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萧韶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51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听莺 明 · 谢迁
七言律诗
长夏幽居睡起迟,绿阴何处啭黄鹂。
尘针俗砭谁能识,斗酒双柑我自持。
妙手只输摩诘画,高怀且和少陵诗。
老来真得山林趣,谩说萧韶叶凤仪。
引用典故:稷契 狂狷
万株古柳根,挐此磷磷溪。
野榜多屈曲,仙浔无端倪。
春桃散红烟,寒竹含晚凄
晓听忽以异,芳树安能齐。
共疑落镜中,坐泛红景低。
水意酒易醒,浪情事非迷。
小儒峭章句,大贤嘉提携。
潜窦韵灵瑟,翠崖鸣玉圭。
主人稷卨翁,德茂芝朮畦。
凿出幽隐端,气象皆升跻
曾是清乐抱,逮兹几省溪。
宴位席兰草,滥觞惊凫鹥。
灵味荐鲂瓣,金花屑橙齑
江调摆衰俗,洛风远尘泥。
徒言奏狂狷,讵敢忘筌蹄。
日丽中天漏下迟,公卿侍宴多令仪。
萧韶九奏觞九献,炉烟细逐祥风吹。
群臣舞蹈天颜喜,岁熟民康常若此。
六龙回驾凤楼深,宝扇齐开扶玉几。
景星呈瑞庆云多,两曜增晖四序和。
圣人道大如天地,岁岁年年奈乐何。
惟薰风之生物。有秾李之表祯。
合连枝于异干。符一姓于嘉名。
交影齐密。均和共荣。
谅全德之通感。岂元和之曲成。
族坚附离。讶生植之异气。
质殊合体。识天地之幽清。
考彼祥经。珍兹善价。
昭一人之有庆。表四夷之向化。
体符通理。黄中之象攸存。
义用成蹊。不言之道斯备。
盖夫灵根得地。耸质齐芳。
分条表异。合干呈祥。
肤含玉润。文蔚龙章。
云交翼比。影附枝强。
庇本根于仙族。挺孤秀于仁乡。
始则分形。谓阴阳之偶数。
终而一贯。表遐迩之通方。
是知元本灵种。暗符神用。
谅剪伐之为重。合拱连条。
允孚歌谣。固耳目之所昭。
并甘棠而价掩。比丛桂之香遥。
则知瑞以感生。祥由仁致。
睹政分而脉会。契人事与天意。
德茂而精通。故骈疏而合异。
于以昭化警俗。示人不二。
岂比夫草生尧砌。空有纪于历官。
芝产汉宫。徒用彰于祀事。
洎夫元律发春。东风荐臻。
齐敷连萼之影。共沐阳和之津。
想双枝于棠棣。感合体于君臣。
四海为家。岂必移根于上苑。
五色敬用。固亦发瑞于仁人。
彼晋得华林。汉生广殿。
谅崇功而间出。岂谦德而来见。
愿栖托之见容。恐光阴之不荐。
曰若稽古巨唐。
累圣重光。
盛烈贯于千古。
英声超于百王。
尔乃偫瑞呈祥。
众灵叶庆。
神降休祉。
天垂宝命。
凤箓于是荐臻。
龟书以之叠映。
万姓忻东户之日。
一人奏南风之咏。
至矣哉。
美无德而称焉。
臣闻非常之主。
必有非常之臣。
是以元凯升而唐德茂
稷禹用而虞化淳。
武丁梦徵兮求版筑之士。
文王卜兆兮得垂钓之宾。
岂直星精之诞方朔。
维岳之降甫申。
故能殷周叹其多士。
皇汉歌其得人。
亦有九合称齐。
三分号蜀。
犹传善政。
尚留芳躅。
方鸿翼以济时。
比鱼水而敦俗。
诚小国之边鄙。
亦顺时而自足。
岂若我圣明之有天下也。
总六合以为家。
笼八荒而建国。
既垂拱而敷化。
谅偃兵而兴德。
为百代之规模。
立万邦之轨则。
于是大君端冕而多暇。
偫臣奉职而有方。
巍巍荡荡。
济济锵锵。
咸有一德。
视人如伤。
夔龙在位。
鹓鹭成行。
君臣同德而均美。
圣母临人而永昌。
岂徒超五臣而逾十乱。
固将六五帝而四三皇。
小臣微浅。
才智疏越。
滥吹紫庭。
献赋绛阙。
敢同舆颂。
窃为歌曰。
元首明哉。
股肱良哉。
盛德至矣。
大业广矣。
我一人兮化无穷。
临万国兮道既融。
同心同德。
君圣臣忠。
子子孙孙。
永代克隆。
公孙帝西蜀,马援来叩门。
为设旧交位,不忘主与宾。
过车必磬折,赠衣周寒温。
援乃退而笑,子阳妄自尊。
后世有萧韶,且忘断袖恩。
士逊托心期,终招颜竣嗔。
人贵如轮回,都忘前世因。
长拜井底蛙,公然古之人。
惟皇四世,德茂洽乎无极,仁化昭乎上天。
伊中扆之秘地,擢灵芝乎盛年。
徒观其萃宝玉,浮紫烟,浸瑞露,涵灵泉,华煜耀,居蜎蜎。
盖所谓非致而致,自然而然者也。
始其禦人献祥,宫童效异,按以神谋,稽以天意,参以人事,验以孝治。
伊化成者,所以昭德至乎无穷;
亦芝秀者,所以见美包乎众瑞。
是谓道与之貌,人与之名。
腾茂实,飞英声,昭绝代,烜后生。
金为之华兮,玉为之英。
报景贶,融休明,扬盛德,諴至诚。
帝锡之命兮,神储之精。
恍尔而就,倏焉而荣。
岂荡荡默默,不知其力?
