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杨素

相关人物:共 55 位
共 5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杨暄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恒农华阴人,字景和。
一作宣和。
杨素祖。
性朗悟,有学识。
弱冠为奉朝请,历华州别驾、尚书右中兵郎中、谏议大夫。
以别将镇压葛荣起事,战死。
杨元亨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华州华阴人。
杨弘武子。
武周久视中为司府少卿。
时弟杨元禧为尚食奉御,忤张易之,易之密奏元亨兄弟乃隋杨素之后,不合供奉,乃贬元亨睦州刺史。
及易之诛,复任京职。
历库部郎中。
有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荆楚人。博通经论,外善群书,辩给如流,戒范坚正。中宗神龙元年,入长安,访诸高达。会诏僧道议《化胡成佛经》真伪,未能定,法明以理质问,道流无以对,由是知名,帝遂敕废此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荆楚江陵人也。学兼内外。辩慧尤雄。肆然而能以戒范自持。神龙初。游京师。会诏僧道。定化胡成佛经真伪。时上御内殿。百官皆侍立。方诸大德。与黄冠抗论。纷哗不已。明忽出众语曰。老子汉人也。胡蕃国也。土地不同。则言音亦异。当其化胡成佛之际。为作汉音耶。作蕃音耶。苟以汉音。则蕃国有所不解。以蕃音。则此经之至。宜须翻译。然未审此经是何朝代。何年月。何等三藏翻译之耶。道士噎默无以对。 九月十四日。诏天下。悉毁弃其本。无复存。仍仰所在官吏。严加禁治。且刻明语于洛之白马寺。以示将来。 于是制曰。朕叨居宝位。再安宗社。展明禋之大礼。降雷雨之鸿恩。爰及缁黄。兼申惩劝。如闻天下道观。皆画化胡成佛变相。僧寺亦画玄元之形。两教尊容。二俱不可。制到后限十日内。并须除毁。若故留者。仰当处官吏。科违制罪。其化胡经。累朝明诏禁断。近闻在外颇复流行。自今后。其化胡经。及诸记录。有化胡事。并从除削。若有私蓄者。准制科罪。 俄而洛京大恒观主桓道彦。上表论执。上批答曰。朕以匪躬。忝承丕业。虽抚宁多失。而平恕寔专。矧夫二姓重光玄元统序。岂忘老教。偏意释宗。朕志款还淳。情存去伪。理乖事舛者。虽在亲而必除。义符名当者。虽有怨而必录。顷以万几之暇。略寻二教之文。至于老君道德二篇。妙绝希夷之境。天竺有空二谛。理总真如之谈。莫不敷畅玄门。阐扬至赜。何假化胡之伪。方盛老君之宗。义有差违。文无典故。言成佛则四人不同。论弟子则多闻舛互。尹喜既称成佛。已甚凭虚。复云化作阿难。更成乌合。鬼谷北郭之辈。未践中天。舍利文殊之伦。妄彰东土。胡汉交杂。年代亦乖。履水而说涅槃。曾无典据。蹈火而谈妙法。有类俳优。诬诈自彰。宁烦缕说。经非老君所制。毁之则宁曰孝亏。文是鄙人所谈。除之则更彰先德。来言虽切。理实未安。宜悉朕怀。即断来表。
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法明。
本荆楚人也。
博通经论外善群书辩给如流戒范坚正。
中宗朝入长安游访诸高达。
适遇诏僧道定夺化胡成佛经真伪。
时盛集内殿百官侍听。
诸高位龙象抗。
禦黄冠。
翻覆未安𦤞𭺠难定明。
初不预其选出场擅美。
问道流曰。
老子化胡成佛。
老子为作汉语化。
为作胡语化。
若汉语化胡。
胡即不解。
若胡语化此经到此土便须翻译未审此经是何年月何朝代。
何人诵胡语何人笔受。
时道流绝救无对。
明由此公卿叹赏。
