布政使,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三年正月升兵部右侍郎,三月进添设左侍郎,不久致仕。天启五年(1625年)二月起兵部左侍郎,管工部右侍郎事,五月升兵部尚书,暂署工部印信,十月以原官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等处军务,又赐尚方剑、坐蟒玉带、银币,经略辽东。依附魏忠贤。柳河之败后,上疏:“自广宁弃后,蓟镇单弱,所赖以内护邦畿、外拒奴虏者,惟榆关为扼要。近闻渡河取败,宜挑选精兵谨防山海。及查关山原设三部总兵,各有所管地方,分布驻防,不意今春夏间,三部兵马尽驱之关外……此何等时也,犹不思护内而防外乎?”代孙承宗接任辽东经略;在松锦之战战败后,以「擅退罪」被斩。

人物简介

维基
李仁元(?
—1853年),字资斋,一字伯元,河南济源人。
李仁元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进士,与李鸿章、沈葆桢、马新贻等同榜。
初任内阁中书。
咸丰元年(1851年),改授乐平(今乐平市)知县。
当地民风剽悍,仁元教之以礼让。
对熟习兵器者,仁元指出:“民不畏死,然后可以致死。
今天下多事,正此辈效顺之时也。
”于是招纳乡勇六百人,日加训练,周边土匪畏惧,气焰有所收敛。
乐平与鄱阳县相邻,仁元的政绩也与鄱阳县令沈衍庆齐名。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南昌,沈衍庆率兵助剿,由李仁元统摄鄱阳事务。
不久,衍庆为防御太平军来攻,返回鄱阳。
衍庆念及仁元的父母妻儿都在乐平,劝其离开。
仁元说:“贼旦夕且至,临敌易令,是谓我不丈夫也。
”于是二人商议,协同防守。
当时正值雨季,鄱阳湖水涨,城墙倾圮,无险可守
二人审度地势,衍庆屯军南门,仁元守北门,为犄角之势。
部署方定,太平军乘船来攻,被守军以炮火击毁。
太平军于是绕道东门登岸,入城,衍庆迎击,敌军略微退却,又向北进攻,仁元率乐平兵勇与太平军巷战,阵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