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道儒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6 首
万里奔波。
堪叹客身南又北。
想雁飞不到处,人被利名牵锁。
指望一朝平步上云衢。
受十年勤苦亲灯火。
记得函关去,事多磨。
时运不至只索奈他何。
囊箧萧索。
不得志还乡里,争奈旁人耻笑多。
耻笑多。
道儒生饿死填沟壑。
妻不下机,嫂不为炊,恁般样做作。
兀的不气杀人也么哥。
兀的不恼杀人也么哥。
将谁倚托。
只得浪荡绕天涯。
怎忍回头望故国接调
涉水登山,万苦千辛历尽过。
想那魏邦何处,又被云雾阻隔关河。
要与六国埽干戈。
与那六国埽干戈。
乂安社稷如山岳。
志气虽如此,奈事差讹。
未知此去竟如何。
若得名登台阁。
衣锦还乡将我羞洗却。
此去还如昔日呵。
昔日呵。
便死向他乡我也不念家。
漫嗟呀。
行藏祸福总由他。
且奔前途去,怕夕阳西下。
景物萧索。
旅邸凄凉情绪恶。
尾声穷道汪汪珠泪落。
此情天地敢知么。
何苦把男儿久困著。
生:乞垂悯。
听诉因。
自古道儒为席上珍。
念宋弘自有荆妻。
叹王蠋元是齐臣看古人岂将名节损。
昭昭史书垂不泯君恩妻义。俱不可爽。我怎肯
背义忘恩绝大伦。
咸通十五年三月。侍讲学士右仆射太常孔公以疾辞内署职。其元子左拾遗养疾亦病。逾二旬。太常公疾少间。拾遗疾亦间。又旬日。太常公薨。拾遗哭无时。后七十六日亦终。呜乎。求诸古未闻也。仁表与拾遗同岁为东府乡荐。策第不中等。再罢去。明年偕宴于东堂。宴之日。博陵崔公荛出紫微。直观风甘棠下。表为支使校芸阁书。拾遗始及第。乞假拜庆。新进士得意归去。多不伏拘束假限。往往关试不悉集。贡曹久未毕公事。故地远迨二千里。例不给告。时仆射太常公节制天平军。以是勤不得请。拾遗曰。人之多言。必以我为宴安。讫春不宴。年少乘喜气赤春头。竟不对狎客持一杯酒。人以为难。关试日都堂中揖别同年。径出青门外。经所为从事州入院判案。十日东去。府适罢。贤诸侯争走羔雁。驰弓旌。竟不能致。徵为渭南尉。直宏文馆久之。会大学士出将。竟不就。仆射太常公罢镇居洛中。拾遗伏安定省。不尝言仕宦。旋以万年尉复怗文职。无西笑意。仆射徵拜司戎贰卿。拾遗由侍行乃赴职。越一月。今许昌太傅相国襄阳公为河中。奏署观察判官。假监察御史。故事赤尉从相府得朱绂。公昆仲间有未至者。求里行官。不改服色。人人美谭之。俄转节度判官。从知之道。皎然明白。和而不柔。守而能通。内尽匡补。而外若不知。相君待之异礼。俄拜左拾遗内供奉。呜乎。止于是何也。春秋始卅三矣。惜哉。公至性自生知。虽欲全其礼传于后。开强忍抑。不能俯就。始得疾。不言于人。因晡哭若绝。左右始知有病(句)甚矣。(句)卧垩室中。不复进饘饵。疾益亟。方肯归常所居舍。悉召骨肉迨仆使。唯言仆射公葬时事。指挥制度。必以古礼。戒诲约束。委曲备悉。左右皆泣。公曰。吾平生无纤小不是事。天报我甚厚。使亟得归侍地下尔。盍贺而返以泣耶。吾自遂性。不能无伤。生全大孝。送终设祀。宜益俭削。无以金铅纤华为殉。无以不时之服为殓。吾幼苦学。尤嗜左氏传。所习本多自雠理。宜置吾左右。友人郑休范多知我所执守。相视若亲弟兄。我亦常以所为悉道之。请以志我。彼不能文。必尽其实。言竟。抚弟妹。若将千百里为别者。视妻子。若将一两夕不面者。而恰然其容。如有失而复得。巳而终。呜乎。其善归侍乎。公谢世之月馀日前。与二季处暗室中。忽援毫书廿八字于室内东扆之上。若隐语而加韵焉。曰许下无言夺少年。震而不雨月当弦。风涛渭逆艅艎没。从此无舟济大川。初玉季载考其义。莫究指归。既痛绝手足。若洗然而悟曰。许无言是午字。今岁在午也。震不雨是辰字。其哀瘵至甚。移归院就医是辰日。及奄然之日。验于官历。是上弦日。又应月当弦之谶也。吁。似有所潜受于冥昧间。何悬知之若是也。忆于洛阳里第。始相与定交。