则神龙元年也。
其年九月十四日下敕曰。
仰所在官吏废此伪经。
刻石于洛京白马寺以示将来。
敕曰。
朕叨居宝位惟新阐政。
再安宗社展恭禋之大礼。
降雷雨之鸿恩。
爰及缁黄兼申惩劝。
如闻天下诸道观皆画化胡成佛变相。
僧寺亦画玄元之形。
两教尊容二俱不可。
制到后。
限十日内并须除毁。
若故留仰。
当处官吏科违敕罪。
其化胡经累朝明敕禁断。
近知在外仍颇流行。
自今后其诸部化胡经及诸记录。
有化胡事并宜除削。
若有蓄者准敕科罪。
其月洛京大恒道观主桓道彦等上表固执。
敕批曰。
朕以匪躬忝承丕业。
虽抚宁多失。
而平恕实专。
矧夫三圣重光玄元统序。
岂忘老教偏意释宗。
朕志款还淳情存去伪。
理乖事舛者虽在亲而亦除。
义符名当者虽有怨而必录。
顷以万机馀暇略寻三教之文。
至于道德二篇。
妙绝希夷之境。
天竺有空二谛理秘真如之谈。
莫不敷畅玄门阐扬至赜何假化胡之伪。
方盛老君之宗。
义有差违文无典故。
成佛则四人不同。
论弟子则多闻舛互。
尹喜既称成佛。
已甚凭虚。
复云。
化作阿难更成乌合。
鬼谷北郭之辈。
未践中天。
舍利文殊之伦。
妄彰东土。
胡汉交杂年代亦乖。
履水而说涅槃。
曾无典据。
蹈火而谈妙法。
有类俳优。
诬诈自彰宁烦缕说。
经非老君所制。
毁之则匪曰孝亏。
文是鄙人所谈。
除之则更彰先德。
来言虽切理实未安。
宜悉朕怀即断来表。
明之口给当代无伦。
援护法门。
由之禦侮。
恶言不入耳。
其是之谓乎。
系曰。
化胡经也二教不平其争多矣。
无若法明一言蔽之。
设或凝神抒思。
久不可酬。
况复万乘之前孰能卒对。
杨素见嵩阳观画化胡。
曰。
何不化胡成道而成佛乎。
道士无言。
观夫明之垂问义含两意。
正为化胡成佛。
旁衅诸天仙言语与人不同。
天言传授诸经是谁辩译。
其犹一箭射双凫。
又若一发两豵之谓欤。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荆楚人。博通经论。外善群书。辩给如流。戒范坚正。中宗朝。入长安游访诸高达。适遇诏。僧道定夺化胡成佛经真伪。时盛集内殿百官侍听诸龙象。抗禦黄冠。翻覆未安。𦤞𦤞难定。明初不预其选。出场问道流曰。老子化胡成佛。老子为作。汉语化。为作胡语化。若汉语化胡。胡即不解。若胡语化。此经到此土。便须翻译。未审此经是何年月。何朝代。何人诵胡语。何人笔受。时道流绝救无对。公卿莫不叹赏。神龙元年九月十四日。下敕曰。仰所在官吏废此伪经。刻石于洛京白马寺。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姓韩。平恩人。年十二。依贵乡邵寺出家。始习维摩经。一闻即忆。后学涅槃。复寻成实。尤于禅观有所向慕。既遍历漳淦伊洛。以访其指趣。乃于少林寺。摄心长坐者八夏。于是问道之侣。披荆而至矣。逮乎光师弘扬戒本。因往听之。允惬大乘。深副期愿。留十年。阐化赵魏。涅槃华严四分。皆手不举笔。目不寻文。吐辞清爽。洞会诠旨。有若亲證。故京师语曰。凭师法相上师文句。言其俱绝世也。或有以其辩比身子。信哉。天保十年三月七日。终于邺城西南宝山寺。寿七十有二。初誓生安养。临终独见光明满室。来者尤闻有异香气。寺旧有大钟二。至是其一亦小触而破。且凭家门富豪。而乞食自资。素出衣冠之裔。而袒肩洗净。胫臂无服。兼以不待文字语言之饰。而弘唱莫及。其造诣可量哉。
续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篇四
释道凭。
姓韩。
平恩人。
十二出家。
投贵乡邵寺。
初诵维摩经。
自惟历览日计四千四百言。
一闻无忘乃通数部。
后学涅槃略观远节。
复寻成实。
初听半文便竖大义。
聪明之誉无羡昔人。
致使遐迩闻风咸思顶谒。
七夏欲讲涅槃。
惟曰。
文一释异。
情理难资。