天台以三秀为奇,铜池以九茎夸德。
语地则幽鄙,较美则昏昃。
岂若功就三后,上陟于帝廷;
气涵九重,中位于枢极?
于是天子怡尔而念,茫然而思。
且曰:见瑞而怠者,虽于灾变无以异矣;
闻美而劝者,吾与大夫其勤图之。
乃命吉士,宾远夷,捐不急之务,隆日新之基。
夫然者,将以升介丘之禅,修后土之祠。
岂独尧仁如天,纪生阶之蓂荚;
汉道杂霸,咏斋房之紫芝而已哉!
于是击壤之臣,称而言曰:灵芝伊何,有德斯秀。
昔闻其传,今遂于觏。
濯淳治于风俗,熙元化乎幽陋。
是宜荐郊庙,垂策书,被金石,昭乐胥。
使同颖之禾不能远过,连理之木无以加于。
乱曰:宋治有道,自天眷兮。
祥气回复,于斯殿兮。
万有千岁,尚无变兮。
引用典故:五马
五马弋阳行,分忧出禁城。
粉闱移席近,茜旆越疆行。
德茂荣方渐,仁深瑞必呈。
疲氓复何幸,前政已残声。
涂山女德茂,京室母才难。
具美多前志,馀光永后观。
遗衣迁馆御,祖载出宫菆。
终始神孙孝,长留万国欢。
礼崇上嗣,冠责成人。
受记过而置史,期寡尤于治身。
元服既加,思主器之增重;
官箴御侧,俾载笔以维寅。
自昔明王,建兹元子。
谓夫豫储贰,所以恢壮于基构;
早教谕,所以辅成其德美。
故乃生则使吉士负之,暨少长而与正人处矣。
迨春秋之甫盛,弁兮有容;
免保傅之至严,史焉居此。
将使夫言也无违,行也无疵。
渐仁义以中立,绎温文而允宜。
毓德少阳,由三加而谕志;
䌷书庄士,参众臣而尽归。
非天子不得备夫官联,惟圣人是以尚乎冠事。
著代于阼,重名而字。
著代所以壹系于大本,重名所以使弃其幼志。
惟命兮靡常,修身兮匪易。
是宜绳愆纠缪,无隐恶以成章;
广记备言,职思忧而相示。
且夫事莫大于无悔,过莫先于改为。
故不耻于有咎,而甚病于弗知。
不有史也,其谁诏之。
结佩以朝,念服备而能谨;
执简识失,将文胜以无遗。
是知教义方者,爱子而常然;
惇孝弟者,既冠之所守。
位愈尊而事愈重,德弥盛而养弥厚。
或通之于前,或相之于后。
纤介而必书,周旋于善诱。
故得学宫齿胄,责四行而何尤;
寝门问安,日三至而奚咎。
火哉德茂明两,材由少成。
正万拜于大卞,隆永世之英声。
彼望苑延宾,以方术而互进。
洞箫作颂,资燕乐以娱情。
是皆不践于典彝,蔑闻于警戒。
汉道似以未善,世嫡于焉有败。
夫岂若信臣书过,而日新焉。
此《易》所谓「忧悔吝者,存乎介」矣(《永乐大典》卷一六二一八。)
题下原注云:「成人之后,宜此示戒」。
共 51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