公曰。何以契我。余曰。死患难。先禄位。托孤寄命。同休共戚。此义交也。见善相勉也。见利相远也。言之而必行。守之而必固。一旦离此。则攻而绝之。使处世为匪人。殁身无怨言。斯益友也。余将与吾子契之。自是过必相攻。善必相激。相成如恐失。相畏若临敌。虽朝夕共行止。人不以为朋比。亦君子之能贤善诱也。呜呼。公之文之学之精明。道行如雷声日光。无耳目者则不知也。公之讣始闻。人人如有亡。硕生钜贤。心死气脱。道之不行也。天何心焉。公讳纾。字持卿。鲁司寇四十代孙。继继承承。世济不坠。閒生杰出。磊落相望。曾祖岑父。皇任秘书省著作佐郎。赠司空。祖戣。皇任礼部尚书致仕。赠司徒。父温裕。皇任检校右仆射兼太常卿。充翰林侍讲学士。册赠司空。皇妣河东薛氏。族大而显。先司空廿八年即世。公娶京兆韦氏。山东清甲家也。有二子。男曰铁婢。始十岁。甚肖似。忆与公约。生子命名。必如兄弟。愚之子曰后鲁。他日铁婢当以还鲁字之。易云。积善之家。必有馀庆。善之教必阐于道儒释。释固无嗣。皇家公家。道儒之馀庆也。公又贤而无禄。其后益大以昌。女少于男。铭曰。
嗟嗟夫君,嗟嗟夫君。
孔圣遗允,颜回后身。
高高者天,幽幽者神。
幽幽不见,高高不闻。
不见不闻,又何足以云云。
题博士袁公文苑像 南宋 · 傅行简
七言律诗
禽鸟春风乐与同,有将理趣道儒宗。
两朝褒赏衣冠旧,一德充融礼乐隆。
天地无心驰电马,人民有望慰云龙。
馀年八十无全食,独抱青山继祖风(以上清袁钧《四明诗萃》卷一三)
题西庵归一堂 金末元初 · 耶律楚材
七言律诗
① 案:此诗与前题西庵所藏佛牙诗应作于同时,即公元一二二八年。
抟霄元帅筑西庵于厅事之隅以舍沙门,建归一堂置三圣庙貌。屏山居士有云:「卷波澜于圣学之域,彻籓篱于大方之家。」其抟霄之谓乎!偶得乱道韵诗,录呈诸士大夫,幸希光和。仍请西庵上人书之楹栋间,为他时林下清话张本云。
三圣真元本自同,随时应物立宗风。
道儒表里明坟典,佛祖权宜透色空。
曲士寡闻能异议,达人大观解相融。
长沙赖有莲峰掌,一拨江河尽入东。
⑴ 宜 原作实,据渐西本改。
破惑歌 南宋末 · 李道纯
堪嗟世上金丹客,万别千差殊不一。
执象泥文胡作为,摘叶寻枝徒费力!
采日精,吸月华,含光服气及吞霞。
敛身俯仰为多事,转睛捏目起空花。
炼稠唾,咽津液,指捏尾闾并夹脊。
注想存思观鼻端,翻沧到海食便溺。
守寂淡,落顽空,兀兀腾腾做奔功。
更有按摩并数息,总与金丹理不同。
八段锦,六字气,闭谷休粮事何济。
执着三峰学采阴,九浅一深为进退。
扰腰兜肾守生门,屈伸导引弄精魂。
对炉食乳强兵法,个样家风不足论。
更有缩龟并闭息,熊伸鸟引虚劳役。
摩腰居士腹中温,行气先生面上赤。
擎天鼓,抱昆仑,叩齿集神视顶门。
虚响认为雄虎啸,肚鸣道是牝龙吟。
烧丹田,调煮海,昼夜不眠苦打睚。
单衣赤脚受煎熬,前生欠少饥寒债。
常持不语谩徒然,默朝上帝怎升迁?
呵手提囊真九伯,摩娑小便更狂颠。
弄金枪,提金井,美貌妇人为药鼎。
采她精血唤真铅,丧失元和犹不省。
有等葛藤口头禅,斗唇合舌逞能言。
指空话空干打哄,竖拳竖指不知原。
提话头,并观法,捷辩机峰喧霅霅。
拈槌竖拂接门徒,瞬目扬眉为打发。
参公案,为单提,真个高僧必不然。
理路多通为智慧,明心见性待驴年。
道儒僧,休执着,返照回光自忖度。
忽然摸着鼻孔尖,始信从前都是错。
学仙辈,绝谈论,受气之初穷本根。
有相有求俱莫立,无形无象更休亲。
心非火,肾非水,凡精不可云天癸。
黄婆元不在乎脾,玄牝亦休言口鼻。
卯非兔,酉非鸡,子非坎兮午非离。
一阳不在初三四,持盈何执月圆时。
肝非龙,肺非虎,精华焉得为丹母。
五行元只一阴阳,四象不离二玄牝。
采药川源未易知,汞产东方铅产西。
离位日魂为姹女,坎宫月魄是婴儿。
为无为,学不学,缘觉声闻都倚阁。
我今一句全露机,身心是火也是药。
身心定,玄教通,精气神虚自混融。
三百日胎神脱蜕,翻身拶碎太虚空。