恐兼虚课谤法诚重。
八夏既登遂行禅境。
漳滏伊洛遍讨嘉猷。
后于少林寺摄心夏坐。
问道之僧披榛而至。
闻光师弘扬戒本。
因往听之。
涉悟大乘深副情愿。
经停十载。
声闻渐高。
乃辞光通法弘化。
赵魏传灯之美。
罕有斯焉。
讲地论涅槃花严四分。
皆览卷便讲。
目不寻文章疏本无。
手不举笔而开塞任情。
吐纳清爽。
洞会筌旨。
有若證焉。
故京师语曰。
凭师法相上公。
文句一代希宝。
斯言信矣。
时人以其口辩方于身子也。
以齐天保十年三月七日。
卒于邺城西南宝山寺。
春秋七十有二。
将终之前。
大钟两口小触而破。
康存之日愿生安养。
故使临终光寻满室。
凭独见之。
异香充庭大众同美。
初凭之处道
弘护居心。
经律遽讲。
福智双习。
骨族血亲往来顿绝。
势贵豪家全无游止。
而乞食自资少所恒习。
袒肩洗净老而弥固。
胫臂无服生死齐焉。
兼以心缘口授杜于文相者古今绝矣。
宇文胄 朝代:北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0 【介绍】: 北周代郡武川人,鲜卑族。
宇文什肥子。
什肥为高欢所杀,胄以年幼下蚕室。
武帝天和中,与齐通好,胄始归关中,袭爵邵国公,累官荥州刺史。
静帝大象末,杨坚辅政,胄举州兵应尉迟迥,为杨素所败,被杀。
郑子翻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荥阳开封人,字灵雀。
好文章。
齐后主武平末,位司徒记室参军。
齐亡,历周、隋,隐居不仕。
为人傲诞不拘。
深为杨素所重,累征不至,终于家。
僧昙选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1—625 【介绍】: 隋唐时僧。
瀛州高阳人。
俗姓崔。
博通经术,以《涅槃》著名。
晚住并州兴国寺,时奉为师傅。
隋杨谅反,占寺为甲坊。
乱平,杨素将诛寺僧,昙选挺身以救,僧众终获免。
炀帝大业末,兵饥交接,昙选施食救饥,广行善业。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姓崔。高阳人。天恣镶玮。不偶时俗。通经惟务大义而已。不以文句琑屑为学。然尤𨗉于涅槃。晚居并部之兴国寺。每众集。必推坐端。詶问之间。辞辨宏放。婴其锋辄推挫。时人以豹选。目人扬谅之乱。贼以兴国寺为甲坊。以武德寺为食坊。及扬素以官军入城贼皆就擒。且责问诸僧。为贼巢穴状。僧辞曰。王力严切。不敢遮约。盖谓镇守者。有以激变之也。于是素怒曰。初激变时。且有几僧谏王而被杀者。所云王力严切。不亦诬乎。此其情皆同反。可依军法行事。时选出众对曰。比者不轨之民。动于天纪。皆由慈悲之化。陵迟至此。诚僧等之罪。公幸见教。岂敢逃责。素乃悦。因悉屏退僧众。而独留选论议。迫莫始罢去。馀僧亦无所问。大业之季。兵饥荐臻。分卫莫足给。兴国仓廪虽富。客僧尤为阍守者拒绝。选念以为此灭法徵。每操杖逐阍者。而进客于堂。日盈座。子弟以卑少。噤莫敢语。久之众约。独许选纳。客馀不得为例。后置大鎗房中。日以所受于常住。与诸乞丐。而得者并为饘粥手斟酌。列坐群饿。而赋之惟均。迄岁稔罔怠。众赖以活。 国初沙门智满。有重名。居义兴新寺。听学去来。馀三百人。规制严整。一日选竟造寺庭诘曰。卿等饱食暖衣。政复何所进脩。而风声洋溢。其无乃罔冒欤。且吾徒之所行。必据经诰。今兹所据。寔何经。曰方等经忏。曰试为我读之。才阅首卷曰。此经有四卷。可使四人一时读也。沙门道绰从旁曰一时读。则听者或至昏乱。曰吾听岂同汝听耶。于是四卷一时读。读未竟遽止之曰。陀罗尼力。有如此者。又曰。流俗矫诈。蠹蚀佛法。汝能知所凭藉则庶几。 武德八年。闭门养痾。益自省。问候者充牣庑宇。选尸卧。引衣舒足曰。吾兹定生何处乎。道绰曰。阿阇黎西方乐土。名安养国。彼佛愿重。欲往生者。无不摄受。选咄之曰。为身求乐吾非汝俦。绰曰审若尔则无生耶。曰无生则无所不生。遂掩息。寿九十五。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四
