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陈伯陶

相关人物:共 52 位
共 1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小山先生信英杰,蚤岁穷经诣丹阙。
太学游歌姓字香,京华旅食乡心切。
一朝拂袖辞金门,归隐山林计非拙。
乐道能存颜子风,干时肯掉苏张舌(张,清陈伯陶《宋东莞遗民录》卷下《张衡传》附诗作“秦”。)
筑庵喜延湖海士,大书华匾名敲月。
花晨露夕多胜事,对饮豪吟未尝辍。
长篇短句每惊人,律吕和鸣珠玉洁。
建安七子当并驾,唐室诸贤可同列。
才名奕奕闻海隅,家世遥遥在南越。
倏然竟赴玉楼招,西风吹老岩阿蕨。
我疑先生列仙侣,一段情怀尽冰雪。
暂来林壑学巢由,不向朝廷随稷契。
嗟我胡为生较晚,不得抠趋受诗诀。
几回窗下读遗篇,敲碎唾壶歌激烈(清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三)
竹隐精舍 南宋 · 苏良
七言律诗
千古仪型竹隐堂,此身虽晦道弥光。
轩裳不入山林梦,尘土难侵冰雪肠。
清影雅宜梅共瘦,高风堪与菊同芳。
斯文一派流传远,羞把庭槐祝二郎(以上陈伯陶民国《东莞县志》卷三八)
云溪寺 南宋 · 曾宋珍
七言绝句
溪水年年自浅深,山云日日半晴阴。
溪山好处划开眼,看水看山悟此心(清陈伯陶宣统《东莞县志》卷八)
昔闻释流号自然,栖遁龙潭山之巅。
为怜旱魃赤兹上,积薪自焚上告天。
感得天公沛霖雨,至仁一念周万宇。
人心如此苟不传,天下谁复为伊吕。
我欲筑室祠其下,以愧知己忘物者。
勒吾之言石之中,欲雨歌此呼卧龙陈伯陶民国《东莞县志》卷四○)
石洞 明 · 罗素月
五言绝句
水疑天际来,声自云间起。
耳根本无尘,对此何以洗(清陈伯陶《浮山志》卷三)
按:李君明整理
梅花村 明 · 罗素月
七言绝句
麻姑仙窟鲍姑山,凤子翻飞远峤还。
玉女峰头人冷笑,杜兰香去嫁人间(校:清陈伯陶《浮山志》卷三作“蛾眉纤月上仙山,坐听天风过佩环。玉女麻姑都冷笑,杜兰香去嫁人间。”)
按:以上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一○○
宋末元初 · 赵必𤩪
蓬鬓早因时事白,荷衣不受劫尘污(民国陈伯陶《宋东莞遗民录》卷下)
梅花 南宋 · 陈纪
七言律诗
冰霜骨格玉精神,索笑巡檐不厌频。
清瘦绝如人有韵,品题除是笔无尘。
一枝影里溪山晚,万斛香中天地春。
几度见渠诗便好,此花前世定诗人(以上陈伯陶《宋东莞遗民录》卷下补遗)
别徐大使 南宋末 · 何文季
七言绝句
去来书画米家船,聊结梅花一笑缘。
不为莼鲈弃官去,归心祗在白云边(以上民国陈伯陶《东莞遗民录》卷下)
答杨模见赠之作 清末民国初 · 梁鼎芬
君初渡南海,脩礼谒灵光(谓东塾师。)
高第推于(式枚)(廷式),结交为辈行。
抠衣甫一岁,起起公不祥。
二子既分逝,君亦返所藏。
我时简往还,但亲讲席旁。
蠢蠢十年馀,识面在他乡。
四十尚僶俛,不遇能有常。
贶我琅玕篇,字字剜肝肠。
吾师体大雅,所学造明光。
菊坡接学海,成就难具详。
(锡燕)(齐婴)启始秀,踵起有廖(廷相)(国璲)
(宗浚)(永椿)(轸)二林(国赓、国赞),各以一诣张。
(贞榆)(葆和)最朴洁,教广陶与杨(裕芬,两湖书院经学分校)
后来富俊彦,略记温(仲和)伯陶(兆铨)
哀哉冯孝子(焌光),陈生(树镛)共悲伤。
薪火已亲执,天年竟不长
巍巍崇雅楼,肃肃传鉴堂
心知治乱故,处士不敢扬。
箸书正学术,考古定乐章。
所怀在明备,梦寐游虞唐。
发挥七篇秘,明白一世盲。
恒于侍坐时,言语闻慨慷。
惟中有束缚,同舍罕一狂。
亭林有异同,二田岂颉颃
吾友记未尽,空来泫雷塘
当年松庐侧,十三叹孤□
追随逮东塾(鼎芬年十九受业东塾。),得一每十忘。
承先词郑重,守节心惭惶
祭田二十亩,春秋以蒸尝
文孙如小同,不止解凡将
所愧一士贱,不称百鍊钢。
君才甚英迈,曾爇南丰香。
流连天人策,倘亦念畿疆。
还思无咎室,中铺六尺床。
偃仰不再见,见亦非故房。
世事如一棋,小者先莫量。
黑白苟未判,败乱岂有央。
山中头陀盦,寄林散閒芳。
凉月隔新醉,只雁忘故创。
江流日如此,旧学嗟茫茫。
⑴ 东塾师为学海堂学长数十年,至老为菊坡精舍山长。
⑵ 福祥,禺山书院院长
⑶ 师殁前数日,以遗书付陈树镛、庆笙编次。庆笙孝亲无年,死才三十耳。
⑷ 师辟夷乱,居横沙村,取诗孔疏『小雅不可不崇』之意
⑸ 东塾集有传鉴堂记,以先世读资治通鉴,故云传也。
⑹ 亭林生乱世,其言切。师生平世,其言安。日知录言治术、读书、记言、学术,古之政教,无彼此也。『博学于文,行已有耻』,亭林举之于前,师书之于后。博约交至,融会贯通,其心一也。
⑺ 师尝语门弟子曰:『吾所学近程瑶田、王白田两家。』殆以程考订博核,王为紫阳之学耳。然瑶田无其大,白田无其精,恐是逊词也。
⑻ 庆笙欲仿雷塘庵弟子记书例,详述师一生学行。后又欲撰年谱,鼎芬均助之,未及成。尝偕拜墓门,同一哭也。
⑼ 同治十年,师编外太祖南康公诗略成。秋祭日,师亲至亲水濠故居,以初印本焚座前,鼎芬随祭。
⑽ 二伯祖覃思深微,著有守鹤庐经说。壬辰,程侍郎典试粤东,以经通郑学拔取。庚子会试,为胡文忠公所荐。师年较少,恒来问难,情谊日笃,遂与三伯祖、六叔祖为姻。于吾家至厚密责,望鼎芬亦倍于他人,可愧也。
⑾ 庚辰冬,晦若归,述鼎芬试事,后谒经席。师曰:『汝得庶常,甚好。吾粤数十科所未见也。』鼎芬自是守节之意益坚。
⑿ 鼎芬既归里,与同门集赀,得钱百万文,为师置祭田。
⒀ 师长孙庆和从游端溪、广雅三年,学有家法,品行温雅。
⒁ 师读易处在精舍东。晦若居经年,云阁尝往来其间。
共 1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