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尹正卿

共 12 首上一页 第 2 页
国事孰纪?
史官独专。
任□圣朝之责,重于宰相之权。
载严简策之司,实兼所制;
虽处钧衡之势,莫得而先。
盖闻人情非真可以法绳,名位有若卑而望耸。
盖凛然纪载,有一定之赏罚;
虽严而黜陟,不如斯之畏悚。
且世有史官之掌,无事不书;
虽职非宰相之尊,其权实重。
是官也,纪述悉备,是非不虚。
职掌兰台之次,文䌷石室之储。
莫严于王法,褒贬尤系;
莫尊于天子,动言亦书。
兹史法凛然而可畏,则相权视此以何如。
形为载笔之片言,闻之益竦;
贵有诏王之八柄,蔑以加于。
勿以执简之卑,非执政之尊,秉笔之微,岂秉钧之比。
然刑诛犹可,谁甘一字之戮?
爵赏虽荣,孰与片辞之美?
是非宰相之无权,或者人心之畏史。
此笔削螭阶之下,万古不移;
彼尊严凤阁之间,一时而已。
大抵操制一世,时用以遽止;
荣辱千载,权尊而若卑。
故人不惧汉相而惧士序之一等,世不畏晋卿而畏丹书之一辞。
则知内史掌柄,岂宰所独;
太史虽令,曰公亦宜。
岂其无职之大此,未必夫人而畏之。
兼制乎人,岂敬则选高之后;
独先以计,正马谈位置之时。
胡不观董狐书法不避正卿,知几奏记切讥时宰。
记鲁史者不为咺而讳,作唐史者不以张而改。
使相臣之威望可惧,是史法之权衡安在?
虽敬宗之用,安能止入仗之随;
以宁殖之专,终莫掩书名之罪。
乃若李实为相,御史气慑;
延龄方相,近臣胆寒。
然国史可隐而历疏于蒋,实录宜讳而直书者韩。
以尊严之势皆可用于朝列,而威福之权竟莫施于史官。
惜夫中书岂刊正之官,伪辞皆有;
东观置监修之职,措笔诚难。
虽然,史权盖自古以森严,后世类随时而崇尚。
太宗重其职,置以门下;
武帝尊其权,位之相上。
呜呼!
如必待二君之崇重,而后有可尊之权,是权非素加于宰相。
万木畏枯枯则薪,一株独以枯见珍。
神斤鬼斧不敢近,忠义之气缠其身。
蛟虬翠郁风波亭,一夜号泣枯精英。
奸邪气横正气绝,感愤物理同人情。
不见百口保飞宗,正卿窜身南海以死争。
上书讼冤刘允升,横尸棘寺鸣不平。
区区小校犹忠诚,竟欲斩艾邪蒿萌。
柏虽草木气至清,肯与贼桧同时生。
死八百年挺不屈,蜕尽龙皮剩龙骨。
中有丹心不肯枯,只是春风吹不活。
天欲吹活柏固辞,偷生半壁匪我思。
除非痛饮黄龙时,枯枝一一回青枝。
天亦不能彊活之,任其一木乾坤支。
表忠但敕风雷司,霹雳老桧分其尸。
吁嗟南渡朝廷小,泥首北风如偃草。
只赏西湖花柳妍,浑忘朔漠椿棠老。
构兮构兮木不良,大厦以桧为栋梁,长城如檀翻见戕。
不如此柏有本性,直与精忠同正命。
但看枝枝北向枯,木理犹知朝二圣。
从来死贵得其死,不见死而不死树如此。
共 12 首上一页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