释昙选。
姓崔。
高阳人。
神慧谲诡不偶时俗。
虽博通经术。
而以涅槃著名。
不存文句。
护法为虑本。
晚住并部兴国寺。
川邑奉之以为师傅。
每有众集居于座元。
酬问往还以系节为要。
吐言开令宏放终古。
僧侣乃多莫敢摧挫。
时人目为豹选者也。
及杨谅逆节中外相叛。
招募军兵缮造牟甲。
以兴国寺为甲坊。
以武德寺为食坊。
后于武南置阵。
杨素败之。
官军入郭搜求逆党。
总集诸僧责供反者。
僧等辞曰。
王力严切不敢遮约。
曰。
有几僧谏王被杀。
而云王力严切。
此并同反。
不劳分疏可依军法。
选时在众不忍斯祸。
乃出对曰。
比佛法陵迟。
特由僧无有德可以动俗。
致有乱阶。
结聚不能诲以忠信。
此诚如公所教。
今被理责陷身无地。
乃舒颜曰。
僧等且还。
留向对僧。
拟论机务。
自尔昼参军将开散僧诛。
晚还寺宿。
不久炀帝下敕通被放免。
故合众获安。
诚其功也。
及大业末岁。
兵饥交接。
四方僧游寄食无地。
兴国虽富俭啬者多。
每食时禁门自守。
客僧拥结终不之前。
选不胜灭法。
愤激身心。
每日拄杖在门驱趁防者携引羁僧。
供给钵器。
送至食堂。
众多是其子弟不敢违逆。
由是众开僧制。
许选停客。
自馀不得然。
其慈济之深感激府俞。
房内廓然财什不积。
唯置大钵一口。
每日引诸乞儿。
所得食调总钵中。
选请食分。
亦和其内。
杂为饘粥。
便行坐乞人。
手自斟酌。
见其褴缕皴错形容癯瘦。
流泪盈脸不能自胜。
选亦依行受粥而食。
日别如此。
遂及有年。
皇运伊始人情安泰。
义兴新寺法纲大张。
沙门智满。
当涂众主。
一川乡望。
王臣倾重创开诸宇严位道场。
三百馀僧受其制约。
夏中方等清众肃然。
风声洋溢流润遐迩。
选闻之乃诣其寺。
庭满徒闻来崩腾下。
赴告曰。
卿等结聚作何物。
在依何经诰。
不有冒罔后生乎。
满曰。
依方等经行方等忏。
选曰。
经在何处将来对读。
遂将一卷来。
选曰。
经有四卷。
何不一时读之沙门道绰曰。
经文次第。
识不俱闻。
选曰。
吾识可共尔识同耶。
但四卷齐读。
文言未了。
便曰。
依咒灭罪耳。
可罢之。
又曰。
自佛法东流。
矫诈非少。
前代大乘之贼。
近时弥勒之妖。
诖误无识其徒不一。
闻尔结众。
恐坏吾法。
故力疾来问。
虽尔手把瓶子。
倚傍犹可。
遂杖策而返。
武德八年。
遘疾淹积。
问疾者充牣房宇。
乃尸卧引衣申脚曰。
吾命将尽何处生乎名行僧道绰曰。
阿阇黎。
西方乐土名为安养。
可愿生彼选曰。
咄为身求乐。
吾非尔俦。
绰曰。
若尔可无生耶。
答曰。
须见我者而为生乎。
乃潜息久之。
不觉已逝。
时年九十有五。
道俗哀惨。
送于西山之阴。
传者亲往其寺不及其人。
观其行事遗绩。
庶可澡雪形心顿祛鄙吝。
叔绪护法开士。
抑斯人乎。
僧照 朝代:南北朝末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9—611 【介绍】: 隋僧。
京兆人。
幼为僧,师于静霭。
北周灭佛时,独居秦岭修习。
隋初,出鄠县神田寺,养徒授业,名振渭川。
文帝末,栖隐岐山。
文帝欲召见,遣杨素谒之,以老疾辞。
又欲重饰寺塔,亦拒之。
凡为僧六十余载,三衣不改,以戒行为世所重。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三 弘法科(三)
京兆人。
未详氏族。
幼师静蔼出家。
所至感化。
屡获祥徵。
第恐眩众。
辄隐閟不敢泄。
周氏废教。
乃复独处秦岭。
禅燕自娱。
每顾影笑曰。
世宁有乐过于此者乎。
彼朝市间。
俛仰尘俗。
一何鄙陋哉。
逮隋室隆兴。
佛运益启。
遂筑神田寺于鄠县南山之田谷。
聚徒综业。
名振渭川。
方文皇在御。
仆射杨素
入山宣旨邀之。
不奉诏。
上愈益敬慕。
仍遣致香币。
而申之以诏曰。
禅师德居物议。
道映邃初。
穷处岩阿。
养素崇业。
朕甚嘉焉。
今送供奉。
用展翘敬。
亦有所施予。
且请受归戒。
皆不许。
大业七年。
终于所居寺。
续高僧传·卷第十八 习禅三
释僧照。
京兆人。
不详氏族。
幼年入道。
师于静蔼。
游履盛化。
每居幽隐频感徵异。
乃高恒度恐致惊俗。
故罕闻之。
俗遭周灭法。
不偶尘嚣。
独处秦岭高步松苑。
顾影与心相娱自得。
乃曰。
吾今居此安泰。
宁有乐过斯者乎。
彼城邑遗僧波波顺俗。
用斯优给一何倾附。
及隋初弘教。
遂于鄠县南山田谷。
立神田寺。
养徒纵业。
名振渭川。
道俗崇仰立信弥积。
逮文帝末纪。
栖隐岐山。
以照道德远闻。
意延相见。
左仆射杨素就宣敕旨。
躬迎谒见。
照预知之。
告侍人曰。
当有贵客来至。
可办诸食。
明日果达山寺。
素威英自若勇悍无前。
及到照之住篱。
不觉惬然丧胆。
下乘将进欲步不前。
乃通信达照。
照端拱如初。
命素前进。
而通身沐汗。
情智失守。
才得传诏。
馀无厝言。
久时少解。
乃以情告照曰。
山林幽静。
计无非异。
檀越善意相寻。
理无虚结。
食讫辞退。
照曰。
蒙天子优及远延仁寿。
但道在幽通未假面奉。
又以老疾相继。
接对莫因。
具事闻。
述其情惧。
帝曰。
戒神之威也。
以卿雄武故致斯惮耳。
乃重敕赍香油。
再申景仰下诏曰。
禅师德居物议。
道映遂初。
躬处岩阿养素崇业。
朕甚嘉焉。
今送供奉用展翘敬。
以前虚仰景行重谒山门。
卑处身心方陈对晤。
为说正教深副本怀。
乃欲舍其金帛开广寺塔。
照曰。
岩泉林野即可励心。
塔寺禅坊庄严城邑。
凡所送者一不受之。
又请受戒法。
照以戒行轻毁沈浑难清。
乃为说慈悲仁育。
陈理喻遣。
竟不授戒。
斯亦体达机候之明匠矣。
以大业七年终于山寺。
春秋八十有三。
初照一受具后。
仪奉宪章。
六十馀夏三衣不改。
虽重补缉而受持无离。
惟自将奉而侍者莫沾。
或有接持举者。
而重若太山。
初无离席。
及照之捧接。
轻若鸿毛。
因事以详。
斯亦大德之清风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南兰陵人,字文休。
南朝梁宗室。
萧懿孙。
博学多才,尤精阴阳术数。
梁元帝时北周陷江陵,乃归北周,为仪同。
入隋进上仪同,以本官太常参与考定古今阴阳书。
性孤僻,不与公卿相沉浮,又与杨素不洽,以此不得志。
炀帝即位,拜太府少卿,寻卒于官。
著有《金海》、《相经要录》、《宅经》、《葬经》、《乐谱》等。
全隋文·卷十三
吉字文休,南兰陵人,梁武帝兄长沙王懿之孙。江陵陷,入周,为仪同三司,拜太常卿。隋受禅,进上仪同,封城阳郡公。炀帝即位,拜太府少卿,加位开府,迁卫尉少卿。有《乐论》一卷,《乐谱集》二十卷,《五行记》五卷,《相经要录》二卷,《五姓宅经》二十卷,《葬经》二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0 【介绍】: 隋京兆杜陵人。
少英武,擅骑射,习兵书,精占候。
以父荫袭太平县公。
入隋,尔朱绩以谋反诛,牵涉万岁,坐除名,配敦煌为戍卒。
窦荣击突厥,万岁请效命,驰斩突厥将,突厥大惊引去,由是显名。
文帝开皇末,突厥达头可汗犯塞,万岁从讨,敌闻其名,惧而引去,万岁追击,大破之。
杨素忌其功,谮之,被杀。
时人莫不惜之。
共 5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